但随之而来的社会秩序的混乱也给相当多的人们带来忧虑。所以当孝宗即位后依靠朝廷中的老臣去寻求对旧有秩序的恢复时有人便称之为“中兴之世”。这种带有明显复旧性质的“中兴”显然无法抵抗商品经济展的冲击当孝宗病逝武宗以少年登极时弘治一朝的努力也就付之东流。社会观念的再度突变如同大河决堤一而不可收。这也就是明朝人自己乃至后世所公认的明朝中叶后的社会变化。而武1《明武宗实录》卷一八一正德十四年十二月辛酉。
2查继佐:《罪惟录》帝纪卷十一《武宗毅皇帝纪》。
3《明史》卷一九四《蒋瑶传》。
4《明武宗实录》卷一八三正德十五年二月戊戌。
5《明史》卷一九o《梁储传》。
1毛奇龄:《武宗外纪》。
宗的荒怠在客观上恰恰促进了这种变化这也许是武宗和他周围的官员们所料不及的。
第二节汪直汪直是瑶族人先世居广西桂平西北的大藤峡。因先人反叛明廷被抄家。汪直幼年净身入宫为宦官。1成化时他先充昭德宫内使侍奉万贵妃后迁升为御马监太监。
成化十二年(1476)宫中出现一件怪事:以符术勾结太监的平民李子龙出入禁中且与宫女通奸。2这起严重的事件引起宪宗想知晓宫外之事以及宫中与宫外联系的。东厂原来就是由宦官统领的专门为皇帝私人服务的侦缉队伍但他还感到不足又挑选干练的宦官另设置西厂。
由于宪宗信任汪直其为人“便黠”被选中提督西厂。西厂比东厂权势更大“所领缇骑倍东厂”3。所侦伺的范围“自诸王府、边镇及南北河道所在校尉罗列民间斗署鸡狗琐事辄置重法”4以致“商贾不安于市行旅不安于途士卒不安于伍庶民不安于业”5。内外大臣也无不受到威胁。据阁臣商辂说:“朝臣无大小有罪皆请旨逮问直擅抄没三品以上京官。大同、宣府边城要害守备俄顷不可缺直一日械数人。南京祖宗根本地留守大臣直擅收捕。诸近侍在帝左右直辄易置。”6对西厂的作为朝臣由“惴惴不自安”而形成强大的反抗力量。内阁大臣们先难商辂的奏疏提出“收回伺察之人诛逐奸邪之辈”这样“自足以颐情而养神”“安邦而定国”1。太监怀恩也支持大臣们的主张宪宗不得不在成化十三年(1477)五月罢西厂但他对汪直的信任未减。一个月后九年考满而不得升用的御史戴缙上疏赞颂汪直缉捕奸恶赃贪禁革宿弊“皆允合公论足以服人而警众”2。宪宗罢西厂本是不得已的举动藉此倡言马上再开西厂。汪直利用西厂加强对官员的侦缉压制反对他的官员。数年间应天巡抚牟俸、兵部右侍郎马文升等被谪戍兵部尚书项忠被除名阁臣商辂罢免科道官五十六人受牵连。
从以下事例可见西厂和汪直本人的权势。
左都御史王越原是较早巴结汪直的亲信。吏部侍郎尹■通过王越也与汪直结交。一次王越先入谈论之际不觉伏于床下。尹■也照样拜伏于地。所以京师有歌谣云:“都宪叩头如捣蒜侍郎扯腿似烧葱。”3成化十四年(1478)生了一起假汪直案。崇王府内使下人杨福因相貌酷似汪直他便诈称汪直。自芜湖、常州、苏州而杭州、绍兴、宁波他所到之处有司争相奉承连市舶司内官也不例外。甚至有人找上门托他打官司。他南下直至福州诈骗被福建镇守太监所识破杨福获罪被斩轰动一时。此案虽使汪直难堪却反映了他的尊贵地位。
1查继佐:《罪惟录》列传卷二九下《汪直传》。
2尹守衡:《明史窃》卷二五《宦官传》。
3《明史》卷九五《刑法三》。
4《明史》卷三o四《汪直传》。
5《明宪宗实录》卷一六六成化十三年五月丙子。
1商辂:《请革西厂疏》见《皇明经世文编》卷三八。
2王世贞:《弇山堂别集》卷九二《中官考三》。
3尹守衡:《明史窃》卷二五《宦官传》。
成化十五年(1479)汪直开始干预边事。自天顺(1457—1464)以来鞑靼人进入黄河以南、宁夏至偏头关之间的河套地区对明朝北边形成很大威胁。宪宗命汪直督抚宁侯朱永军加强防御。翌年又以朱永为总兵官王越提督军务汪直监军抵御鞑靼领亦思马。
在文职官员中王越是一个难得的军事人材。他字世昌河南浚县人。
景泰二年(1451)进士历官御史、按察使。天顺七年(1463)巡抚大同。成化初兼宣府巡抚。北边屡易大将都以他总督军务。王越谄媚汪直引起一些人的反感。但他性情豪爽善于用人得到部下拥护。
成化十六年用兵汪直按照王越的计划命朱永率大军出南路自己与王越率轻骑沿边墙向西商定会于榆林。西线一路行至大同探知鞑靼军在北边的威宁海子便选宣府、大同两镇兵二万人分路潜行获大胜斩四百余得牧畜六千余。王越因而封威宁侯领都察院事提督团营。
皇帝对汪直的奖励是不断提高俸禄。明太祖贬抑宦官的一个措施就是不使其有恒产“月支廪米一石足矣”1。后定宦官最高品秩为正四品按照制度每月俸米二十四石。以后为了褒奖某个宦官往往额外增加俸米。而汪直以缉事功加岁米二十四石以建州功加三十六石以威宁海子功加四十八石以黑石崖功加三百石前后累计增加俸米四百零八石。俸米增加的数额是宦官得到恩宠的具体体现。
汪直权势的增长受到普遍的注意。善于诙谐表演的中官阿丑在宫中佯醉谩骂左右称圣驾至仍谩骂如故或称汪公来立即惊走。问其故回答:“今人但知汪太监也。”他又在宪宗面前表演:着汪直衣冠持双斧行并说:“吾将兵仗此两钺耳。”1两钺一指辽东巡抚陈钺一即指王越都是汪直的亲信。
有的皇帝容不得大臣刚正严厉的直谏但却可以从市井俚语中悟出些道理。宪宗正是看过阿丑的表演开始疏远汪直派他外出总镇大同、宣府等处。不久汪直与东厂太监尚铭生矛盾。尚铭把汪直泄露禁中秘事的情况报告宪宗使宪宗对汪直更加疏远让他专门镇守大同。
朝臣利用汪直失宠的机会再次提出革去西厂。辅万安领衔上疏称“西厂存革实于人心治体关系最大”2。万安因向万贵妃献媚向宪宗献房中术以及在官场上的种种表现不但为士人不齿也为中官鄙视。但他奏罢西厂许多人认为他办了件好事。
西厂一罢汪直的命运也由此而决定。成化十九年(1483)六月汪直与总兵官许宁倾轧生隙兵部认为应早作处分。且不说文臣武将很少敢与镇守太监抗衡即使生争执皇帝也很少说太监的不是。这次宪宗却责备汪直不以“边寄为重”剥夺了他的兵权将他调任南京御马监太监。八月科道官再次劾汪直妄报功次侵盗钱粮擅作威福交结朋党。于是汪直被降为奉御跌入他政治生涯的最低谷。
在权势上升过程中突遭变故逐步跌落是痛苦的。但对汪直来说又安知不是幸事。远离皇帝远离政治斗争的中心使他得以在南京善终避免了其他权势者那样更悲惨的命运。
1《明太祖实录》卷六二洪武四年正月乙巳。
1《明史》卷三o四《汪直传》。
2《明宪宗实录》卷二二五成化十八年三月壬申。
第三节刘瑾刘瑾是明代最值得注意的太监。一方面在他当权期间制度为之大变“焦芳以阁臣与之比于是列卿争先献媚而司礼之权居内阁上”1。另一方面他执政所包含的内容比他之前的王振和他之后的魏忠贤都要丰富得多史家对刘瑾执政也要比对魏忠贤、王振更加重视。
“八虎”之景泰二年(1451)陕西兴平县一个姓谈的农民家中生下一个男儿几年以后他被净身送入宫中投靠一刘姓太监按照当时的习惯改姓刘这就是刘瑾。关于刘瑾在孝宗以前的活动记载甚少。或曰他在内臣李广引荐下选入东宫侍奉皇太子朱厚照即后来的武宗2。也有说他曾“坐内臣李广奸党充南京海子口军夤缘起用。乾清宫灾复配又召回佥书”3。在朱厚照的周围有八个对他有影响的太监即马永成、高凤、罗祥、魏彬、丘聚、谷大用、张永和刘瑾。朱厚照即帝位这些人立即受到重用称八党或“八虎”。或去高凤张永改张兴称“七党”。刘瑾任钟鼓司太监、不久升为内宫监太监总督团营。正德元年(15o6)六月提督十二营操练。
“八虎”以游戏引诱武宗日进鹰犬、歌舞、角觝等又引导武宗微服出宫把武宗置于他们的控制之下。这一点很为外朝官僚忌讳和反感。由英国公张懋领衔五府六部等衙门官联名上疏谏劝武宗工科给事中陶谐也因灾陈言:“陛下当夙夜恐惧增修德政以回天意。奈何视为泛常倾耳于太监丘聚、魏彬、马永成之流。”1陶谐的疏中未专门提到刘瑾显然这时刘瑾的权势尚未显赫。
刘瑾的才干高于其他人。王鏊《震泽纪闻》中有两段记载一段说刘瑾“不甚识文义徒利口耳”。一段说刘瑾“少狡狯颇识字书略知古今特称为利嘴耳”。不甚识文义和颇识字书有些矛盾利嘴则是一致的这是刘瑾的一个特点在他后来的官场中大有用场。刘瑾的另一个特点是他有强烈的权力欲“尝慕王振之为人在孝庙时愤郁不得志每切齿”2。群臣的弹劾给刘瑾创造了机会。他对其他宦官说:“使瑾入司礼可使科道结舌文臣拱手。”3他对武宗说:“弘治间朝权俱为司礼监、内阁所掌朝廷不过虚名而已。如天下镇守、分守、守备等项内官皆司礼监官举用大受贿赂。如不信只将司礼监掌印太监抄了金银可满三间房屋。若将天下镇守内臣取回别用一番人令彼各备银一二万两进上谢恩胜赂司礼1《明史》卷三o六《阉党》。
2王鏊:《震泽纪闻》。
3田艺蘅:《留青日札》卷三五《刘瑾》。
1《明武宗实录》卷十四正德元年六月庚午。
2王世贞:《弇山堂别集》卷九四《中官考五》。
3王鏊:《震泽纪闻》。
监。”4于是“帝大欢乐之渐信用瑾。”
正德元年十月宫廷内外爆了一场激烈的斗争外朝大臣必欲铲除“八虎”。内阁、部院、科道等官纷纷上言文学名士李梦阳为户部尚书韩文起草的奏疏最为严厉称“此辈细人惟知蛊惑君上以便己私而不思赫赫天命皇皇帝业在陛下一身”如不治罪“将来益无忌惮必患在社稷”1。武宗读到这份奏章以后“惊泣不食”。外朝官僚得到另一派太监王岳等人支持。武宗派他们与内阁联系商议处置刘瑾等宦官的办法。
刘瑾与外朝的联系也起了作用。一说刘瑾“素与李阁老东阳有旧重其诗文密以韩文等所劾询之东阳得其大略”2。一说“韩文将率九卿劾刘瑾疏当吏部”吏部尚书焦芳得到消息即“驰曰瑾”。不论通过什么途径获得消息刘瑾都预感到大祸将临。他率“八虎”跪伏在皇帝前哭泣说:“非上恩奴侪磔喂狗矣。”又说:“害奴侪者乃王岳。”武宗问其故刘瑾说:“岳前掌东厂也谓谏官诸先生有言第言。而阁议时岳又独是阁议此其情何也?”他最后的结论是很重要的:“今在班官敢哗而无忌者司礼监无人也。有则惟上所欲而人不敢言矣。”3外朝官僚认为处置“八虎”已有了七八成把握而刘瑾的一番话使武宗作了相反的决断:将王岳等支持阁议的太监贬充南京净军命刘瑾入司礼监马永成掌东厂谷大用掌西厂局面一夜间大变。
司礼监的第一号人物是掌印太监李荣他虽位在刘瑾上“主画诺而已”1。正德三年(15o8)六月李荣被逐出司礼监据说是在宫中现的匿名文帖誉李荣而短刘瑾。李荣被逐后刘瑾自任司礼掌印太监他终于成为名副其实的第一号太监。
刘瑾的地位确立以后他与“八虎”中其他太监的关系也生了变化。
张永是“八虎”中第二个有影响的人物他恶刘瑾所为刘瑾也觉他不附己两人渐疏远至动拳脚。而其他太监有所请求刘瑾多不应允马永成、谷大用等皆有怨心。与同党结恶是刘瑾很快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树威正德二年(15o7)三月刘瑾令廷臣跪于金水桥宣示奸党名单。列入奸党的有大学士刘健、谢迁尚书韩文部曹李梦阳等数十人罪状是“递相交通彼此穿凿曲意阿附遂成党比”2。宣示奸党便把反对派官僚逐出政治舞台;让廷臣跪而听诏造成他们心理上更大的压抑感这是刘瑾树立权威的第一个重大措施。
正德三年(15o8)六月的一天因早朝时现攻击刘瑾的匿名书帖他刻意追查令群臣跪于奉天门下。在追查过程中有三百多人被送至镇抚司究问。翰林院官跪诉:“内监事待翰林官素厚岂肯如此?”御史表白:“御4徐学聚:《国朝典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