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通史- 第84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狱诬判二人谋逆处以极刑。法司对二人严刑拷打王文极力进行辩解于谦却笑道:“亨等意耳辩何益?”当案件提交给英宗时英宗尚感犹豫说:“于谦实有功。”徐有贞马上说:“不杀于谦此举为无名。”

    二十二日于谦、王文同日被杀。在籍没于谦家产时未现他家中有什么值钱之物只有正室关锁甚固。打开看时里面除去景帝所赐的莽衣、剑器别无他物。

    据说于谦被杀时阴霾四合天下冤之。人们对明廷这种恩将仇报的做法非常愤慨用不同的方式来纪念于谦。曹吉祥部下指挥朵儿拿酒到于谦被杀之地恸哭致祭。曹吉祥怒而鞭打之但次日他酹奠如故。都督同知陈逵冒死收殓于谦裴太监秘密护送于谦少子逃往河南。天顺三年(1459)于谦之婿、千户朱骥扶送于谦灵柩回到故乡葬于西湖三台山麓。

    于谦死后继任的兵部尚书陈汝言攀附石亨贪污纳贿使于谦整顿国防之前功俱废英宗则忧形于色。后来西北有警恭顺侯吴瑾对英宗说:“使于谦在当不令寇至此。”英宗听罢默默无语。

    成化二年(1466)八月遇赦回乡的于冕上疏为父讼冤明宪宗这才亲自为于谦昭雪将崇文门内西裱褙胡同的于谦故宅改为“忠节祠”遣官祭奠英魂。宪宗亲自撰写诰语:“当国家之多难保社稷以无虞惟公道之独持为所并嫉。在先帝已知其枉而朕心实怜其忠。”

    弘治二年(1489)明廷赠于谦光禄大夫、柱国、太傅谥肃愍赐祠于其墓曰“旌功”。从此于谦与岳飞并卧于风光秀丽的西子湖畔后人才有“赖有岳于双少保人间始觉重西湖”的诗句。

    第十六章明孝宗明孝宗朱祐樘(147o—15o5)是宪宗第三子。出生时几为万贵妃害死。生母纪氏本是宫中专职守内藏的女史一次偶然机会得到宪宗临幸怀孕。宠妃万氏风闻后要纪氏打胎。可是派去办此事的人保护了纪氏假称纪氏是病痞并未怀孕。纪氏后被送到安乐堂(宫中有过失或有病宫人居住之处)生下了一个男孩。纪氏恐罹祸让门监张敏将孩子抱去溺死张敏知道宪宗尚无子嗣秘密哺养起来。一天张敏为宪宗梳头宪宗对镜长叹道:“老将至而无子。”张敏连忙伏地道:“死罪万岁已有子。”纪氏生子哺养之事才为公开。此时男孩已五六岁了。1当男孩被接到周太后仁寿宫取名朱祐樘册立为皇太子的同时生母纪氏却在宫中暴卒门监张敏也吞金自杀。一天万贵妃召太子朱祐樘周太后叮嘱他:“儿去无食也。”朱祐樘见到万贵妃后果然不食给他吃说:“已饱。”给他汤说:“疑有毒。”2万贵妃大恚自此忧愤成疾。她本来体胖又常怒一次以拂子毒打宫人时痰厥而死。宪宗为之叹道:“万使长去吾亦安能久矣。”也于当年病逝。3这一场宫中悲剧却导致了明朝历史上一段为人所称颂的“中兴”之世。1《明史》卷一一三《孝穆纪太后传》。

    2《明史》卷一一三《孝穆纪太后传》。

    第一节弘治初政成化二十三年(1487)九月初六日太子朱祐樘即位是为孝宗。次年改元为弘治。与颁布大赦天下的诏书同时佞幸李孜省、太监梁芳和外戚万喜等人遭到了斥逐。不到一个月有旨汰传奉官于是罢黜右通政任杰、侍郎蒯钢、指挥佥事王荣等二千余人又罢遣禅师、真人及西番法王、国师等一千数百人。

    李孜省本是布政司吏员待选京职时贪赃事藏匿不归。他得知宪宗好方术于是学道家五雷法结交太监梁芳等人以符箓求进得到宪宗宠幸竟然官至礼部右侍郎并掌通政使司之事。他以扶鸾等手段迷惑宪宗益作威福摚鸾硕喑銎淇凇<又凑蟪纪虬驳热舜佣嚼鍪蒲娓恪

    太监梁芳是个贪黩谀佞之辈因谄事万贵妃为靠山又与李孜省等勾结共为奸利。他取中旨授官不由吏部前后多达数千人称为“传奉官”一时诸杂流加侍郎、通政、太常、太仆、尚宝者不可悉数。士论虽以此为耻梁芳等人却将其作为把持朝政的基础。

    万喜与万通、万达均万贵妃之兄弟倚仗万贵妃的权势又与太监梁芳、妖人李孜省勾结一气大学士万安又附为同宗沆瀣一气朝臣为之侧目。李孜省、梁芳、万喜等人的斥黜使朝廷官员们为之一振他们遂将这一愿望寄托在新皇帝身上。孝宗登极之初六科给事中及十三道监察御史立即交章弹劾李孜省及其党羽邓常恩、赵玉芝交结太监梁芳、外戚万喜等诸不法之事并且建议追究万贵妃之罪。但孝宗是个生性宽和的人这也许与他少年经历坎坷有一定关系。他以“宅忧”为由只将梁芳谪为少监万喜降为指挥使李孜省及其党羽邓常恩、赵玉芝等谪戍陕西边地而诫勿言万贵妃之事。

    这一年的十月以刚直敢谏闻名的资深大臣王恕被召为吏部尚书。王恕的直言在宪宗朝是著名的其“先后应诏陈言者二十一建白者三十九”1皆力阻权幸因此民谣说:“两京十二部独有一王恕。”2结果不仅贵近侧目宪宗也颇厌苦之。先是将他遣往南京任兵部尚书后来索性借南京兵部侍郎马显乞罢之机附批令王恕致仕乃至朝野大骇。这次王恕被重新起用并入主铨政使朝廷政策及用人方针生了根本变化。

    孝宗即位“始用廷臣荐召入为吏部尚书。”3这其中起到微妙作用的却是一名有影响的资深太监怀恩。怀恩在宪宗朝掌司礼监当时汪直掌西厂梁芳、韦兴等用事怀恩地位在他们之前性格忠鲠无所挠宦官们对其敬惮有加。为保护直言官员他不惜与宪宗争执。他素闻王恕的直言经常叹道:“天下忠义斯人而已。”4宪宗晚年因万贵妃谗言曾想改立太子怀恩力争被斥居凤阳。太子即位后将其召回宫中仍掌司礼监于是力劝起用王恕斥逐大学士万安。

    1《明史》卷一八二《王恕传》。

    2《明史》卷一八二《王恕传》。

    3《明史》卷一八二《王恕传》。

    4《明史》卷三o四《怀恩传》。

    万安其人无他能结交万贵妃兄弟冒认同宗进奸僧继晓惑帝以固宠又与李孜省结纳表里为奸。孝宗为太子时便知其恶名但他毕竟位居内阁不比李孜省之类冒进的杂流对于他的处理孝宗要慎重得多。万安的斥罢起因于一件丑闻。十一月间孝宗在宫中得到一个箱箧里面居然全部是关于性生活的所谓房中秘术而且都署具“臣安进”。怀恩奉旨前往内阁责问万安惭愧汗颜无以答对。于是科道官文章弹劾遂罢其职。

    王恕的进用与万安的斥罢成为弘治初政的一个重要环节比较起斥逐佞幸、权阉及传奉官等叨恩之徒显得更加关键从而开始了一个群小斥逐、正人汇进的局面。这也是弘治“中兴”的一个最突出的特点即史家们一再宏誉的所谓“弘治君臣”。当然谁也不会忘记怀恩在其中的作用“一时正人汇进恩之力也。”11《明史》卷三o四《怀恩传》。

    第二节从宫廷到朝廷《明史》记述成化中的内阁时说:“时彭时已殁商辂以忤汪直去在内阁者刘珝、刘吉。而(万)安为辅与南人相党附珝与尚书尹■、王越又以北人为党互相倾轧。然珝疏浅而安深鸷故珝卒不能胜安。”2党同伐异的政争是中国封建社会文官制度的一个副产品。明廷上层的政争成为明代政治的一大特点。而这种政治状况的形成展过程中成化朝是一关键成化间政争的激化与内阁权力的扩展似乎是同步的。

    互相倾轧用心全在排除异己于是政无所规正时有“纸糊三阁老泥塑六尚书”之谣。这其中相比之下刘珝还算稍好一些但于成化十八年(1482)为万安讦谄致仕彭华、尹直相继入阁成为万安、刘吉一党天下。成化七年(1471)有星象之变彗见天田犯太微廷臣多称此由于君臣相隔应经常召见大臣议政。大学士彭时、商辂也上书力请司礼监乃约定在皇帝御殿之日召对。可是待到朝见之时彭时刚刚言过一事万安便顿高呼“万岁”彭时、商辂不得已只好叩头而退。事后太监们嘲笑大臣道:“若辈尝言不召见。及见止知呼万岁耳。”一时传笑谓之“万岁阁老”。宪宗从此也不再召见大臣。1到成化末年王恕、马文升、秦纮、耿裕诸大臣相继被逐朝中更无正人。

    明朝文官制度一切政务运转主要靠内阁、六部、都察院尤以内阁为重而内阁行事往往又受制于宦官司礼监朝无正人司礼监怀恩被逐一时政风紊乱颇多弊端。待到孝宗嗣位之时万安草登极诏书内有禁言官假风闻挟私之类言辞引起朝内外一片哗然御史诣内阁质问万安称:“此里面意也。”2里面者自非孝宗而宪宗已卒无非即当权之宦官外威者也。其实万安的弄权是很有限的他无非是控制内阁巩固自己的地位而在一切政事上则依从于掌权太监和外戚。他讨好皇帝的做法也不过是进献一些房中术的小册子。他是个官瘾十足的人直到孝宗命怀恩当面向他宣读诸臣弹劾他的奏章他数跪起求哀仍无去官的表示最终还是得要怀恩动手。怀恩对这位万阁老是厌恶已极的了他上前摘掉万安的牙牌并说道:“可出矣!”1七十多岁的阁老这才惶遽归第表示愿归乡里但一路上还在望着三台星希望能得复用。

    在万安的被逐罢之前人们很可能并不十分了解孝宗其人。成化六年(147o)七月他出生在安乐堂时只是一个没有身份和姓名的宫人之子后来虽得到成化帝的承认但一直受嫉于万贵妃甚至到成化末年还有废立之危。因此当这个十七岁的青年登极为帝的时候除去得到一些正直臣僚们的拥护之外恐怕多少还有些同情他的皇子生活实在太坎坷了。

    但是人们很快便不得不对这位年轻皇帝刮目相看了斥佞用贤的弘治初政给成化后期混乱的朝廷打了一针兴奋剂朝廷官员们感到那失去的秩序仿佛重又来临了。

    2《明史》卷一六八《万安传》。

    1《明史》卷一六八《万安传》。

    2《明史》卷一六八《万安传》。

    1《明史》卷一六八《万安传》。

    而这位皇帝又出奇地宽和善良即使对当初迫害其生母的万贵妃家人也表现了极大的宽容。这一切都出于一个孝字他死后被定庙号为孝宗也正因为此。孝敬父皇也就是维持传统这是一个基本原则弘治朝的政治也便是围绕这一原则而开始的。

    皇帝的个人性格和生活有时往往会影响一个时代。这位年轻的皇帝因为经历的坎坷而明显地早熟。他甚至比他父亲还显得成熟些。乃父虽然也曾因英宗与景帝兄弟在继位上的冲突而遭废立但是却因为自幼依偎于一位年长于自己十岁的妃嫔万氏身边成为了一个永远长不大的皇帝。人们常常不能理解成化帝为什么要去宠爱一个从年龄上可以做他母亲的妃子而且终生不渝。如果从心理学角度去分析的话这应该是成化帝从幼年形成的心理模式定态化的结果。而造成这种定态的则是万贵妃她比任何人都更了解成化帝的心理性格乃至一切并且一人占据了他身边两个最重要的女人的位置——母亲与妻子。这成为明朝历史或者说中国历史上一大奇闻。

    孝宗的后宫生活与他父亲截然不同。他不仅没有宠妃而且甚至没有册立过一个妃嫔只是与皇后张氏过着民间恩爱夫妻式的生活。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他只同张皇后有性关系有许多史料可以证明正德帝的生母便不是张皇后而很可能是宫女郑金莲。只是这些宫人并未因皇帝的临幸与生儿育女而获得妃嫔的封号。孝宗的这些做法显然是要向人们证明他是一位严守道德规范的皇帝。

    诚然如此对于生活细节的重视往往便是人们道德观念的体现。孝宗即位当年秋季曾欲建棕棚于万岁山以备登临眺望。一个名叫虎臣的国子监监生上疏劝谏。国子监祭酒费訚恐怕招致圣怒牵连于己将虎臣锁系于国子监树下等候落。不久有锦衣卫官校将虎臣带到左顺门皇帝传旨慰谕道:“若言是棕棚已毁矣。”1费訚大感惭愧虎臣则因此名闻都下。费訚并非趋炎附势的佞臣为官政声不错议论宏伟耻言人过朝臣多以公辅期之但他的耻言人过中殊缺正邪之辨又受成化末朝政之影响与弘治初政颇不相合倘若在成化政事中他确有入阁为辅臣之希望然而于弘治中则必然无成。

    作为一个严守道德规范的皇帝孝宗还必须改变成化时不问朝政之弊而努力去做到勤政。这在他即位之初是不成问题的但是随着在位时间既久阁部诸臣又恪奉职守再要勤政不怠就需要皇帝本人的自我约束了。

    孝宗是一位身体孱弱的人这可能与他幼年生活坎坷有关但是他在历史上颇得“勤政”之声。每日清晨视朝遇雨免朝仍令有事衙门堂上官由廊庑至奉天门奏事可以说是无日不视朝。有时身体状况不佳便自我顺养以求调和。据说他有一诗常于病中自诵:自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