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通史- 第76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1《明史》卷六四《职官三》。

    1王世贞:《弇山堂别集》卷九o。

    象包括新选中的驸马、新升任的司礼监秉笔太监以及随藩王之国的旗尉。巾帽局所造诸物的工价从工部支领。该局设掌印太监一员其工匠在五百人左右。

    针工局的职责史书记载基本相同即成造宫中诸人的衣服、铺盖。所谓宫中诸人主要指内官、内史、长随、小火者他们的冬衣三年给一次铺盖六年给一次。此外一些史书还记有针工局的其他职责如成造诸婚礼服裳“缝制王府册封赏赐等项衣服”2。针工局设有掌印太监一员工匠人数在三百六十以上。该局所需工价也由工部支给。

    内织染局设于明初。洪武二年内府即有尚染局之设洪武十七年、洪武二十八年更定内官诸监库局时都设有织染局。内织染局的职责“掌染造御用及宫内应用缎匹”3洪武二十六年定“凡供用袍服段匹及祭祀制帛等项须于内府置局如法织造依时进送”4。这以后就形成了一项制度即“内局以应上供”。内织染局织造皇帝在重要场合穿用的袍服时要由钦天监择日礼部祭告然后才能开工。如冬至大祀所用十二章衮服、皮弁服即如此。内织染局设掌印太监一员工匠额数嘉靖十年为一千三百十七名嘉靖四十年为一千四百六十一名隆庆元年为一千四百三十名(内有匠官八十七名)可见其生产规模很大。内织染局的外署有蓝靛厂在都城西另外在朝阳门外还有一处外厂是“浣濯袍服之所”1。

    酒醋面局的职责是“掌宫内食用酒醋、糖酱、面豆诸物”2所谓宫内是指皇宫内为皇室服务的人。在其职责中酒醋等项是由该局自造的。酒醋面局设掌印太监一员其工匠人数在一百七十人左右另万历时有宛平佥派的磨户三十一名酒户三百三十名。

    内府手工业除上面所述外还有以下几处:金牌厂负责铸造亲王印符和金牌、上直守卫官军金牌、土官信符和金牌。御酒房“掌造御用酒”3其设提督太监一员与酒醋面局无隶属关系。王恭厂与盔甲厂二厂归工部军器局统辖由工部主事一员监管但实际工作统由宦官实行这是由于保密的需要二厂是明代军器和火器的重要生产机构为了防止其法式泄于外便形成了这一格局。二厂各设掌厂太监一员贴厂佥书各数十员。王恭厂辖匠头六十名盔甲厂辖匠头九十人另各有小匠若干。二厂所造项目主要有盔甲、铳炮、弓矢、火药等。天启六年五月王恭厂生爆炸“厅库栋2《钦定日下旧闻考》卷三九。

    3《明史》卷七四《职官三》。

    4《大明会典》卷二o一。

    1刘若愚:《酌中志》卷十六。

    2《明史》卷七四《职官三》。

    3《明史》卷七四《职官三》。

    宇虽已倾塌而偏东库房及匠作小房尚存百有余间”4据此可推知王恭厂的生产规模是相当大的而盔甲厂的规模则大于王恭厂。

    内府手工业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即南京内府的手工业。南京内府的衙门设置大体如北京内府其职掌较重要手工业的有南京司礼监、南京内官监、南京内织染局、南京兵仗局前厂。

    南京司礼监职掌的手工业主要为神帛堂供应机坊。神帛堂负责织造各种祭祀所用的帛如郊祀上天的郊祀制帛祭祖用的奉先制帛祭社稷、历代帝王、孔子及各神祇的礼神制帛祭功臣的报功制帛等。该神帛堂每年例须供应一千三百九十六段帛每十年一次料造共一万三千九百六十段所需工料由南京工部支给。神帛堂额设机四十张工匠一千二百余名。生产规模还是不小的。神帛堂每年起运北京的各式制帛为一千零九十六段。

    南京内官监的职责主要包括:一是参与内府衙门的各项修造工程凡内府衙门损坏内官监有责任“或奏行或揭帖到部”1然后会同南京工部修造。二是成造硃红漆、朦金彩漆云龙膳桌、上用盛米竹箩、供用筛簸、烘篮、焙笼以及郊庙宫殿等处所用的棕荐。其物料由南京工部办送。南京内官监军民工匠原额三千九百余名天顺时达到四千多名嘉靖八年奏准该监食粮军民匠数额为一千九百人。

    南京内织染局负责织造文武官员诰敕、进宫各色绢布包括阔生绢、白布、苎布等。所需物料由南京工部关支。官员诰敕织成后由南京工部派官验查合格后送南京印绶监装裱起运。南京内织染局额设机三百余张军民人匠三千多名。原制每十年题造一次共五万匹嘉靖中改为七年一题隆庆四年复旧。

    南京兵仗局前厂的生产规模相对较小军民匠原额三百六十七名嘉靖九年重定额数后军匠达六百三十四名。南京兵仗局前厂负责成造毛袄、狐帽每年八百八十件;军器每五年一次计料每季全造一万九千七百六十七件。造完验试合格后奏报。兵仗局前厂所生产的军器为盔、甲、枪刀、箭、牌等普通军器火器只偶尔造办。南京兵仗局前厂设于正统二年此前南京内府只有兵仗局。

    户部手工业户部是明代主管国家财政的最高机构在六部中地位十分重要。由于职责所限户部所属手工业并不特别达综合起来大略有制钞业、制盐业、铸钱业几项与户部关系紧密其中铸钱是明末时户部才有的职责。此外明代官营手工业所需物料及产品的管理也与户部有关。

    4《明熹宗实录》卷七二。

    1《大明会典》卷二o八。

    明洪武初铸钱流通天下但“商贾沿元之旧习用钞多不便钱”1。

    于是洪武七年朱元璋设宝钞提举司次年开始造大明宝钞。洪武十三年宝钞提举司成为户部所辖衙门。永乐七年北京设立宝钞提举司。按洪武二十六年的规定大明宝钞的生产每年三月开工印造至十月停止。造完后宝钞提举司将钞数核定备案后送内府收贮。造钞所用桑穰等物料由户部“预为会计”2即核算出所需多少该用价银多少然后行移浙江山东北平等出产地方收买。宝钞提举司设提举一人。另户部辖有钞纸局、印钞局二局盖为宝钞提举司的印造厂。

    明代铸钱在中央一直由工部的宝源局承担。至明末天启二年辽东战事频兴军用不敷于是在皇城东北增设宝泉局铸钱希望以钱息弥补军需不足。宝泉局属户部由户部侍郎督理。1明代制盐业由户部管理。户部十三清吏司中的山东清吏司的职责之一就是带管两淮、两浙、长芦、河东陕西、山东、福建各盐运司四川、广东、海北、云南黑盐井、白盐井、安宁、五井各盐课提举司陕西灵州盐课司江西南赣盐税。五个盐运司和六个盐课提举司是明政府设在产盐区的最高盐政盐税的管理机构。盐运司下一般设有分司分司下设盐课司。盐课司设在各盐场所在地是政府最基层的管理机构它直接管理灶丁和盐业生产及盐课征收。

    户部对盐政的管理大致有如下几方面:收贮折银盐课。明代盐课的折色早期以布帛为多如宣德五年题准山东信阳等盐场盐课每二大引折阔白绵布一匹。这些折色基本不解户部如山东信阳所折白绵布须运送登州府交收备辽东支用。成化以后盐课折银逐渐盛行成化九年令两浙水乡灶户每引纳工本银三钱五分解送盐运司给散灶丁或年终解送户部太仓备各边支用。水乡灶户折银主要是由于他们不具备生产条件早在景泰元年他们即以每丁“岁出米六石或折收价物”的方式输纳盐课。2两浙水乡灶户盐课折银后其他具备生产条件的盐场效仿之事不断生折银越来越多。这是因为对灶户来说制盐越来越无利可图“煎盐穷苦因利纳银”3。同时钞法沮坏金银流行商品经济的展也是不能忽视的原因。各地所折银两均须解送户部交太仓库收贮。户部太仓库设于正统七年专门收贮赃罚及各种改折银两故又称银库。该库由户部员外郎、主事掌管巡视则由给事中进行。

    参与盐业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工作。明代盐政头绪纷杂问题百出政策1《明史》卷八一《食货五》。

    2《大明会典》卷三一。

    1孙承泽:《天府广记》卷二二。

    2《大明会典》卷三二。

    3谢国桢:《明代社会经济史料选编》第二章。

    时时需要调整。在政策调整过程中户部负责对各地反映给皇帝的问题及其建议加以复查审核再将结果奏报作为皇帝决断的依据。正统十三年四川按擦司就盐井灶丁的处罚问题上奏请求“自今有犯者或调别井或摆站或责充囚兵”。事下户部户部认为应加重处罚“坐杂犯死罪者罚役五年;流以下递减年月俱于本井上工日煎盐三斤仍令煎办常课”。明英宗批准了户部的建议1。史书中“户部复议”、“户部复奏”即是户部此项职责的概括说法。除参与政策制定外户部还要参与执行工作。景泰五年景泰帝批准了两浙盐运司同知王彪所言三事同时“命户部行之”2。在涉及到具体问题或重要问题时复议工作难度就增大了有时还要做实地勘查如增设盐井之事就如此。永乐十年户部尚书夏原吉上奏:“潼川州安岳县古迹竹筒小井及椅滨竹筒小井比旧井有增。已遣官核实宜令开煎。”3永乐十二年四川罗泉井灶丁上奏:“蓬州睦坝里旧有小竹筒盘李、意兴二井可以开煎。”当时在南京监国的皇太子“命户部遣官复视如实即从所言”4。这些表明户部在国家盐业政策的制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参与地方盐政的清理工作。明代各都转运盐使司(盐运司)和盐课提举司的官员由吏部委派而巡盐之官则由都察院的御史充任称巡盐御史。户部虽无巡盐之责但有时也派官参与这项工作直接参与清理工作。此外户部负责管理收存灶丁名册。成化九年上命两浙巡盐御史会同盐运司官清查灶丁将各类灶丁及其负担的盐课登记造册并送户部。此后每十年清造一次。

    刷印盐引勘合。明代盐法行开中之制即商贾欲经销盐以赢利不许非法私下买盐货卖必须输米于各官仓各仓所在有司及都司卫所根据米的数目、时价高低、所输道路远近计算出应支盐数填写盐引勘合令商贾“赍赴各转运提举司照数支盐”1。无盐引之盐即为私盐犯者罪至死。可见盐引勘合在开中盐法中不可或缺。明代盐引勘合的刷印由户部负责南京户部具体承办南京户科刷印。“每遇户部咨到:开中某运司盐粮若干该用勘合若干。进纸南京户科刷印完领回本部(南京户部)用印。”2然后交给原差人带回。刷印盐引勘合的铜版由南京工部铸造南京户科收贮(明初为内府收贮)。万历五年奏准南京户部选委司官一员“专印盐引”。南京户部有盐引匠二十九名南京户科有盐引匠三十九名。洪武时中央户部直接负责盐引勘合的刷印工作永乐迁都后中央户部把此项工作留给了1《明英宗实录》卷一六八。

    2《明英宗实录》卷二四四。

    3《明太宗实录》卷一三o。

    4《明太宗实录》卷一五一。

    1《明史》卷八o《食货四》。

    2《大明会典》卷四二。

    南京户部。至正德三年刘瑾变法“诏今后但于户部印给南京引板俱令销毁”3。中央户部重新直接负责刷印。正德五年刘瑾被诛户部奏请“刷印盐引仍隶南京户部”获得批准。此后一直未变。

    户部主管的制盐业是一项十分特殊的官营手工业其特殊之处在于产品以开中的方式出售给商人而不是像其他官手工业产品那样全部直接用于皇室和政府的消费与各项需求。但这并不影响其官营性质因为制盐业的管理机构、生产过程、生产者灶户都是在中央政府的管理之下。其灶户与其他官手工业行业的军匠、民匠一样属“役皆永充”的;而且灶户煎盐官给工本有如政府官匠的月米。即使是开中售盐也是在政府的强制之下完成的其实质是实现制盐业生产出军需之物——粮饷的目的。由于制盐业的管理机构是朝廷单独设置在产盐区的与地方有司无涉因而制盐业是中央系统的官营手工业。

    除制钞、铸钱、制盐外使户部与官手工业产生联系的是内府十库。内府十库由户部广西清吏司带管实际掌管由宦官担任。内府十库是甲字库、乙字库、丙字库、丁字库、戊字库、承运库、广盈库、广惠库、广积库、赃罚库。十库虽设于内府但其或贮存物料或贮成品钱物大多与整个官手工业有关故在户部手工业中对其加以介绍。

    甲字库。该库收贮布匹、银朱、丹黄、水银、乌梅、栀子、槐花、石矿等。除布匹外其余均为颜料或生产颜料的原料。洪武二十六年规定:“淘洗青绿将见在甲字库石矿按月计料支出淘洗。”“若烧造银朱用水银黄丹用黑铅俱一体按月支料烧炼完备逐月差匠进赴甲字库收贮。”1明宫室、官署房屋修造所用颜料由甲字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