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洵封藩河南赐田二万顷河南不足则括山东、湖广土地益之。
巨大的军费开支和其他消费使明皇朝陷入严重的财政危机万历十年岁入白银三百六十七万两岁支四百二十二万两支五十四万两2。万历二十七年前后每年支仍为五十万两左右3时至万历三十年已是“老库将尽京粮告竭太仓无过岁之支”“从古以来未有公私匮竭如今日之穷者”4。
1《明史》卷二三五《王德完传》。
2《明史》卷八二《食货六》。
3《明史》卷八二《食货六》。
4《明史》卷八二《食货六》。
5《明史》卷八二《食货六》。
6《明神宗实录》卷四九二。
7《明史》卷七七《食货一》。
1《明神宗实录》卷四二一。
2谈迁:《国榷》卷七二。
3王德完:《稽财用匮竭之源酌营造缓急之务以光圣德以济时艰疏》《明经世文编》卷四四四。4赵世卿:《题国用匮乏有由疏》《明经世文编》卷四一一。
开矿榷税和三饷加派封建郡国之需来自赋役赋役的种类及征纳多少完全取决于皇帝的需求。为了弥补巨大的财政亏空明廷推行了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的臭名昭著的赋役征收政策——开矿榷税和三饷加派。
开矿榷税肇始于万历二十四年。“只知财利之多寡不问黎民之生死”
5的明神宗好货成癖于万历二十四年委任大批宦官做矿监税使“矿不必穴而税不必商民间丘陇阡陌皆矿也官吏农工皆入税之人也”6。矿监税使以开矿榷税之名行勒索民财之实。矿监所到之处“富者编为矿头贫者驱之垦采绎骚凋敝若草菅然”1。甚而至于公开敲诈勒索“富家巨族则诬以盗矿;良田美宅则以为下有矿脉率役围捕辱及妇女甚至断人手足投之于江”2。“征榷之使急于星火搜括之令密如牛毛”3“天津有店租广州有珠榷两淮有余盐京口有供用浙江有市舶成都有盐茶重庆有名木湖口长江有船税荆州有店税又有门摊、商税、油布杂税莫不设珰分职横肆诛求。有司得罪立系槛车百姓奉行若驱驼马”4。
矿监税使横征暴敛无恶不作他们“掘人冢坏人庐淫人室荡人产劫人财”5使得整个国家“如沸鼎同煎无一片安乐之地贫富尽倾农商交困流离迁徙卖子抛妻哭泣道途萧条巷陌”6。从而也引了严重的社会政治危机万历二十七年湖广税监陈奉到荆襄收税激起民变“商品鼓噪者数千人飞砖击石势莫可御”7。陈奉逃回武昌后不思悔改恣行威虐万历二十九年武昌市民不堪勒索凌辱一万余人“围绕陈奉公署誓必杀奉。奉从后门潜逃匿楚王府中。众民将番校耿文登等十六名捆缚手足投之于江”8。山东税监马堂横征暴敛“凡系背负米豆生理之类尽行抽税以致贩卖俱不进城小民度日不支”。临清市民忍无可忍万历5《明神宗实录》卷三四九。
6《明史》卷二三七《田大益传》。
1《明史》卷八一《食货五》。
2《明史》卷八一《食货五》。
3《天下郡国利病书》原编第十二册《扬州府》。
4《明神宗实录》卷三七o。
5《明神宗实录》卷三七o。
6《明神宗实录》卷三七六。
7《明史纪事本末》卷六五《矿税之弊》。
8文秉:《定陵注略》卷五《军民激变》。
二十七年聚众万人纵火焚烧马堂衙署杀其党羽三十七人9。苏州织造太监孙隆盘剥机户“每机一张税银三钱”1。万历二十九年苏州机户爆了反抗孙隆的斗争葛贤成为这次斗争的领击杀孙隆爪牙黄建节孙隆狼狈逃往杭州。据不完全统计当时各地民变不下数百起。
三饷指辽饷、剿饷和练饷都属于正额之外的加派按亩征收。加派三法最早可溯源至明中叶弘治时因对蒙古用兵兵部尚书马文升就提议“苏松折粮银价轻宜稍增之”以充兵饷但遭礼部尚书谢迁反对未能成行2。正德时因修乾清宫“加天下赋一百万两”3。嘉靖二十九年秋俺答入寇剽掠京畿直薄都城军饷无措户部尚书孙应奎建议加派田赋除北方诸府及广西贵州不派外其他各处皆量地之贫富加派骤增赋银一百一十五万两苏州一府乃至八万五千两4。嘉靖三十一年以后倭患渐炽于东南沿海俺答之患仍急又于南畿浙闽的田赋加额外提编5。万历二十五年因朝鲜之役在山东加派每亩征银二三厘每丁加银三四分二年并征6。
万历中期前田赋加派基本上是在局部地区实施且数额不大。万历四十四年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在赫图阿拉称汗建国国号大金建元天命。万历四十六年努尔哈赤以七“大恨”誓师攻明陷抚顺克清河震动京师。为抽兵增援辽东明廷援引征倭征播故例实行加派开征辽饷除贵州因有苗民起义未加派外“浙江十二省、南北直隶照万历六年《会计录》所定田亩总计七百余万石每亩权加三厘五毫惟湖广、淮安额派独多另外酌议其余勿论优免一概如额通融加派总计实派额银二百万三十两四钱三分八毫零。”1这次加派神宗皇帝答应“辽饷事宁即为停止”但第二年辽饷用尽辽事吃紧萨尔浒一役明军丧师失地为了增加兵员、修筑工事以抵御后金进攻急需经费支持明神宗不肯用金花银充饷只得再次加派每亩征辽饷三厘五毫。万历四十八年明廷又第三次加派辽饷每亩二厘先后三次加派每亩加派银九厘。崇祯三年辽东战事急剧恶化后金挥师入关一度占领永平、滦州、迁化、遵化四镇明廷决定在蓟州、通州、昌平三镇增兵五万余马一万匹岁需银一百一十五万两崇祯皇帝再次下诏每亩加派三厘是为第四次加派。除了辽饷加派外从天启六年开始还实行了辽饷预征制每年十月开始预征第二年辽饷的十分之三第二年缺十9《明史》卷一o五《陈增传》。
1《明神宗实录》卷三六一。
2《明名臣琬琰续集》卷二《文正谢公》。
3《明史》卷十六《武宗纪》。
4《明史》卷二o二《孙应奎传》。
5《明史》卷七八《食货二》。
6邢侗:《东事策》《明经世文编》卷四六八。
1《明神宗实录》卷五七四。
分之三又要预征第三年的十分之三。辽饷加派的对象主要是田亩但又不限于田亩的征收盐课、芦课、钞关也加派辽饷银并且崇祯时期在增派地亩银的同时杂项、盐课、钞关、芦课等也续有增加。剿饷和练饷是在农民起义如火如荼的局势下为筹措镇压经费而增设的名目。崇祯八年湖广巡抚卢象升倡湖广等五省乡官及有田之家出“助饷银”助饷银征派对象分乡官、非乡官两类因粮输饷以税粮高低定助饷多少故又有因粮之称。崇祯十年兵部尚书杨嗣昌上疏崇祯皇帝提出“四正六隅十面网”的军事围剿计划要求增兵十二万、增饷二百六十二万八千两并提出剿饷的四条征收办法:1。均输。均输是对卢象升因粮法的改进“今惟不分五两上下一例通因粮粮输”具体征收标准为“每田一亩派米;每米一石折银八钱”每年约可得银一百九十余万两。
2。溢地。就是对万历九年以来各地多清丈出来的尚未加派辽饷的土地加征剿饷每年约可得银四十万两。
3。寄学监生事例。通过出卖国子监生资格以换取银两。
4。驿递将在此之前邮递裁省之银以二十万充剿饷。
崇祯帝接受了杨嗣昌建议崇祯十年闰四月正式下诏征收剿饷。剿饷原定以一年为期但农民起义势不可当辽东战事又日趋急迫明廷不得不练兵增饷。于是在崇祯十二年又下令增派练饷。练饷各项征收额如下:(1)照亩加派亩征一分共加征四百八十一万一千八百两。
(2)赋役所核可得七千两。
(3)兵部所裁站银五千两。
(4)关税量增二十万两。
(5)盐税四十万两。
(6)契税二十四万两。
(7)赃罚银二十万两。
(8)典税三千两。
(9)公费节省一万两。1以上各项合计共七百零九万一千八百两其中“照亩加派”和“赋役所核”二项合计五百五十一万一千八百余两占总额的百分之七十九可见练饷征收对象仍以土地为主。
明代赋役制度的终结三饷加派是掠夺性的财政措施赋役征收受生产力展水平的制约赋役的征收量不能过生产者所能提供的剩余劳动的某一限量但三饷加派却1孙承泽:《山书》卷十三《议加练饷》。
是依军需决定征收额其加派额直线上升结果造成“旧征未完新饷已催额内难缓额外复急村无吠犬尚敲催追之门;树有啼鹃尽洒鞭扑之血。黄埃赤地乡乡几断人烟白骨青燐夜夜常闻鬼哭”1。从而引起广泛的社会不满加了明皇朝的灭亡。崇祯十七年李自成率军攻克北京三饷加派与明代其他赋役制度一样随着明朝的覆亡而寿终正寝。
1郑廉:《豫变纪略》卷一。
第五章官私手工业第一节官府手工业官营手工业是明代前期手工业的主体其产品直接满足皇室消费、政府以及军队的各项需求它对于保证政权机器的运转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明政府对官手工业的经营极为重视建立了一套庞大、复杂又比较完整的生产和管理体系其目的是为了组织好官手工业的生产使之更有效地为封建统治服务。
明代官营手工业及其管理机构大致可分为中央、地方两大系统。中央系统包括工部、内府、户部等中央部门管辖的手工业。地方系统是指地方有司管辖的手工业生产部门。此外地方军队卫所生产军器的手工业亦属地方系统。在两大系统中中央系统的手工业最为重要所掌管的事务也最多。工部手工业工部是六部之一它是明代官手工业最主要的领导机构。工部最高长官为尚书自明初废除丞相后尚书直接对皇帝负责。工部尚书的职责是“掌天下百工营作山泽采捕窑冶、屯种、榷税、河渠、织造之政令”1他是官手工业的最高行政长官凡属法令、方针之类大政均归其掌管。辅佐尚书的是侍郎史书称为“侍郎佐之”工部设左、右侍郎各一人。
工部下设四个清吏司即营缮、虞衡、都水、屯田。四清吏司的名称在洪武初称总部、虞部、水部、屯田后几经更变在洪武二十九年定为营缮、虞衡、都水、屯田四清吏司。各清吏司设郎中一人为本司总负责其副职为员外郎属员有主事。
在每个清吏司下都有一些直辖的官手工业生产机构如营缮所、文思院、皮作局、鞍辔局、颜料局、军器局、织染所、杂造局等等。这些机构由工部委官负责他们品级不高最高的营缮所所正不过正七品其他多为九品或从九品。但这些人在官手工业中是不能忽视的因为他们负责的是最具体的组织和管理工作在他们之下就是从事生产的手工业者了。
在工部四清吏司中营缮清吏司是最主要的官手工业管理部门因为它的职责范围全部是官营手工业。其他各清吏司的职责中一般只有一部分属于官手工业范围其中屯田清吏司与官营手工业的联系最少。下面就对各清吏司的职责及所属手工业作一介绍。
营缮清吏司的主要职责《大明会典》概括为“掌宫府、器仗、城垣、1《大明会典》卷一八一。
坛庙经营兴造之事”2。凡需要国家负责兴建的工程均由营缮司筹措并督造。其次皇帝和皇后、太子、亲王世子、皇妃的卤簿、仪仗、乐器也由营缮司主要负责具体工作“移内府及所司各以其职治之”1。营缮司按期检查质量。营缮司的第三个职责是管理物料包括木材、瓦器、陶器、琉璃器以及薪苇这些物料是供应京师各工程的。第四项职责是管理工匠即负责浙江等地轮班匠的簿籍、调拨和清查。此外营缮司还负责一部分刑具的制造以及流罪以下罪囚的调拨。
营缮司除直属的营缮所外其分支机构有琉璃厂、黑窑厂、神木厂、台基厂以及重都城、清匠司等。这些分司都十分重要是官手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地位比营缮所要高。官员一般由员外郎或主事担任。
虞衡清吏司的职责范围甚广“典山泽采捕、陶冶之事”2祭祀、御用、宴宾客所用的野味即由虞衡司负责催办此外山泽禁令也归虞衡司掌握。在虞衡司诸多职责中属于官手工业的是如下几项:一是保管及核查陶瓷器皿“籍其数、会其入毋轻毁以费民”3。二是管理铸器、铸钱方面事宜。凡内外衙门所需铜铁器皿一律由虞衡司的宝源局铸造打制铸器的样式和用料也由宝源局定夺后呈部批准。铸钱明代一般由内府铸造但宝源局要委官负责同时每季计算人匠数目和物料数目此外钱的制式也由宝源局监督“必准铢两”4。钱铸完后负责收贮奏闻并差官交内府入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