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里甲正役的轮役次序密切结合起来一般是在里甲正役停歇后隔若干年然后再充应均徭其目的在于使民稍得喘息以并力于供应也。2明中叶后杂派夫役名目纷繁这些杂役多被归并为均徭结果均徭种类越来越多成为百姓最主要的负担。均徭既以均名其目的即在于均平徭役然而均徭法在推行过程中其不均的弊端日渐显露出来:先均徭计丁验田、按里甲轮当但明中叶后里甲之间贫富悬殊贫富不等的里甲却要负担相等的徭役势必造成“富里之民虽田盈千亩一役不沾患里之民虽无立锥且充数役”3。其次均徭佥派的依据是《均徭文册》它是对黄册失实的改革然而明中叶由于富豪贿赂胥吏以避重役《均徭文册》造册之时以上作下以亡为存故其登载失实有司“只凭籍册漫定科差”致均徭负担不均。为了改革均徭弊端十段册法应运而生。
十段册法又称十段锦法其内容在各时各地颇有差异然其主要方式不外两种一曰十段田法它不再采取里甲轮流服役之法而是通计一县丁粮将其均分十段每年提编一段。丁田互折力差亦折合为银差。一曰提编法“算该每年银力差各若干总计十甲之田派为定则如一甲有余则留二三甲用不足则提二甲补之。乡宦免田十年之内止免一年;一年之内止于本户。寄庄田亩不拘同府别府但已经原籍优免者不再免。”4十段册法的最早执行者当推南直隶人盛颙史载:“成化改元(盛颙)由进士历官知邵武先是徭役多从里胥推举奸弊万端。颙乃通扣一县丁田数十甲以一年丁粮应一年徭役周十甲而复始民甚便之。”1可见早在成化时十段册法即已在福建试行。正德中常州府武进县同知马某也曾“议将一县田地均分十段别造十段文册每年编审一段。初甚便之而后造册之时富民巧为规避人户消长参错多有产去差存者讼牒纷纷官民病焉”2。遂革而不用。嘉靖十六年李元阳任福建御史在全闽推行十段法“概一县[丁粮]之数酌什分之一今年盈则捐明年不足缩则益取6《明神宗实录》卷六八。
1李士翱:《钦奉敕旨陈言民情疏》《明经世文编》卷二o九。
2万历《常山县志》卷八《赋役表》。
3天启《海盐图经》卷六《食货篇第二》。
1嘉靖《邵武县志》卷十二《名宦》。
2万历《武进县志》卷三《钱谷一》。
诸今年之有余”3。嘉靖二十九年苏州知府金城亦议立十段均徭。嘉靖二十九年后虏患倭寇迭相交乘十段册法(提编法)被采用作筹款方法之一种。嘉靖四十四年直隶巡按温如璋亦仿十段锦册法(提编法)以防“品官优免太滥诡寄日滋”4。嘉靖四十年至隆庆元年浙江巡按庞尚鹏推行的十段册法最有成效“臣(庞尚鹏)自祗役以来即议立十段锦之法通行各府州县。查将十里内丁粮除四甲已经编过外未编六甲通融均作六段分定六年凡官吏举监生员军灶匠丁系例应优免者即将应免之数开列册前。如或各甲内俱有丁粮从一甲内优免其余免剩者造入册与民一体编差”5。隆庆二年江南巡抚林润将十段册法加以整顿“合无行府吊取各县十段丁田逐一查理裒多益寡务得其平。除已应役外其未轮年份各候该年即有过割不得规避。一年止编一段即有别故不得擅提下甲”1。迨至万历初一条鞭法在全国推广十段册法被一条鞭法替代。
十段册法不是对均徭内含役目的改革而只是对均徭编审对象和轮役方式的改革但是它在清核一县丁粮基础上或以丁折田或以田折丁将全县该年应派的徭役一并折银扣除优免外推算每丁、每亩应摊徭银然后将核实的全县田土均分为十段依段轮役。这在一定程度上杜绝了均徭法执行中富户贿赂吏胥避重就轻的弊端而且也抑制了优免冒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赋役的均平因而具有进步意义。
3乾隆《尤溪县志》卷五《赋役》4《明世宗实录》卷五四三。
5庞尚鹏:《题为厘弊以均赋役》《明经世文编》卷三五七。
1《天下郡国利病书》原编第七册《常镇》。
第四节万历清丈与一条鞭法改革万历清丈明中叶以来的赋役制度的改革探索取得了令人注目的积极成果。但是应该清醒地看到这些改革仅限于局部地区且多为阶段性成果因此很不彻底。朱明朝廷的财政危机未能根本解决全国赋役不均的状况依然严重客观现实要求执政者必须将赋役制度的改革继续深入下去历史将此重任落在万历元年出任辅的张居正的肩上于是便有万历初年张居正的清丈土地和推广一条鞭法。
清丈土地是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的。明中叶以后皇亲、勋臣、贵戚“恃宠挟恩奏求田地”1皇庄、王庄、贵族庄田风云而起。缙绅地主推波助澜广占田土从而在全国刮起兼并土地的狂潮。土地是封建皇朝最主要的生产资料“有土此有财”赋自田出有田即有役但是由于这批人享有优免赋役的恩赐钦赐土地例不纳粮当差文武官员亦论品优免“官员之家率得优免遂致奸伪者多诡寄势家”2。从而使得国家控制在籍的纳粮当差地大大减少。“自洪武迄弘治百四十年天下额田已减强半而湖广、河南、广东失额尤多。非拨给与王府则欺隐于猾民”3。对于在籍的纳粮当差地明中叶以后由于吏治“飞洒”、“花分”盛行放大户而勾单小结果造成“田连阡陌者诸科不兴室如悬磬者无差不至”4。小户力薄难撑举家逃亡。赋役不均遍及各地。
为缓解财政危机实现赋役均平一批有识之士率先出清丈土地的呼声。嘉靖九年桂萼提出清丈土地、核实田亩。嗣后郭化弘、唐龙、简霄先后疏请核实田亩。而顾鼎臣的对策方略尤力:“请责州县官于农隙时令里甲等仿洪武、正统间鱼鳞凤旗之式编造图册细列元额田粮、字圩、则号、条段、坍荒成熟步口数目官为覆勘分别界址履亩检踏丈量具开垦改正豁除之数刊刻成书收贮官府给散里中永为稽考。”5另外还有一些开明的地方官吏在局部地区业已开始清丈土地的试点如嘉靖十至十四年邹守益在江西安福、安如山在河南裕州进行的清丈土地的尝试嘉靖十五年王仪在苏州主持的丈田均粮运动嘉靖十八年欧阳铎在应天进行的清理虚粮、清查隐匿田亩的赋役改革嘉靖二十六年嘉兴府海盐县令民自守田粮嘉靖三十一年刘起宗在宁国府清理虚赔钱粮隆庆元年杭州府海宁县令1《明英宗实录》卷二三九。
2《明孝宗实录》卷二oo。
3《明史》卷七七《食货一》。
4罗仑:《与府县官上中户书》《明经世文编》卷八四。
5《明史》卷七八《食货二》。
许天曾的清丈田粮等等。其中“福建诸州县为经纬二册其法颇详。然率以地为主田多者犹得上下其手。神宗初建昌知府许孚远为归户册则以田从人法简而密”1。张居正在总结前人清丈经验的基础上于万历八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清丈土地的运动史称“万历清丈”。
张居正深谋远虑刚毅明断清醒地认识到明皇朝已成“将圮而未圮”
2的摇摇欲坠的大厦为挽狂澜于既倒张居正雷厉风行大刀阔斧地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他认为造成财政困难、社会危机的原因在于“自嘉靖以来当国者政以贿成吏朘民膏以媚权贵而继秉国者又务一切姑息之政为逋负渊薮以成兼并之私。私家日富公室日贫国匮民穷病实在此”3。鉴于此在政治上张居正强调“尊主权课吏职信赏罚一号令”他立考成饬吏治整顿边防综核名实。
在经济上针对“豪民有田不赋贫民曲输为累民穷逃亡故额顿减”4的状况张居正打算通过丈量使土地“皆就疆理无有隐奸盖既不减额亦不益赋贫民不敢独困豪民不能兼并”5。
尽管张居正“日夜忧劳念欲君国子民计非清丈不可”1但是万历八年前履亩度田仅限于对局部地区勋戚庄田的清丈促使张居正下定决心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清丈的是福建度田的成功。万历六年十一月明朝廷“以福建田粮不均偏累小民令抚按官著实清丈明白具奏”2。福建左布政使劳堪被任命为右副都御史巡抚福建奉旨稽核履亩丈量均匀摊补。万历八年九月度田事竣“闽人以为便”3。福建度田事实上是张居正清丈土地改革的试点和前奏福建的成功使他深受鼓舞“遂与张公(四维)、申公(时行)、大司徒张公(学颜)议请其意诏行诸路”4。同年十一月户部根据张居正的建议拟定《清丈条例》其内容如下:1。明清丈之例谓额失者丈全者免。
2。议应委之官以各布政使总领之分守兵备分领之府州县官则专管本境。
3。复坐派之额谓田有官民屯数等粮有上、中、下数则宜逐一查勘使不得诡混。
1《明史》卷七七《食货一》。
2张居正:《张太岳文集》卷九《京师重修贡院记》。
3张居正:《答应天巡抚宋阳山论均粮足民》《明经世文编》卷三二七。4《明史纪事本末》卷六一《江陵柄政》。
5《张太岳文集》附录《文忠公行实》。
1《张太岳文集》附录《文忠公行实》。
2《张太岳文集》附录《文忠公行实》。
3《张太岳文集》附录《文忠公行实》。
4《张太岳文集》附录《文忠公行实》。
4。复本征之粮如军种屯地即纳屯粮军种民地者即纳民粮。
5。严欺隐之律有自历年诡占及开垦未报者免罪报不实者连坐豪右隐占者遣重处。
6。定清丈之期。
7。行丈量磨算之法。
8。处纸札供应之费。
明神宗批准依其议“令各抚按官悉心查核着实举行毋得苟且了事及滋劳扰”1。从而在全国各地揭开清丈田粮的序幕。
当是时神宗皇帝十龄幼主难有作为张居正辅执政独揽朝纲。
中国传统经济向来就是政治控驭下的封建政治经济张居正政治上的成功为其经济改革铺平了道路“清丈之议在小民实被其惠而于豪宦之家殊为未便”2。丈田的目的是清查隐田而这却触动了勋贵、官宦、豪绅的利益他们群起抵制“豪家势多出有司上有司惧挠成议不但不尽丈且以余粮送入其家”3。对此张居正抱定“苟利社稷死生以之”的决心矢志不移坚定地将清丈运动开展下去。他一面写信给各地巡抚鼓励他们放手去干“清丈事实百年旷举宜及仆在位务为一了百当。若但草草了事可惜此时徒为虚文耳。已嘱该部科有违限者俱不查考使诸公得便宜从事”4。一面严惩阻碍清丈的勋贵豪强和清丈不力的官员。山西代王府宗室、镇国中尉廷■和奉国将军俊槨等人阻挠清丈张居正建议神宗下诏废俊槨为庶人其余人等削夺宗禄同时宣谕各处抚按:“丈田均粮但有执违阻挠不分宗室、官宦、军民据法奏来重处”5。万历九年七月河南获嘉知县张一心以旧册数字报充清丈数字被连降两级。同年十二月松江知府阎邦宁、池州知府郭四维、安庆知府叶梦雄、徽州掌印同知李好问“以清丈亩怠缓”“各住俸戴罪管事”6。
为了推动丈田张居正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主动按照清丈要求清查自家隐漏田亩。他写信给江陵老家的儿子张嗣修命其严格查核自家有无诡寄影射田亩。在核查中现张家原有田土不过粮七十余石而在该县赋役册中却写着“内阁张优免六百四十余石”这多出的五百七十余石“有族人倚借名号一体优免者有家僮混将私田概行优免者有奸豪贿赂该吏窜名户下巧为规避者有子弟族仆私庇新故公行寄受而逸者是以十分之中1《明神宗实录》卷一o六。
2邹元标:《敷陈吏治民瘼恳乞及时修举疏》《明经世文编》卷四四六。3邹元标:《敷陈吏治民瘼恳乞及时修举疏》《明经世文编》卷四四六。4《张太岳文集》卷三三《答山东巡抚何来山》。
5《明神宗实录》卷一一九。
6《明神宗实录》卷一一九。
论本宅仅其一余皆他人包免”1。查清之后张嗣修按其父要求不仅将诡寄于自家的五百七十石田粮上交国家而且表示主动放弃优免待遇“本宅田粮七十四石例得优免者尽数与小民一体当差”2。
张居正大权在握正己肃下在他的亲自策划和督促下全国绝大部分州县认真执行《清丈条例》如山西平阳府曲沃县知县沈时叙“先令其人自清丈自者免罪欺隐者重究。丈毕各填供报单一张送本里里长挨甲口口类为一册名曰《供报顺甲册》余收贮密室以为底据仍复择乡民中素行端谨者兖公、直里各二人带书算手各一人复分里按段丈之与供报者同则已多少口口口之少者正其隐欺之罪口类其册曰鱼鳞册则丈无遗地矣。”3河南杞县知县段绍先让业主自报田亩数额及方圆四至然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