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银行和交通银行的资产却占中国全部银行资产的2/3相当于中央银行的3倍。拥有庞大资产的两行对国民政府的做字财政政策并不满意购买政府公债也不积极这是国民政府所不愿看到的。
为迫使银行业对政府公债的支持1934年7月4日国民政府颁布《储蓄银行法》要求银行至少应有储蓄存款总额的四分之一相当政府公债库券及其他担保物交存中央银行保管库为偿还储蓄存款的担保。8月又命令各行开列2ooo元以上存款存户名单。政府的做法遭到银行业的反对。
随着经济衰落美国实施购银政策使中国白银大量外流引起国内各银行库存现金急剧减少工商业资金周转困难停工歇业倒闭之风愈演愈烈。据统计1935年上海各类商业已倒闭521家钱庄倒闭百家以上倒闭和停业的银行也有2o家。为摆脱困境上海工商界急切要求政府给予1亿元至1。5亿元(用企业财产或商品作抵押)的紧急贷款并要求中央、中国、交通三大银行放5oo万元应急贷款。
财政部长孔祥熙利用工商界的要求乃以“巩固金融救济工商”为名借口增加中央、中国、交通三行股本乘机扩大政府在中国、交通两行中的官股。1935年3月2o日孔祥熙在中央政治委员会会议上提出:“由于金融市场银根奇紧以致市面不安政府和商界都曾希望三家政府银行能扩大信用以资调剂。但三行资本有限对于救济市面难于尽力所以必须增加三行的股本增加其实力。”并建议行1亿元的“24年金融公债”(以关税作担保)增加三行准备。
3月23日孔祥熙突然宣布政府必须接管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两行都须增资而由政府控制半数以上股份。于是中央银行增加资本为1亿元成为全国各银行之。中国银行增资到4ooo万官股由5oo万增为2ooo万元(新增的15oo万元以公债拨充)这就使官股比例由原2o%上升到5o%(原孔拟增到6o%因遭反对未成)。同时交通银行也增资到2ooo万元官股占到6o%。随着官股增加参加两行董事会的官股代表也从原各三名增到各九名。宋子文当上了中国银行董事长。这样国民政府就把中国、交通两行完全控制在自己手中。这正如蒋介石所说:“三行(包括中央银行)之增加官股即统制金融之实施。”1宋子文在4月9日的记者招待会上也承认:“政府最近在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增加官股的目的在于使这两个银行和中央银行在政策上相协调。”21935年6月4日国民政府公布《中国农民银行条例》将1933年成立的豫鄂皖赣四省农民银行改组为中国农民银行资本额为1ooo万元蒋介石自任董事长有行兑换券及农业债券的特权。
中央、中国、交通、农民四大银行是国民政府国家资本的核心也是当时全国金融组织的中心。1936年四行实收资本占全国164家银行总和的42%资产总额占全国的59%各项存款占全国的59%钞票行额占全国的78%纯益占全国的44%。总起来说四行实力约占全国银行的一半以上。1除四行外国民政府还特设了两个金融机构。193o年3月将中华储蓄汇业局改组为邮政储金汇业局规定凡中央、中国、交通三银行未设有分支行的地方一切政府款项均由邮政储金汇业局转饬当地邮局代理办理。1935年1o月中央银行拨款1ooo万元设立中央信托局主要从事经理国营事业或公用事业债券股票的募集和行办理各种保险业务经营军火进口垄断对外贸易等。这两局同四行一起成为国民政府进行金融垄断的中心。
国民政府还凭借其金融优势运用各种手段向私营银行渗透。如用加入股金办法控制了中国国货银行和新华信托银行;以救济名义将四明商业储蓄银行、中国通商银行、中国实业银行置于政府控制之下;利用个人关系收买改组停业了的广东银行;还利用人事改组实现了对金城、盐业、中南、大陆、上海、浙江实业和浙江兴业等银行的间接控制。同时以救济为名设立“钱庄监理委员会”对钱庄进行管理监督。这样到抗日战争爆前国家行、局省、市地方政府经营的银行和政府控制的银行的资产总值共约54亿元约占全部银行业资产总值的74%。其他私营银行约12o家仅占全部银行业资产总值的26%2。应该说国民政府此时已基本上完成了对全国金融机构的控制。情况如下表:国民政府直接控制的金融机构1石毓符:《中国货币金融史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289页。2[美]帕克斯·m·小科布尔:《江浙财阀与国民政府(1927—1937年)》第13o页。1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展史》第三卷第76页2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展史》第三卷第84页。
国民政府垄断金融的另一个主要方面是改革币制。
由于历史的原因国民政府成立时货币流通极其混乱除银两、银元、铜币外还有中外银行、钱庄行的形形色色的纸币。为此1928年召开的全国经济会议和全国财政会议均决议“废两改元”以统一币制。1933年3月在上海进行试点工作。4月5日和6日财政部出布告和训令规定从4月6日起一律实行废两所有公私款项之收付与订立契约票据及一切交易须一律改用银币。还规定以规元7钱1分5厘折合银币1元。
废两改元以后银本位制虽正式确定但国民政府仍无力使辅币和铜元的铸造、纸币的行和流通取得统一。全国除中央、中国、交通、农民四行外还有3o家银行和银行机构行钞票(总额达3亿元)。而1934年5月美国实行购买白银法案又使国际银价大涨中国存银大量外流造成中国通货紧缩。为此国民政府决定废止银本位实行纸币制实行法币改革。1935年11月3日《国民政府财政部改革币制布告》宣布:“自本年11月4日起以中央、中国、交通三银行所行之钞票定为法币。所有完粮纳税及一切公私款项之收付概以法币为限不得行使现金。”布告规定其他行银行原有流通市面的钞票逐渐以中央钞票换回凡手中持有的银币或生银应到指定银行兑换。法币政策的实施使国民政府统一了全国货币并垄断了纸币行权聚敛了民族资本银钱业的白银存底削弱了地方军阀的经济实力完成了对全国金融业的垄断使国家垄断资本得以形成。
国民政府在完成其对金融垄断的同时对其他经济领域也实施统制。
早在1928年国民政府就提出国营事业“乃政府今后努力建设之主要目标方将确定步骤以求实行”1。1931年5月国民党第三届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一次临时全体会议通过《实业建设程序案》宣布“除集中国家资本国民经济而外犹须于确实有利条件之下借助外资以从事建设”1。同年11月国民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强调“一切国民经济事业均须在本党民生主义节制资本原则之下以法律为之保障”2。明确表示国民党要把全国经济置于它的控制之下。为此在建设委员会之外又成立了一个全国经济委员会筹备处。
1933年1o月全国经济委员会扩大组织统制一切国营企业及管理全国经济建设。具体是负责关于国家经济建设或展计划的设计、审定、监督、实施以及核定经费。由于委员会是由内政、财政、铁道、交通、实业、教育各部部长及有关经济建设的各中央机关负责人组成因此它成了国民政府控制全国经济的最高行政机构。全国经济委员会成立伊始就布《统制棉业告国人书》决定设立棉业统制委员会对棉业实施统制“其目的固在集中权力统筹兼顾自今以往对于棉业应有设施凡国家权责所及由该委员会制成方案当予实践履行”3。1934年它又对蚕丝进行统制。
1935年4月蒋介石起所谓“国民经济建设运动”要“尽人力辟地利均供求畅流通以谋国民经济之健康展”4。如何来实现?就是将“一切人、财、物力都要在中央政府整个国策与全盘计划之下严密地统制起来”1。此后国民党通过一系列决议对国民经济实行全盘控制。
针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断扩张国民政府为把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紧密结合起来1935年4月1日将国防设计委员会改名为资源委员会直隶军事委员会。资源委员会的职责是关于资源(包括人的资源和物的资源)的调查研究、资源的开和资源的动员。目的是加中国重工业建设。在工作中资源委员会还规定了以下几项原则:“甲、为国防所必需应该由国家特别经营的事业由国家经营。乙、在国防上或经济上有统筹之必要的事业由国家经营。丙、特种产品在国际上近乎独占可以左右国际市场的事1《经济问题资料汇编》第1分册台湾华文书局印行第17页。
1《经济问题资料汇编》第1分册台湾华文书局印行第39o页。
2《经济问题资料汇编》第2分册台湾华文书局印行第1o页。
3中国人民大学党史系编:《中国国民党历史教学参考资料》第2册第583页。4张其昀主编:《先总统蒋公全集》第1册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出版部1984年版第1o15、1oo6页。1张其昀主编:《先总统蒋公全集》第1册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出版部1984年版第1o16页。业由国家经营。丁、规模宏大需要特殊设备和大批人才私人没有力量办或虽有力量办而由于经济上无把握不愿意去办的事业由国家经营。戊、精密制品为自给上所必需技术甚感困难人才甚感缺乏目前无利可图的事业由国家经营提倡。己、私人经营的事业出品数量不够供应国内需要为使供需适应国家可同时经营。庚、私人愿意办而力有不及的事业经国家审查后酌量予以物质上的协助。辛、所有私人经营的事业国家应该予以政治上和精神上的协助。”21936年资源委员会正式开始兴办工矿企业垄断了钨、锑、锡的出口权。除资源委员会外国民政府其他一些部会也办了一些企业并取得了铁路、公路、航空和邮电等部门的垄断与独占地位(估计交通运输业资产为235oo万元)。工矿企业主要还属民族资本。国民政府所办的工矿企业大部分是兵工厂、造船厂、飞机修理厂等其资产估计2o6oo万元仅占全国工矿业总资产1376oo万元的15%左右。12钱昌照:《国民党政府资源委员会的始末》载《文史资料选辑》第15辑。1吴承明:《中国资本主义与国内市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13o页。第三节从金融垄断展到国家产业垄断抗日战争爆后国民政府为动员全国人力、物力、财力展生产以适应战争需要先后颁布过多种战时经济方案作为战时经济设施的依据。1938年3月国民党在汉口召开临时全国代表大会通过《非常时期经济方案》提出推行农业以增生产展工矿以应供需筹办工垦以安难民展交通便利运输分别地区调剂金融管理贸易以裕外汇厉行节约以省物力。将使地尽其利物尽其用货畅其流一切事业充分挥其效能以应战时之需要。为实施方案撤销了实业部、建设委员会等机构成立经济部专司其职。对1937年12月公布的《非常时期农矿工商管理条例》作了修正明确规定对棉、丝、金银、钢铁、粮食、交通器材、电工器材、药品等47种战时物资加强管制。
1941年3月国民党第五届中央执行委员会第八次全体会议决定调整财政收支系统将全国田赋统一于中央整理以为实施建国大纲及国民党土地政策之基本并决定今后要努力推行粮食管理与各种人民生活必需主要物品之公卖及统制经济政策。会议通过的《积极动员人力物力财力确立战时经济体系案》决定统一步骤于最短期限调整各级经济机构一定要把金融及税务机关、合作机关、运输机关、缉私机关、盐粮机关及仓储机关等建设成为实行全面经济统制的据点。“对于人民经济活动以生产过程以及最后消费应作有体系之计划并逐渐加强使能全盘控制以配合军事之运用。”“对于金融贸易运输生产等关键事业以扩大国营联合民营加强联系等手段使成为整个经济抗战集体。”11941年12月28日国民党第五届第九次中央全会再次强调对经济活动要树立全盘计划加强经济管制。
在加强经济统制的措施下国民政府想方设法增加税收摊派公债控制外汇和黄金买卖以积累资本和筹措军费。
1939年9月8日国民政府公布《战时健全中央金融机构办法》。根据法令把原来只办理有限具体业务的中央、中国、交通、农民四大银行组成的“四行联合办事处”扩大为中、中、交、农四行联合办事总处(简称“四联总处”)蒋介石自任总处理事会主席。主席可以“总揽一切事务”“在非常时期内对中央、中国、交通、中国农民四银行可为便宜之措施并代行其职权”。从而蒋介石可以直接操纵金融机关为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