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疏呈上俱得允准。郭敦又说:洪武中客商中淮、浙等处盐者年久物故其子侄及远亲异姓之人往往具文代支多有虚冒。请行各运司将洪武三十五年(建文四年14o2)以前客商所中盐于流通簿内销注。以各商姓名、籍贯造册缴部移文原籍有司每盐一引给钞十锭以革连年冒支之弊。明宣宗曰:国家尝资其用今彼身虽殁而妻子尚存仅给钞十锭不偿所费宜每引给钞二十锭1。
1引自黄云眉:《明史考证》(第二册)中华书局198o年版第614页。2《明仁宗实录》卷二。
3《明宣宗实录》卷十八。
4《明史》卷八o《食货四·盐法》。
1《明宣宗实录》卷五五。
宣德五年(143o)四月行在户部奏定各处中纳盐米则例为:京仓:云南安宁等处井盐每引纳米五斗。
宣府卫仓:淮、浙盐每引纳米三斗五升;山东、福建盐每引纳米二斗;河间、长芦盐每引纳米四斗;四川、广东盐每引纳米二斗。
山海卫仓:淮、浙盐每引纳米三斗五升;山东、福建盐每引纳米二斗;河间、长芦盐每引纳米四斗;四川、广东盐每引纳米二斗。
甘肃卫仓:灵州盐课司小盐池盐若陕西、山西所属客商每引纳米麦四斗五升;宁夏卫并行所属客商每引纳米六斗。
同时又奏准独石开中盐粮则例:淮、浙盐每引纳米二斗五升;山东、福建、河东、广东、四川盐每引皆为一斗五升;云南安宁等井盐每引纳米三斗1。
宣德七年(1432)四月因各处总兵官纷纷请招商纳米以实边地。行在户部经奏准重拟边境中盐粮例:宁远、独石、肃州三处淮、浙盐每引纳米二斗五升;河间、长芦盐每引纳米三斗;山东、河东、福建、四川、广东盐每引纳米均为一斗五升。宣府、大同、山海、龙门、甘州、宁夏六处淮、浙盐每引纳米三斗;河间、长芦盐每引纳米三斗五升;山东、河东、福建、四川、广东盐每引纳米俱二斗2。
商屯的破坏自正统以后屯政松废边境多事。商屯作为屯政的一个组成部分也不能不深受影响。择其大要有:一因边政日趋废弃军马缺乏令商人纳马中盐输粮于边者因之日少;二是官豪势要之家纷纷奏请大量中盐以侵商利。例如成化中内官王钿奏令家人中支河东官盐二万四千引。按照祖宗之制“开中盐课例该召商以备边储”。内外官员、豪民势要插手中盐造成商人失利于是各边仓廪逐渐空虚粮草缺乏。尤其是随着税粮“折色”的普遍推开有些地方也开始实行纳银中盐边粮日益紧张也就势在必然了。迨弘治以后问题更为严重。弘治中叶淇变法请召商纳银盐运司终于导致开中之法大坏商屯随之破坏1。
《明史·食货志·盐法》说:“明初各边开中商人招民垦种筑台堡自相保聚边方菽粟无甚贵之时。成化间始有折纳银者然未尝著为令也。弘治五年商人困守支户部尚书叶淇请召商纳银运司类解太仓分1《明宣宗实录》卷六五。
2《明宣宗实录》卷。
1详见《明史》卷一八五《叶淇传》。
给各边。每引输银三四钱有差视国初中米直加倍而商无守支之苦一时太仓银累至百余万。然赴边开中之法废商屯撤业菽粟翔贵边储日虚矣。”2对此《明史·食货志·田制》说得更为清楚具体:“明初募盐商于各边开中谓之商屯。迨弘治中叶淇变法而开中始坏。诸淮商悉撤业归西北商亦多徙家于淮边地为墟米石直银五两而边储枵然矣。世宗时杨一清复请召商开中又请仿古募民实塞下之意招徕陇右、关西民以屯边”3而收效实少。
嘉、隆以后不少大臣争言屯政有的还亲自经理盐屯区划屯政甚详。万历十六年(1588)闰六月户部奏言:“顷因屯政不修边储日缩诏各镇抛荒屯地尽令商人开垦以中盐之利偿开垦之劳;以所纳之赋为实边之计法至善也。今册报虽有顷亩中间恐多虚冒。宜行各镇将各商垦过处所逐人逐地查开清细以存永业。”明神宗令依议实行4。然是时因循日久屯政已坏“逐人逐地查开清细”之议也仅仅是议论议论而已。2《明史》卷八o《食货四·盐法》。
3《明史》卷七七《食货一·田制》。
4《明神宗实录》卷二oo。
第四节限制庄田庄田本是封建朝廷自己建立起来的。由于它的不断扩充严重扰乱社会经济秩序损害百姓利益侵吞国家田租变“公产”为“私业”。从而大大加剧了中央财政困难引起了朝野各界的强烈不满。所以又不得不对它采取一定的限制措施以减少社会冲突维护皇朝生存的物质基础。
明代的庄田如前所说种类很多。有皇庄、诸王庄田、公主庄田、勋戚(功臣与贵戚)庄田、大臣庄田、中官(太监)庄田、寺观庄田等。其中于国计民生影响最大的是皇庄、诸王庄田、勋戚庄田和中官庄田。
皇庄皇庄即由皇室直接命人(太监)经营并以其租入归皇室所有的田地。它是皇家的私产是皇帝制度的产物。
皇庄在中国已有长久的历史。汉代称“苑”唐代称“宫庄”。明代起初亦称“宫庄”最早建于永乐末年地点在顺天府丰润县境内名为仁寿宫庄。据嘉靖时勘查共有地九百十四顷、水泊地九百八十顷、芦苇地一千三百二十二顷。建立宫庄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宫中的费用。
宣德时又6续建立清宁宫庄和未央宫庄。这两个宫庄占地广袤。自北直隶东北部丰润县起向西南经宝坻、武清、静海直至河间等府县1。以上仁寿、清宁、未央三宫庄田经过长期扩展迄嘉靖初年已达六十三处合计有地一万六千一十五顷又四十七亩2。
天顺三年(1459)四月因诸王尚未就藩之国(即进居封地)宫中供用浩繁明英宗立昌平县汤山庄、三河县白塔庄、朝阳门外四号厂宫庄为东宫(皇太子朱见深)庄田;北京西直门外新庄村并果园、固安县张华里庄为德王(朱见潾)庄田;德胜门外伯颜庄、鹰坊庄和安定门外北庄为秀王(朱见澍)庄田3成化三年(1467)德王离京进居山东济南王府;成化六年(147o)秀王出京入封地河南汝宁二王的庄田才归官府。
天顺八年(1464)正月明英宗逝世皇太子朱见深即皇帝位是为明宪宗改元成化。宪宗登位以后将原先朝廷所没收的太监曹吉祥的庄田改为皇庄。明代皇庄之名由此开始。其后庄田满天下皇庄遍畿内。曹吉祥的庄田在北直隶顺义县安乐里板桥村共三十五顷。改为皇庄之后又先后侵占民田四十顷总计七十五顷。
继而又增立顺天府宝坻县王甫(浦)营皇庄一处(此地原为会州之草1参见李洵:《明史食货志校注》第45页。
2万历《大明会典》卷十七《田土》。
3《明英宗实录》卷三o二。
场)。
明孝宗弘治时立顺天府丰润县、保定府新城县和雄县等三处皇庄。
至是正式名为皇庄者五处总计占地一万二千八百余顷。此时顺天、保定、河间、真定四府民田合计十六万五千五百六十五顷皇庄与四府民田之比为1∶12。9。
明代自永乐帝迁都北京即以北京为京师(国都)。由于皇庄建于迁都以后而其管庄之人又是太监因此皇庄除南方湖广安6皇庄之外1都集中于天子脚下的京畿地区北直隶顺天、保定、河间、真定四府。明代京师(北直隶)共辖八府。除去顺天等四府还有顺德、广平、大名、永平四府。八府中顺天四府距京城最近。这样皇庄设于顺天四府既便于朝廷对管庄人户太监的管理又有利于租银的解进、使用。这也可以说是明代皇庄地理分布上的一个重要特点。
皇庄创设之初尚有章法未酿成民害。“皇庄之始先朝畿内空闲之地籍之公家佃民耕种而收其入。其地广狭有定界其入有定额非以病于民也。”2后来朝廷失控规制混乱不是利用空闲之地而是占夺民田。是时皇庄不仅侵占民田而且租额颇重如河间府东光县皇庄有每亩收租三斗者。加之管庄人户横行不法皇庄遂成民害。不仅破坏了正常的经济秩序激化了社会矛盾而且也威胁到封建国家的税粮收入。由此引起了广大官民的不满和愤恨。
早在成化十六年(148o)五月户科给事中齐庄(章)就上书朝廷说:“天子以四海为家何必置庄田与贫民较刀锥之利哉。
且财尽则怨力竭则怼。今东光之民失其土地矣而赋敛比之公田又三倍其数。民困如此非死即徙非徙即盗亦可知矣。”3明宪宗不听。皇庄占夺民业的现象日益严重管庄人户有恃无恐以致民情骚动延臣纷纷上疏反对。
弘治二年(1489)七月户部尚书李敏等人以皇庄日多管庄人户恣行不法趁灾异生之机上疏亟言皇庄之种种危害:臣惟灾异之来率由民心积怨所至。窃见畿内之地皇庄有五共地一万二千余顷。勋戚、太监等官庄田三百三十有二共地三万三千一百余顷。比来管庄官校人等往往招集无赖群小称为庄头、伴当、佃户、家人名目占民地土敛民财物夺民孳畜甚者污人妇女戕人性命民心伤痛入骨。少与分辩辄被诬奏至差官校构拿举家惊憾怨声交作。灾异之兴皆由于此。且皇庄之设在祖宗时未有。正统间以诸王未封供用浩繁不欲重征小民又1在今湖北钟祥、京山、天门、潜江县等地。明世宗入京继统之后由王府庄田升为皇庄。至嘉靖十一年(1532)占地一万零六百十一顷明末农民大起义时废。详见施正康:《明代南方的安6皇庄》《明史研究》第三辑。
2《明史》卷一九一《何孟春传》。
3《明宪宗实录》卷二o三。
见彼时地广民稀因其闲地立庄以资公用。诸王之国地仍归官。其后因袭遂有皇庄之名。且普天之地莫非王土。若以此地为皇庄则其余者非朝廷之土乎?今若革去管庄之人拨付小民耕种每亩征银三分当可得银三万八千余两比之官校掌管所得犹多。以此银收之内帑充各宫用度则不显立皇庄之名而有实用之效矣。
奏疏呈入明孝宗不纳其言曰:“皇庄留与朕弟诸王。”但令“今后管庄之人敢有生事害人者听巡按御史指实参奏从重治之”1。后因有人上疏再次亟论皇庄之害明孝宗迫于舆论才勉强下诏罢革仁寿宫庄以其地归还草场并令凡侵占牧地者悉还其旧。
弘治十一年(1498)御史何孟春上疏请明孝宗命官往勘皇庄地面从实丈量造册缴部岁收其入以备经费。若遇水旱与民田一例开除。既不失本庄之赋亦不病近庄之民畿甸之内庶无侵夺之害。弘治十三年由于各地为避赋役而将土地“投献”给官豪势要之家的风气进一步盛行以致朝廷控制的纳税田土日益减少才被迫下令严禁军民僧道人等将土地投献充为庄田。违者究治。是时尚膳监奉御赵瑄献保定府雄县的土地为皇庄户部尚书周经劾其违制赵瑄被逮下诏狱。然而由于整个政治、经济形势每况愈下土地兼并日益严重这类禁令往往是一阵风像赵瑄那样受到惩治的不过是个别人无济于事投献土地者有增无减皇庄照样大肆扩充。
弘治十八年(15o5)五月明孝宗病死。明武宗朱厚照继位改元正德。正德以后朝政日坏社会风气更加。于时宦官刘瑾擅权群小为奸巧立名色乘机进献官民田土皇庄也因此进入了一个新的展阶段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明武宗即位仅仅一个月即在顺天府大兴县境内十里铺、大王庄、深沟儿、高密店、石婆婆营、六里屯、土城庄等地分别建立皇庄。“自此之后设立渐多而皇庄之名始著”。
正德元年(15o6)设立的皇庄有:顺天府昌平州苏家口皇庄三河县白塔皇庄;真定府宁晋县铺头村皇庄、大柳村皇庄隆平县大灰窑皇庄新河县仙汪庄皇庄南宫县南庄村皇庄。
正德二年(15o7)设立的皇庄有:顺天府东安县南葛里皇庄宝坻县李子沽皇庄通州神树皇庄武清县灰蜗口皇庄、王头陀皇庄;河间府静海县四当口皇庄。
正德四年(15o9)设立的皇庄有顺天府大兴县三里河皇庄二处。
正德五年(151o)设立的有六里屯皇庄。
正德七年(1512)设立的有顺天府武清县尹儿湾皇庄大直沽皇庄。
1《明孝宗实录》卷二八。
正德八年(1513)设立的有:顺天府昌平州楼子村皇庄;河间府静海县卫河两岸皇庄、孙儿庄皇庄;保定府安州骟马庙皇庄清苑县阎庄社皇庄。
正德九年(1514)设立的有保定府安肃县龙花祉皇庄。
皇庄由是遍布北直隶顺天、保定、河间、真定四府与民争地数量大增。以上各皇庄计占地三万七千五百九十五顷四十六亩1。若按前述弘治时北直隶顺天、河间、保定、真定四府民田十六万五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