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八年下半年李自成率部转战关中有众三四万人。崇祯十一年潼关之战后“自成尽亡其卒独与刘宗敏、田见秀等十八骑溃围”4遁2《明史》卷三o九《张献忠传》。
3计六奇:《明季北略》卷十七《张献忠陷襄阳》。
4彭孙贻:《平寇志》卷六。
1郑廉:《豫变纪略》卷二。
2康熙《延绥镇志》卷五《李自成传》。
3戴笠:《怀陵流寇始终录》卷六。
4《明史》卷三o九《李自成传》。
入商雒山中处境十分艰难。崇祯十三年张献忠谷城再起粉碎杨嗣昌军事围攻之际李自成率部“出商洛入豫”5。其时河南久旱饥民争相投附势复大振很快展到十余万人。这时一些失意的知识分子如宝丰县举人牛金星、永城算卜者宋献策、杞县人李信也加入农民起义军。他们为李自成出谋划策制定和推行了一系列很有见识的政策。他们针对当时民众的迫切要求提出了“均田免粮”口号主张免除不合理的赋税负担和加派把地主侵占的土地还给无地耕种的农民。这对起义军其后的展无疑挥了重大作用。
崇祯十四年(1641)正月李自成农民军攻克了洛阳活捉并杀死了福王朱常洵没收福王府中的金银财货和粮食物资布告示大赈饥民。由是“远近饥民荷旗而往应之者如流水日夜不绝一呼百万而其势燎原不可扑”1。与此同时他们还在豫西三府四十余州县之内“抚流亡通商贾募民垦田收其籽粒以饷军”2深得民众的拥护。
李自成攻克洛阳后企图乘胜进攻开封但明军严守开封三次围攻均遭失败。崇祯十五年(1642)底李自成率四十万大军由河南挥戈南下湖广。次年正月农民军攻克承天(今湖北钟祥)二月攻克襄阳改襄阳为襄京建立政权机构。李自成自称“奉天倡义大元帅”设丞相一人以牛金星任之。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政府分理政务。在地方上于要地设防御史以下府设府尹州设州牧县设县令。在军事上元帅之下有将军依次为:权将军、制将军、果毅将军、威武将军。当时征战各地的主力部队分中权亲军、左、右、前、后五营以正副权将军提督五营军事共设二十二将。同年六月张献忠在武昌建立政权李自成曾派人前去祝贺张献忠亦以重金回报。双方相约互为声援。
李自成夺取襄阳后明朝在中原已无精兵可与农民军作战。崇祯帝急于消灭起义军只好调动陕西的孙传庭部出关进剿李自成。崇祯十六年(1643)五月孙传庭总督河南、四川军务不久又进兵部尚书加督山西、湖广、贵州及南北军务。孙传庭遂以副总兵高杰为中军四川总兵秦翼明出商雒为犄角以延绥、宁夏总兵王定、官抚民为后劲总兵牛成虎、副将卢光祖为前锋会集河南。李自成利用孙传庭部孤军深入后援不继的弱点先在河南汝州切断明军粮道明军军心大乱郏县一战明军师饥自溃。自成“纵铁骑践之传庭大败”1。十月李自成乘胜追击在潼关击毙兵部尚书孙传庭连破华阴、渭南、华、商、临潼进攻西安。十月十一日李自成攻占西安城活捉秦王朱存枢杀死陕西巡抚冯师孔。接着分兵攻取陕西三5郑廉:《豫变纪略》卷三。
1郑廉:《豫变纪略》卷三。
2张岱:《石匮书后集》卷六三《盗贼列传》。
1《明史》卷三o九《李自成传》。
边所至风靡。至此湖广西北部、河南大部及陕西三边都在李自成控制之下。
崇祯十七年(1644)正月初一日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顺政权改元永昌造甲申历。封刘宗敏、田见秀等以下功臣为五等爵更定官制改内阁为天佑殿设大学士平章军国事以牛金星为之宋献策为军师以下设六部政府尚书、侍郎分理政务。地方上设省节度使、巡按直指使以及道防御史、府尹、州牧、县令等。
西安政权建立后崇祯十七年(1644)二月李自成率大军东渡黄河经由山西攻夺北京。所过之地严禁抢掠实行“平买平卖”、“公平交易”等政策。一路势如破竹“所过七十余州县无不开门迎降”1。三月初一日破宁武关七日下大同八日至宣府十四日抵居庸关十七日进围北京十八日入彰仪门进据外城。崇祯帝见大势已去自缢于煤山(今景山)。十九日李自成的大顺军占领了北京。
李自成起义军进入北京后在北京短短的四十余天里曾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巩固已取得的胜利成果。
稳定北京的社会秩序严明军纪禁止扰民。他下令“商贾仍令开市不闭军士掠杀者斩最轻者亦断手砍足”2。李自成进入北京后始终粗衣粝食保持农民本色不时“问民疾苦”3。
健全政权机构完善各项制度。大顺军进入北京后按照西安所拟定的官制健全了各种机构提高武官的地位大顺文官俱听武官节制。制定《永昌仪注》“条记官制、补服、朝见仪节以及各官往来礼柬之类皆具”4。接管地方。大顺军进入北京后占有了河南、山东、山西、陕西及北直隶的大部分地区以及甘肃、青海、宁夏、湖广、江苏、安徽等省的部分地区。为恢复地方秩序李自成及时派出了一批地方官接管地方州县“所至无违者”5。
甄别录用明朝降官。大顺军入京后充实和加强政权建设。除以农民军将领为核心骨干外也录用了相当数量的明朝中下级官员。责令在京的明朝官员到指定地点进行登记凡三品以上不予录用;四品以下酌情录用。批选用九十六人后又6续录用。为求取人才大顺政权还开科取士。设置“比饷镇抚司”继续实行追赃助饷以大将刘宗敏主持。官吏一律按照品级高低定出银数多寡。
大顺军进入北京后对守卫山海关的吴三桂也进行了争取令其父吴骧1赵士锦:《甲申纪事》。
2陈济生:《再生纪略》。
3彭孙贻:《平寇志》卷十。
4谈迁:《国榷》卷一oo。
5李天根:《爝火录》卷三。
作书招引并派降将唐通携白银四万两前去劝降。但是野心勃勃的吴三桂以父受追赃拷索爱妾被掠为借口不惜勾引清兵向农民军反扑。四月十三日李自成率军六万东征二十一日抵山海关与吴三桂展开激战不料清骑兵突然袭击战斗失利撤回北京。四月二十九日李自成在武英殿匆匆举行即位典礼“追尊七代皆为帝后立妻高氏为皇后。自成被冠冕列仗受朝”1。三十日农民军撤出北京。七月李自成经由山西进入西安。永昌二年(1645清顺治二年)李自成迫于清军追击转入湖广。同年四月年仅三十九岁的李自成遇害于湖北通山县九宫山。
明末农民大起义是中国历史上一次空前规模的农民大起义最终推翻了明朝的封建统治。它历时十八年规模大势力所及达到全国十六个省区。参加人员广泛以农民为主体包括各个社会阶层。并提出了“均田免粮”、“平买平卖”的口号反映了农民平等平均的思想。另外农民军在军事组织、指挥战略和战术方面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附表明世系表1《明史》卷三o九《李自成传》。
第六章南明政权及各地的抗清斗争第一节清兵入关及大顺政权的抗清斗争清兵入关崇祯二年(1629)以后清兵多次进入京畿、山西围宣府入永宁攻大同破代州甚至屯兵于皇陵所在的天寿山1。其时清兵入关的目的主要是劫掠而不是占地每于饱掠后即退。这些军事行动对明朝君臣所造成的心理上的压力更甚于军事方面的压力。
崇祯十六年(1643)清帝皇太极死其弟多尔衮以摄政王的身份拥立皇太极第三子福临此举引起清政权内部的斗争在一段时间里不向关内用兵稍微减轻了明朝廷的压力。
对在西安建立的李自成大顺政权清政权曾试图与之结成反明的联盟但未得到响应。大顺军进入北京大顺政权取代明政权成为清军通向中原的最重要的障碍。
原明朝边将吴三桂的降清对清廷来说是绝好的时机。吴三桂在其父吴骧调入京师提督御营后继任镇守宁远的都指挥使封平阳伯镇守山海关至滦县、昌黎一线。崇祯十七年三月下旬吴三桂突然兵夺取已为大顺军控制的山海关。消息传到北京李自成认为山海关掌握谁手关系重大便亲率主力四十万进行征讨。吴三桂自知不敌派使者与多尔衮联系寄希望和清军联合作战。多尔衮答应出兵但他不承认所谓“合兵”同时要求吴三桂投降。吴三桂接受了投降的条件入清营见多尔衮髡称臣。清兵出动十余万由多尔衮统率吴三桂则充当了清兵入关的先锋。
山海关一片石之战先在大顺军和吴三桂军之间展开。多尔衮先按兵不动一来窥测大顺军的虚实并在作战中削弱其力量二来检验吴三桂的投降是否真心。直到恶战了两天双方消耗都很大吴三桂军已明显支持不住多尔衮才“使铁骑数万以白标为号绕出吴兵之右”1给予大顺军突然的冲击战场的形势立即生变化。在清兵和吴三桂军的合击下大顺军由优势转化为劣势损失惨重“虽刘宗敏勇冠三军亦中流矢负重伤而回”2。李自成不得不率败兵退回北京。吴三桂因功受赏清政权封他为平西王。李自成认识到山海关重要的战略地位但在思想上过于轻敌对吴三桂公然降清和清兵同吴三桂联合的形势没有充分的估计未做周密安排便仓1计六奇:《明季北略》卷六o《清兵入塞》。
1《明季北略》卷二十《吴三桂请清兵始末》。
2《明季北略》卷二十《吴三桂请清兵始末》。
促出兵导致山海关战役的失利。战后大顺政权面临严峻的形势清兵可以长趋直入大顺军分布数省一时难以召集。既无险可守又无足够的守城力量退出北京在所难免。问题在于是主动退出还是拒守不成再撤。李自成选择了前者。四月二十九日他在紫禁城内的武英殿举行了即位典礼然后运草入宫放火焚烧明朝的宫殿、太庙以及北京九门。大顺君臣离开北京经山西退回西安。
五月初多尔衮率清军一部进入北京。他一面派兵南下追击很快控制了京畿一面根据谋臣范文程和降清的明朝经略洪承畴的建议对明朝士大夫采取安抚政策在北京为崇祯皇帝治丧。降清的原明朝官僚不论是否与大顺政权合作过一律官复原职。被农民政权没收的明朝勋戚的赐田、家产尽数归还。这一政策对改变北京士大夫的态度稳定京畿的形势起了很大的作用。对于农民军多尔衮也采取了征讨与招降并举的方针。大同总兵姜瓖是原明朝将领这时先背叛大顺政权向清廷投降。镇守代州的将领唐通也是明廷降将在清廷招降下突然袭击李自成的重要战将李过拜表降清。镇守长治的平南伯刘忠虽然没有投降但在清军逼近时弃城而走晋南的防线随之崩溃。十月初一清顺治皇帝在北京举行大典。
清兵入关以后特别是清政权建都北京以后关内的政治格局和斗争形势生了重大的变化。大顺政权和大西政权都把抵抗清兵作为主要的任务。既没有投降清廷也没有投降农民政权的原明朝势力则纷纷打出复明的旗号拥立明朝宗室为帝建立起各自独立的政权。这些政权在很大程度上继续了明朝后期的官僚门户之争和的政治对大顺政权、大西政权持敌对立场。但在李自成和张献忠死后他们也希望利用存留下来的农民军力量。各地的抗清斗争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展开的。
大顺政权的抗清斗争清政权移都北京以后大顺政权据有陕西被清政权视为第一大敌。摄政王多尔衮命英王阿济格及汉将吴三桂、尚可喜等攻取陕北命豫王多铎及汉将孔有德、耿仲明等由河南攻取潼关对西安形成夹击之势。两路清军中多铎一路进军迅潼关危急李自成、刘宗敏等亲率大顺军赴援与清军激战。从清顺治元年(1644)的年底到顺治二年的年初几经交手大顺军均处下风。与此同时北路清军也加快了进军度由陕北向西安逼近。李自成被迫将主力撤守西安。不久潼关失陷。
潼关一失西安无法再守李自成又一次弃都而走。李自成率军十余万人南下河南、湖广。从战略上考虑与东部的大顺军联成一气求得展也不失为一条出路。但受山海关、潼关战败和先后放弃北京、西安的影响大顺军士气低落产生了畏战情绪李自成本人在接连失败的形势下似乎也失去了驾驭全军控制战局挽狂澜于既倒的能力。在客观上陕西各路总兵中的原明朝将领纷纷降清只有高一功在榆林李过在延安仍然坚守阵地阿济格率师追击李自成没有后顾之忧来势很猛使李自成无暇进行通盘的战略考虑。
清顺治二年(1645)三月李自成部占领武昌撤离陕西的大顺军加上召集来的襄阳、荆州等地的大顺军合计二十余万还有相当的实力。但是阿济格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