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四川等省兵力往剿。但宣德六年松潘又生起义。十月明朝以都督陈怀为总兵官遣都指挥邢安率兵围攻都指挥赵宁率兵往援镇压起义。邢安、赵宁皆战死3。
1谈迁:《国榷》卷八洪武十八年六月辛卯。
1《明宣宗实录》卷七五宣德六年春正月庚辰。
2谈迁:《国榷》卷二o宣德二年四月丙戌。
3《国榷》卷二一宣德六年十月甲辰。
第二节明中期的农民起义在明初社会经济恢复和展过程中一些社会问题和矛盾日益显露。洪武时太祖屡屡颁诏天下奖励农民垦荒然而当田地垦辟后富民兼并土地现象随之生。到洪武末年据户部奏报浙江等九布政司和直隶府州占田七顷以上的富民就有一万四千余户1。到明中叶土地兼并日益加剧“而为民厉者莫如皇庄及诸王、勋戚、中官庄田为甚”2。由于土地的集中及赋役、地租的苛重使破产失业的流民大量出现社会矛盾也因之尖锐起来。在明中期延续一百多年的时间里农民起义连绵不断不仅起义的次数多涉及的地区广泛几乎遍及全国各个省区而且往往是一个平息不久又有新的到来之间间隔也很短其中以正统、成化、正德时期最为集中。
正统年间浙闽农民起义明代银矿的开采为官府所垄断。英宗即位后多次申令禁止民间开挖并划定封禁山区派重兵驻守。浙江、福建、江西三省交界处的仙霞岭即是禁区之一。但受生活驱迫的人民仍冒险进山“盗矿”官府派兵剿捕很容易激起矿工的武装反抗。
正统七年(1442)浙江庆元人叶宗留与王能、郑祥四、苍大头等聚众千人进入仙霞岭地区开采银矿遭到官府的追逐遂于正统十年举行起义进攻江西的永丰明朝调集南昌前卫广、铅二所官军及六县民壮前去镇压结果被起义军打得大败。后永丰知县邓容入山招抚王能等三十五人投降又帮助官军诱杀了郑祥四、苍大头等三百余人。叶宗留率余众逃出转移到处州(今浙江丽水)、云和、政和等地继续开采银矿聚众至数百人。正统十二年九月再次起义攻占政和县城复还庆元召得千余人活动在江西、浙江、福建三省交界地区势力展到数万人并派兵进占三省交通要道车盘岭以致“行旅断绝”1官府一筹莫展。
正统十三年(1448)二月福建佃农邓茂七率众在沙县暴动。邓茂七原为江西建昌人佃农出身初名邓云后至福建宁化改名茂七。福建的地主除了向佃户征取田租外还强迫佃户逢年过节时向地主交纳鸡鸭等“冬牲”。福建御史柳华整顿里甲组织将各乡编组设置总甲、小甲统领邓茂七被任为总甲。于是他便利用总甲的合法身份号召农民不向地主送“冬牲”不向地主送租谷地主告到县衙县里派出巡检来捕邓茂七杀了弓1《明太祖实录》卷二五二洪武三十年夏四月癸巳。
2《明史》卷七七《食货志一》。
1高岱:《鸿猷录》卷十《平处州寇》。
兵聚众起义。知县率三百名军兵前来镇压邓茂七起义军又把他们打得大败并杀了巡检和知县。附近州县人民积极响应不数日众至数万人。起义者进攻上杭、汀州、光泽顺流下邵武、顺昌攻占了二十余县。尤溪炉主蒋福成号召“炉丁”及村落贫民起义有众万余人攻占了尤溪县城。而后与邓茂七起义军会合占领了沙县并在这里建立农民政权邓茂七自号“铲平王”。
邓茂七起义后“东南大震”2。明廷即命都御史张楷监军以都督刘得新、陈荣任总兵、副总兵前去镇压途经浙江时与叶宗留起义军相遇。正统十三年(1448)十一月叶宗留率众与明军奋战不幸中流矢死。部众由叶希八率领继续打击明军声势渐振展到数万人并与福建邓茂七起义军互为声援此入彼出使明军两面应战。在福建邓茂七也积极向外展势力分遣别将由德化、永春、安溪进攻泉州邓茂七率部攻打建宁。八闽之地数月之间几乎为起义军席卷。起义者扩充到八十余万人。
闽浙农民起义军势力的不断展使朝廷惊恐万状于是正统十四年(1449)正月明朝增派宁阳侯陈懋为征南将军兼总兵保定伯梁瑶、平江伯陈豫为左右副总兵刑部尚书金濂总督军务太监曹吉祥监军率京营及江西、浙江诸处大军前往镇压。二月邓茂七亲自率兵进攻延平郡城不意陷入官军埋伏明军突起合法农民军遭到挫败邓茂七中箭身亡。邓茂七的侄儿邓伯孙及其妻廖氏率余部继续坚持战斗最后战败被杀。转战于浙江境内的叶希八迫于压力降明。
除了这两次大规模的起义外正统年间广东还生了黄萧养领导的起义。黄萧养是广东南海县人他被明政府以“盗贼”的罪名关在广州监狱。正统十三年(1448)九月黄萧养与狱中难友集体越狱成功遂举行起义“赴之者如归市”1旬月间势力展至万余人。次年六月黄萧养率部分水6两路围攻广州城长达三个月之久。后居住在山区的苗、瑶等少数民族也参加了黄萧养的起义。为了镇压这支起义军明朝调动了两广和江西数省的军队前往。景泰元年(145o)二月在大洲之战中黄萧养中箭身亡其部下或被剿或被抚一万名将士遭到屠杀。余部坚持斗争到成化年间才被镇压。
成化年间荆襄流民起义荆襄地区位于湖广、河南、陕西、四川四省交界处“川陵延蔓环数千里山深地广”1。长期以来许多失去土地的农民流亡到这里垦荒开矿2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卷九六《福建六》。
1毛奇龄:《后鉴录》卷八;屈大均:《广东新语》卷七《黄盗》。
1项忠:《报捷疏》《明经世文编》卷四六。
官府难以禁止。成化时这里流民的数量已达一百五十万人以上2。为了加强对流民的管辖明政府曾于天顺八年(1464)特增设湖广布政司参议一员专门负责处置荆、襄、南阳三府流民事宜。正当明政府进一步加强控制时成化元年(1465)河南西华人刘通(又名刘千斤)、石龙(又名石和尚)在湖广房县领导流民起义。刘通自称汉王年号德胜分设将军、元帅等官职附近流民纷纷响应众至四万人3。明政府急派工部尚书白圭、抚宁伯朱永以及湖广总兵李震等督军征讨。成化二年总兵李震率兵进山围剿起义军在梅溪附近大败李震军杀死都指挥以下军官三十八人。白圭见李震战败急调京营及江西、四川诸路兵马从南漳、远安、房县、谷城四路攻击。刘通、石龙力战不支被俘牺牲。
刘通、石龙所领导的流民起义失败后流民仍源源不断地进入荆襄山区。成化六年(147o)刘通的部下河南新郑人李原(又名李胡子)、小王洪等再次动起义。李原于这年十一月称太平王“往来南漳、内乡、渭南号召饥民至数万人”4。明政府派都御史项忠总督河南、湖广、荆襄军务与湖广总兵李震京营兵及神枪火器营前往镇压。项忠到襄阳后又增调永顺、保靖土兵共二十五万分八路进攻起义军1。同时遣人入山招诱流民出山复业削弱了起义军的力量。成化七年李原在竹山遭到明军袭击战败被俘。小王洪率众五百转至均州(今湖北均县)也被明军所俘。项忠对起义军和流民进行了血腥的屠杀“兵入尽草薙之死者枕藉山谷。其戍湖、贵者又多道死弃尸江浒。议者谓忠此役实多滥杀”2。然而项忠的滥杀并未解决荆襄的流民问题失业的农民“入山就食势不可止”3。到成化十二年荆襄地区的流民又聚集到几十万人之多。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祭酒周洪谟著《流民说》建议借鉴东晋时侨置郡县的办法处置荆襄的流民。明政府采纳了这一建策派都御史原杰经略郧阳开设郧阳府领七县抚辑流民。荆襄地区的流民暂时得到安抚。
正德年间各地农民起义正德年间武宗的荒怠和刘瑾的擅权使社会矛盾不断激化农民的武装反抗斗争在较广泛的范围内展起来其中较集中的有河北、四川、江西三个地区而声势最大、影响最大的是刘六、刘七领导的河北农民起义军。2查继佐:《罪惟录》列传卷十一上《项忠传》。
3《明史》卷一六二《白圭传》。
4毛奇龄:《后鉴录》卷一。
1《明史》卷一七八《项忠传》。
2《明史纪事本末》卷三八《平郧阳盗》。
3《明史纪事本末》卷三八《平郧阳盗》。
四川农民起义。正德三年(15o8)冬四川保宁人刘烈率当地民众起义进攻陕西汉中等地。次年刘烈为乱兵所杀。正德四年十二月保宁人蓝廷瑞、鄢本恕和廖惠动起义。蓝廷瑞自称“顺天王”鄢本恕称“刮地王”廖惠称“扫地王”各地民众纷纷揭竿而起众至十万置四十八总管势力扩展到陕西、湖广地区1。正德五年初明政府派刑部尚书洪钟总督四川、陕西、湖广、河南四省军务会合四川巡抚林俊并调集石柱等地少数民族土兵前往镇压。廖惠攻克通江后在撤往龙滩河的战斗中被俘。蓝廷瑞和鄢本恕转至汉中正德六年初被陕西明军逼回四川。在东乡被明军围困蓝廷瑞和鄢本恕被俘起义军大部瓦解“四出奔逸山谷”2。余众在廖麻子领导下与曹甫、方四领导的另一支起义军联合继续战斗。曹甫是四川江津人方四是仁寿人他们于正德六年起义。两支起义军转战四川、陕西、贵州等地直到正德九年才被镇压下去。
河北刘六、刘七起义。河北地区是明朝的近畿密迩京师皇室和勋贵广置庄田农民的土地多被侵占。同时河北地区受马政之害尤烈。明初沿袭元制佥派今河北、河南、山东、江苏、安徽地区的农民充当养马户喂养种马缴纳马驹后又令北京附近州县改养寄养马养马户负担很重时称“江南之患粮为最河北之患马为最”3。于是丧失土地而无法生活的农民往往聚集起来骑马驰骋在平原旷野上劫富济贫明统治者称他们为“响马盗”。武宗正德时为了安定京畿重地正德四年(15o9)九月明廷派出捕盗御史“分遣御史甯杲于真定殷毅于天津薛凤鸣于淮扬专事捕盗”1弄得人心惶惶。终于在正德五年十月文安人刘六、刘七在霸州率众起义。他们共推著名的响马交河人“杨虎为”2。京畿以南的固安、永清、文安等县“诸穷民响应之旬日有众数千人屡败官兵”3。不久文安生员赵鐩和他的两个弟弟也率五百人响应起义。
正德六年(1511)春起义军由河北攻入山东又由山东攻京畿众至数万人。他们兵分两路:一路由刘六、刘七、齐彦名率领一路由杨虎、刘惠、赵鐩率领。两路时分时合往来接应数月之间“破邑数百纵横数千里所过若无人”4。起义军所过之处人民“乐于供给粮草器械皆因于民弃家从乱者比比皆是”5。威震于河北、山东、河南等地势力所及1《明史》卷一八七《洪钟传》。
2《明史纪事本末》卷四六《平蜀盗》。
3《天下郡国利病书》卷五《北直隶·大名府田赋志》。
1《明史》卷一八七《6完传》。
2《明史》卷一八七《6完传》。
3高岱:《鸿猷录》卷十二《平河北寇》。
4《明史》卷一八七《马中锡传》。
5《明武宗实录》卷七四正德六年夏四月壬寅。
达于北直隶、南直隶山东、山西、河南、湖广以至江西。这年八月两支起义军联合进逼京师遭到明军的阻击于是转而南下。九月杨虎一路起义军破沧州进至山东山东诸郡县多为起义军所破。明朝命太监谷大用总督军务兵部侍郎6完提督军务加派京营军并增调宣府、大同、绥远边兵前往镇压。杨虎军突破明军包围南向进攻徐州不克。十一月至宿迁渡小黄河(黄河故道)杨虎不幸落水身亡。
杨虎死后众推刘惠为、赵鐩为副继续战斗。刘惠率军进入南直隶霍丘(今属安徽)大败明军。“当是时河、淮南北官吏望风遁”6人民纷纷参加起义共推刘惠为奉天征讨大元帅赵鐩为副元帅下设前、后、左、右、中五个都督分二十八营各树大旗为号。旗上大书“虎贲三千直抵幽燕之地龙飞九五重开混沌之天”。他们转战河南、湖广等地威震全国。正德七年(1512)赵鐩在江夏被俘押送京师处死。刘惠转至河南南召兵败纵火。
刘六、刘七率领的起义军于正德六年(1511)秋自河北进入山东连战连捷。次年他们再由山东攻入河北进抵香河、宝坻、玉田诸县转攻武清屡败明军对京师构成严重威胁。明朝重兵堵截刘六、刘七率众南下湖广。由于刘惠、赵鐩所率起义军已被明军镇压刘六、刘七孤军奋战。后刘六在黄州团凤镇兵败与其子投水自杀。刘七和齐彦名率众顺江而下直至南通活跃在九江、安庆到南通的长江沿岸“凡三过南京往来如入无人之境”1。这年八月起义军在南通战败刘七中箭投水自杀齐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