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宗宠爱贵妃郑氏意欲废长立幼然而又虑召致廷臣反对故而迟迟不予立储。万历十八年(159o)在大臣们的强烈奏请下神宗不能不有所表示他说:“朕不喜激聒。近诸臣章奏概留中恶其离间朕父子。若明岁廷臣不复渎扰当以后年册立否则俟皇长子十五岁举行。”1这个诺言并没有兑现朱常洛在万历二十九年才被册立为皇太子时已二十岁。同时朱常洵封为福王神宗五子朱常浩封为瑞王六子朱常瀛封为桂王。
册立皇太子“国本”算是争到了危机却并没有过去。围绕着朱常洛即位前后所生的明皇宫的三个著名案件即反映了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激烈。
梃击案万历四十三年五月一男子手持枣木棍似疯非疯似癫非癫闯入慈庆宫打伤守门侍卫。他跑到前殿才被抓住。慈庆宫是太子居处有关官员认为“情境叵测”加意审讯。这个人叫张差小名张五儿居住蓟州。为什么要持棍闯宫他前后有几种说法。刑部十三司会审张差招供:他的同乡马三道、李守才让他跟随一个不知姓名的太监走答应事成给他几亩地种。到京后走进一处大宅院另一太监给他饭吃鼓动他闯进宫门对他说:撞着一个打杀一个如能打着小爷就不愁吃穿了。还说:出了事情自有人能相救。后来审出带张差入京的太监叫庞保。住大宅院内的太监叫刘成。司礼监和三法司在东华门前审问庞保、刘成他们至死不肯承认。
相当一部分廷臣认为此案与郑贵妃的兄弟郑国泰有关。也有人认为:“事关东宫不可不问;事连贵妃不可深问。庞保、刘成而下不可不问也;庞保、刘成而上不可深问也。”1从另一个角度说出了官僚们的疑惧。1《明史》卷二一八《申时行传》。
1《明史》卷二五o《孙承宗传》。
处境最窘迫的要属朱常洛了他即使心有所疑也不敢说出。
这就是“梃击案”。对此案的处理基本上根据朱常洛提出的原则:张差误入宫闱打倒内侍罪所不赦即刻处决。马三道、李守才等大逆扇惑判处流放。庞保、刘成从轻拟罪但后来在宫内被击毙。
红丸案万历四十八年八月神宗死太子朱常洛即位。这就是明朝历史上在位时间最短的光宗皇帝年号泰昌(162o)。他即位不过十天便感觉身体不适找医官诊视。御医崔文昇开泄药朱常洛服用后下泄不止一昼夜达三四十次。接着鸿胪寺官李可灼至内阁自称有仙药称为“红丸”。事关重大阁臣不敢轻易决定。调查李可灼用药效果他同乡二人同时服用一恢复健康一病情更重。阁臣刘一燝说这不是万全之药不可轻用。但李可灼与中官熟识请他们代向皇帝启奏。朱常洛病重乱投医催取药来。服药后朱常洛渐觉舒畅连声称李可灼为忠臣。下午李可灼又进一丸。这一丸药却要了朱常洛的命他当晚就死去了。
此案称“红丸案”。崔文昇用泄药有人怀疑是郑贵妃主使。给事中杨涟说:“臣闻文昇调护府第有年不闻用药谬误;皇上一用文昇倒置若此有心之误耶?无心之误耶?”1他的话表达了这样的怀疑。李可灼进红丸许多人归罪于内阁大臣。朱常洛服药丧生不但不追究责任阁臣还赏李可灼白银五十两。御史王安舜说这是为了堵塞外朝大臣之口。红丸案成为朝中党争更加激化的原因。
移宫案朱常洛死长子熹宗朱由校即位年号天启(1621—1627)。朱常洛即位时郑贵妃为赎前愆选美女八名进献。其中选侍李氏最有宠。朱由校和他的弟弟朱由检都交给李选侍抚养。朱常洛死前册封李氏为皇贵妃李氏不满足要朱由校出面为她求皇后的封号没有成功。朱常洛死李氏仍住在乾清宫内年方十六岁的熹宗皇帝对她也有一番依恋之情。朝中大臣怀疑李选侍要垂帘听政心怀焦虑。
在杨涟的倡导下朝臣多人拥入宫内要求朝见新帝。李选侍藏起朱由校不让他与大臣见面。阁臣刘一燝大呼:“谁敢匿新天子者?”1气势逼人。李选侍无奈放出朱由校送他到慈庆宫暂时居住。御史左光斗说:李1《明史纪事本末》卷六八《三案》。
1《明史》卷二四o《刘一燝传》。
选侍“借抚养之名行之实武后之祸将见于今”2。朝臣要求李选侍马上移居他宫。
李选侍不打算搬出。她知道朱由校一当上皇帝就会搬进乾清宫。只要同宫她就能控制住局势。辅方从哲态度暧昧以为选侍搬迁不必太急。但主张李选侍立即搬迁的刘一燝、周嘉谟、杨涟、左光斗积极活动形成很大的舆论压力。在这种情况下李选侍被迫移至哕鸾宫。
此案称“移宫案”与“梃击”、“红丸”合称“三案”。
2《明史纪事本末》卷六八《三案》。
第四节东林党争争“国本”和明宫“三案”不但反映了皇帝和官僚集团的矛盾而且对争“国本”和“三案”的态度不同使得官僚集团中的党派之争日趋严重。统治集团中的反对派东林党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出现的。
东林党的领袖人物顾宪成是南直隶无锡人因推举阁臣违背帝意万历二十二年罢归。无锡城内东林书院是宋儒杨时讲学处。顾宪成罢官后得到常州知府欧阳东凤等人的支持修葺东林书院讲学其中。他的弟弟、进士顾允成及行人高攀龙(无锡人)、南京吏部主事安希范(无锡人)、南京礼部郎中刘元珍(无锡人)、南京工部主事叶茂才(无锡人)、御史钱一本(武进人)、国子助教薛敷教(武进人)或免官或归省同聚东林被当时的人们称为“东林八君子”形成了东林学派。
顾宪成等人在东林书院切磋学问教授弟子在学术上有一些成就。但东林学派基本上是一个政治团体他们关心朝政评议时局与各地官僚学者联系密切。顾宪成说:“官辇毂志不在君父官封疆志不在民生居水边林下志不在世道君子无取焉。”1他为书院写了一幅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身在书院心怀天下以切磋学问求得修养的提高以抨击时政求得政治的清明这就是东林党的宗旨。在重大的政治问题上顾宪成等人都明确表示过自己的立场。
明中叶以后士大夫以不依附权臣、敢于批评内阁部院为清高。东林党基本上站在批评执政大臣的立场以清流自命。顾宪成去官以前与辅王锡爵对话王锡爵说:“当今所最怪者庙堂之是非天下必欲反之。”顾宪成针锋相对地回答说:“吾见天下之是非庙堂必欲反之耳!”1鲜明地表示出他的反对派立场。所谓反对派当然不是针对某一个人而是针对朝廷的政策。因此东林党人的概念也扩大了凡是批评朝廷的凡是为清流所承认的正派大臣辩护凡是主张在官僚考察中去奸留贤凡是在国本之争中批评万历皇帝和郑贵妃凡是在三案中敢于力争的都被视作东林党人。以东林书院为基地而形成的政治团体与其他地区反对朝廷政策的士大夫在当时的政治斗争中浑然一体形成一股社会力量。顾宪成和江西吉水人邹元标、北直隶高邑人星被海内目为“三君”。
以清流自命的士大夫都希望名列东林。那些行有劣迹或被认为有劣迹因而不为东林接受的官僚因地域而分各立党派彼此为援与东林党人相对抗。这些官僚主要形成三大党派:一是山东人组成的齐党一是湖1《明史》卷二三一《顾宪成传》。
1《明史纪事本末》卷六六《东林党议》。
广人组成的楚党一是浙党。三党成员交往甚密一意攻击东林党今日指其乱政明日责其擅权。但后来三党的关系中出现裂痕力量削弱。
天启初年一些东林党成员6续被起用。星任吏部尚书邹元标、高攀龙先后任都御史由在野派变成在朝派。天启三年(1623)星等利用京察的机会尽力罢免浙、齐、楚党成员和品行不好的官员把东林党人及正派官员升至重要职位。有些官员不见容于清流便去投靠掌握大权的宦官魏忠贤后来被人们称为“阉党”。此后官僚集团内部的党争为东林党人与“阉党”之间的斗争所取代。
第五节魏忠贤专权魏忠贤是北直隶肃宁县的一名无赖子虽目不识丁但颇有心计。少年时在赌场上不得意家境日益贫困他一怒之下净身入宫改姓名为李进忠。地位改变后他才恢复魏姓皇帝赐名忠贤。初入宫时他管过甲字库结识了太监魏朝转为朱常洛的才人王氏典膳。王才人是皇长孙朱由校的生母。魏忠贤小心侍奉得到大太监的称赞。
明朝习俗宦官在宫中都有相好的女人结为“对食”。魏朝与朱由校乳母客氏原为一对但因闲暇不多魏忠贤乘虚而入。客氏移爱于魏忠贤感情日笃。朱由校即位后封客氏为奉圣夫人给田二十顷为护坟香火资。保持和客氏的关系不但是感情的需要而且是在皇帝面前邀宠的重要手段。魏忠贤先假传圣旨把魏朝排斥到凤阳去并在途中把他杀死。接着又除掉对手大太监王安。魏忠贤指使外朝弹劾王安把他降至南海子净军并派亲信在该地杀了他。
天启元年(1621)的冬天魏忠贤升司礼秉笔太监。魏忠贤不识字“例不当入司礼以客氏故得之”。1当时的司礼监掌印太监是王体乾地位虽在魏忠贤之上可他一切唯魏忠贤的马是瞻。另一秉笔太监李永贞更是魏氏死党。王、李二人颇通文义通过他们魏忠贤完全可以自如地处置大臣章奏。
魏忠贤还试图建立一支私人武装杀王安后设内标万人全副装备。
这支队伍在宫禁之内操练鼓声震天;一次试用枪铳不慎炸开几乎伤及前来观看的皇帝朱由校。御史刘之凤提醒朱由校说:“虎符重兵何可倒戈授巷伯之手?假令刘瑾拥甲士三千能束手就擒乎?”1这话的意思已很明白了。
天启三年(1623)魏忠贤提督东厂。东厂和锦衣卫是控制内朝、监视官僚系统的重要机构。万历时热衷于派遣官员向外勒取放松了对厂卫的管理。魏忠贤任事以来安排他的亲信田尔耕掌握锦衣卫许显纯掌握镇抚司屡兴大狱打击异己。他们派出大批密探四处活动;镇抚司狱中刑具齐备一旦被捉入狱则势难生还。
对于魏忠贤专权外朝官僚分为两大派反对魏忠贤的官僚称依附魏忠贤的官僚为阉党依附魏忠贤的官僚把反对魏忠贤的官僚通划为东林党。魏忠贤得势之初正是部分东林党人得到重用之时魏忠贤曾想笼络他们遭到严厉拒绝从此魏忠贤便与东林党形同水火。
天启四年(1624)六月副都御史杨涟上疏罗列魏忠贤的二十四大罪状包括拟旨内批、玩弄机权、翦除异己、兴狱滥刑等内容。要求把他交刑1《明史》卷三o五《宦官二》。
1《明史纪事本末》卷七一《魏忠贤乱政》。
部严讯以正国法。杨涟的奏疏掀起反对魏忠贤专权的。一两个月内弹劾章奏不下百余道。魏忠贤在惊恐之余忙采取应对措施。十月将星、高攀龙罢免十一月将杨涟、左光斗等削籍。天启五年三月伪造罪名将反对自己的杨涟、左光斗、魏大中等六人下狱星等十五人削籍。杨涟最为魏忠贤痛恨被施以各种酷刑土囊压身铁钉贯耳而死;左光斗、魏大中也被打得体无完肤与他同日而死。
依附魏忠贤的官僚趁势助虐其亲信阁臣魏广微撰《缙绅便览》一书把前阁臣叶向高、韩爌以下百余人列为奸党而把阉党王永光、黄光缵等六十多人列为正人。魏忠贤把这份名单当作用人的标准。新都御史王绍徽编纂《东林点将录》仿照民间流传的水浒故事中“三十六天罡”和“七十二地煞”列东林党名单。吏部尚书崔呈秀编《东林同志录》按词林、部院、卿寺、台省、部属顺序开列东林党人名单编《天鉴录》开列不附东林党官员的名单。魏忠贤对东林党人的打击迫害持续数年直到他垮台才停止。
魏忠贤的权势膨胀致有“九千岁”的称号。权势的无限度展也导致了他的灭亡。天启七年朱由校病死。因为无子他的异母兄弟信王朱由检被推上了皇位年号崇祯(1628—1644)。朝内外重新起对魏忠贤的攻击。朱由检召魏入宫命内侍宣读嘉兴贡生钱嘉徵劾魏忠贤的十大罪。魏忠贤知道大势已去在被配去凤阳的途中自杀。崇祯二年(1629)朱由检定逆案尽数驱除魏忠贤党徒。
魏忠贤专权是明朝宦官专权的最高峰它集中反映了明朝后期的政治危机。
第六节严重的财政危机对土地的大肆兼并和矿使税监的疯狂掠夺给社会经济造成了严重的破坏而明朝后期战事频繁用度巨大明朝廷不得不采取“竭泽而渔”的政策。
万历年间明皇朝四面用兵。中期有被称作“万历三大征”的宁夏之役、播州之役和援朝抗倭的战争;万历末年以后明朝与后金政权进行了旷日持久的战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