逗胫尉肌贰
2《明史纪事本末》卷四二《弘治君臣》。
3《明史纪事本末》卷四二《弘治君臣》。
1《明史》卷一八一《李东阳传》。
久安能遽削之”2。孝宗有心求治也能听取臣下的意见但他因循守旧只能在陈规旧制的桎梏下修修补补不敢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因而弘治时期的政治经济状况并无大的改观。
弘治十八年五月孝宗病逝。临死前召大学士刘健、李东阳、谢迁受顾命让他们尽心辅佐太子。
武宗荒嬉孝宗去世后十五岁的皇太子朱厚照即位是为明武宗诏改翌年为正德元年(15o6)。
年少的武宗“好逸乐”“好骑射”即位不久便信用以刘瑾为的宦官马永成、高凤、罗祥、魏彬、丘聚、谷大用、张永时称之为“八党”。刘瑾等经常以“狗马鹰犬、歌舞角觝以娱帝”1武宗则乐此不疲。顾命大臣刘健、谢迁、李东阳以及户部尚书韩文等连疏请诛“八党”但刘瑾等八人在武宗面前跪地哭诉称司礼监太监王岳勾结阁臣欲加害他们武宗不辨是非反令刘健、谢迁致仕将王岳逐之南京命刘瑾入掌司礼监兼提督团营丘聚提督东厂谷大用提督西厂张永等并司营务分据要地。
武宗悉以天下章奏付刘瑾而刘瑾则日益诱导武宗戏玩娱乐。刘瑾往往“候帝娱则多上章奏请省决帝曰:‘吾安用尔为而一烦朕!’瑾由是自决政”2。
给事中吕翀、刘菃南京兵部尚书林瀚六科给事中戴铣十三道御史薄彦徽等上疏请斥权阉、挽留刘健等辅臣刘瑾即矫旨派遣缇骑将他们逮系锦衣卫狱责以廷杖除名为民。左都御史张敷华、工部尚书杨守随上言“八党”罔上诬下也被刘瑾革去官职。前朝老臣马文升、刘大夏也都被迫致仕。正德二年(15o7)三月刘瑾矫诏公布“奸党榜”将刘健、谢迁、韩文等五十三名反对“八党”擅权的大臣列为奸党并令群臣跪在金水桥南听其宣诫。
与此同时刘瑾不失时机地把同党亲信安插在重要职位上。正德元年十月他任命吏部尚书焦芳兼文渊阁大学士入阁预机务。二年三月又令内阁撰敕扩大镇守太监的权力使他们的地位悉如巡抚、都御史刑名政事都有权干预。同年四月河南钧州人刘宇通过焦芳的关系厚贿刘瑾以万金刘瑾大喜因而把刘宇提拔为兵部尚书。同年十月焦芳又向刘瑾推荐了陕西同乡张綵张綵得到刘瑾的赏识很快晋升为吏部尚书后又入阁取代了焦芳的地位。
2《明史纪事本末》卷四二《弘治君臣》。
1《明史纪事本末》卷四三《刘瑾用事》。
2《明史纪事本末》卷四三《刘瑾用事》。
一时间刘瑾势倾天下“威福任情”。公侯勋戚以下不敢与之抗礼所上章奏都先具红揭投给刘瑾号称“红本”然后上通政司号称“白本”。章奏中皆称刘太监而不称其名。一次都察院奏本中写了刘瑾的名字刘瑾当堂高声怒骂吓得都御史屠滽率属下跪谢方才作罢。正德三年(15o8)六月二十六日早朝时在丹墀现一封状告刘瑾的匿名信刘瑾大怒当即令百官跪在奉天门下进行诘责直至第二天才予释放。其时正值酷暑有的官员竟至热渴而死。刘瑾还在东、西厂之外另设内行厂自己亲自掌管。内行厂较东、西厂更为酷烈“屡起大狱冤号相属”“一家有犯邻里皆坐”1使得道路惶惧人不自安。
刘瑾当政贿赂公行“凡入觐、出使官皆有厚献”2。给事中周鑰勘事归因无计筹措钱款纳贿而被迫自杀。刘瑾令“天下巡抚入京受敕输瑾赂。延绥巡抚刘宇不至逮下狱。宣府巡抚6完后至几得罪既赂乃令试职视事”3。及至正德五年刘瑾获罪抄家时抄出财物竟有金二十四万锭又五万七千八百两元宝五百万锭又一百五十八万三千六百两宝石二斗金甲二金钩三千玉带四千等等。刘瑾在短短的五年内即搜括了如此巨大的财富可见其贪得无厌、贪贿索贿到了何等疯狂的程度。
对于刘瑾的擅权乱政武宗不闻不问整日沉湎于玩乐之中他在西华门别筑宫殿造密室于两厢称为“豹房”、“新宅”每日游乐其中。皇帝的荒嬉无度、宦官的恣意枉为致使原已危机四伏的社会经济不断恶化阶级矛盾不断激化农民起义接连不断。
正德五年(151o)刘瑾遣大理寺少卿周东度田宁夏周东为了向刘瑾献贿度田时以五十亩为一顷多征亩银并“征马屯租甚急敲扑惨酷”1激起戍卒将士的愤怨。藩王宁夏安化王朱寘鐇乘机起兵反叛争夺皇位。他设计袭杀了周东、总兵姜汉等颁布“清君侧”的檄文指斥刘瑾内外交结图谋不轨。陕西守臣将安化王刊印的檄文封奏朝廷刘瑾匿而不报。朝廷派前右都御史杨一清为提督泾阳伯神英为总兵太监张永监军率军西讨安化王。大军至宁夏安化王已被宁夏游击将军仇钺设计擒获。西讨途中提督杨一清乘机联络张永扳倒刘瑾。八月张永押解安化王至京向武宗献俘并呈上安化王讨刘瑾的檄文揭刘瑾意图谋反。武宗途命连夜逮捕刘瑾。武宗“亲籍其家得伪玺一穿宫牌五百及衣甲、弓弩、衮衣、玉带等违禁物”2不禁勃然大怒说:奴才果然要造反!于是将刘瑾下狱审讯六科弹劾刘瑾罪行三十余条将刘瑾凌迟处死榜示天下。
1《明通鉴》卷四二。
2《明史》卷三o四《刘瑾传》。
3《明史》卷三o四《刘瑾传》。
1《明史》卷三o四《刘瑾传》。
2《明史》卷一九八《杨一清传》。
刘瑾虽诛但明武宗声色犬马之所好却无丝毫改变。刘瑾之后他又宠信山西宣府人江彬。江彬初任蔚州指挥佥事以勇武著称。在幸臣钱宁的引见下江彬得到了武宗的赏识。一天武宗在搏虎时钱宁畏缩不前江彬却冲上去为武宗解了围武宗由是日益宠信江彬。
在江彬的诱导下武宗屡屡出巡。正德十二年八月至十四年二月武宗不顾大臣们的反对一连四次出巡。出巡宣府时江彬为武宗建镇国府第并将豹房的珍玩、女御全部运送到这里。江彬还随从武宗夜入民宅索取妇女。武宗在外乐不思蜀出巡的时间一次比一次长第四次出巡时间长达半年。
武宗的荒疏朝政纵乐无度频频出巡使得早已觊觎皇位的藩王江西宁王朱宸濠伺机而起。江西早在正德三年起农民起义就蜂拥而起朝廷派兵镇压屡平屡起。正德十四年六月十四日朱宸濠公然举起反叛的旗帜袭杀不依附于己的地方官集兵六万。七月初一日朱宸濠亲率大队人马“分五哨出鄱阳舳舻蔽江而下声言直取南京”。朱宸濠经过安庆时安庆知府张文锦等令军士登城大骂朱宸濠便急攻安庆。当时巡抚南赣都御史王守仁刚刚将围剿了一年的农民起义军镇压下去得到宁王叛乱的消息马上组织兵力攻打宁王的老巢南昌。七月二十日王守仁攻克南昌。久攻安庆不下的朱宸濠得到南昌被围的消息马上丢下安庆回援南昌。二十四日与王守仁部相遇于黄家渡激战三天朱宸濠大败妃嫔多投水死宸濠及其子皆被擒。
宁王之乱给了原本就想寻找机会出巡江南的武宗以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于是武宗不听群臣的谏阻于当年八月亲自率军平叛。军到涿州传来王守仁平叛的捷报。大学士梁储请武宗回驾武宗不允反令王守仁在原地候驾不必进京。武宗一路上游山玩水捕鱼捉鸟寻欢作乐直到第二年七月才到南京令王守仁重新报捷。八月武宗在南京设广场身着戎服“设大纛环以诸军”1令释放朱宸濠等然后与侍从等再行擒获作凯旋状。武宗北返途中照样玩乐不辍九月至清江浦在积水潭捕鱼时舟覆入水被侍从救出后得病不愈。正德十六年(1521)三月病死于豹房年三十一。
1《明通鉴》卷四九。
第三节嘉靖年间及万历初年的政治大礼议的风波武宗死后无子皇太后张氏(孝宗后)命太监张永、谷大用与内阁大臣商议后以宪宗之孙、孝宗亲弟兴献王长子朱厚熜继位。四月二十二日朱厚熜在奉天殿登上皇帝的宝座是为明世宗诏改翌年为嘉靖元年(1522)。朱厚熜以藩王入继大统史称其“多谋”而“刚愎”。确实年仅十五岁的明世宗绝非是不谙世事、任人摆布的少年天子从踏入京城之日起他便显示出君临天下的威势。四月二十二日当明世宗来到京城外的行殿时在即位礼仪上便与内廷和内阁生了争执。礼部官员具议请世宗依皇太子即位礼由东安门入居文华殿择日登极。世宗则认为自己是来继承皇位的应从大明门入宫在奉天殿即位拒绝行皇太子即位礼。内阁辅杨廷和“固请如礼部所具状帝不许”2。最后内廷与内阁只得让步。第一次较量世宗便以皇帝的权威压倒了内廷与内阁。
内阁辅杨廷和在武宗去世至世宗即位的三十七天内总揽了朝政。在这段时间内杨廷和做了几件为世人所称道的事:(1)颁布武宗遗诏罢威武营团练诸军革皇店遣还豹房番僧、少林僧、教坊乐人等放遣四方进献女子停止京师不急工务等。(2)收捕江彬。武宗死后平虏伯江彬拥重兵在肘腋间他自知“天下恶之”在反与不反之间正自犹豫。杨廷和适时提醒皇太后布懿旨谋划捕捉江彬为天下除去一大祸患。(3)草拟世宗登极诏书。登极诏书长达八千多言对时事多有兴革如诏复武宗朝因忠直敢谏而去任降调的官员裁汰锦衣诸卫、内监局旗校工役十四万多人减漕粮一百五十三万余石斥去恩幸得官者查禁各地镇守官科敛财物等。登极诏书的颁布不仅使“中外称新天子圣人且颂廷和功”1。无疑杨廷和所做的这几件事都是顺应民心、有利于巩固明皇朝统治的因此杨廷和在朝廷内外获得了极大的声望。声望加上权位资历使杨廷和在朝中的势力陡增亦使他能藉此与羽翼未丰的少年天子世宗相抗衡。
世宗与杨廷和的矛盾在即位礼仪上已显现出来以后在议定世宗生父兴献王主祀称号的问题上进一步激化。
世宗即位五天后令礼官集议兴献王主祀称号。礼部尚书毛澄请示杨廷和以后会同公卿台谏六十余名官员上疏:以世宗为入继之君应效汉定陶王、宋濮王故事“以孝宗为考兴献王及妃为皇叔父母”。世宗阅疏恼火地说:“父母可移易乎?其再议。”2毛澄等仍坚持前议杨廷和也亲自上言要皇帝服从礼部之议。明世宗坚决不从。此时观政进士张璁上《大礼2《明史纪事本末》卷五o《大礼议》。
1《明史》卷一九o《杨廷和传》。
疏》提出与杨廷和不同的“继统不继嗣”的论说明世宗得到支持很高兴即将杨廷和召来宣布要“尊父为兴献皇帝母为兴献皇后”。杨廷和也不肯让步“先后封还御批者四执奏几三十疏”1并公开声称:在这个问题上“异议者即奸谀当诛”2。到了十月间杨廷和见势不得已乃草敕下礼部称奉慈圣皇太后懿旨“本生父兴献王宜称兴献帝母宜称兴献后”3。明世宗暂时接受了这个妥协的结果。
嘉靖二年(1523)十一月南京刑部主事桂萼上疏提出应“循名考实称孝宗为皇伯考兴献帝曰皇考而别立庙于大内”4。这项提议当然是符合皇帝心意的但此时的明世宗还是有所顾忌地说:“此关系天理纲常仍令文武群臣集议可否?”5群官议论的结果有二百五十余名官员不同意改称名号认为“必以孝宗为考而后大宗为不绝”6。只有少数几个人附和桂萼的提议。三年春正月屡与世宗意见不合的杨廷和再次提出辞官世宗终于不再表示挽留并斥责他“因辞归咎非大臣道”7。与此同时世宗下令调张璁、桂萼等赴京集议。二百多名朝官仍坚持原议不肯退让。明世宗非常恼怒曾当面指斥内阁大学士毛纪说:“此礼当改尔辈无君欲使朕亦无父乎!”7毛纪等听后惶惧而退。
明世宗将二百多名朝官的反对看作是无君的举动而迂腐守。至武宗时镇守太监的权力大肆扩张与巡抚、都御史相侔有权干预刑名政事了。镇守太监多有贪污纳贿、克扣兵饷、延误军机、交结内宦等不法行状。张璁任辅期间裁撤镇守中官二十七人又革去锦衣卫官五百人并以京师亲军改属兵部。以后又6续裁革了浙江、两广、湖广、福建的镇守太监及一些地区的分守太监。这些大刀阔斧的裁革极大地打击了宦官势力。史称:世宗“尽撤天下镇守内臣及典京营仓场者终四十年不复设。故内臣之势惟嘉靖朝少杀云”1。
新政的另一重要内容是清查勋戚强占的庄田归田于民。自宪宗成化以来诸王勋戚依仗权势侵占民田之事屡见史载。即使政治较为清明的弘治时期孝宗张皇后的父兄也一再强占河间民田千余顷甚至连宫廷内宦也强占了大量民田。勋戚豪族的大肆兼并田地势必导致国家所掌握的额田大量减少和赋税的相应减少。嘉靖时天下额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