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通史- 第69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灭陈友谅。至正二十年(136o)陈友谅即向朱元璋统治区起了进攻占太平驻采石并联合张士诚夹攻应天府但张士诚并未出兵助战。陈友谅挥师南下朱元璋利用部将康茂才与陈友谅的故友关系设计诱使陈友谅进入埋伏圈中大败陈友谅并乘势收复太平、安庆、信州、袁州等地。次年陈友谅又兵夺信州、安庆又大败而回。朱元璋乘胜进击再败陈友谅于江州。这样陈友谅一再失利到至正二十二年龙兴(今江西南昌)、袁州、瑞州、临安、吉安等州县都被朱元璋占领而陈友谅“疆场日蹙”1。至正二十三年四月陈友谅乘朱元璋率兵援救安丰红巾军之机兵六十万巨舰数百艘载其家属百官空国而来先后攻取了吉安、临江、无为州进围洪都。洪都守将朱文正率领部众死守坚持了八十五天之久。到七月朱元璋与徐达、常遇春等主力部队二十余万人驰援。陈友谅被迫撤回率众至鄱阳湖迎战。七月二十一日鄱阳湖大战开始。经过连续数日交阵激战陈友谅部损失惨重左右金吾将军投奔朱元璋军心逐渐瓦解。陈友谅无奈率众退还武昌又遭朱元璋截击。八月二十七日陈友谅在混战中中流矢死其子陈理率败将残兵逃回武昌称帝。

    九月朱元璋率军亲征武昌十月围城并占领了湖北诸境。次年二月朱元璋再围武昌陈理势穷计竭出降大汉亡。朱元璋设立湖广行中书省分兵略鄂、赣诸郡及广东韶关、南雄尽并陈友谅之地。

    平张士诚。朱元璋消灭了陈友谅以后势力大增接着就把矛头指向了财力最富的张士诚。至正二十五年(1365)十月朱元璋布文告指责张士诚“假元之命叛服不常”“启衅多端袭我诸全连兵构祸罪不可1《明太祖实录》卷四。

    1《明太祖实录》卷十二。

    逭”2。接着派徐达总兵出征采取“先取通、泰诸郡县剪士诚肘翼然后专取浙西”3的策略先后攻占了通州、兴化、盐城、泰州、高邮、淮安、徐州、宿州、濠州、邳州、安丰等州县尽有张士诚江北之地因而切断了张士诚与元廷的联系绝其降元的阴谋。

    至正二十六年(1366)五月朱元璋顺利完成第一步战略任务后准备大举扫平张士诚布了《平周檄》历数张士诚八大罪状劝谕张士诚文武部下弃暗投明号召百姓安业不动。八月朱元璋即以徐达为大将军常遇春为副将军率众二十万讨伐张士诚。先后攻下了湖州、嘉兴、杭州、绍兴等地廓清了平江外围城镇从四面八方包围了平江城。张士诚数次突围失败只得困守孤城坚持了十个月城破自缢大周政权被消灭。

    陈友谅、张士诚两大政权灭亡后南方方国珍、陈友定等较弱的割据势力已成瓮中之鳖惶惶不可终日。而朱元璋则挟其余威双管齐下一举消灭方国珍和陈友定。至正二十七年(1367)九月朱元璋以汤和为征南将军、吴祯为副将军讨平方国珍;同时命胡廷瑞为征南将军何文辉为副将军取道江西进攻陈友定。两路大军旗开得胜当年十二月方国珍即被迫投降;次年正月陈友定被俘这两个割据势力也被消灭了。

    至此除四川明夏和广东何真两个小割据势力以外南方大片土地全在朱元璋的掌握之中。因此朱元璋有了足够的军力、财力北伐中原、统一天下。

    攻克大都。元朝在北方的统治在红巾军的打击下已摇摇欲坠再加上统治阶级内部军阀混战军事力量进一步被削弱。可以说蒙古贵族的统治已经岌岌可危已无力镇压各地的反抗只能苟延残喘了。

    鉴于当时的形势朱元璋在平定张士诚以后以主力部队北伐中原同时派两支部队讨灭方国珍和陈友定。至正二十七年(1367)十月朱元璋命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常遇春为副将军率领二十五万大军由淮河进入河北开始了夺取中原的北伐。

    对于北伐朱元璋十分重视专门召集谋臣将领讨论方略。最后朱元璋提出了谨慎从事、逐步推进的战略:“先取山东撤其屏蔽。旋师河南断其羽翼。拔潼关而守之据其户槛。天下形势入我掌握然后进兵元都则彼势孤援绝不战可克。既克元都鼓行而西云中、九原以及关陇可席卷而下。”1朱元璋为北伐中原制定了战略并戒谕将士保持军纪同时布了檄文提出了“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的民族斗争口号;为了争取北方人民的支持檄文中保证大军所过之处“秋毫无2《明太祖实录》卷十五。

    3《明太祖实录》卷十五。

    1《明太祖实录》卷二六。

    犯”对蒙古、色目人也“与中夏之人抚养无异”2。至此北伐准备工作就绪了。

    次年二月北伐军平定了山东接着分兵两路水6并进夺取河南先后攻克归德(今河南商丘)、陈州(今河南淮阳)、许州(今河南许昌)、汴梁(今河南开封)、河南(今河南洛阳)等地。四月元梁王阿鲁温降河南平。五月冯国胜、康茂才等率军攻克了陕州(今河南陕县)、潼关阻断了关陇地区李思齐武装集团与元朝的联系。至此元大都已失去了屏障和外援成了朱元璋囊中之物指日可下了。

    五月朱元璋来到了汴梁从容部署了攻克大都的战斗。闰七月徐达、常遇春从汴梁挥师北上经彰德(今河南安阳)、广平(今河北永年)攻克临清。不久又攻克德州下长芦、直沽。二十七日夜攻克通州迫近大都。元顺帝闻报大惊次日夜仓皇逃往上都。八月初二日北伐大军克复大都元朝在中原的统治宣告结束。

    朱元璋在北伐中原的进军途中于至正二十八年(1368)正月初四日即皇帝位国号大明建元洪武以应天府为京师册封马氏为皇后立世子朱标为皇太子李善长、徐达为左右丞相其他文臣武将也授予不同官职。2《明太祖实录》卷二六。

    第五节北元的覆灭元顺帝逃往上都后于明洪武元年七月又被赶出上都逃往应昌(今辽宁克什克腾旗西达米诺尔附近)。洪武三年(137o)正月朱元璋命徐达为征虏大将军李文忠、邓愈为左副将军冯胜、汤和为右副将军统领大军兵分两路往征沙漠明军取得了沙儿峪(今甘肃定西以北)和应昌两大战役的胜利迫使元朝残余势力北撤。这时元顺帝已死其子爱猷识理达腊继位奔和林旧都蒙古尊号称必力克图可汗仍奉“大元”国号史称“北元”。

    元势力虽退居塞北但对中原地区“犹有觊觎之志”1企图重新入主中原恢复元朝的统治。因此为了解除蒙古贵族对北方的压力统一大漠南北明朝几次派兵北征。

    洪武五年(1372)正月朱元璋仍命徐达为征虏大将军李文忠为左副将军冯胜为右副将军兵十五万兵分三路远征岭北号为“清沙漠”。徐达率领中路军出雁门直捣和林李文忠领东路军经应昌赴岭北冯胜西路军进兵甘肃。明军此次远征岭北只有西路获胜中路主力惨败兵力大损。经过这一次战役朱元璋也感到蒙古军事力量一时难以全部平定就改变为以防御为主的战略此后十余年间明朝与岭北的元廷暂时处于对峙状态。在北方边境明朝与蒙古虽仍有战争但规模都不大。

    洪武二十年(1387)明太祖命冯胜为大将军蓝玉、傅友德为副将军领兵二十万大举征讨盘踞在金山的纳哈出。纳哈出见明朝强兵压境遂向蓝玉投降部下诸将也相继降明。纳哈出降明后北元失去了辽东兵力意欲西迁。洪武二十一年(1388)四月蓝玉奉明太祖之命率十万大军再入漠北从大宁至庆州(今内蒙古林西)追击至捕鱼儿海(今贝尔湖)直捣元营杀元太尉蛮子元主脱古思帖木儿西逃。行至土剌河畔为其部将也迭儿所缢杀北元内部陷于混乱“部帅纷挈五传至坤帖木儿咸被弑不复知帝号”1。建文三年(14o1)鬼力赤杀坤帖木儿自称可汗废北元国号称鞑靼。蒙古分裂为三部势力各自为政。辽河、西辽河、老哈河流域(今在吉林、辽宁一带)为兀良哈部科布多河、额尔齐斯河流域及其以南的准噶尔盆地为瓦剌部处于兀良哈部和瓦剌之间的是鞑靼部它以和林为中心活动在鄂嫩河、克鲁伦河流域以及贝加尔湖以南地区。

    1徐祯卿:《翦胜野闻》。

    1《明史》卷三二七《鞑靼传》。

    第二章明朝的兴盛自明太祖洪武开国经惠帝、成祖、仁宗、宣宗约六十七年是明代的前期。就明代的历史来说这是明朝的盛世。明太祖朱元璋注意到大乱之后休养生息对巩固政权的必要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如招诱流亡农民垦荒屯田实行免税三年或永不起科制度;迁徙长江下游无业农民到淮河流域、边远地区、空旷地区开垦推行军屯制度注意水利的兴修提倡种植经济作物等等。朱元璋的这些措施使明朝初期的农业生产逐渐得到恢复和展。手工业和商业也得到恢复和展人口较前有所增加。

    明成祖夺取帝位后迁都北京削除藩王势力进一步加强集权统治社会经济继续向前展。成祖继位之初继续推行屯垦和移民政策征收的粮食和布帛都达到很高的数量。在此基础上明朝廷与国内各少数民族间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也加强了。从永乐七年(14o9)起朝廷分别在东北、西北、西南等地设有地方官司还在今西藏、青海地区设立了行政机构。明成祖至宣宗时还多次派遣郑和出航南洋群岛及印度洋一带航程远至非洲东岸的红海和麦加。这一航海纪录比哥伦布现美洲和达·伽马到达好望角要早半个多世纪。

    成祖时宦官开始被赋予重大职责宦官权力越来越大。宦官权力的过大长期成为明代政治中的一个危险的毒瘤。

    第一节明初政治明初的统一战争至正二十八年(1368)正月初四在北伐中原期间朱元璋正式建立了明皇朝建元洪武建都应天府。

    洪武初年元在中原的统治虽已结束但退据上都的北元还具有一定的军事力量仍不时窥视着中原意欲卷土重来。另有无丞相纳哈出率二十万大军屯据东北夏政权据有四川元梁王据云南秦、晋、关、陇地区也有大大小小的武装力量。在这样的形势下朱元璋的当务之急无疑是继续征战消灭割据势力统一全国。

    洪武二十年(1387)明军出动二十万大军以冯胜为大将军蓝玉、傅友德为副将军大举征讨东北的元丞相纳哈出。强兵压境纳哈出不敌降明东北的割据势力被消灭。洪武二十一年蓝玉奉命率十万大军入漠北追击北元势力在捕鱼儿海(今贝儿湖)杀元太尉蛮子元主脱古思帖木儿在逃亡途中为部将所杀。北元的威胁不复存在。

    洪武四年(1371)朱元璋命汤和、傅友德帅军分两路进击四川仅用了几个月的时间便攻克重庆、成都夏主明昇降夏政权覆灭。

    洪武十四年(1381)九月傅友德、蓝玉、沐英奉命出师征云南。当年十二月蓝玉、沐英攻克昆明傅友德率军攻下乌撒梁王在逃亡途中自缢而死。翌年二月大军攻下大理云南全境悉平。

    经过长期征战朱元璋终于完成了统一大业奠定了明皇朝的稳固统治。

    明初各项制度的改革与确立朱元璋不仅在战争硝烟中创建了明皇朝而且为了使朱明皇朝长治久安他在政治、经济、军事、法律制度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这些改革措施对于整个明皇朝的统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朱元璋先对国家官僚机构进行改革。洪武初年官僚机构基本上沿袭元代旧制。洪武九年(1376)朱元璋先宣布在地方上废除元旧制——行中书省的制度代之以承宣布政使司、都指挥使司和提刑按察使司三司分别行使行中书省之职责三司既相对独立又相互牵制以防止地方势力过大而闹独立性的可能。是年除南京直辖区外全国共设立了浙江、江西、福建、北平、广西、四川、山东、广东、河南、陕西、湖广、山西十二个布政使司。洪武十五年平定云南后又增设云南布政使司。布政使司下属二级:府(州)、县。

    洪武十三年(138o)朱元璋从诛丞相胡惟庸入手对朝廷机构进行了改革废除了中书省和丞相制朝廷政务改由六部分理并提高六部的品秩各部尚书直接听命于皇帝。

    与政治改革相应朱元璋在军事制度方面进行了较大的改革。洪武初年朱元璋便与刘基研究创立了明代特有的卫所制度:军籍世代沿袭实行耕战结合平时屯耕战时出征;自京师至郡县皆立卫所在军事重地设卫次要地方设所。洪武十三年朱元璋在废除丞相制的同时也废除了统管全事的大都督府代之以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每府各设左右都督。都督府负责军队的管理和训练但无权调动军队。逢有战事由皇帝亲自任命军事统帅兵部布调令都督府长官奉命出征。经此改革朱元璋把军权牢牢抓在自己手里。

    洪武年间还建立了严格的户籍制度。洪武三年(137o)明皇朝开始推行户帖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