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正十七年(1357)天完政权内部生分裂丞相倪文俊阴谋杀害徐寿辉事泄率部逃往黄州。部将陈友谅驻扎于黄州乘势杀死倪文俊并有其众。至正二十年陈友谅攻占了太平杀害了徐寿辉于采石五通庙即帝位国号“大汉”改元大义。“大汉”政权势力较为强大雄踞于江西、湖广等地。明玉珍与“大夏”政权。明玉珍本是随州(今湖北随县)地主在元末红巾军大起义中纠集千余人结寨自保。至正十二年(1352)投归徐寿辉任统兵征虏大元帅。至正十七年奉徐寿辉命攻占四川至正十九年六月已占有四川大部被授予四川行省参政。陈友谅杀害徐寿辉以后明玉珍即与陈友谅决裂“斩[陈友谅]使焚书三军缟素为宋主(指徐寿辉)丧”1。至正二十一年攻下成都自立为陇蜀王。次年正月在重庆称帝国号“大夏”改元天统。明玉珍占有天府之国四川旁及贵州、湖广部分地区依恃四川天险雄踞一方。
张士诚和“大周”政权。张士诚是江苏泰州白驹场盐户出身至正十三年(1353)正月与其弟士义、士德、士信及李伯升等起事吸引了大量盐丁及贫苦农民参加队伍很快扩大至万余人先后攻下泰州、兴化、高邮等地。至正十四年张士诚在高邮称诚王国号“大周”建元天祐。张士诚占据高邮等地梗塞了元朝南北粮食运道成了元朝心腹大患。至正十四年九月元朝派遣中书右丞相脱脱率军百余万攻打高邮。张士诚率军英勇抗击脱脱屯兵于坚城之下一筹莫展。十二月元顺帝以“老师费财已逾三月坐视寇道恬不为意”2为罪名削夺了脱脱的官职和兵权。脱脱所部“大军百万一时四散”“其散而无所归附者多从红军(即红巾军)”3。此役之后元朝主力解体张士诚之势力大增。至正十六年(1356)张士诚率军南下攻占了江南之平江(今江苏苏州)、湖州、松江、常州等财富集中之地并改平江为隆平府建都于此。但张士诚于至正十七年(1357)降元被封为太尉从海道运粮入大都。同时仍割据一方并于至正二十三年自立为吴王其割据之地“南抵绍兴北逾徐州达于济宁1刘祯:《玄宫之碑》。
2《元史》卷四三《顺帝纪》。
3权衡:《庚申外史》卷上。
之金沟西距汝、颍、濠、洒东薄海二千余里带甲数十万”1势力非常强大。
方国珍占领浙东地区。方国珍是浙江黄岩人世以贩盐浮海为业。至正八年(1348)聚众反元不久被元廷招降为庆元定海尉。此后方国珍拥有自己的武装力量摇摆于元廷与红巾军政权之间时叛时降雄踞于以庆元(浙江宁波)为中心的浙东地区。
但是无论是在元朝大旗下的北方地主武装还是势力、财力较大的陈友谅、张士诚虽然称雄于一时最终还是被崛起于濠州的朱元璋所灭。1《明史》卷一二三《张士诚传》。
第三节朱元璋的崛起朱元璋原名重八起兵后改名元璋字国瑞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人。至正四年(1344)春淮北大地旱、蝗、瘟疫并行四月朱元璋父、母、长兄相继死去孤苦无靠遂于九月入皇觉寺为和尚干些杂活。但五十余日后寺主封仓遣散僧众朱元璋再次失去了依靠做起了游方僧四处化缘乞食备尝生活之艰辛至正八年(1348)再次回到了皇觉寺。至正十二年二月定远人郭子兴与孙德崖等五人率众起义自称元帅攻占了濠州城。元廷派遣官军镇压并烧毁了皇觉寺。朱元璋再次失去了安身之地在友人“与其束手待毙不如起而抗争”的劝说下他于闰三月参加了郭子兴率领的红巾军。
朱元璋作战勇敢“匹马单戈日行百里”而且“度量豁达有智略”才能出众。从军不久即脱颖而出被郭子兴收为宗人待同子弟。其后郭子兴又将其义女马氏嫁给了朱元璋。从此朱元璋便被人们称为“朱公子”在红巾军中如鱼得水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
至正十三年(1353)六月朱元璋奉命回家乡钟离召兵扩大队伍。他以旧时伙伴和同乡徐达等二十余人为骨干招集了七百余人入伍朱元璋因而被任命为镇抚。朱元璋现郭子兴暗弱难以成就大业“无足与共事”乃决心展自己的队伍。至正十四年六月朱元璋将其率领的兵士交与郭子兴仅带领徐达、汤和、吴良、吴祯、花云等二十余名心腹至定远。不久即招编了张家堡驴牌寨民兵三千人收编了横涧山缪大亨义兵二万余人并用了近十天的时间加以整顿和训练形成了一支基本队伍。
朱元璋组建队伍后即率军南下攻占滁阳。经过妙山时结寨自保的冯国用、冯国胜兄弟率众来投。冯氏兄弟“俱喜读书通兵法”有政治、军事眼光。朱元璋同他们讨论天下大势冯国用从容献策:“金陵龙蟠虎踞帝王之都先拔之以为根本。然后四出征战倡仁义收人心勿贪子女玉帛天下不足定也。”1冯胜提出先占领金陵(今南京)建立稳固根据地然后征战四方夺取天下的方针投合了朱元璋的心意因此被任命为幕府参议计议征伐大事。
不久定远人李善长也来到军营求见。李善长“少读书有智计习法家言策事多中”1是一位难得的人才朱元璋委任他为幕府掌书记。朱元璋询问天下何时能平定李善长回答说:“秦乱汉高起布衣豁达大度知人善任不嗜杀人五载成帝业。今元纲既紊天下土崩瓦解。公濠产距沛不远山川王气公当受之。法其所为天下不足定也。”2李善长把1《明史》卷一二九《冯胜传》。
1《明史》卷一二七《李善长传》。
2《明史》卷一二七《李善长传》。
朱元璋视作“天命所在”的“天子”劝他以汉高祖为榜样就可以平定天下。这使朱元璋十分高兴更加信任李善长不仅让他参与机密而且让他协调文臣武将之间的矛盾协助考察各种人才量才委用。
七月朱元璋攻克了滁州。八月郭子兴率万余人来到滁州。他看到朱元璋已拥有三万人的武装且号令严明军容整肃十分高兴升朱元璋为总管。
至正十五年(1355)正月朱元璋建议攻取和州解决军粮问题。郭子兴于是任命朱元璋总和阳兵率张天祐、汤合等将士攻占和州。攻下和州后请将士“暴横多杀掠城中夫妇不相保”3。为此朱元璋召集诸将严肃军纪。他诫谕将士说:“请将自滁来多掳人妻女使民夫妇离散军无纪律何以安众。凡军中所得夫妇悉皆还之。”4朱元璋令行禁止雷厉风行第二天即将所掳妇女全部放还。此后朱元璋更加留意于军纪问题禁止杀掳掠夺因而他的部队更加得人心。
同年三月郭子兴病死朱元璋成了这支义军的领。这时刘福通在毫州建立了龙凤政权朱元璋不愿受制于人但自己势孤力单只得暂时接受龙凤政权的领导使用龙凤纪年但“事皆不禀其节制”1。
是年五月结寨巢湖的水军千余艘在廖永安、俞通海等人带领下投靠了朱元璋朱元璋因而拥有了一支强大的水军。这时常遇春、邓愈也归附了朱元璋。朱元璋势力大增决计攻取金陵建立自己的地盘。
六月朱元璋率部渡江拔采石占太平。朱元璋大军进入太平时李善长奉命将“禁约”榜贴于通衢士兵入城后军纪严明秋毫无犯城中肃然。儒士李习、陶安前来拜见朱元璋。陶安看到朱元璋兴奋地说:“我辈有主矣!”又建议说:“方今四海鼎沸豪杰并争攻城屠邑互相雄长然其志皆子女玉帛取快一时非有拨乱救世安天下之心。明公率众渡江神武不杀人心悦服以此顺天应人而行吊伐天下不足平也。”朱元璋又询问夺取金陵妥否陶安回答说:“金陵古帝王之都龙蟠虎踞限以长江之险若取而有之据其形胜出兵以临四方则何向不克?”2这一回答与冯国用、李善长的建议相同更加坚定了朱元璋夺取金陵的意图。朱元璋遂改太平路为太平府以李习为知府;置太平兴国翼元帅府自任大元帅以李善长为令史;登记乡兵扩大队伍;修城浚壕加强守御。这样太平成了攻取金陵的根据地和桥头堡。
七月朱元璋令张天祐率军攻打集庆(南京)未克。九月朱元璋再命郭天叙、张天祐攻打集庆再次受挫郭天叙、张天祐被俘杀。至正十六3《明史纪事本末》卷一《太祖起兵》。
4《明太祖实录》卷二。
1《明史纪事本末》卷一《太祖起兵》。
2《明太祖实录》卷三。
年(1356)三月朱元璋亲自率军攻集庆从太平出水6并进。先破江宁镇得降兵三万六千余人再破集庆城得军民五十余万。朱元璋改集庆路为应天府置天兴建康翼统军大元帅府以廖永安为统军元帅。七月置江南行中书省朱元璋兼总省事并建立了完整的统治机构。
攻下集庆城以后朱元璋信心大增自视为拯民于水火的真命天子布告示说:“元失其政所在纷扰兵戈并起生民涂炭汝等处危城之中朝夕惕惕不能自保。吾率众至此为民除乱耳。汝宜各安职业毋怀疑惧贤人君子有能相从立功业者吾礼用之。居官者毋横暴以殃吾民旧政有不便者吾为汝除之。”1不久他又对身边将领徐达等人说:“金陵险固古所谓长江天堑真形胜地也。仓廪实民人足吾今有之。诸公又能同心协力以相左右何功不成。”2朱元璋攻克集庆信心大增但并未盲目乐观。他清醒地看到张士诚在东南方、徐寿辉在西北方虎视眈眈;而“元将定定扼镇江别不花、杨仲英屯宁国青衣军张明鉴据扬州八思尔不花驻徽州石抹宜孙守处州其弟厚孙守婺州宋伯颜不花守衢州”3。当时的形势可谓群雄环伺不容乐观。因此攻下应天府以后朱元璋即开始攻占周边城镇巩固应天府的守御。至正十六年三月即攻下应天府的当月朱元璋即派徐达攻下镇江。六月又派邓愈攻下了广德。至正十七年四月朱元璋亲率大军攻下了宁国俘获了朱亮祖等将士十余万人。与此同时朱元璋遣使与张士诚通好但张士诚拘留了使臣且派兵攻打镇江。因此朱元璋在击退进攻镇江之敌以后又于至正十七年二月攻下张士诚占领的常州其后又派耿炳文、刘成攻下了长兴赵继祖攻下了江阴徐达攻下了常熟。获得了这些城镇即控扼了守卫应天府的军事要地使张士诚“侵轶路绝”1。
稳定了应天府的形势以后朱元璋开始向浙东展扩大势力。至正十七年七月胡大海攻克徽州十月常遇春克池州。至正十八年三月邓愈克建德十二月朱元璋亲率大军克婺州(今浙江金华)改为宁越府又改为金华府置浙东行省。至正十九年初胡大海克诸暨九月常遇春克衢州十一月胡大海再克处州(今浙江丽水)。这样元朝江浙行省的西部地区大部分为朱元璋所有。
这些地区的攻取不仅为应天府提供了屏障补充兵员和军事物资而且还获得了一大批文武人才。如浙东地区著名文士叶琛、章溢、刘基等被聘召至应天府朱元璋为之创建礼贤馆。攻克徽州时儒士朱升献上“高筑墙1《明太祖实录》卷四。
2《明太祖实录》卷四。
3《明史》卷一《太祖纪》。
1《明太祖实录》卷五。
广积粮缓称王”2之计为朱元璋所采纳。朱元璋不急于称王而是利用有利时机积极展自己的势力。直到至正二十三年(1363)北方红巾军在安丰失败朱元璋迎小明王韩林儿于滁州具有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势力才“张皇六师飞旗角亢”3。至正二十四年正月元旦朱元璋在应天府即吴王位公开树起了大旗。至正二十六年十二月朱元璋派廖永忠请小明王至应天府途中覆舟沉死小明王翌年改为吴元年。朱元璋自此割据一方势力日强踏上了统一战争之途。
2《明史》卷一三六《朱升传》。
3《御制皇陵碑》。
第四节扫平群雄北伐中原朱元璋的统一战争是以扫平群雄开始以北伐中原、攻下元大都(今北京)为结束的。这一战略是基于当时形势所决定的。
朱元璋在应天府建立了政权虽然夺取了周边重要城镇势力有了很大展但仍处在几个割据势力的包围之中。其中东北方是张士诚西南方是陈友谅东南是方国珍南方则为陈友定。这些割据政权不仅限制了朱元璋势力的进一步展壮大而且还时时威胁应天府的安全而张士诚财力雄厚陈友谅兵力强盛对朱元璋威胁最大。基于这样的形势谋士刘基献计说:“士诚自守虏不足虑。友谅劫主掠下名号不正地据上流其心无日忘我宜先图之。陈氏灭张氏势孤然后北向中原王业可成也。”1朱元璋采纳了刘基的建议。这一建议亦成为日后朱元璋统一天下的战略方针。
灭陈友谅。至正二十年(136o)陈友谅即向朱元璋统治区起了进攻占太平驻采石并联合张士诚夹攻应天府但张士诚并未出兵助战。陈友谅挥师南下朱元璋利用部将康茂才与陈友谅的故友关系设计诱使陈友谅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