娥的犯妇与邻人张子文通奸。1本文资料主要依据《元史·赡思传》。
一日张对该妇说:我将杀你丈夫。宋娥随后将此语转告其夫。次日丈夫果然身亡。官府搜捕数日宋娥才将张子文之事禀告姑母。五府官认为宋娥不属合谋杀夫并且已有赦免诏令应予释放。赡思说:张子文杀人实际已得宋娥肯况且夫死将近一旬宋娥才吐露实情情节足以说明宋娥乃与张合谋后来自感不能始终相瞒方予举告罪在十恶之列岂可因下达赦免诏书而免罪?枢密判官说:“平反狱案免人于死乃阴德所在御史不必拘泥常法常规。”赡思曰:“你这是故出人罪并非平反冤屈。况且如欲以宽释刑犯而积阴德对死者又如何交待呢?”乃单独赴刑部议罪宋娥最后以同谋罪服刑。
至正四年(1344)授江东肃政廉访副使至正十年又召他赴京任秘书少监讨论治河事宜均称病不赴任。至正十一年病故于家终年七十四。后赠嘉议大夫、礼部尚书、上轻车都尉追封恒山郡侯谥号文孝。赡思淡于名利留心著述才学卓异对经学颇有研究尤精于《易》学它如天文、地理、音乐、算数、水利及外国史地、佛学也无不研习精到。家贫有时乃至困于饮食仍考订经传自相慰乐。著述有《四书阙疑》、《五经思问》、《奇偶阴阳消息图》、《老庄精诣》、《镇阳风土记》、《续东阳志》、《重订河防通议》、《西国图经》、《西域异人传》、《金哀宗记》、《正大诸臣列传》、《审听要诀》及文集三十卷。在《常山贞石志》中保存赡思的撰文五篇:《加号大成诏书碑阴记》(至治三年五月)、《哈珊神道碑》(至顺三年十二月)、《善众寺创建方丈记》(元统三年二月)、《龙兴寺钞主通照大师碑》(至正六年八月)、《龙兴寺住持佛光弘教大师碑》(至正六年八月)1。
1赡思通晓佛学及《常山贞石志》中现的赡思撰文据陈垣先生揭见陈先生著《元西域人华化考》卷四《文学篇》四《西域之中国文家》。
第二节马祖常马祖常(1278—1338)字伯庸。世出西域基督教聂思脱里派贵族辽道宗咸雍年间(1o65—1o74)迁居甘肃临洮。七世祖帖穆尔越歌积官至马步军指挥使人称马元帅。六世祖伯索麻也里束时辽亡被金兵掳至辽东久而释放迁静州(亦作净州今内蒙四子三旗西北)天山。五世祖习礼吉思一名庆祥字瑞宁金章宗泰和年间(12o1—12o8)选为尚书省译史贞祐(1213—1216)末随金宣宗南迁开封积官至凤翔府兵马都总官判官元光二年(1223)死于抗蒙战事。四世祖月合乃(即祖常之曾祖)随世祖忽必烈征宋官至礼部尚书。祖世昌行尚书省左右司郎中。父润同知漳州路事家于光州(治今河南潢川)。先世所任官职名称中因有马字便因以为姓2;后迁居静州之天山故为汪古部人。先世已致力于儒学曾祖月合乃“学问文献”已“过于邹鲁之士”1。从父马润开始始背弃基督教2。
马祖常七岁时已刻苦好学得钱全部购书。十岁随父至仪真(今属江苏仪征市)有一次见火烛倾倒延烧墙壁。他即用水湿衣扑灭父问为何独自灭火而不呼救。他回答说:“怕惊动长者”。少年时代他仰慕古学时蜀儒张■至仪真讲学他曾列数十条经史问题相质疑。延祐元年(1314)行科举列乡贡第一在参加会试的一百三十五人中又在一科之;廷对规定以蒙古人为他屈居第二。虽列右榜但文章学识也深为左榜中试者所叹服故名声隐然耸动京师。授应奉翰林文字、承事郎、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与袁桷、王士熙等互相切磋文字相交甚密。延祐三年冬拜监察御史。当时元仁宗在位已久但仍居东宫饮酒过节臣下常常乘机奏请而遂私欲祖常为之上书:视朝当御大明殿正衙;百官奏事当按朝仪三日二日一朝宰相、群臣依次奏对御史执简史官执笔缙绅佩玉俨立左右这样虽有怀奸利乞官求赏之人必不敢妄自出口;天子承天地祖宗之重当调进玉食;近侍进酒当行一献百拜之礼。元英宗为皇太子祖常又上书请慎选师傅辅导。时丞相铁木迭儿当权祖常先得知他违制盗观国史事因而与同僚上疏列其贪纵不法十事铁木迭儿赖太后庇护得免。祖常又上言中书参议孛罗、刘吉是丞相心腹交相贿赂;左右司都事冯翌、刘允忠依仗权势侥幸图进均被罢黜。秦州(治今甘肃天水)地震山移祖常上书言:山为不动之物而今居然移动原因是在野有当用而未用的贤才在朝有当言不言的奸佞。大臣为之惶恐均家居待罪。河西廉访使杜某将大赦后的杀人者作赦前原免大都路总管范某因家财被盗自行赴兵马司督问祖常认为前者肆意废法后者侵官失礼予以弹劾。又力荐遭铁木迭2《马氏世谱》(载黄溍《黄金华集》卷四三《世谱》)及《元史》卷一三四《月合乃传》称马氏始于迁居中国后的第二代(帖穆尔越歌)而许有壬《敕赐故资德大夫御史中丞赠摅忠宣宪协正功臣河南行省右丞上护军魏郡马文贞公神道碑铭(并序)》(载许有壬《至正集》卷四六《碑志》三)、苏天爵《元故资德大夫御史中丞赠摅忠宣宪协正功臣魏郡马文贞公墓志铭》(载《滋溪文稿》卷九《碑志》三)及《元史》卷一四三《马祖常传》均置于第四代因习礼吉思(锡里吉思)任金凤翔兵马判官而死节故“子孙历官以马为氏”陈垣先生(《元西域人华化考》卷二《儒学篇》二《基督教世家之儒学·马祖常》亦据以上材料归纳说:“则谓马氏始于四世也。”
1马祖常:《石田集》卷一《礼部尚书马公神道碑》。
………………………………
15
2陈垣:《元西域人华化考》卷二《儒学篇》二《基督教世家之儒学·马祖常》。儿排挤的前中书平章萧拜住、左丞王毅、监察御史彻里帖木儿、中书参议韩若愚以及现任翰林承旨刘敏中、国子司业吴澄等。量刑定罪尤重仁厚平允当时规定汉人百人以上执弓矢行猎者处以极刑百人以下流远方微及一兔之获都有相应的罪名。对于这条禁例祖常认为:条格已有携带弓矢及聚众的禁令现又再作新规错综繁复诚恐愚民举手投足皆涉罪名。祖常的建议均据之以理因而多见于施行。延祐五年改宣政院经历不久辞归又召为社稷令奉命赴泉州以南罢杂事。
延祐七年正月元仁宗去世铁木迭儿复相屡次想加害于马祖常但又无隙可乘便将他调任开平县尹。开平为行都所在供给浩繁讼狱繁多意在因事而中伤祖常乃辞官退居光州以诗书自娱。以后丞相铁木迭儿死拜住入相召为翰林待制。泰定元年(1324)三月诏立太子不久重开经筵任典宝少监。泰定帝巡幸上都他以老成讲官的资格与王结、虞集等随行。次年拜太子左赞善任翰林直学士兼赞善。泰定三年考试大都乡贡进士次年任同知礼部贡举取士八十五人又充廷试读卷官。秋拜礼部尚书适值祖母丧丁忧南归请准以封妻恩让封祖母。不久起为右赞善又兼经筵讲官。泰定四年始至大都再入礼部。不久又辞官归乡。
天历二年(1329)元文宗两度遣使召至顺元年(133o)知礼部贡举取士九十七人;改燕王内尉又入礼部1。祖常在礼部选拔士人务求实学空言浮词一概不取故中选者有很多成为知名人士。升参议中书省事。是年十月元文宗举百年旷典亲祀南郊。祖常充读祝册官参定亲郊礼仪。诏令特准饲养驼马的卫士可借住百姓穴舍。祖常说:“卫士饲养驼马已有居处今不遵旧制细民徒遭惊扰。况且我官列三品尚无穴居何况细民?”获准恢复旧制。建德(治今浙江建德东北)有一百姓远游被杀。一年多后其妻因贫改嫁。不久案法司以不举告罪判妇罪。祖常说“事关纲常名教当从重论处张天下人妇之道”此议获准施行。至顺二年拜治书侍御史又升御史特赐犀带及文宗手书《奎章阁记》等。至顺三年转徽政院副使至顺四年拜江南行台御史中丞。六月元顺帝即位祖常应召与翰林承旨许师敬等赴上都共议新政转同知徽政院事。顺帝命儒臣进讲祖常又兼知经筵事。冬拜御史中丞。祖常三为台臣起居皆有礼法违纲者常遭摒斥。例如西台御史高坦于禁酤时弹劾同僚而面露酒色祖常判他苛细不持大体予以罢黜;山东佥宪巡行曲阜时有李经者向他陈告:自己不应贿赂衍圣公求为官属;另有孔氏举告衍圣公不法行为数条。祖常批曰:“李经自陈之事生于大赦之前;孔氏宗室自相告讦事涉名教不应张扬。”佥宪受理上案故引咎而去。江西佥宪任忙古带贪赃按制在山东东阿的田舍奴仆应当没官。祖常奏准转为孔府所有。祖常善于奖拔后进官至台臣举荐更多故礼部尚书宋本初至京师鲜为人知经祖常张扬其学因而声名大振。元统二年(1334)拜枢密副使上书言:军将子弟骄弱不堪任用而庶民却不乏挽强蹶张而老死草野之人当立武学、武举习武储材以备非常。所议未获答复辞归光州。又历拜江南、陕西行台中丞皆称疾不赴。后至元四年三月去世。葬光州之北平原乡西樊里。赠魏郡公谥文贞。祖常初娶常州录事判官之女索氏又娶河南镇守千户和尚之女怯烈氏。1《元史》本传与《至正集》载:“天历元年召为燕王内尉仍入礼部两知贡举一为读卷官时称得人。”兹据《滋溪文稿》。
子二人任行省检校官及秘书监著作郎等职。
祖常崇尚儒学曾出资赞助光州郡守修孔子庙又于淮南构筑别业名石田山房以耕读相标榜教授《孝经》、《论语》、《孔子》之说1。并建言:国族及诸部既诵习圣贤之书当敬事诸母以敦厚人伦。他文学造诣甚高曾慨叹魏晋以来文风卑弱故作文务去陈言专以先秦、两汉为法。文风宏赡精核自成一家。所作训诰文体富丽典雅勋阀贵胄褒赠父祖常有请托。尤善赋诗酬唱之外亦间有诸如《室妇叹》、《石田山居》等反映民间疾苦之作。诗风圆密清丽才力富健长篇巨制又显得磅礴奔腾含不受羁勒之气因而深获元文宗赏识曾说:“孰谓中原无硕儒乎?”《元文类》选录祖常诗文多至二十一篇为全集之冠。曾预修《英宗实录》翻译润饰过《皇图大训》、《承华事略》又编集《列后金鉴》、《千秋记略》进读。有《石田集》十五卷传世。另有《章疏》一卷(见于《千顷堂书目》)2。
1马祖常:《石田集·附录》。
2陈垣:《元西域人华化考》卷八《结论·元西域人华文著述表》。
第三节萨都剌迺贤萨都剌萨都剌(129o?—1348?)一说是阿拉伯语sa’da1—a11ah的音译意为“真主之福”与其字“天锡”意合。号直斋回回人。祖父思兰不花、父阿鲁赤曾镇守云、代。萨都剌生于代州雁门(今山西代县西北)一说生于镇江(今属江苏)1。萨都剌早年家境清贫但资质拔颖敏。泰定四年(1327)登进士第。天历元年(1328)七月以将仕郎资历任镇江路录事司达鲁花赤任间多以风教为先他亲书录事司堂匾为“善教”用以自勤自勉。至顺二年(1331)七月调任江南行御史台掾史前后三年。在职期间他南至吴楚西抵荆楚北达幽燕、上都等地并与张雨、倪瓒、马九皋等人诗文唱和写出《满江红·金陵怀古》、《念奴娇·登石头城》、《登北固城楼》、《鬻女谣》等名作。
元统二年(1334)八月调任燕南肃政廉访司照磨(治所真定今河北正定)。次年初又调职。他曾作为监礼官陪集贤学士只儿合舟祭祀拖雷在真定的影堂又先后赴河间、沧州审察刑狱。后至元二年(1336)春他南行入闽就任闽海福建道肃政廉访司(治福州)知事途经徐州、扬州、平江、杭州、桐庐、兰溪、仙霞岭、崇安、建溪等山水胜地均留下诗篇。
后至元三年(1337)八月他再迁燕南河北道肃政廉访司经历升入从七品该年冬季到职。至此他一生创作了四百余诗词。可能他因体弱多病而较早去世。关于萨都剌的晚年尚有隐居武林(杭州)、寄情山水而莫知所终之说还有充任方国珍幕僚以及终于太湖司空山、太白山下之说等。萨都剌自称“名在儒籍”深受儒家思想影响。为官清廉宦绩亦可称道他生性好游善写楷书主要成就在诗词创作。由于官职低微元人将他与贯云石、马祖常、余阙等并列但后人备极推崇列为有元一代词人之冠。因宦游南北故胸中包纳万里名胜风情又以北人气质涵融前代各家之长而不蹈袭前人。诗作诸体皆备文词雄健音律锵然具有一种清朗寥廓之气。诗词编有《雁门集》(有三卷、六卷、八卷、二十卷本)、《萨天锡诗集》十卷、《集外诗》一卷(毛晋刻)、《萨天锡逸诗》(日本刻本)及《西湖十景词》1。
迺贤迺贤(13o9—?)2字易之号河朔外史合鲁(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