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通史- 第63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陈友谅在至正十七年掌握天完政权后就把争取和依靠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和元故官作为巩固自己权力的措施。例如友谅攻下南昌后立即召辟名儒吴澄的孙子、曾任元肃政廉访使的吴当当时元廷已命吴当为江西行省参知政事友谅来聘后“当卧床不食以死自誓乃舁床载之舟送江州拘留一年终不为屈”(《元史·吴当传》)。友谅还在南昌亲自登门拜访元江南行台侍御史韩准卑躬屈膝地称:“吾向为县小吏已闻公名”。韩准不答“既去使人致糗公拒不受然竟不敢加害。”(吴海:《闻过斋集》卷五)在陈友谅的积极争取下不少地主知识分子和元故官投奔而来1《明太祖实录》卷八。叶子奇《草木子》卷三上《克谨篇》称友谅勒死徐寿辉于采石。其中著名的有黄昭和解开、解开之叔解观。黄昭曾任元兵部尚书与吴当一起镇压过江西农民起义;解氏是江西名宦之家解开曾嗾使陈友谅杀徐寿辉。陈友谅对地主阶级的政策受到一部分地主分子的赞赏曾任元进贤县尹的傅箕称友谅“以雄毅之姿英迈之略纠集群帅起兵汉、沔而威吴、楚。凡行师立署所至之处能者使才者用贤而有德者尊礼俾各遂其性无意于富贵功名者不强以职此所以轶群雄者也”(《同治南昌府志·人物志》)。陈友谅篡权建汉后更多的地主分子投奔而来“伪汉之在九江趋者日众”(王礼:《鹿遴原前集》卷三)。于是早期参加起义的一批农民军领袖如欧普祥等也和陈友谅一样蜕变为新的地主阶级利益代表者而投奔汉政权的元故官和地主知识分子在汉政权中的比例越来越大他们结合在一起压迫人民、剥削人民田赋数额有的地方高于元制一倍1。

    陈友谅一伙也过着穷奢极侈的生活他置鹿苑造镂金床有成群的后宫妃妾。

    陈友谅杀徐寿辉后“其将士皆离心且政令不一”(《明太祖实录》卷九)。徐寿辉、赵普胜的旧部纷纷脱离大汉政权或自立或归附朱元璋。汉政权的实力貌似强大实际上已是十分虚弱了。

    汉政权建立后元朝在南方的势力越来越小所以陈友谅除了派军队进攻福建邵武、建宁等地与陈友定争夺地盘外主要精力用在东线与朱元璋争雄上他倾尽全力意图一举全歼朱元璋军达到称霸南方的目的。但最后的结果却导致他自己的覆灭。

    至元二十年闰五月陈友谅在采石仓促称汉帝后率舟师顺流而下锋芒直指应天。陈友谅为了这场战争命四川明玉珍出兵来会玉珍大怒“不与相通”;又遣使约平江(今苏州)张士诚东西夹击朱元璋“而士诚欲守境观变许使者卒不行”(《明史·张士诚传》)。尽管如此友谅舟师仍十倍于元璋。面对气势汹汹的敌人朱政权内部也出现意见分歧。“献计者或谋以城降或以钟山有王气欲奔据之或欲决死一战不胜而走未晚也”1。朱元璋采纳刘基的意见用计胜友谅。朱元璋的部将康茂才曾是陈友谅的故友元璋让茂才致书友谅愿作内应。友谅不知是计应约至江东桥连呼“老康”无应之者。友谅始知中计即与其弟友仁率舟千余向龙湾朱军伏兵四起内外合击友谅军大败溃又值退潮陈舟搁浅不能动杀溺死者无算被俘者达二万余人。其将张志雄、梁铉、喻国兴、刘世衍等皆降所造巨舰名混江龙、塞断江、撞倒山、江海鳌者百余艘及战船数百皆为元璋军所获。与此同时元璋遣其将胡大海克信州(今江西上饶)以牵制友谅。友谅兵败后逃奔江州朱军乘胜取太平、安庆。

    龙湾大败后陈友谅处于被动挨打的境地。至正二十年七月陈友谅鄱阳院判于光、左丞余椿以浮梁(今江西景德镇北)降元璋。九月原天完政权大司徒、袁国公欧普祥因不满陈友谅骄恣以袁州(今江西宜春)降元璋友谅遣其弟友仁往攻之普祥大败其众俘友仁友谅派太师邹普胜去说和友仁得归。欧普祥是天完政权中老资格的勇将据守袁州已近十年“时江、楚诸郡皆为陈氏有袁扼其要害潭、岳、赣兵不得出友谅势大蹙”(《明史·黄彬传》)。

    1《重修上高县志》卷一《艺文志》载瑞州上高田赋“伪汉陈友谅加一石为二石”。1黄伯生:《诚意伯刘公行状》《诚意伯文集》卷。

    至正二十一年陈友谅企图进行反扑。五月派李明道攻信州明道被朱军俘获投降。七月友谅遣其将张定边攻占安庆。八月朱元璋亲率舟师攻陈友谅打出“吊民伐罪纳顺招降”旗号乘风溯流而上经采石直扑安庆命廖永忠、张志雄率舟师击陈军水寨进克安庆。长驱至小孤山友谅守将傅友德、丁普郎迎降。师次湖口追击友谅舟师至江州。友谅亲率兵督战大败而归夜半携妻子弃城逃奔武昌。元璋命徐达进兵追击徐达屯兵汉阳之沌口以遏制友谅沔阳战舰。元璋乘胜取南康(今江西星子)、蕲、黄、广济陈友谅江西行省平章吴宏以饶州(今江西波阳)降。九月陈友谅江西行省平章王溥以建昌(今江西南城)降。十一月朱元璋遣邓愈、吴宏攻抚州守将江西行省右丞相邓克明以抚州、建昌、临江、汀州等4路南丰、宁都、富三州临川、乐安等18县印诈降旋又逃归新淦;康茂才取瑞昌(今属江西)。十二月陈友谅江西行省丞相胡廷瑞、平章祝宗、同佥康泰等以南昌降。

    至正二十二年正月宁州(今江西修水)土豪陈龙以分宁、泰新、通城、靖安、德安、武宁6县民兵2万降元璋;吉安土军元帅孙立本、曾万中与其弟粹中以城降;陈友谅江西行省平章彭时中以龙泉降。三月祝宗、康泰据南昌叛朱元璋将邓愈逃回应天元璋命徐达从汉阳出兵攻南昌次月克复。祝宗奔新淦依邓克明后被克明所杀函其降元璋;康泰走广信途中被俘送应天。八月陈友谅遣其将熊天瑞攻吉安守将孙本立战败走永新天瑞复攻永新执本立杀之。友谅命其知院饶鼎臣守吉安。十二月朱元璋将朱文正遣兵攻吉安饶鼎臣败走朱军复得吉安。

    到至正二十三年(1363)时陈友谅的处境更为恶化众叛亲离疆土日蹙。是年四月气急败坏的陈友谅乘朱元璋北上安丰(今安徽寿县)救援小明王韩林儿尚未回师的机会大举进攻南昌。为了这次战争他特制大舰数百艘“舰高数丈外饰以丹漆上下三级级置走马棚下设板房为蔽置橹数十其中上下人语不相闻橹箱皆裹以铁自为必胜之计载其家属百官空国而来”(《明太祖实录》卷一二)。陈军号称6o万真是气势汹汹不可一世!岂知陈友谅此举犯了严重的战略错误朱元璋在陈友谅鄱阳湖兵败丧身后说道:“我不当安丰之行使陈友谅乘我兵之出京城空虚顺流而下捣我建康诚进无所成退无所守。友谅不攻建康而围南昌此计之下者不亡何待!”(刘辰:《国初事迹》)

    南昌城原来紧靠赣江朱元璋考虑到靠江容易受水师进攻将城墙改建去江岸3o步。这次陈友谅来攻大舰无法靠城墙只好登岸围城。南昌守将是朱元璋的侄子都督朱文正文正与诸将分城拒守:参政邓愈守抚州门元帅赵德胜等守宫步、土步、桥步三门指挥薛显等守章江、新城二门元帅牛海龙等守琉璃、淡台二门文正居中节制诸军自将精锐二千往来应援以御敌。友谅攻城甚急牛金海、赵德胜等一些战将阵亡文正督诸将死守双方相持达85日。与此同时友谅遣将陷吉安、无为等地。七月朱元璋亲率舟师2o万大将徐达、常遇春、廖永忠、俞通海等皆随师出。友谅闻朱军来援即解南昌之围东出鄱阳湖迎战。于是爆了规模空前的鄱阳湖水战。

    陈朱双方虽然实力悬殊但陈友谅戕主篡权大失人心他“唯知巨舰未知军心恇怯”(《明太祖实录》卷一二)。而朱元璋的部队上下一心士气高涨准备决一死战。而且战争的胜负还决定于战场上的指挥能力。陈友谅战舰虽大但用铁索连在一起转动不便;朱元璋战船虽小但机动灵活故战争一开始元璋就决定用火攻破敌。

    七月二十日双方舟师相会于鄱阳湖中康郎山。友谅舰高船坚占有优势。元璋见势下令分舟师为11队用火器、弓弩攻击。二十一日元璋命俞通海乘风火炮焚友谅舰2o余艘杀溺者甚众元璋将韩成、宋贵等战死友谅骁将张定边攻击元璋所乘之舟而元璋舟又搁浅形势危急常遇春、俞通海来援方脱险战斗十分激烈。二十二日元璋命敢死勇士驾满载火药等易燃物的小舟冲向敌舰使友谅水寨中数百艘船被焚“烟焰涨天湖水尽赤死者大半”。友谅弟友仁、友贵、平章陈普略等皆被焚死。是日元璋将张志雄、丁普郎等亦丧身。此后连战数日友谅愈不利。元璋派出伏兵封锁鄱阳湖到长江的出口抢先驻泊左蠡而友谅亦移舟渚矶。相持3日友谅左、右二金吾将军率所部降元璋失此二将友谅兵力益衰。元璋乘机展开舆论攻势派人致书友谅重申共同反元、各安一方主张指责友谅挑起兵端造成损兵折将要友谅“听我指挥”。友谅“得书怒留使者不遣”下令杀所俘元璋军士。元璋闻之命遣返所有友谅战俘有伤者赐药疗之又再致书友谅劝其放弃抵抗。同时又遣将克蕲州、兴国等地。(《明太祖实录》卷一二)

    八月友谅粮绝势困进退失据准备突围奔武昌。二十七日友谅率楼船百余艘趋南湖嘴不成转向湖口突破被流矢射中而死。明日其平章陈荣、参政鲁某、枢密使李才等率楼船军马降元璋得士卒五万余人。张定边及杨丞相、韩副枢等乘夜用小舟载友谅尸及其子陈理逃回武昌。

    张定边到武昌后立陈理为帝改元德寿。至正二十四年(1364)二月朱元璋率水6大军征武昌陈理降大汉政权亡。

    陈友谅是一个猜忌成性、刚愎自用、唯私欲是图的人。为了达到篡夺目的不惜杀害战友、国主其手段之残忍令其部众胆战心惊于是“人各一心上下猜疑”再加上其才略低下举措失当军事上终于一败再败导致覆灭。朱元璋在陈理投降后对群臣说道:“陈氏之政非为勇将健卒由其上下骄矜法令纵弛不能坚忍恃众寡谋致至于此。使其恃重有谋上下一心据荆楚之富守江汉之险跨豫章连闽越保其民人以待机会则进足以窥中原退足以抗衡一吾安得而取之?举措一失遂致土崩此诚可为鉴戒者也。”(《明太祖实录》卷一三)这段话是有道理的。

    第五节明玉珍明玉珍(1329—1366)生于河南行省随县梅丘村(今湖北随县柳林)。本姓旻后因崇信白莲教(因鼓吹“明王出世”又称明教)而改姓明;一说名瑞字玉珍。家世务农曾当过巡司弓兵牌子头(实际上是一种差役)。他身高八尺“为人英武有大志不嗜声色货利善骑射”1。

    元至正十一年(1351)夏秋之际刘福通等率北方红巾军起义于汝颍徐寿辉等率南方红巾军起义于蕲黄于是天下骚动群雄并起。玉珍家乡也不安定。“玉珍一日谓乡耆老曰:‘元君无道天下兵起荼毒吾侪将不免也。为之奈何?’耆老对曰:‘明公平日勇略人所信畏集乡兵屯青山量力审时大则进取小则自卫盍策之。’玉珍曰:‘善’。”1于是组织乡兵修栅治城分屯县南青山等诸要害结寨自保。其众达千余人玉珍被推为屯长。

    徐寿辉已于至正十一年十月据蕲水(今湖北浠水)为都建国天完年号治平。十一年正月天完军攻克汉阳、兴国(今湖北阳新)、武昌、安6(今湖北钟祥)、沔阳、中兴(今湖北江陵)等地势力逼近随州。寿辉遣人招降明玉珍玉珍见大势所趋遂参加了天完红巾军队伍。寿辉待以殊礼授玉珍为统军元帅。命其率本部军马镇守沔阳隶元帅倪文俊部。

    至正十三年(1353)天完红巾军所得多不能守元军加紧围剿。元军将领哈麻秃(或作哈麻都)屡攻沔阳明玉珍率部英勇抗击不幸被飞矢击中右目致使失明故人称“明眼子”。是年十二月天完都城蕲水为元军攻破徐寿辉等遁入黄梅山中和沔阳湖中。在沔阳湖中玉珍担负起保卫天完政权和领袖的重任。是时沔阳水涝连天民采菱、鱼为食处境相当困难。

    至正十五年(1355)正月倪文俊重整旗鼓夺取沔阳城大败元威顺王宽彻普化。为扩大战果红巾军急需筹粮于是文俊命玉珍领兵万余驾斗船5o艘至夔州(今四川奉节)筹粮。时夷陵(今湖北宜昌)为天完参政姜珏所辖故玉珍得以往来巫峡满载粮食而归而四川人民亦未受到骚扰。明玉珍去四川筹粮的成功解决了天完红巾军的军需供应有力地支援了倪文俊在军事上的胜利为天完政权的重建立下了战功。

    至正十七年(1357)春三月屯兵西平寨的义兵元帅杨汉领兵至重庆屯于江北。时镇守重庆的元四川行省右丞完者都正招兵买马欲扩大势力闻杨汉兵至遂遣人招纳。杨汉不知是计应邀谒见完者都被完者都用计于酒席间杀死。杨汉将士忿而起兵复仇不克于是掳夺船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