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通史- 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各个少数民族对中国的历史都作过贡献。汉族人口多也是长时期内许多民族混血形成的。历史上的反动统治者主要是汉族的反动统治者曾经在我们各民族中间制造种种隔阂欺负少数民族。这种情况所造成的影响就在劳动人民中间也不容易很快消除。所以我们无论对干部和人民群众都要广泛地持久地进行无产阶级的民族政策教育并且要对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经常注意检查。早两年已经&1t;//pgn》作过一次检查现在应当再来一次。如果关系不正常就必须认真处理不要只口里讲。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管理体制和财政体制究竟怎样才适合要好好研究一下。我们要诚心诚意地积极帮助少数民族展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在苏联俄罗斯民族同少数民族的关系很不正常我们应当接受这个教训。天上的空气地上的森林地下的宝藏都是建设社会主义所需要的重要因素而一切物质因素只有通过人的因素才能加以开利用。我们必须搞好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巩固各民族的团结来共同努力于建设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

    一九五七年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说:我国少数民族有三千多万人虽然只占全国总人口的百分之六但是居住地区广大约占全国总面积的百分之五十至六十。所以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一定要搞好。这个问题的关键是克服大汉族主义。在存在有地方民族主义的少数民族中间则应当同时克服地方民族主义。无论是大汉族主义或者地方民族主义都不利于各族人民的团结这是应当克服的一种人民内部的矛盾。在这一方面我们已经做了一些工作在大多数少数民族地区民族关系比较从前大有改进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尚待解决的问题。在一部分地区大汉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都还严重地存在必须给以足够的注意。毛主席的话对于民族间团结互助的现实性和必要性对于大汉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的错误作了精辟的论述这是关系到党的民族政策的重要文献。民族识别工作和民族分布现状中国的历史长幅员广民族多民族的流动迁徙、交错杂居在语言、风俗上互相影响因而有相当多的民族其民族特点不够显著不易为人所确认。一九五三年各地方申报的民族有四百多个。一九六四年进行人口普查见于登记的民族有一百八十三个。这两次登记的民族名单实际上都很混乱。当时在民族区别上存在着如下问题:1。有些汉人迁到少数民族地区仍保留着汉族的特点但并不知道自己是汉人而以当地其他民族用来称呼他们的名称作为自己的民族名称报了上来被列入少数民族行列中。

    2。迁居到少数民族地区的汉人有先有后。早去的汉人曾经长期与内地隔绝跟后去的汉人在语言、风俗习惯上有一定的区别并且受到后去的汉人的歧视因而自认为与先去的汉人有区别在解放后要求列入少数民族。

    3。有些少数民族在民族压迫下不愿表明与汉人有什么区别。其中有一部分民族上层受反动统治阶级的利用统治过当地的其他少数民族一向被看作是与汉人一样的在解放后不愿意承认是少数民族。

    4。历史上有些少数民族曾经被强制分散迁移各地。在迁移过程中有些人又与汉人接触受到较深的影响。他们的语言改变了民族的特点已不显著在经济上又跟汉人&1t;//pgn》分不开但是受到歧视居住上不跟汉人相混。别人不认为他们是少数民族而他们自认是少数民族。

    5。原来同是一个民族的不同部分迁移到了不同地区基本上保持相同的语言、风俗习惯、历史传统但长期互相隔离又被其他民族用了不同的名称相称因而他们报了不同的民族名称。

    6。有的民族分散在不同地区分别接受了邻近民族的生活和文化特点好象不是一个民族但他们仍保持共同的语言并被别族用同一名称相称。

    7。有的民族分散在很广的地区形成一些不相联接的聚居区。长期以来他们被其他民族用同一名称相称他们也自认是同一民族。但他们在语言、文化等方面虽有相似处却又有较大的差别。

    8。有的民族内部对于本族是单一民族还是另一民族的一部分有不同意见。诸如此类的复杂情况如不认真加以研究进行科学的民族识别的工作就不能了解我国民族的真实情况民族政策就不好落实民族区域自治就很难推行民族史的研究也很难贯通今古。

    一九五三年我国民族识别工作开始。一九五六年开展了全国性的民族调查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共分为吉林、辽宁、黑龙江、内蒙古、宁夏、甘肃、新疆、西藏、青海、四川、云南、贵州、广西、广东、福建、湖南等十六个调查组每个调查组又分成若干小组总共动员了一千多人其中包括民族学和社会学的专业工作者语言学、考古学、历史学和文艺工作者还有其他方面的科学工作者。这次规模浩大的民族调查工作积累了大量的材料在调查研究基础上写出了各民族的简史、简志和民族区域自治材料共一百余种。

    从一九五三年起到一九五七年初对需要识别的各民族通过实地调查明确了十一个少数民族的民族成份。以后又陆续明确了九个少数民族的民族成份。其中有一个少数民族的民族成分是一九七九年才被确认的这就是基诺族。到目前为止包括汉族、蒙古族等久经公认的民族在内经中央人民政府公布全国共有五十六个民族。此外还有台湾、西藏东南部、云南红河等地区的少数民族有待于识别。

    我们的民族识别工作是很细致的这可以对贵州穿青人的民族成份的识别为例来作一点说明。所谓穿青人住在贵州西北部有二十多万人。他们是汉人但要求承认他们是少数民族。他们的理由是:过去他们有“老辈子话”是跟当地汉语不同的语言;他们在乡间有一大片村子形成自己的聚居区;他们有不同于当地汉人的信仰和风俗习惯的特点;他们的妇女有不同于当地汉人的服饰。对于他们的识别工作先从语言分析入手。原来他们的语言就是贵州人普遍使用的汉语是汉语中的一种方言。所谓“老辈子话”跟早年江西、湖北、湖南通行的汉语是有渊源的。但说汉语的人并不一定就是汉族。于是查阅历史材料证明穿青人的祖先是明初随军迁入贵州的民户因得不到土地不得不向当地彝族租地当彝人的佃户。因此他们的社会地位低下。但因文化水平和生产技术水平未被彝族同化保持了汉族的民族特点。明末到贵州游宦经商的人渐多形成了聚居区。这些人社会身份高看不起先来的汉人逐渐形成所谓穿青人和穿兰人的对立。解放后穿兰人登记为汉族穿青人因怕吃亏不愿登记为汉族希望被认为少数民族从而得到照顾。在全国人口中占绝大多数的大民族中居然有一小部分人不愿承认自己是汉人这是我们很难以想象的。经过这次识别穿青人的识别问题解决了。类似这样的问题在民族识别工作中也解决得不少。

    在民族识别工作过程中我们的专业工作者灵活地运用了斯大林关于民族四个特征的理论。他们体会到斯大林所说的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等四个特征是指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资产阶级民族说的。资本主义在中国并不达历史上还没有出现过资产阶级民族斯大林的话对于我国的民族状况不完全适用。但这四个特征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都有自己的生、展过程。尽管在中国历史上没有出现这四个特征的展状态但也出现了这四个特征的未展状态或萌芽状态。按照这样的体会专业工作者正是从语言、地域、经济生活和心理状态四个方面来识别民族特点的。他们比较重视民族意识方面的表现这是符合中国的具体情况的。各少数民族也有汉族当处在被压迫地位的时候民族意识的表现总是很显著的1。

    经过识别和确认的五十六个民族是汉族和五十五个少数民族。汉族人口在全国各民族中居于位。据1982年人口普查全国人口十亿零三百九十四人汉族人口是九亿三千六百七十万零三十八人占总人口数的百分之九十三点三。汉族分布各地而主要聚居于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珠江流域和东北的松辽平原居住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百分之四十左右。汉语和汉文是全国使用最广的语言文字。少数民族在使用本民族语言的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人使用汉语。

    汉语是汉藏语系的一支。在语音上每一个音节都有固定的声调。在1以上关于民族识别的材料基本上根据费孝通《民族与社会》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词的构造上基本上是单音节词根没有什么附加成份。在语法上主要是以词在句子中的位置和虚词来表达语意。在汉语分布的广大地区也有方言上的分歧。最近几十年逐渐形成以北方话为基础、以北京语音为标准的普通话经过逐步推广成为普遍使用的汉语。

    汉文从起源的时候说起有三千几百年的历史。它起源于象形文字和记事的符号经过长时期的变化形成了现在的样子但一直还不能摆脱这种古老的文字构造的格局。汉文在展全国文化、交流各地情况、增强全国统一等方面挥过很大的积极作用。但汉文的每一个字有一个形体在辨认、书写和印刷上都比拼音文字要困难得多。因此国务院有文字改革委员会的设置研究并试行改革的步骤。

    在经济生活和文化生活上总的说来汉族都居于前列。在政治上汉族的先民建立了夏、商、周三个王朝和许多侯国、王国。在汉族形成过程及形成以后汉族的统治阶级建立了秦、汉、隋、唐、宋、明等几个皇朝并且帮助蒙古贵族、满族贵族建立了元朝和清朝。历代的农民起义都以汉族人民为主力。近代的民主革命和新中国的建立汉族人民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五十五个少数民族分布于北方和南方各地因需要论述的篇幅较多以下分别加以论述。

    北方民族北方民族包括居住在东北三省的满族和锡伯族、朝鲜族、赫哲族居住在内蒙古自治区的蒙古族和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居住在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回族和居住在甘肃省的东乡族、保安族、裕固族居住在青海省的土族和撒拉族居住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塔吉克族、乌孜别克族、塔塔尔族、俄罗斯族。他们主要居住的地方大都在我国北部的边疆地带。他们使用的语言除朝鲜族的语族未定、回族使用汉语、塔吉克族和俄罗斯族语言属印度欧罗巴语系外其余都属于阿尔泰语系。

    东北地区很早就有肃慎人在活动。春秋时相传周武王克商肃慎献楛矢、石砮这在本章第一节已说到。在汉代肃慎被称为挹娄南北朝时称勿吉隋唐时称靺鞨并在唐玄宗时受封号建立了渤海国。五代以后靺鞨改称女真建立了金朝。明末又改称为满洲建立了清朝。肃慎原来活动于今松花江、黑龙江一带后来向南展。金时的女真遍于中国北部。清时的满洲遍于全国各地。满洲族现简称为满族。

    满族有四百二十九万九千人其中居住在辽宁省的人数近二百万居住在吉林省的有五十一万多人居住在黑龙江省的近九十万零九千人。其余散居在河北省、内蒙古自治区的有十一万多人到三十八万多人散居在天津市、山东省、河南省、贵州省的有一万人以至二万三、四千人还有散居在上海市、江苏、浙江、安徽等省的多到八千多人少则不满一百人。满族人主要经营农业有一部分人以采集人参、蘑菇、木耳等产品为副业。近几年参加工业生产的人逐渐多起来。满族的语言属阿尔泰语系·通古斯语族·满语支。满族的文字是拼音文字。近几十年满族的语言文字已为汉语汉文所逐渐代替在民族内部现已很少使用。满族曾普遍信仰萨满教汉译为巫教。近几十年这种信仰已逐渐衰落。

    锡伯族有八万三千六百多人居住在辽宁省的有四万九千多人居住在吉林省、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分别有一千多人或两千多人居住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有二万七千多人。新疆设有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是当地锡伯人聚居较为集中的地方。

    锡伯人自称是鲜卑的后裔。在二百多年前他们是居住在松花江中游和辽河流域的游牧民族。后经清廷多次强迫迁徙他们遂分散在东北各地逐渐以农耕为生。乾隆二十五年(1764)锡伯人被抽调到伊犁一带驻防就定居下来开荒修渠逐渐转变为以农耕为主的民族。在新疆的锡伯人保持的民族特点比起东北的锡伯人来还要多些。锡伯族原有的语言属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满语支在新疆仍旧使用在东北就很少使用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