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通史- 第5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汽车在近代汽车虽较早就输入了中国并逐步成为交通运输的重要工具。

    但汽车业的展由于受到综合国力、机械制造能力以及与汽车相关的学科水平的限制长期以来只是建立了一些以修配为主的汽车修理厂。此外中国的科技人员和技工通过仿制外国的汽车动机等汽车零部件也逐步掌握了一些汽车的制造技术。而总的说来中国的汽车工业则还处于其展的初始阶段。

    1886年德国人z)制造的汽油机三轮汽车取得了世界上第一辆汽车的专利。至二十世纪初年汽车开始由外商输入中国。

    最早出现在中国大陆的汽车是19o1年由匈牙利人黎恩斯(leinz)输入并于次年在上海租界行驶的两辆轿车。这两辆轿车的外形与当时西方的敞蓬马车相似一辆装有凉蓬式车顶另一辆装有折叠式软蓬。车的前排为单人驾驶座后排为双人客座;车轮用木制轮辐、橡胶轮胎。19o3年上海的汽车已有5辆两年后则增至31辆。这些汽车多为外国官员、商人和中国豪绅所有1。

    此外还有一辆专供慈禧太后在颐和园游玩时乘坐的汽车。该车约于19o2年进口系德国奔驰汽车公司1898年的奔驰牌第二代产品现保存在北京颐和园内1。

    在轿车输入后不久汽车在中国也开始成为客货运输的工具汽车运输随之成为一个新兴的行业。19o7年德商经营的费理查德号商行在山东青岛开办了由市区到崂山柳村台的短途汽车客运;次年美商环球供应公司则在上海市内开始了汽车出租业务。天津、上海还在光绪三十二年和三十四年相继开通了电车。清末汽车运输行业已引起了中国商人的注意。1911年新疆羊毛公司商人沙懿德(木夫提阿洪)从波兰购进两辆客车在惠远和宁远(伊宁)间经营起短途汽车客运业务2。

    1中国公路交通史编审委员会:《中国公路运输史》(第一册)人民交通出版社199o年版第92—95页。

    1黄余平:《百年汽车图集》人民交通出版社1986年版第9页。

    2中国公路交通史编审委员会:《中国公路运输史》(第一册)人民交通出版社199o年版第92—95民国以后随着工商业的展各地相继开公路客货运输汽车进口的数量增加很快汽车修理行业也相应出现。外商最先设立了汽车修理洋行。1935年建立的南昌机械修理厂后改为专门的配件制造厂生产的产品有汽缸盖、活塞、活塞环并试制汽缸体等。

    三十年代起中国的科技人员开始试制汽车力图展自己的汽车工业。

    1929年沈阳的民生厂用一辆万国牌载重汽车为样本进行测绘并对某些零部件作了重新设计先试制了75型汽车并于1931年5月制成了第一辆民生牌载货汽车。这辆汽车的动机、后轴、电气附件、轮胎等是进口的其余零件为自制。动机为6缸汽油动机功率65马力最高时64公里。这是中国生产的第一辆汽车。工厂原计划依据此车成批生产并预定批生产45辆后因日军占领沈阳已在运输途中的4o余辆车的进口机件只得改运天津。其中有两套机件后交至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由原民生厂技师毛韶青主持配制零部件于1935年夏组装成一辆2吨载货汽车。1装配工作后来中断了。

    山西省汽车修理厂也于1933年生产出了3辆载货汽车。对第一辆车所做的长途行车试验表明该车性能良好。后来在此基础上又进行了改进所制造的两辆车除一些电气设备、轮胎及滚动轴承等部件外大部分零部件系自行生产。1934年中华全国道路建设协会曾为此函请实业部通令全国兵工厂及各省建设厅派技师前往山西考察以便仿制。终因整体工业基础薄弱未获成果2。

    当时的中央工业试验所还在1933年进行了汽车的试制。所制为一辆小型三轮汽车采用单缸汽油动机链条传动化油器、活塞环、传动链条等为外购件。经试车该车可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中国汽车柴油动机的仿制始于1935年。当时上海新中工程公司的经理支秉渊购买了一辆英国的er牌载货汽车委托陆景云主持仿制该车的perkins牌4缸35马力狄塞尔高柴油动机。新中工程公司仿制的22oo转/分的汽车用高柴油动机于1937年春制成缸体、曲柄、连杆等系自制油泵、油嘴活塞等为从市场上购买的德国和英国货。其后将仿制的动机安装在那辆er牌车上作行车试验。短途试车未生故障但长途试车时烧坏了曲轴瓦这可能是由于在曲轴润滑系统结构的仿制上有些误差及滤油材料不合要求。1三十年代在进行汽车的单车仿制之外完全利用进口汽车零部件和总成页。

    1张柏春:《中国近代机械简史》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7o—71页。2中国公路交通史编审委员会:《中国公路运输史》(第一册)第491—492页。1张柏春:《中国近代机械简史》第71页。

    组装整车的工厂也在进行批量生产。1937年以中国银行为主筹资16o万元组建了官商合办的中国汽车制造公司计划先进口国外的汽车零部件、总成组装再逐步从部分自制过渡到整车自制。上海装配厂在半年多的时间内就组装了1oo辆奔驰牌2。5吨om59型载货柴油汽车。后来因战争停产该厂的机器设备运往桂林良丰建成了中国汽车制造公司华南分厂。总公司也由上海迁至香港成立了华运行和南华铁工厂。南华铁工厂在太平洋战争爆前除油泵、油嘴、起动机、电机进口外已能按德国图纸自制其余零部件来制造奔驰牌55马力4缸汽车柴油动机。另外香港土瓜湾装配厂也利用德国的零部件和总成组装了近2ooo辆奔驰牌55马力载货汽车。2抗战时期为了满足战时的军工和民生的需要国民政府制定了一些计划来展工业其中包括建立汽车厂。1939年9月资源委员会所属的中央机器厂在昆明正式成立下设包括汽车厂在内的5个分厂和4个处。汽车厂厂长史久荣在6月已代表资源委员会买下了美国司蒂瓦特(stewart)汽车装配厂的全部旧设备并设计了4吨载货汽车以便在国内生产。1941年5月运至越南海防的16oo余吨美国汽车厂的部分设备和其他器材遭日军劫夺;7月部分设备运到了云南畹町镇因难以继续运往昆明故将汽车分厂改设在龙陵县。龙陵汽车分厂在组装了2辆“资源牌”4吨载货汽车后便于1942年落入日军手中。中央机器厂设立汽车分厂的计划也就被破坏了。在抗战时期的沦陷区1939年日本成立了装备美式机器设备的满洲自动车株式会社统制伪满的汽车制造业。满洲自动车株式会社后来又并入同和自动车工业株式会社资本增至1亿日元。至日本投降前日本人在东北地区经营的汽车制造厂每年已能组装汽车2万辆修车1万辆(战后该厂设备9o%被苏联军队拆走)。日本人在关内也开办了一些规模较小的汽车企业如天津的丰田自动车北支株式会社等。

    1945年1o月交通部将日本人经营的华北自动车株式会社及17个汽车修配单位合并改组为平津区汽车修配总厂下设天津汽车制配厂、天津汽车修理厂、北平汽车修理厂、青岛汽车修理厂、济南汽车修理厂、石家庄汽车修理厂等。除承担整修外平津区汽车修配总厂还仿制进口配件和日本大牌三轮汽车。三轮汽车分客、货两种先后共生产了6o辆。1946年国民党军队动全面内战和平建设已无可能。中国汽车工业体系的建立则有待于新的历史时期的到来了。

    航空中国的航空工业起步并不算晚1918年建立的马尾海军制造飞机厂是我国的第一家飞机制造厂以后又相继建立了广东飞机制造厂、中央杭州飞机2张柏春:《中国近代机械简史》第72—73页制造公司、中央南昌飞机制造厂、成都飞机制造厂。中国也拥有世界一流的航空科技人才如巴玉藻和王助。他们于1916年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工程硕士学位。1919年巴玉藻在中国设计制造成功第一架水上飞机。王助毕业后则到美国西雅图波音公司工作该公司研制的第一架飞机就是由王助总设计并监制的。他于1918年回国后便致力于飞机研制工作。然而由于中国支持航空工业的基础工业的落后、航空教育和科研的薄弱由于政府的腐败和战乱不断中国始终没有建立起可以称为独立产业部门的航空工业。

    (一)飞机研制工作航空技术是现代高技术。设计制造飞机不是简单的工匠手工艺所能胜任的。早期的先驱者没有取得很大成就的关键原因之一是他们缺乏航空工程技术教育。他们对航空有一些认识和了解但技术上所知不多。选派航空留学生则开始改变了这种局面也使中国航空展进入了一个新时期。最早派出学习航空工程的有巴玉藻、王助、曾诒经和王孝丰等。巴玉藻和王助则是成就非凡的代表人物他们为中国近代航空工业的开创作出了重大贡献。

    1。海军制造飞机厂。

    1918年巴玉藻和王助回国后即筹备成立了海军飞机工程处(即马尾海军制造飞机厂)巴玉藻任主任。这是中国第一个正规的飞机工厂。马尾海军制造飞机厂在巴玉藻主持下设计的第一架飞机于1919年8月完成取名甲型一号这是一架水上飞机。这种飞机共造了三架性能不亚于欧美的同类产品。巴玉藻在飞机研制成功后提出了一个扩建工厂的计划“以图多制教练机养成多数人才逐渐试造军用飞机自制动机以期达到建设空军增强国防之目的”。1他提出拨款6o万元建厂研制飞机的计划虽获得批准但未能实现。在他和王助的努力下设计制造飞机的工作在艰难中进行。到1929年共制造出6种型号的飞机12架以水上飞机为主。在1922年巴玉藻和王助共同设计建造了世界第一个水上飞机浮坞。

    海军制造飞机厂在生产飞机过程中所用的金属材料均从国外进口动机也全部依赖进口其他木质材料、蒙皮材料和油漆则使用本国货。自1919年完成甲一教练机后到1922年又完成了甲二、甲三、乙一等初级教练机。1924到1925年又设计制造了丙一、丙二水上轰炸机它们的重量已达2。95吨最大度已达每小时17o千米。

    二十年代后期海军制造飞机厂在继续设计生产教练机的同时也研制了几种侦察机和鱼雷轰炸机。如1927年研制的戊一“江凫号”、戊二“江鹭号”、丁一“海鹰号”、丁二“海雕号”。这些飞机虽都是双翼木制水上飞机但外形都相当简洁美观性能也不错可以同外国同类飞机相媲美。1巴吟轩、巴钟奇:《先父巴玉藻生平事迹简介》《航空史研究》总第19期1988年;杭依特、石林:《中国航空工业奠基人——巴玉藻》《航空史研究》第2o期1988年。11931年海军制造飞机厂迁到上海。这个时期飞机设计和制造技术也有了一些进步如改善飞机机身流线形、翼剖面也更加科学支架采用了焊接技术。除继续研制水上飞机外也开始生产陆上飞机和仿制外国飞机。抗战前海军制造飞机厂先后研制和仿制了教练机和侦察机7种其中1934年研制的“宁海号”

    舰载侦察机是相当出色的它的机翼可以折叠。由于当时的政府不重视自己的飞机因而没有通过大量采购等手段扶持自己的研制工作。这些飞机几乎都没有投入批量生产。1936年海军制造飞机厂以很快的度为军方仿制了18架美式飞机。抗战爆后海军制造飞机厂被迫迁到成都改组为第八修理厂。从此这个中国最早的飞机制造厂再也没有在飞机研制上取得多大成就。

    2。广东飞机制造厂。

    广东飞机制造厂是中国第二个正规的飞机制造厂192o年在广州建立。

    1923年杨仙逸从美国运回四架寇蒂斯“珍尼”式飞机。杨仙逸以这种飞机为基础与美国工程师一道研制成双翼教练机。孙中山和夫人宋庆龄亲自主持了试飞典礼。次试飞由黄光锐驾驶据说宋庆龄也一同乘机上天。孙中山以宋庆龄的英文名为这架飞机命名“乐士文”。为了鼓励中国人自己研制飞机孙中山特别题写了“航空救国”四个字。2从1928年起广东飞机制造厂开始研制飞机并将所有的飞机都定名为“羊城号”。由于广东地方政府不迷信外国飞机也敢于使用本国飞机这使广东飞机制造厂的飞机研制工作相当出色。1928年广东的梅龙安设计制造了第一架飞机“羊城51号”并亲自驾驶飞行成功。接着又设计制造了“羊城52号”时128千米。1929年又造出时过16o千米的“羊城54号”、“羊城55号”、“羊城56号”等飞机。1933年又造出了“羊城57号”它的度达到22o多千米。据统计广东飞机制造厂在1936年前共研制生产了“羊城”系列的教练机、驱逐机、轰炸机达6o多架成为中国当时在飞机研制方面成就最大的航空工厂。11934年广东飞机制造厂改为韶关飞机制造厂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