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通史- 第5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从。八月初二日徐达等率至大都攻齐化门命将士填濠破城而入执淮王帖木儿不花、左丞相庆童等杀之。至此统治了百余年的元皇朝终于被推翻。明朝改大都为北平府。

    妥欢贴睦尔于八月十五日至上都。当时元朝残余势力仍不可忽视。扩廓帖木儿拥数十万军屯驻山西李思齐、张思道等盘踞陕西辽阳有兵1o万梁王把匝剌瓦尔密守云南。明廷视扩廓帖木儿为头号劲敌陕西李、张已有“2志”(刘佶《北巡私记》)故克大都后不久明军即兵分两路进攻山西迫使扩廓撤至甘肃、宁夏。洪武二年(1369)正月妥欢贴睦尔命扩廓为中书右丞相。四月元军见明军主力西攻陕西遣将分道攻北平被常遇春击败。六月妥欢贴睦尔逃奔应昌(今内蒙古克什克腾旗西)。常遇春克上都徐达在陕西也势如破竹李思齐投降。至明年四月扩廓帖木儿由宁夏北奔和林残元势力基本上退至漠北。四月二十八日妥欢贴睦尔因患痢疾病死于应昌。朱元璋“以帝知顺天命退避而去特加号曰顺帝”(《元史·顺帝纪十》)。皇太子爱猷识理达腊继位为其父谥号惠宗。五月明将李文忠来袭应昌爱猷识理达腊退居和林改年号宣光。和林的残元政权史称“北元”。

    第十章西北宗藩在元代的汉文史籍中常常把钦察汗国、伊利汗国、窝阔台汗国和察合台汗国的统治者统称为“西北诸王”。他们在名义上尊奉元朝皇帝为宗主以“宗藩之国”自居1但实际上具有半独立或独立的地位。这些汗国与元政府的关系虽然有亲有疏但毕竟不同于今天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大体上说伊利汗与元皇室同为成吉思汗第四子拖雷的后裔他们之间的关系最为密切;察合台汗国和窝阔台汗国与元朝政府的关系经历了复杂的变化过程而钦察汗国与元朝相距最远早已有独立化的倾向又因海都割据势力的阻隔与元朝的关系相对而言比较疏远。由于蒙古贵族的军事扩张蒙古与世界各地的民族、国家生了关系。蒙古牧民也因之大批迁往西北宗藩诸国。上述西北诸汗国的历史既是世界历史的一部分又是中国史的一部分也是蒙古和西北民族历史的一部分。

    1《元史》卷三五《文宗纪》四。

    第一节察合台汗国早期的察合台兀鲁思察合台是成吉思汗次子。察合台汗国由察合台的封地展而来。察合台和他的继位人通过侵夺大汗的土地使其兀鲁思向半独立化方向展成为统治东达今吐鲁番、西及阿姆河、北接花剌子模和塔尔巴哈台山、南临印度的强大势力对我国西北地区和中亚的历史展有重要的影响。

    成吉思汗于12o6年攻灭乃蛮之后开始分封诸子据《元朝秘史》节242记载察合台分得8千户属民;而据《史集》记载察合台得4ooo人其中包括一个巴鲁剌思千户和一个宏吉剌忒千户1。察合台的始封地在今天山以北的草原地区。随着西辽的灭亡和西征的胜利蒙古国的版图迅扩大。成吉思汗又为其年长的诸子在原有封地的基础上指定了新的封地。据波斯史家志费尼记载:“察合台得到的土地从畏兀儿之边(hudud)伸展到撒麻耳干和不花剌其居地在阿力麻里附近的忽牙思”2即畏兀儿以西的草原地带。

    宗王将兵镇边徼襟喉之地为元代制度。成吉思汗回师后察合台受命留在西域成为镇守回回之地的亲贵诸王3。察合台的封地与其所戍守之地互相邻接在西域形成了自己的特殊势力。察合台汗国日后能展成一支与其他蒙古诸汗国相抗衡的力量即肇源于此。

    当时的西域定居民族聚居的绿洲农耕城郭之地最为富庶。这些地区所得的收益按蒙古人古老的习惯由成吉思汗氏族成员共同分享。其办法是把这些地方的民户按一定比例分配给各支亲贵。波斯史家瓦撒夫记载阿姆河以北名城不花剌的编民有1。6万人其中5ooo人属于拔都、3ooo人属于拖雷之妃唆鲁禾帖尼余下的8ooo人称为“大中军”(u1uqqo1)属于大汗1。除了宗亲诸王蒙古将领亦可因战功在中亚受赐封邑。例如忽必烈大将伯颜之祖父阿剌“平忽禅有功得食其地”(《元史·伯颜传》)。忽禅即忽毡为牙剌瓦赤驻地今塔吉克斯坦共和国忽毡州府忽毡市(列宁纳巴德市)。

    蒙古大汗除了与其他贵族共享当地收益外还负有管理这些地方的责任向各城派驻大臣或达鲁花赤。《元史》记载镇守撒麻耳干的有契丹人1《史集》汉译本第1卷第1册页376—377。但在同书第2卷(汉译本页172)中拉施都丁又把这个宏吉剌忒千户称为扎剌亦儿千户。

    2《世界征服者史》可疾维尼波斯文刊本卷1页31并见同卷页226汉译本页45、272。这个忽牙思应该就是《耶律希亮神道碑》提到的“换扎孙”。

    3王国维:《黑鞑事略笺证》。

    1《瓦萨甫史》哈默·普尔格施塔勒波斯文原文及德译合璧本页94维也纳1856年。耶律阿海父子耶律楚材提到镇守不花剌的有女真人蒲察元帅父子等。见于波斯文史料的除了牙老瓦赤、麻忽父子外还有镇守阿姆河以北地区的大臣哈扎儿不花(khazar…buqa)驻于那黑沙不城(nakhasbab今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东南之卡尔希)的丞相大夫(netg…tai…fu)和不花脱沙(buqatusha)。中亚东部草原地区的城市如阿力麻里等也有达鲁花赤1。

    察合台的禹儿惕和军队都在中亚又以皇子的身份出镇西域而中亚城郭绿洲之地的统治权却属于大汗。成吉思汗死后察合台吞并朝廷在西域的辖地的野心日益滋长《史集》记载了一起事件:在窝阔台时代察合台擅自出一道令旨变动阿姆河以北地区几个州郡的长官受命镇守其地的大臣牙老瓦赤立即上报太宗降旨斥责察合台命他陈明原委。这件事一方面反映了察合台虽然贵为出镇西域的皇兄亦无权干预邻近的朝廷辖地的政务同时也反映出西北诸王与朝廷之间的力量对比生了某种程度的变化。在太宗时代除了牙老瓦赤、丞相大夫等朝廷命官治理着中亚的城郭农耕之地以外、察合台王府中另有一批官员其中最重要的大臣是伐阇罗(vazir)2、阿迷的(amid)和撒迦吉(sakkaki)。伐阇罗的真实姓名现在已不清楚人们只知道他是汉人(khitayan)被蒙古军掠获后起初在察合台的一位汉医那里做侍仆。汉医死后他成为蒙古贵族的牧奴。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受到察合台的赏识被委以官职并被称为伐阇罗。据《史集》记载伐阇罗身材矮小相貌平常但为人勇敢、机智才华出众能言善辩其地位高于察合台斡耳朵内诸大臣他甚至擅自处死过察合台之子的妃子。察合台死后他很快被处死3。伐阇罗的经历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被蒙古贵族掠至中亚的汉地文人的遭遇。

    阿迷的自成吉思汗时代起就追随察合台受到信用。成吉思汗曾把花剌子模沙摩诃末算端的两个女儿赐给察合台察合台又把其中的一个转赐给阿迷的。阿迷的当时主要的政敌是撒迦吉。撒迦吉起初因阿迷的等人的推荐才成为察合台的大臣。由于他才学出众、学识广博很快得宠于是引起阿迷的的嫉妒两人之间的明争暗斗愈演愈烈起初是阿迷的被免职后来又官复原职而撒迦吉则反过来遭到囚禁最后死在狱中1。投降蒙古的回回1《元史》卷一五o《耶律阿海传》;《湛然居士集》卷五《赠蒲察元帅七》并见卷六《瓦萨甫史》第1卷波斯文原文及德译台璧本德译页25。《长春真人西游记》卷上《海宁王静安先生遗书》册39页29—3o。

    2vazir源于梵文vajra意为金刚杵。

    3《史集》第2卷汉译本页184—187。

    1宏达迷儿:《旅行者之友》德弗雷麦里波斯文节刊本及法文节译合璧本《突厥斯坦和阿姆河以北地区的蒙古汗史》(。defremeryparis1853)人的地位与伐阇罗等汉人相似他们在蒙古宫廷里的地位同样是不稳定的稍有得罪蒙古主子之处就可能被处死有些人还成为蒙古贵族之间互相争斗的牺牲品。

    阿姆河以北之地是中亚回回人的经济文化中心花剌子模王朝统治阶级的战败和蒙古军的屠杀政策没有能使人民的抵抗停止下来。邱处机记载了当时人民反抗蒙古人的斗争2。蒙古统治建立后这里成了蒙古贵族榨取财富的主要对象除此而外当地人民还要负担沉重的军役和徭役。在这种情况下1238年不花剌爆了反抗蒙古统治者的起义。起义的领导人是一位名叫塔剌比的制筛匠他利用宗教活动作为掩护短时间里就动了大批群众很快控制了不花剌。人民起而响应杀死了许多投靠蒙古人的显贵幸存的慌忙出逃。起义人民把塔剌比尊为不花剌的算端。不久蒙古军到来起义军奋勇迎战杀敌近万击退了蒙古人塔剌比战死沙场。人民推举塔剌比的兄弟继续领导起义。蒙古人战败后迅集结力量卷土重来起义军终于被击败。蒙古军下令把不花剌的百姓不分男女老幼统统赶出城去准备依例屠城。只是在牙老瓦赤向窝阔台奏报之后不花剌才得以保存下来1。在整个蒙古国时代察合台兀鲁思的汗位继承人都是由大汗指定的。察合台的嫡长子是抹土干(moetuken)他受到成吉思汗的宠爱在西征时死于兴都库什山以南的八米俺城下时适逢其子合剌旭烈诞生成吉思汗和元太宗窝阔台都曾确定合剌旭烈为察合台之位的继承人。1242年察合台死去合剌旭烈继立。1246年定宗贵由即帝位后为了扩大自己在蒙古亲贵中的势力借口“舍子传孙为非”废合剌旭烈另立抹土干之弟也蒙哥(yesu…)为汗2。

    贵由死后拖雷家族在术赤家族的支持下向窝阔台家族夺权宣布立拖雷子蒙哥为帝是为元宪宗。合剌旭烈站在蒙哥一边;也蒙哥则支持窝阔台家族与他同谋的察合台系的宗王还有也孙脱和不里等人。不久窝阔台后裔宗王以武力反抗蒙哥的企图被现也孙脱因牵连受到囚禁。其他与此有关的察合台后裔宗王贵族也受到了严厉的处置。合剌旭烈受命归国执掌兀鲁思他在途经按台山时死去蒙哥命其未成年之子木八剌沙(mubarakshah)即位合剌旭烈之妃兀鲁忽乃监国。

    蒙哥将朝廷管理西域的机构定名为阿姆河等处行尚书省(治阿姆河以南地)和别失八里等处行尚书省。别失八里等处行尚书省所管辖的地区包括:阿姆河以北地区、忽阐河以东草原、畏兀儿地、忽毡、可失哈耳、毡的、花剌子模、拔汗那等。

    页6o—63。

    2《长春真人西游记》《海宁王静安先生遗书》册39。

    1《世界征服者史》汉译本页128—133。

    2《世界征服者史》汉译本页322。

    1259年元宪宗蒙哥死于四川其同母弟忽必烈与阿里不哥之间爆了争位战争。双方都意欲借助察合台汗国控制西域的土地人口。忽必烈派出了察合台后裔阿必失哈赴察合台汗国但途中为阿里不哥的军队截获送赴漠北处死。忽必烈之军在和林之战中获胜后阿里不哥退居谦州处境恶化遂以大汗的身份派察合台后裔阿鲁忽归兀鲁思夺位并为他征集军队、筹集军饷。阿鲁忽至察合台兀鲁思驱逐监国哈屯兀鲁忽乃自己即位于阿力麻里1。他利用原别失八里等处行尚书省的官员在忽必烈与阿里不哥之间无所适从的机会把他们收归己有力量迅壮大使察合台汗国一跃而成为控制蒙古国中部的一支强大势力。

    阿鲁忽把为阿里不哥筹集的粮秣军资据为己有引了他与阿里不哥之间的斗争。阿鲁忽向忽必烈表示归顺。忽必烈把东自金山、西及阿姆河的广阔地区交给阿鲁忽防守。这是蒙古国皇帝第一次承认察合台汗国对这一地带的实际控制权。

    阿鲁忽死后木八剌沙未经朝廷许可重新掌权引起忽必烈的不满下诏派出另一位察合台后裔八剌归国夺权。八剌是蒙古国皇帝沿用成吉思汗旧例而指派的最后一位察合台兀鲁思汗。他以阴谋手段把木八剌沙赶下台。此后察合台汗国逐渐脱离朝廷的控制其新汗不再由蒙古国大汗指定。

    八剌在察合台汗国站住脚之后力量急剧地展起来把朝廷派驻斡端的大将忙古带驱走并在忽阐河沿岸击败海都海都在钦察汗蒙哥帖木儿的援助下重新起兵打败了八剌使察合台汗国的控制区局限于阿姆河以北地区。1269年察合台汗国与钦察汗国和窝阔台汗国达成协议确定阿姆河以北地区赋税收入的三分之二归察合台汗国。次年八剌在海都的支援下渡阿姆河入侵伊利汗国在也里城下被伊利汗阿八哈击败被迫退回阿姆河以北地区。八剌不久死去海都乘机控制了察合台汗国指定察合台后裔聂古伯为汗不久又立不花帖木儿为汗。

    都哇家族的统治1282年海都立八剌之子都哇为汗1。都哇在即位之前已经是察合台汗国内实力强大的诸王曾先后入侵处于元朝控制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