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通史- 第49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都的进攻乘胜攻取云顶山城;蒙哥入蜀后他即留密里火者、刘黑马守成都率军攻叙州大败宋守军突破马湖江防线沿江而下趋重庆下游封锁江面以堵截南宋援蜀之军。1259年初蒙哥大军入合州遣使至钓鱼城谕降被守将王坚所杀。蒙哥大军进围钓鱼城王坚率军民奋勇拒守蒙古军连攻五个多月不克损兵折将七月蒙哥病死蒙古军撤围北还。

    塔察儿率领的左翼军于1257年秋进攻樊城不克退回。此后一年多除四出抄掠外一城未取毫无战功。次年十一月蒙哥不得不命忽必烈出来统率左翼军攻宋。忽必烈在罢兵闲居期间日与谋士商议大计待时而动。接到出师之命即欣然从开平南下1259年春会诸王于邢州接收兵权。但他并不急于进兵先召名士宋子贞、商挺、李昶、杜瑛等访问政治得失及攻宋之计。七月始至汝南遣大将霸都鲁先行;下令军中戒诸将毋妄杀毋焚掠;命杨惟中、郝经等宣抚江淮并遣官督办粮秣。八月蒙哥死于合州的消息传来忽必烈以兵马已动决定继续进兵渡淮而南沿途未遇重大抵抗到达黄陂临江而阵。九月初弟末哥从合州遣使至军前报告蒙哥死讯并请北归忽必烈不愿无功而还亲自指挥诸军由阳逻堡附近强渡长江驻南岸浒黄州。越日进围鄂州守将张胜、高达奋勇抵抗吕文德率援军从重庆东下突围入城鄂州防守益坚;贾似道以丞相兼制各路军马援鄂统一指挥守御。蒙古军围攻近二月不能破军中乏食疾病者十四五。十一月忽必烈妻察必合敦遣使至军前报告阿里不哥已派亲信大臣征兵于漠南北并以脱里赤为断事官行尚书省事于燕京有夺取汗位的企图请忽必烈返。此时统领诸路援鄂大军的宋右丞相兼枢密使贾似道却不敢乘忽必烈陷入困境之际起反攻反而遣使求和愿割江为界岁奉银绢各二十万(两、匹)。忽必烈顺势许和撤围北还留霸都鲁统领一部分军队驻江北待命。奉旨从云南北上会合的兀良合台军于十一月抵潭州(长沙)宋湖南制置使向士璧坚守久攻不下。忽必烈撤军北还时特派兵接应兀良合台军随后渡江北撤蒙古攻宋战争至此暂告一段落。

    史称蒙哥“刚明雄毅沉断而寡言不乐燕饮不好侈靡”“凡有诏旨必亲起草更易数四然后行之”1。“下令鸠括符玺督察邮传遣使四出究核徭赋以来民瘼;污吏滥官黜责殆遍。其愿治之心亦切也。”2但他固守蒙古旧制不愿变通而任用的管理汉地主要官员仍然是贪残之徒又由于与忽必烈的利益冲突撤销了行之有效的几个地方的改革致使汉地的治理状况未能改善。长期围困合州不知变更战略也是他军事上的一大失策。

    蒙哥正后忽都台生长子班秃、幼子玉龙答失;他妃生子阿歹、昔里吉、辩都3。

    1《元史·宪宗纪》。

    2郝经:《立政议》《陵川集》卷三二。

    3《史集》所载蒙哥子无辩都。此据《元史·宗室世系表》。

    第六章元代多民族统一国家的重建和忽必烈时期的元代社会第一节忽必烈建国及其与阿里不哥的争位战争126o年初从蒙、宋前线匆匆北返的忽必烈抵达燕京。他在燕京附近驻扎了将近三个月。蒙哥汗亲征时留镇漠北的阿里不哥竭力诱使忽必烈回到草地好逼迫他就范再名正言顺地登上大汗宝座。忽必烈则清楚地意识到在阿里不哥鞭长莫及的情况下自己在控制和调动进入汉地的蒙古军及汉军方面拥有莫大的优势与便利。因此他不肯轻易离开经营有年的中原而贸然北上。双方间使臣往返交涉不断矛盾日趋激化1。126o年4月中忽必烈拘禁阿里不哥派往燕京的心腹脱里赤先制人在新筑成不久的开平城宣布即大汗位。

    拥戴忽必烈最积极的宗王是成吉思汗幼弟斡赤斤的孙子、在东道诸侯中居长的塔察儿。他曾因攻宋无功而返受到蒙哥汗的严厉训斥2。早在事态还相当微妙时忽必烈就派廉希宪到军前结欢于塔察儿相约“若至开平当推戴无为他人所先”。这为日后由塔察儿“率先”从而诱逼在场的其他宗室“相继劝进”安排了最关键的一着1。合辞推戴的诸王还包括移相哥(合撒儿子)、忽剌忽儿(合赤温孙)、合丹(窝阔台子)、阿只吉(察合台曾孙)等。一度滞留于汉地军中的蒙哥子阿台这时已北投阿里不哥没有与会。

    践祚次月忽必烈以《即位诏》颁行天下。诏书明确宣布:“祖述变通正在今日”。它表明了新政权参用中原王朝的传统体制以改变“文治多缺”局面的决心。又次月复以建元中统诏天下更明确地强调新政权之为中朝正统、“天下一家”的地位2。

    建国之始最早的新行政机构是统辖中原汉地政事的燕京路宣慰司。翌月以王文统、赵璧为中书省平章政事但这时候的“中书省”似乎还不像是国家正式的中枢机构建制也极不完备。倒是燕京宣慰司所属的各路宣抚司则渐次创置;不久就进一步完善为十路宣抚司的建制。主持各路宣抚司的官员大多是汉人(包括祖居中原的契丹人)出身的政治家少数是汉化程12《成吉思汗的继承者们》页249—253、247。

    1《元朝名臣事略》卷七《平章廉文正王》引廉氏《家传》;元明善:《廉希宪神道碑》《元文类》卷六五。

    2《元史》卷四《世祖纪》。

    度很高的色目人如廉希宪、赛典赤等。中统元年七月升燕京宣慰司为燕京行中书省王文统、赵璧并以中书省平章领行省事它实际上承担了当时朝廷临时行政中枢的职能。中统二年敦促南宋履行鄂州城下之盟的移宋三省牒文就是以燕京行中书省的名义颁布的3。

    与此同时忽必烈又毫不迟疑地着手征调和组编忠于他个人的精锐部队用以保卫大汗戍守北方各地尤其是燕京、开平一线心腹地区。由于蒙哥的怯薛大军在扶柩北归后大都滞留于漠北忽必烈便在潜邸宿卫的基础上迅扩充、重建大汗的怯薛部队1。此外他还多次征集各地兵员很快组建起拱卫京畿的侍卫亲军。统领侍卫亲军的是多年跟随他出生入死的亲信董文炳等将领。立国之初“目前之急虽纾境外之兵未戢”(《元史·世祖纪一》)。为防范阿里不哥朝廷亟命“诸路市马万匹送开平府”“诏燕京、西京、北京三路宣抚司运米十万石”至漠南沿线很快完成了扼守大漠南缘、伺机渡漠远征的战前部署。为了集中力量先征服阿里不哥忽必烈在中统头两年对南宋的背约行为也采取极为克制的态度。他虽在蒙宋交界线“置江淮、江汉两大都督东则李璮开府益都;西则史权开府邓州与宋扬州、襄阳两别帅犄角”2。但他的意图只在镇边并不急于攻宋。国信使郝经被拘不过遣官诘问而已;宋私商违禁越境买卖“诏宥之还其货听榷场贸易”;甚至当南边将士求战心切“皆以举兵南伐为请”时忽必烈也只是下一纸诏文虚称当待“秋高马肥水6分道而进以为问罪之举”藉以慰抚军心。

    忽必烈在漠南抢先即位完全打乱了阿里不哥的预谋。后者只得匆匆于126o年夏季在驻夏据地阿勒泰山中召集留守漠北份地的诸王宗戚举行大会并在会上被拥立为大汗1。出席大会的有察合台子哈剌旭烈的寡妻兀鲁忽乃妃子、察合台孙阿鲁忽、窝阔台孙覩尔赤(合丹子)、海都(合失子)、术赤孙忽里迷失和合剌察儿、蒙哥子阿台和玉龙答失、塔察儿子乃马台、别勒古台之子等。这样就出现了两大汗相抗衡的局面。站在阿里不哥一方的有影响的东道诸王似乎很少但他从西道诸王那里获得的支持又要多于忽必烈。尽管当时正在经营西亚的皇弟旭烈兀和立国伏尔加河流域的拔都后王别儿哥态度都不无暧昧之处然而替旭烈兀留守漠北份地的他的儿3王恽:《中堂事记》中《秋涧集》卷八一。

    1据《元史》卷五《世祖纪》中统三年十月“命百家奴所将质子军入侍命不里剌所统固安、平滦质子军自益都徙还故里”。这些由质子军组成的怯薛部队当是在围攻李璮时被派出去的。怯薛军能远离大汗出征证明它在当时已有相当规模。

    2姚燧:《孙显神道碑》《牧庵集》卷二四。

    1拉施都丁说忽必烈即位于是年夏季中期不确;但他说阿里不哥在其阿勒泰夏营地称汗则与《元史·世祖纪》谓四月“阿里不哥潜号于和林城西按坦河”相合。很可能他是在自己的夏营地得到忽必烈称汗的消息只好于匆忙中就地举行大会以应变。

    子药木忽儿最初是支持阿里不哥的。而别儿哥冲制的钱币上刻有阿里不哥的名字更表明钦察汗国在阿里不哥失败前一直认为只有后者才真正代表了蒙古大汗的统系2。

    成吉思汗直系各支宗王的政治态度对忽必烈颇为不利。为改变此种局面忽必烈先派支持自己的察合台后王阿必失哈(阿只吉长兄)急驰西北企图用他控制察合台兀鲁思的政局使之与中原汉地势力为犄角拑制漠北。阿必失哈一行在途经河西时为阿里不哥的军队截留察合台兀鲁思落入阿里不哥派去的阿鲁忽之手。不久阿鲁忽和旭烈兀渐与阿里不哥生隙。忽必烈抓住时机以明确承认二者在各自势力范围内的既有权益为条件争取他们对自己的支持。他宣布自阿姆河西至马木鲁克疆界的塔吉克地面当归旭烈兀统治守卫自阿勒泰山至阿姆河之地则由阿鲁忽镇守1。至此除术赤后王早已分治于钦察草原之外突厥斯坦西部及河中地区、波斯和呼罗珊也正式从大汗直接领有的国土中分立出来成为中央汗廷的守藩之国。建国次年忽必烈与西道诸王的关系基本和解遂使他得以全力对付阿里不哥。126o年秋阿里不哥兵分两路大举南下。东路军由旭烈兀子药木忽儿、术赤后王合剌察儿统率自和林逾漠南进。西路军由阿兰答儿统领直指六盘山意在接应从四川前线退屯该地的蒙哥攻宋主力这支军队在蒙哥死后曾归阿台节制阿台投奔漠北后一直控制在阿里不哥的大将浑都海和哈剌不华手里。阿里不哥的左路军以宗王为帅而且直接威胁汉地政治经济中心燕京因此忽必烈亲自领军逆之而以移相哥、纳邻合丹(当为合赤温孙)为其前部。移相哥军击溃药木忽儿和合剌察儿阿里不哥难以继续立足和林匆匆退到由他继承的拖雷分地吉里吉思。忽必烈大概是循帖里干道顺利进至和林2。其时约在当年初冬。当时和林城的残破或许相当严重所以到达不久忽必烈便南至汪吉河(今翁金河)冬营地以为短期休整3。阿里不哥生恐忽必烈乘胜追击乃遣使假意求宥并称待马力稍复再赴阙谢罪。忽必烈深以汉地政局为念遂留移相哥镇漠北自己冒严寒逾漠南返。南指六盘山的西路军虽为偏师但它牵动川蜀关陕使那里本已化险为夷的形势又紧张起来。原来早在廉希宪受命宣抚京兆、四川时屯兵观望于六盘山的浑都海就企图联络阿里不哥遣往关中的刘太平、霍鲁怀及川蜀军中亲阿里不哥的将领难。廉希宪当机立断捕杀刘太平、霍鲁怀以处于弱势的秦巩世侯汪家的军队拒阻浑都海“但张声势使不得东”。浑都海果然中计“闻京兆有备遂西渡河趋甘州”采取了“重装北归以应和2参见杰克逊:《蒙古帝国的瓦解》《中亚杂志》卷221978年;施普勒:《蒙古人在伊朗》页61—62。1《成吉思汗的继承者们》页255—256。

    2关于帖里干道参见陈得芝:《元岭北行省诸驿道考》《元史及北方民族史研究集刊》第1辑1977年。

    3《成吉思汗的继承者们》页254。

    林”的下策。关陕之危竟得安然解脱1。可是当阿兰答儿提兵与北归途中的浑都海会师之后这支军队重又折返东向并派人约结陇蜀诸将一时“人心危疑”朝士至有捐弃两川、退守兴元之议2。两军兵锋初接朝廷方面又先失利遂愈使“河右大震”。这时候忽必烈增派的诸王合丹(窝阔台子)、哈必赤(合撒儿子)等率师与汪惟良、八春等“合兵复战西凉大败之俘斩略尽”。阿兰答儿、浑都海被擒杀。关陇遂安。

    中统二年二月诏命燕京行省及各路宣抚使北上开平会议军国大政。

    三月末燕京省官毕集开平。本年夏季除检核钱谷、充实省部、擢用辅弼外朝廷还为中央和地方官府制定了若干具体的行政条款行政中枢既经调整扩充更明确地分为两个班子以史天泽、张文谦等人留中王文统、廉希宪等行省事于燕。秋又置大司农官并置十道劝农使司“为之使者皆取于故国老人、君子长者亲行田里谕以安辑教之树艺”3。

    溃败远遁的阿里不哥歇息于吉利吉思;至1261年秋天元气稍有规复又举兵东来。他事先遣使向移相哥伪称率众来归使移相哥疏于防备因而突袭成功。移相哥大军溃散和林城再次失守。十月忽必烈率诸路汉军与蒙古诸王所部再度北征。两军相遇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