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志人国家的产生作了比较研究之后得出的科学结论。恩格斯在说明马克思为什么特别注重对法国史的研究时指出:“法国是这样一个国家在那里历史上的阶级斗争比起其他各国来每一次都达到更加彻底的结局;因而阶级斗争借以进行、阶级斗争的结果借以表现出来的变换不已的政治形式在那里也表现得最为鲜明。法国在中世纪是封建制度的中心从文艺复兴时代起是统一的等级君主制的典型国家它在大革命时期粉碎了封建制度建立了纯粹的资产阶级统治这种典型性是欧洲任何其他国家所没有的。而奋起向上的无产阶级反对占统治地位的资产阶级的斗争在这里也以其他各国所没有的尖锐形式表现出来。”1马克思和恩格斯也是在对欧洲各国历史作了比较研究以后才现了法国这样一个典型。
为了从比较研究中寻求典型并揭示人类社会一般展规律用以进行比较的国家或地区自然是愈广泛而愈有代表性。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自己的革命和科学的实践中不仅对欧洲国家的历史作了比较研究而且也对东西方的历史进行过比较研究。恩格斯在对东西方历史作了比较的基础上指出:“在亚细亚古代和古典古代阶级压迫的主要形式是奴隶制即与其说是群众被剥夺了土地不如说他们的人身被占有”。2这就是通过广泛的比较研究而阐明古代社会阶级关系的一般规律。
应当承认在迄今的比较研究和选取典型的过程中中国史还没有得到世界史的研究者的充分注意。且不论造成这种现象的各种原因这里只须指出这样会使人们在选取典型时限于片面从而对历史展的一般规律的探讨也难以深入。世界史里长期存在一种以西方为中心的倾向不仅在近代史上把西欧资本主义国家视为时代的中心而且在上古和中古史上也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西欧当作衡量其他地区或国家的一把标尺。不少人惯于把雅典和罗马的社会视为奴隶制社会的典型于是对于其他古代国家不是夸大奴隶人数以与罗马附合就是把它视为变种。可是随着研究的进展人们愈来愈清楚即使在雅典和罗马的极盛时期奴隶也未能占人口的多数。于是关于古代社1《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第165页。1恩格斯为《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写的《第三版序言》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6o1—6o2页。
2《美国工人运动》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第258—259页。会性质问题又生了很大的震荡。现在研究有待于深入简单地以雅典、罗马为标准的办法肯定行不通需要有广泛的比较研究。古代中国的社会具有系统的结构和层次在不同的方国中还有多样的特点又具有他国少有的丰富典籍和出土资料。所以我们应当也必须充分结合中国古代的历史来研究和解决问题。不少人惯于把中古西欧作为封建社会的典型实际上这与马克思和恩格斯以法国作为西欧的典型有原则上的不同。他们对其他中古国家或是任意把非农奴说成农奴或是说那里根本没有封建社会。从前论法兰克王国封建化的完成的确曾强调其大多数农民的农奴化。但是随着研究的进展人们逐渐看出并不是简单的、一例的农奴化而是有各种程度不同的复杂的封建依附关系。简单地以中古西欧作为衡量其他国家封建制度的标准的办法也行不通了现在需要更广泛和充分的比较研究。如果实事求是地考虑问题中国史上的封建制度比西欧封建制度在许多方面都具有更为典型的意义。中国由上古到中古的过渡是在历史的正常连续进程中实现的不象日耳曼人在西罗马帝国废墟上建立封建制度从而也没有经济和文化的中衰和复兴等带有特殊性的现象。中国在中古时代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都有高度的展阶级结构和阶级矛盾也比欧洲为复杂充分解析这样高度展和结构复杂的封建社会将会加深我们对于展较低和结构较简的封建社会的了解也会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封建社会的一般展规律。中国境内许多少数民族在封建制度方面也有许多特色这对我们进行比较研究也是十分有意义的。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中古时期文物、典籍的繁富为其他国家所少有。要多方面深入地了解封建社会这个史料宝库是至为珍贵的。所以只要在比较研究中充分运用了中国史我们对于其他国家历史的了解对于世界历史展的一般规律的了解都无疑会大为提高一步。
中国史对于世界史的重要性还在于中国在与外部世界联系的过程中对其他国家对整个世界的展都挥了重要的作用。
在近代以前世界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有一个逐渐展的过程。中国在这个过程中曾经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出现在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印度河流域、黄河流域、克里特岛等几个孤立的点上。以后这些点逐渐连结或扩展为片然后再逐渐连结为整体。公元前六至四世纪古代文明大体已连结成三片:从地中海东部到印度河一片从印度河到恒河一片中国一片。印度和它以西的一片在印度河流域生接触和交叉相互间开始有了联系和了解。由于喜马拉雅山脉和帕米尔高原所造成的交通困难这时中国和以西两片有无联系尚待确证1。不过中国形成为三大片文明地区之一这对进一步联系的形成极为重要。公元前138年张骞奉汉武帝命出使在匈奴中稽留十余年后到达大夏(bactria)等地。从此开通了“丝绸之路”三片古文明之间的联系开始生。以后千余年间这条路在东西方交通中一直起着重要作用。在古代要走通这一条路自然是十分困难的。中国人先开通了这一条路为东西方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具有世界性的历史意义。中国与西方的海上交通在汉代大约已到印度1这1公元前二世纪张骞至大夏。见邛竹杖、蜀布来自印度他认为中国西南部与印度可能早有往来。印度《摩诃婆罗多》、《政事论》等书中也说到a可能是指中国。确实联系待考。1在印度迈索尔现了中国古钱年代很可能属公元前138年(即汉武帝建元三年)。有的学者以此作为公元前二世纪中印海上交通的证据。
样也就开始接通了经波斯湾或红海而到达西方的航路。当然这条路在古代的艰难危险程度也不在陆路以下。东晋高僧法显从陆路经中亚到印度以后经斯里兰卡由海路回中国往返途中经历了许多艰险。随着陆海两路的开通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展。中国古代的四大明——造纸术、指南针、印刷术、火药也先后传往西方。造纸术于公元八世纪中叶传到阿拉伯人手中到十二世纪才传入欧洲。印刷术约于十二世纪传到埃及十四世纪末传入欧洲。这两项技术传到欧洲的时候正是“文艺复兴”即将开始的前夜。它们为欧洲科学文化的传播和资产阶级人文主义战胜封建主义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中国人很早就现磁石可以指南十一世纪中叶曾公亮等所著《武经总要·前集》在第十五卷中已说到以指南针为交通辨向工具。十二世纪初朱彧所著《萍洲可谈》第二卷中已明确说到指南针用于航海事业。约十二世纪指南针传入阿拉伯人手中以后又传往西方。欧洲人学会以指南针航海为以后新航路的开辟作了准备从而也为资本的原始积累准备了条件。火药于十四世纪传入欧洲成了“城市和以城市为依靠的新兴君主政体反对封建贵族的武器”2。总之四大明的西传对欧洲的历史起了重要的影响。在近代以前游牧民族的迁徙对于农耕地区民族有很大的影响甚至影响到广大地区的政治局面。中国北部的游牧民族和中原以南的农耕地区的关系就往往影响到民族的迁徙。从历史上看规模大影响大的迁徙有三次。战国、秦、汉时期中国北方最主要的游牧民族是匈奴人。经过两汉时期汉与匈奴的搏斗与和解公元一世纪末南匈奴内附于汉北匈奴败逃。约公元二世纪中叶北匈奴逾葱岭西去。至四世纪他们到达欧洲引起了日耳曼各族的大迁徙和西罗马帝国的灭亡。这是第一次。南北朝后期、隋、唐时期中国北方最主要的游牧民族是突厥人。经过隋、唐两朝与突厥的反复争战公元八世纪中叶突厥汗国最终灭亡很多突厥人内附于唐也有许多突厥人分布于葱岭以西、中亚一带。公元十一世纪居于阿姆河流域的塞尔柱土耳其人向西移动征服伊朗、两河流域、叙利亚直至小亚细亚。这是第二次。公元十三世纪初金与南宋、西夏处于对峙局面北面蒙古兴起。在短短的几十年间蒙古人征服了欧亚广大地区形成了历史上空前庞大的帝国。这是第三次。匈奴人在西方建立的帝国、塞尔柱土耳其帝国和蒙古帝国对于世界历史的影响是很大的。如要了解这些游牧民族的活动中国史正是必不可少的背景。
在长期与外部世界交往的过程中中国人曾留下了大量关于外国历史的记载。自《史记·大宛列传》以下几乎历代纪传体史书都有关于外国的传记。它们不仅涉及邻近国家的朝鲜、日本、中印半岛诸国、南亚诸国及中亚地区而且对西亚、欧、非的一些国家也有所记载。此外中国历代还有许多私人著述它们专门记述或涉及外国史事其中有不少还是旅行家亲自记录的所见所闻。汉文《大藏经》中就包含了丰富的外国历史资料主要是关于南业、中亚地区的资料。中国典籍对于许多国家的历史对于长期作为东西方交通要道的中亚地区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可以毫不夸大地说如要研究世界各地区联系形成的历史中国的历史典籍是不可缺少的珍贵资料。总的说来中国典籍在世界交往史上的意义与中国在世界客观联系形成中的作用是大体相当的。
2《反杜林论》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第2o7页。
十五世纪末叶至十八世纪末叶世界各地区间海上航道逐渐开通。工业革命于十八世纪后期从英国开始十九世纪又在欧洲大陆和美国逐步展开同时世界经济也逐渐形成一个相互关联的整体。在这个时期西方社会由封建主义而资本主义而帝国主义西方国家在世界范围内进行了残酷的殖民活动。在同一时期中国逐渐落后了。十九世纪中叶以后的百年中又沦为半殖民地的地位。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暗淡的时期。就是在这样的时期里中国对于世界历史的作用也是不能忽视的。十七世纪末至十八世纪东方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印度莫卧儿帝国都迅衰落而中国的清皇朝却在这时基本上保持了祖国的领土范围。中国作为一个统一的东方大国的存在给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扩张造成了巨大的障碍。
十九世纪中叶以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但是中国人民的斗争坚持不断。在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战争、义和团运动多次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中不可计量的、无名的民族英雄为保卫祖国作出了多少可歌可泣的事迹。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不仅在中国推翻了几千年的君主政体而且在亚洲和世界上也有重要的意义。列宁说:“孙中山纲领的每一行动都渗透了战斗的、真诚的民主主义。它充分认识到‘种族’革命的不足丝毫没有对政治表示冷淡甚至丝毫没有忽视政治自由或容许中国专制制度与中国“社会改革”、中国立宪改革等等并存的思想。这是带有建立共和制度要求的完整的民主主义。它直接提出群众生活状况及群众斗争问题热烈地同情被剥削劳动者相信他们是正义的和有力量的。我们接触到的是真正伟大的人民的真正伟大的思想;这样的人民不仅会为自己历来的奴隶地位而痛心不仅会向往自由和平等而且会同中国历来的压迫者作斗争。”列宁还以孙中山先生与西方的总统相比说西方国家的总统是已经腐朽的资产阶级的走狗或傀儡而“这里的亚洲的共和国临时大总统是充满着崇高精神和英雄气概的革命的民主主义者”。1辛亥革命没有能够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以民主和科学为号召的“五四运动”又进一步展开了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毛泽东同志说:“中国人民百年以来不屈不挠、再接再厉的英勇斗争使得帝国主义至今不能灭亡中国也永远不能灭亡中国。”2经历了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帝国主义在世界范围瓜分殖民地的狂潮中国作为一个古老的大国能够生存下来这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来说是一个挫折对世界被压迫民族的斗争来说则是一个鼓舞。
从本世纪二十年代初开始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上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经过了二十八年的艰苦斗争中国人民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推翻了国民党的统治在1949年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革命是在历史悠久、地域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