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通史- 第47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一代日本蒙元史学者中,成果最丰硕者除上述岩村忍、小林高四郎外,当推村上正二和爱宕松男。村上正二(93生)三四十年代间就在《史学杂志》、《东方学报》等著名刊物发表研究元代之斡脱钱、元世祖朝之财政政策、元代兵制、“投下”之意义、奥鲁制度、达鲁花赤、泉府司与斡脱、地税等问题的论文十余篇。战后数十年来著述不辍,出了许多新成果,重要论文有《成吉思汗帝国建立之过程》(95)、《蒙古朝治下封邑制的起源》(特别研究“莎余儿合勒”、“忽必”、“奄出”相关问题,92)、《蒙古部族社会之珊蛮氏族》(93)、《蒙古部族的族祖传承》(特别研究部族制社会的构造,94)、《蒙古帝国建立前之游牧诸部族》(以《史集·部族志》为中心的研究,95)、《宋金战争期间之太行义士》(979、98)等多篇,并为几种大型世界史、亚洲史著作撰写蒙元史部分。他的《蒙古秘史》译注本(第卷,970;第2卷,972;第3卷,97),特点着重于史事、制度的考释,在《秘史》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最近出版了他的自选论文集《蒙古帝国史研究》(993),从数十篇论文中仅精选9篇收入,可见其对学术的严谨态度。

    爱宕松男(92生)的元史研究也是从三十年代开始,战前先后发表有关元代之录事司(93)、色目人(937)、都市制度(938)、李璮之乱(94,此文着重考察其政治意义——蒙古统治下的汉地封建制向州县制的转化,并首先对汉人世侯问题作了研究)、海运(942)、元朝对汉人的政策(943)等方面论文十余篇,出了一本忽必烈传记(94)。五十年代以来他的主要元史研究成果一是马可波罗研究,发表过几篇论文(关于在元年代、地名的考订),出版了《马可波罗行记》的译本(954、97,名为《东方见闻录》);一是元代经济史研究,重要论文有《元朝税制考——税粮与科差》(95),《斡脱钱及其背景——3世纪蒙元朝银的动向》上、下(973),《元朝斡脱资本之进入南海贸易》(979)等多篇。988年出版了《爱宕松男东洋史学论集》第4集(元朝史)。他还有契丹史、中国陶瓷史等方面的著作。

    三十年代开始从事蒙元史研究的学者还有驹井义明,撰有《蒙古乞颜氏考》(937)、《成吉思汗称号考》(940)、《起辇谷考》(94)、《论元宪宗》(942)等多篇论文,著作有《蒙古史序说》(9)。藤野彪,主要著述为五十年代发表的《元代的迁转法》(95)、《关于朱清、张瑄》、《元代的行大司农司——世祖朝之经理》(953)以及《元朝的金融政策》(955)、《元朝的经理》(957)等篇。

    还有几位同时代学者在蒙元史研究方面有重要著述。鸳渊—(89生,研究满蒙史),撰有《元征东行省考》(929)、《八思巴字所记元代汉字字音》(930)、《蒙古诸部之起源与蒙古种族问题》(954)、《初期蒙古族之法的规制》等论文。植村清二(90生),撰有《关于lt;元朝秘史gt;之“跋”的疑问》(93)、《乃蛮小考》(9)等文,其最重要的成果是长篇论文《察合台汗国的兴亡》—4(94、942刊载于《蒙古》)。樱井益雄,撰有《汪古部族考》、《怯烈考》(93)。蒙古语言学家服部四郎,三十年代曾在呼伦贝尔进行语言调查(写有研究报告),他将《元朝秘史》翻译为蒙文,但只出了第一卷(939),重要的是完成了一部《lt;元朝秘史gt;中表示蒙古语之汉字的研究》(94);还发表了几篇就其《蒙文元朝秘史卷一》与小林高四郎的讨论文章(940),以及《元秘史音译本源典八思巴字说》(95)等论文。研究中西交通史的专家前岛信次(903生),五十年代发表有《忽必烈副枢博罗考》、《泉州波斯人与蒲寿庚》、《泉州蒲氏兴起年代考》、《元末泉州与回教徒》、《元代哈的大师考》等文,并译出《伊本拔图塔行记》(955)。山本达郎,对元初侵略安南、占城、缅甸的战争以及与诸国的关系做过系列研究(939—94)。以研究中国法制史著称的仁井田升,有多篇有关元代法制的论文《元明时代之典当契约研究》(938)、《lt;元典章gt;之成立与lt;大德典章gt;》(940)、《元代刑法考》(94)、《元明时代之村规与佃作证书》(98)等。三十年代,一批日本考古学者在“东亚考古学会”的组织下,深入内蒙古各地进行多次调查,主要成果有水野清二、江上波夫所编《内蒙古长城地带》(935)和原田淑人所编《上都——蒙古多伦诺尔的元代遗址》(94)。原田淑人和驹井和爱都撰有元上都城遗迹的发掘调查报告(938、940),江上波夫撰有《百灵庙鄂伦苏木元代汪古部王府址之发掘调查》(942)、《汪古部之景教及其墓石》(95)等文。研究东方基督教史专家佐伯好郎撰有《内蒙古百灵庙附近之景教遗迹考》及续考(《东方学报》,939、940)。

    前田直典(95—949)是一位极聪敏、勤奋的学者,939年东京帝大东洋史学科毕业后即疾病缠身,仍顽强不息,短促一生中写下了多篇高水平的论文。关于元代钞法,有《元纸币的式样》(943)、《元代之货币单位》、《元代钞的发行制度与流通状态》(944)和《元代纸币的价值变动》(947)构成对元钞法全面的研究;其《元朝行省的成立过程》(945)一文对蒙元时代行政机构作了精细研究;《十世纪时代之九族鞑靼》(948)是他研究从回鹘汗国灭亡到蒙古国建立这段历史时期漠北诸部族历史的第一篇论文,提出了许多极有价值的创见,惜因早逝而未能完成这一重要课题的系列研究。尽管他的著述不多,但被公认为是最优秀的元史研究者之一,973年出版了他的论文集《元朝史研究》。

    佐口透(9生)着重于蒙元时代中亚史特别是察合台汗国的研究,撰有《伊斯兰世界之察合台兀鲁思》(94)、《察合台汗及其时代》、《4世纪大汗国与西方三王家的连带性——察合台兀鲁思研究》(942)、《蒙古统治时代之畏兀儿》、《元代中亚站赤考》、《元代塔里木南边地带》(943)等一系列论文。五十年代后主要研究清代中亚史,元史方面的重要著述有《蒙古帝国中之庸兀人》(950)、《蒙古帝国与西洋》(977,《东西文明之交流》丛书中的一种),并出了多桑《蒙古史》全书新译本(—,98—979)。

    护雅夫的研究领域为古代北亚史,特别是突厥史和蒙元史。后一方面的重要著述有《探马赤部族考序说》、《元初之探马赤部族》(944)、《那可儿考》、《那可儿序说》(952)、《lt;元秘史gt;之“斡孛黑”语义考》(955)、《元代畏兀儿土地买卖文书一通》(93)等论文,著有《游牧骑马民族国家——“苍狼”的子孙》(97),并出了卡尔平尼、卢勃鲁克行记的译本(9、979),参与编撰大型世界史著作中的《北亚史》(98)。

    野上俊静专长于元代佛教史特别是喇嘛教研究,四十年代以来发表有关于元代之功德使司、佛道两教之争、宣政院、上都之佛教、帝师、佛教徒与释囚问题、喇嘛教与汉人佛教、喇嘛教与民众等一系列论文,均收入其论文集《元史释老传之研究》(978)。窪德忠是道教史专家,对金元道教特别是全真教很有研究,撰有《金元时代道教概说》(943)、《金元道教团之性质》(95)、《初期全真教的发展过程》(954)、《元代佛道论争研究序说》(94)、《全真教之成立》(9)、《元代佛道关系——以lt;至元辨伪录gt;为中心》(987)等论文。研究中国科技史的专家薮内清,四十年代以来发表了多篇有关元代科学技术的论文,他主编的《宋元时代科学技术史》(97)汇集了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科学研究班成员在天文历法、数学、农业、医药、军事等专门领域的研究成果。

    二战之后继踵而起的蒙元史学者中,本田实信的成就十分引人注目。

    949年他毕业于东京大学东洋史学科,继入大学院攻读蒙古史,开始了从波斯原文翻译《史集》的宏伟工作,并依据《史集》与《秘史》及其他汉文史料对勘,撰写了《成吉思汗十三翼考》(952)、《成吉思汗的千户》(953)两篇论文,取得突破性进展。其后到剑桥大学攻读伊朗学,获得博士学位,研究领域扩展到伊朗中世史特别是伊利汗国史。发表论文有《伊利汗国之iqta制》、《合赞汗之税制改革》、《成吉思汗之军制与部族制度》(9)、《蒙古人之誓词》、《3、4世纪波斯语文献中之突厥、蒙古语》(95)、《阿母河行省考》(97)、《蒙古之游牧官制》(982,主要依据伊利汗国末期文献《有关官职任命之书记规范》研究营帐官yurthi与掌管遗失物bularghuhi)、《札剌亦儿朝之蒙古异密》(983)、《孙丹尼牙建都考》(987)等多篇;《史集》译注工作继续进行,已完成《部族志》部分(刊印中)。著名蒙古语专家小泽重男对中古蒙语有精深研究,五十年代以来发表了多篇考释《元朝秘史》用语的论文,其巨著《lt;元朝秘史gt;全释》(5册,984、988)着重语言学的考释,把《秘史》研究水平大大推进了一步。岡本敬二是东京中国法制史研究会进行的《元史·刑法志》研究和《通制条格》研究两大项目的主要参加者,并是这两部《研究译注》的主编。此外,他还撰有《元代之怯怜口与媵臣》(953)、《元代之法律》(9)、《lt;吏学指南gt;之研究》、《lt;元史gt;学规篇分?析》(92)、《元代之奴隶制》(98)等多篇论文。胜藤猛参加了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元典章研究班的工作,其间撰有重要论文《关于元朝初期的胥吏》(958)。后与岩村忍合著《大蒙古帝国》一书(95),并著有《忽必烈汗》(9)、《成吉思汗——草原世界帝国》(972,“人与历史丛书”之一)两部传记,以及《旭烈兀西征》(97)等论文。井之崎隆兴对汉人世侯做了两方面的专题研究,分析了河北和山东地区两种类型的世侯(954)以及世侯在元朝建立过程中的作用(9);他还撰有《元代“社”制的政治考察》(95)和《元代竹专卖及其意义》(957)。山口修主要研究元朝侵日战争(9)及相关日本史料,著有《蒙古袭来——元寇之真实记录》一书(94)。伊藤幸一就元朝建立前后蒙古族的社会经济——畜牧、矿业、货币、土地所有制(游牧社会的封建制)、“森林之民”等问题写了几篇论文(955—93),出了一本《蒙古社会经济考——以元朝成立期为中心》(95)。

    丹羽友三部主要研究元代官制,著述颇多,先后发表阐述元代地方行政系统、行省制度、达鲁花赤、御史台和地方监察机构以及监察官分巡制度、仓库制度、枢密院和行枢密院、俸禄制度、诸寺监机构等备方面论文十余篇,并校订、译注了《宪台通记》(98、99,分两篇刊载于《三重法经》)。此外,他还撰有《lt;岛夷志略gt;成立年代考》(953)、《元代中国爪哇交涉史》(书、953)以及研究元征爪哇问题的三篇论文(954、972、974)。其后,牧野修二在元代官制研究方面更为深入、细密,先后发表有《十道宣抚司——忽必烈政权集权化的布局》(95)、《元朝中书省的建立》、《关于元代升官规定之一考察——特别是汉、南人路府州县官的情况》(9)、《元代勾当官体系之研究》—5(972—97)等论文。《勾当官》一文经补订于979年出了单行本,分五章考察了见习吏员、司吏、书吏、典吏、令史与掾史,是对元代吏制中最重要部分的系统、深入的研究。他又研究元代教育,撰有《元代之儒学教育——以教育课程为中心》、《关于元代庙学书院之规模》(979)、《元代生员之学校生活》(980)等文。近年发表的论文有《成吉思汗攻金》—3(98—988)和《金末元初士人的转变》(987)。宋史专家柳田节子着重于乡村各阶层地位及其赋役负担研究,兼及元代,撰有《元代乡村之户等制》(977)、《元朝治下农村社会之回民》(98)等文,其代表作《宋元乡村制研究》(98)对了解元代乡村社会结构很有帮助。

    海老泽哲雄曾参加《元史·刑法志》的集体研究,并撰写《有关“约会”的记录》(92)。他研究的课题主要有两方面,一是蒙元制度,发表有关于封邑制度(92、9)、探马赤军、蒙古军人与汉人奴隶(9)、投下制度(97)、怯怜口(99)、东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