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立的行径引起金朝官吏的痛恨都尉李崎山西人妻有姿色崔立每欲强夺;又受崔立妹婿折希颜的折辱于是建杀崔立之谋。他联合都尉权东面元帅李贱奴安平都尉司千户李伯渊共议杀崔立之策。六月传闻附近有宋军李伯渊等人乘夜放火烧外封丘门以恐吓崔立。翌日晨约崔立前往视察及还李伯渊伴送崔立还二王府途中杀崔立又斩杀折希颜、苑秀将崔立尸体系马尾号召众人说:“(崔)立杀害劫夺烝淫暴虐大逆不道古今无有当杀之不?”万口齐应:“寸斩之未称也。”于是斩崔立级悬木上望承天门祭哀宗随后籍抄崔立家。
第八十六章蒲鲜万奴第一节金末辽东统帅蒲鲜万奴(?—约1233)金女真人。金末元初东夏国的创建者。
金章宗时初为尚厩局使。泰和六年(12o6)宋韩侂胄以恢复中原为名分兵三路伐金。蒲鲜万奴以右翼都统从都统完颜赛不攻宋赴溱水(汝水支流今名臻头河)阻击宋皇甫斌率领的中路军。适值溱河水涨宋兵扼桥相拒。完颜赛不决定指派蒲鲜万奴与完颜达吉不乘夜黑分左右两路渡河大败宋军。随后蒲鲜万奴率兵至真阳路(今河南正阳)断宋军后路与诸军追击至陈泽(今河南固始县陈集)斩2万级获战马杂畜千余。溱水一战击溃宋中路军金军乘胜连下淮南诸州县进至长江北岸。宋东路军后退西路军向金朝奉表投降宋廷震恐。于是金宋再签和议(即嘉定和议)。蒲鲜万奴因军功晋爵一级。
金卫绍王大安三年(1211)七月成吉思汗兵南下攻金。卫绍王遣平章政事独吉思忠、参知政事完颜承裕统兵迎战。乌沙堡之战金军大败蒙古军乘胜南下。蒲鲜万奴被调往北线任监军随招讨使纥石烈九斤(一说完颜九斤)至野狐岭抵御蒙古军。双方大战于獾儿嘴(今河北万全西北)因主帅九斤指挥失误金军溃败南逃至会河堡(今河北怀安)再被蒙古兵大败。金朝损兵折将士气难以复振金朝灭亡于此役已见端倪。
卫绍王末年金北边千户耶律留哥(契丹人)在东北起兵叛金攻略城池屡败前来镇压的各路军队。契丹人耶的起兵响应起义军迅扩大众至十余万人。起义军推耶律留哥为都元帅耶的为副元帅营帐百里威震辽东。至宁元年(1213)卫绍王命完颜承裕为元帅右监军、兼咸平路兵马都总管率军6o万去东北剿灭耶律留哥蒲鲜万奴亦在军中。此时耶律留哥已投附蒙古面对金朝重兵自度抵挡不住驰表闻于蒙古请求援兵。成吉思汗命按陈等率骑兵1ooo援留哥。双方激战于迪吉脑儿(今辽宁昌图附近)耶律留哥以侄安奴为先锋横冲金军加上蒙古骑兵相助完颜承裕与蒲鲜万奴等金将抵挡不住遂溃败留哥俘获甚多。三月留哥自立为辽王改元天统都广宁(今辽宁北镇)声势益大。十月金朝廷生政变卫绍王被弑金宣宗即位授完颜承裕辽东宣抚使蒲鲜万奴为咸平路招讨使不究前次丧师之罪令其治兵效力。不久承裕卒以万奴为辽东宣抚使成为辽东地区最高军政长官。
金贞祐二年(1214)宣宗欲招抚耶律留哥遣退守盖州的知广宁府温迪罕青狗往广宁招谕留哥啗以重禄留哥不从。青狗见留哥势盛妻子亦陷广宁反留下来臣侍留哥。金宣宗大怒遂派遣新任辽东宣抚使蒲鲜万奴率领大军讨伐耶律留哥。双方战于归仁(今辽宁昌图)北细河上金军大败。蒲鲜万奴收散卒败走东京(今辽宁辽阳)耶律留哥进占咸平尽有附近州县遂以成平(今辽宁开原)为都城号中京。金宣宗在蒙古咄咄逼人的攻势第二节东夏国的兴亡贞祐二年五月金宣宗弃中都(今北京)南迁南京(今河南开封)。
成吉思汗一面大兵再围中都一面派遣木华黎率军攻打辽西从而切断了东北与金朝廷的联系。面对蒙古军不断进逼蒲鲜万奴与其他的东北金朝将官不是精诚合作共同对敌而是互相猜忌、倾轧。早在万奴任咸平路招讨使时见东北路招讨使完颜铁哥兵强马盛乃以咸平与耶律留哥辖地相邻征完颜铁哥骑兵2ooo、泰州军3ooo及其户口充实咸平铁哥不遣。及万奴继任辽东宣抚使即治铁哥罪下狱杀之。北京留守奥屯襄、宣差蒲察五斤上表称蒲鲜万奴有异志朝廷应治罪万奴限制其势力展。蒲鲜万奴由于归仁之败颇不自安。两将上表益恐宣宗治罪于他。此时木华黎大军正在进攻辽西连拔惠和(今辽宁建平北)、金源(今辽宁朝阳大青山西)、和众(今辽宁凌源西)、龙山(今辽宁喀左南)等15城进而包围北京(今内蒙古宁城)。贞祐三年(1215)正月北京守将宣抚使兼留守奥屯襄被杀二月城破。接着蒙古军占领兴中府(今辽宁朝阳)。蒲鲜万奴决定不复听命金朝主动出击扩大自己势力范围以图在东北立足。三月、四月、五月、九月万奴多次出兵攻取咸平、沈州(今辽宁沈阳)、澄州(今辽宁海城)南下取宜风、易池(今辽宁盖县一带)。耶律留哥侦知万奴四处出兵东京城内防守空虚乘机攻破东京副帅可特哥掠娶万奴妻李仙娥。万奴复取东京其时辽东猛安谋克人多投附之。于是在贞祐三年十月据东京自立称天王国号大真(史称东真)改元天泰。都东京统辖东京附近州县及成平路部分地方。
贞祐四年(1216)七月木华黎大军占领辽西后东渡辽河连克苏、复、海三州一直挺进到鸭绿江下游取婆府路大夫营。蒙古军所到之处旨在掠夺财物一扫而过辽东诸城望风而降。十月间木华黎大军过东京时蒲鲜万奴亦递降表并按照蒙古军的规定以子帖哥为人质至蒙古给事于御营。蒙古军对举城投附者予以重用并多保留原有势力驻守原地。拒降者皆杀戮无赦。因而蒲鲜万奴降蒙后仍拥有原来的实力并有一定的独立性。率众十余万人遁入海岛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整兴定元年(1217)正月万奴率部出海岛转战于鸭绿江下游一带破大夫营败金守将元帅于哥下。适时蒙古军已撤出辽东木华黎被调往中原。万奴子帖哥亦从蒙古返回辽东于是万奴杀蒙古留守(监军)耶律捏儿哥叛蒙古自立。
以辽东不宜固守蒲鲜万奴率部北上攻取隆安府(今吉林农安)金守将辽东、上京等路宣抚使兼左副元帅蒲察移剌都弃城逃往开封。接着万奴全力攻打上京(今黑龙江阿城之白城子)由于金守将元帅完颜承充及其女完颜阿鲁真率军顽强抗拒万奴几次动进攻均未能攻克。于是他放弃上京向东进军进入易懒路、频路地区。六、七月间改国号为东夏年号仍为天泰建都开元(一说在今黑龙江宁安东京城即原渤海上京龙泉府;一说在绥芬河下游双城子即今乌苏里斯克)并置南京(今吉林延吉东)、北京两个陪都。
东夏国的政治、军事、经济与文化皆承用金朝制度朝廷设尚书省六部地方设路、府、州、县与猛安谋克。辖境东至日本海北界黑龙江西起张广才岭东西南到曷懒路南界(今辽宁铁岭一带)。
蒲鲜万奴建立东夏国时期金朝在东北的统治已经崩溃辽东行省退处婆路(今辽宁、吉林东部和朝鲜东北部)一隅。耶律留哥部于贞祐四年(1216)生内乱。趁耶律留哥赴蒙古朝见成吉思汗之机乞奴、金山等推耶斯不称帝于澄州(今辽宁海城)国号仍为辽。不久耶斯不被部下所杀乞奴监国。留哥引蒙古兵击败乞奴乞奴逃往高丽。耶律留哥徙居临潢府占据以广宁为中心的辽西地区。经过这次变乱耶律留哥已不能与蒲鲜万奴相匹敌。蒙古正与金朝角逐中原又用兵西夏无暇分兵辽东。蒲鲜万奴虽叛蒙古自立但没有与蒙古生正面冲突因此蒙古对东夏国没有采取军事行动双方相安无事。
乞奴率残部入高丽境后内讧迭起不到三年时间生四次自相残杀后来喊舍成为领这支既不统一又无节制的近十万部众在高丽境内辗转骚扰各地京城屡遭威胁。兴定二年(1218)东夏、蒙古、高丽三方联军讨伐喊舍。蒲鲜万奴遣东夏国元帅胡土率兵2万成吉思汗派元帅哈真和扎剌率兵1万与临潢的留哥部众约8万人;高丽助兵4o万围喊舍部于江东城。翌年正月喊舍自杀余部投降。
金正大六年(1229)窝阔台即蒙古大汗位亲率大军攻金。正大九年(1232)钧州三峰山之战蒙古消灭金军主力占领了黄河南北大部分地区。随后兵锋指向东夏国天兴二年(1233)蒙古皇子贵由、诸王按赤台、国王塔思统帅大军取道高丽攻入东夏国。九月围困蒲鲜万奴于南京城陷万奴就擒被杀。蒙古军很快占领了开元、恤品(今绥芬河流域)两路。
第八十七章元好问第一节名震京师“元才子”
元好问(119o—1257)字裕之号遗山。鲜卑拓跋氏后裔。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
元好问是金元之际的著名诗人、文学家、史学家。其父元德明善诗赋累举不第终生未仕教授过乡学自号“东岩”著有《东岩集》。元好问出生后七个月就过继给二叔元格、婶母张氏。4岁开始学习认字读书。7岁入小学8岁学作诗被人誉为神童。11岁元格官冀州(今河北冀县)在那里元好问受到翰林侍读学士路铎的赏识。路铎字宣叔为文尚奇诗篇温润精致。指点元好问作文章。14岁元格调官陵川元好问受业于泽州宿儒郝天挺(字晋卿)。从学六年博通经史尤工诗。
贞祐二年(1214)金宣宗南渡迁都开封。为避兵祸元好问举家迁往河南福昌(今河南宜阳)后转徙登封。此时元好问与当时金朝诗文名家赵秉文、冯璧、雷渊、李献能、王渥、崔遵、王著等人交游或拜师或为友尤以辛愿、李汾和李献甫为知己。元好问经常与诸人游山水名胜诗酒酬唱诗歌创作极丰对景抒情借古讽今饱含着深沉的家国之忧。其中《箕山》、《元鲁县琴台》等诗篇深得礼部尚书赵秉文的赞赏以为近代无此佳作。于是名震京师被人目为“元才子”。
金宣宗兴定五年(1221)元好问科举及第但因科场纠纷被诬为“元氏党人”他愤然不就选任。三年后(1224)元好问又得到赵秉文等人贡举参加考试得中宏词科被任为权国史院编修留官南京(今河南开封)。自哀宗正大三年起历任镇平令、内乡令、南阳令。天兴元年(1232)擢尚书省掾。不久升任左司都事又转任尚书省左司员外郎。
第二节崔立碑事天兴二年(1233)蒙古军围开封元好问在围城中。金哀宗以“亲征”之名逃出京城兵败卫州后逃往归德府(今河南商丘)。朝中无主诸军帅不听调遣朝野已有立荆王完颜守纯(宣宗子)监国以城投降蒙古的议论。两位留守大臣完颜奴申和完颜习捻阿不只知死守全无应对之策。趁官民失望、愤怒之际安平都尉、京城西面元帅崔立率兵作乱杀二相及十多位官员以城向蒙古请降。
崔立投降蒙古后自认为有免开封屠城之祸拯救一城生灵之功胁迫朝臣为其立碑歌功颂德。元好问、王若虚、刘祁等都被迫参加撰写碑文磨掉宋徽宗所立“甘露碑”的字迹刻上碑文。几天后蒙古兵入开封大肆抢掠碑立否不知结果。此事史称“崔立碑事”或“甘露碑事”。因撰写崔立记功碑文有涉“名节”问题元好问一生常为此所扰。
第三节战俘生涯天兴二年(1233)四月元好问随两宫、皇族宗室、百官被蒙古兵押往青城。五月又被押送北渡黄河羁管山东聊城在聊城近两年的时间里一家十口居住在至觉寺一间不满方丈的小屋内过着半饥半饱的生活。这期间金哀宗在蔡州自缢金朝灭亡。元好问写了许多诗篇记下了他的所见所闻和所思其中有对金哀宗之死和金朝灭亡的沉痛哀悼有对金朝君臣的无限思念有对蒙古兵暴行的斥责有对北方难民的同情还有对崔立叛逆的鞭挞。由于元好问的诗文名气很大山东名人豪士多与他交往后来结识了蒙古东平路行军万户(当时山东最高长官)严实被严实招为幕客声名日隆而交游益广。他与严氏父子建立了亲密的关系后来他的文集也赖严实之子严忠杰而刊布流行。
窝阔台汗七年(1235)元好问迁往冠氏(今山东冠县)在此居留三载。由于羁押限制放宽又得到严实的部下东平左副元帅兼分治大名府路同知兵马都总管事、行军千户赵无锡的照顾生活有所好转。
第四节北方文坛盟主在山东六年中元好问在文学上最重要的贡献是完成了《中州集》的编辑工作(一说是于1249年完成)。他为“不可令一代之迹泯而不传”收集金代25o名作家21oo余诗词。除卷金章宗和其父显宗完颜允恭之外为每位作者立传开创了断代诗史的新体例将论诗、论史与作品汇集一处以诗存史对后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窝阔台汗十一年(1239)元好问携家返回故乡秀容。作为北方文坛盟主他认为“金源氏有天下典章法度几及汉唐国亡史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