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通史- 第38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币值的稳定与流通不仅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展也是宋孝宗时社会经济繁荣兴盛的反映。

    宋孝宗一改北宋后期与南宋初期树一派打一派的学术政策他对主流学派王安石新学及新兴起来的程朱理学采取兼容并蓄、共同展。宋孝宗虽也对新学有一些微辞但对理学派攻击新学推崇理学却并不支持如乾道四年太学录魏掞之攻击“王安石父子以邪说惑主听游人心驯致祸乱”“请废王安石父子从祀追爵程颐列于祀典”不仅不予理会还将他出为台州州学教授2。而沉寂了三十多年的苏氏蜀学在宋孝宗即位后重新兴起。宋孝宗为苏轼文集作序赞扬并追谥苏轼“文忠”、苏辙“文定”追赠苏轼太师对苏氏蜀学的展起到推动作用。正是宋孝宗倡导的百家争鸣、共同展的学术环境才使得58岁的朱熹在淳熙十四年(1187)也不得不说:“若诸子之学同出于圣人各有所长而不能无所短”1。在随后举出的诸子中不仅有理学派代表人物也有新学派的王安石和王雱以及蜀学派的苏轼。由于有这样的社会环境才造就了一大批卓有成就的文人学者正如南宋末年著名学者黄震所称许的孝宗乾(道)淳(熙)时“正国家2《皇宋中兴两朝圣政》卷56。

    3《宋史》卷173《食货志》上一。

    4《皇宋中兴两朝圣政》卷54。

    1《宋史》卷181《食货志·会子》《皇宋中兴两朝圣政》卷46。

    2《宋史》卷459《魏掞之传》《皇宋中兴两朝圣政》卷47。

    1《朱文公文集》卷69《学校贡举私议》。

    一昌明之会诸儒彬彬辈出”2。其时不仅有著名的思想家朱熹、6九渊、陈亮、叶适;还有著名的文学家如6游、范成大、杨万里、尤袤著名词人辛弃疾等他们都活跃在宋孝宗时期。

    锐意恢复壮志未酬“隆兴和议”虽是宋金所有和议中屈辱最轻的和议但毕竟不是平等的和议在南宋皇帝接受金朝国书时要求平等的礼仪被金朝拒绝后宋孝宗决心通过武力以雪国耻。

    主张抗金的大臣张浚已于和议前去世宋孝宗转而依靠指挥采石之战的虞允文。虞允文于乾道五年(1169)升任右相兼枢密使乾道八年升任左丞相(新官制)。宋孝宗决定采取分别从江淮、四川东西两路攻金的策略因而任命虞允文为四川宣抚使。此前一年宋孝宗还将三衙之一的侍卫马军司移屯建康以建康作为宋军东路的前进基地。但是虞允文到四川后却迟迟不能确定出兵的日期而且不久即于淳熙元年(1174)病死使得宋孝宗与虞允文相约东西两路攻金的战略落空。此后宋孝宗虽然也整军练武积极作好攻金的准备又几次以接受金朝国书仪式不平等而难企图以之激化矛盾引军事对抗但他既受制于太上皇高宗又得不到大臣们的支持每次都以太上皇有旨而姑听仍旧。“寿皇圣帝(孝宗)之志未尝一日而忘中原也是以二十八年之间练军实、除戎器、选将帅、厉士卒所以为武备者无所不讲”1。金世宗也“每戒群臣积钱谷谨武备必曰:‘吾恐宋人之和终不可恃’盖亦忌帝(宋孝宗)之将有为也”。但始终制约宋孝宗的太上皇宋高宗直到淳熙十四年(1187)才以81岁的高龄去世宋孝宗已是年过6o的花甲老人。

    淳熙十六年(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正月金世宗去世皇太孙完颜璟(金章宗)即位。宋孝宗面临着此前向金世宗称侄现在又要向其孙金章宗称侄的局面否则就可能生对抗。而宋孝宗也已失去早年恢复中原的雄心壮志决心将此局面留给“英武类己”的皇太子赵惇。同年二月即禅位为太上皇赵惇即位是为宋光宗。宋孝宗于绍熙五年(1194)逝世享年68岁。宋孝宗在位期间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史称为“卓然为南渡诸帝之称”2。宋孝宗是南宋名副其实的中兴之主。

    第二节虞允文采石之战虞允文(111o—1174)字彬甫隆州仁寿(今属四川)人。父虞祺北宋末政和年间进士仕至潼川府路转运判官。虞允文南宋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1历任通判、知州等四川地方官。绍兴二十八年改任秘书丞2《慈溪黄氏日抄分类》卷68《读水心集》。

    1《皇宋中兴两朝圣政》卷29。

    2《宋史》卷35《孝宗纪赞》。

    1杨万里《诚斋集》卷12o《虞公(允文)神道碑》;《宋史》卷383《虞允文传》作绍兴二十三年误。开始到朝廷任职。不久兼任国史院编修官历吏部员外郎、兼右司员外郎。绍兴三十年以守起居舍人兼权中书舍人借工部尚书衔任贺金正旦使回朝后任中书舍人兼直学士院。

    绍兴三十一年(1161)十月金军渡淮南犯南宋都临安一片慌乱许多官员把家属送出京城以便随时逃跑。在宰相陈康伯坚持抗战下起用已病的老将刘锜担负起江淮前线的全面抗金重任。但淮西主帅王权刚进抵庐州(今安徽合肥)一听到金军渡淮随即望风逃窜金军如入无人之境直抵长江北岸。宋高宗为应付危急局势任命知枢密院事叶义问为督视江淮军马中书舍人兼直学士院虞允文任参谋军事洪迈与冯方任参议军事临江督战。十月末叶义问、虞允文等到达镇江金帝完颜亮已到达长江北岸的西采石、杨林渡(今安徽和县东南)多日。十一月初叶义问、虞允文到建康府王权的部下已退到长江南岸的东采石王权也已被罢建康府御前诸军都统制职改调李显忠接任但还未到任。叶义问派虞允文到东采石犒师并前往芜湖催促李显忠赶快前来上任。但当虞允文到达东采石时见逃到江南的王权部下将士群龙无三五成群地散坐路边骑兵已没有了马匹士气十分低落。遥望长江北岸金营遍野“金主(完颜)亮登高台张黄盖被(服)金甲据胡床而坐(宋)诸将已为遁计”1。身任参谋军事的文官虞允文立即召集原王权部下的将官告以只能死里求生奋起抗敌遂即整顿队伍并于长江南岸山间布阵但水军虽有战船却不敢出击虞允文立即命令当涂民兵登船共准备同抗击金兵。金帝完颜亮亲自指挥金军渡江“一瞬间七十余舟已达南岸其登岸者与官军战”将官时俊在虞允文的激励下“手挥双长刀出阵奋击士皆殊死战无不一当百俘斩略尽”金军败退登船北逃又被南宋民船攻击纷纷落水共杀死金兵4ooo多俘5oo多2。次日虞允文又派盛新率船队出击北岸的杨林渡口大败金水军并烧毁金军渡江用的船只完颜亮渡江南侵计划破灭遂移师扬州企图改由此渡江南犯。“采石之战”是南宋唯一的一次击败金军渡江的战役在宋金战争史上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当新任建康都统制李显忠率部赶到东采石时采石之战已经结束虞允文随即率李显忠的部将李棒所统1。6万人及战船1oo艘前往镇江与刘锜会兵抗金由于镇江宋军严阵以待完颜亮又下诏强迫金军限期渡江金军将士鉴于采石渡江战败的教训遂杀完颜亮后还军归附新即位的金世宗。经营川陕绍兴三十二年(1162)二月虞允文升任兵部尚书、川陕宣抚使在前往四川的途中先后与京西制置使吴珙、荆南都统制李道会见于襄阳、四川宣抚使吴璘会见于河池商讨攻金战略。他提出“以大军出关辅因长安之粮以取河南因河南之粮而会诸军以取汴则兵力全而饷道省至如两河可传檄而定”的战略1上奏高宗又申报于皇子、建王赵玮(孝宗)。吴璘遂出兵陕西收复西北三路的十六州大片地区。六月孝宗即位副相史浩1《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94绍兴三十一年十一月丙子。

    2《虞公(允文)神道碑》。

    1《虞公(允文)神道碑》。

    主张退守四川虞允文前后凡上十五疏力争不可弃陕西新复失地但未被采纳。九月虞允文因反对退兵而被罢为夔州知州。此时虞允文还上奏:“论德顺守战之利不可轻弃”。“若朝廷必欲弃新复之地臣决不敢卖国为苟容之计”。而对于罢宣抚使职后“尚付以夔之方面感极涕零”2。但力主放弃新收复西北三路地区的副相史浩已于隆兴元年(1163)正月升任右相兼枢密使随即亲自代撰诏书给吴璘称:“弃鸡肋之无多免狼心之未已。”已经患病的吴璘知道朝廷的意图“已弃德顺道为金人所邀将士死者数万计”3。由于决策者的错误当年四月孝宗动北伐战争时东线虽取得胜利但川陕有利的态势已经尽失吴璘军因受到重大损失不但不能共同出兵北伐甚至失去了在西线牵制金军的作用。当虞允文随后朝见宋孝宗时再次上奏论及当前形势并指陈放弃西北三路十六州地区的利害关系宋孝宗才知道被右相史浩的弃地策略所误史浩随即于五月中旬被罢相降任地方官。五月下旬“符离之战”宋军溃退。六月虞允文自太平州(今安徽当涂)知州再任兵部尚书并兼湖北、京西宣谕使;七月改制置使负责江汉防务。隆兴二年左相汤思退以放弃宋军攻占的唐(今河南唐河)、邓(今属河南)、海(今江苏连云港市海州区)、泗(今盱眙西北)四州地以求和虞允文虽极力反对弃地议和但四州地终于被放弃。虞允文改任平江知府。同年十月金为迫宋再放弃攻占的商州、秦州等地再次渡淮南下十一月左相汤思退因而被罢相不久死于贬途中。主战的虞允文升任同签书枢密院事再升同知枢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但和议已定。乾道元年(1165)二月左相陈康伯罢相后宰相空缺只有参知政事钱端礼主政。同年三月虞允文又升为参知政事兼同知枢密院事成为两副相之一。参钱端礼一心想升宰相他因接受李宏所送玉带为吏部侍郎章服所弹劾并诬称玉带经虞允文转送事虽辨明章服亦被罢官谪居汀州(今福建长汀)但虞允文仍罢官授宫观回四川家乡闲居1。

    乾道三年二月虞允文被重新启用任知枢密院事。五月四川宣抚使吴璘死;六月以虞允文任知枢密院事兼四川宣抚使接替吴璘镇守西疆。虞允文到任后召集川蜀四路的转运使“会计财赋所入对立兵额”2整训军队强者任战守次者备辎重裁减老弱者达1。7万多人岁省军费9oo万核实民兵得2。3万多人并以官田安置归附南宋的金朝人(归正人)2万人修缮营垒、兵器选拔将校;又奏除历年州县所欠税赋343万贯禁止提前征收两税、盐税、酒税核减两税中的虚额。适遇邛(今四川邛崃)、蜀(今崇庆)等十四州生饥荒虞允文又免除当年租税并开仓赈灾数十万民众赖以渡荒四川军政面目一新。

    乾道五年(1169)虞允文被召回升任枢密使。八月又升为右相兼枢密使举用胡铨、周必大、赵汝愚、晁公武、李焘、吕祖谦、辛弃疾等名士。乾道七年十月金使乌林答天锡来贺会庆节(孝宗生日)节前一天金使上朝。“固请上(孝宗)降榻问金主起居”遭到孝宗的拒绝但金使“天锡跪不起侍臣错愕失措”。虞允文请孝宗退朝回宫并对金使说:“‘大2黄淮、杨士奇:《历代名臣奏议》卷336。

    3《宋史》卷383《虞允文传》《宋史》卷33《孝宗纪》一。

    1《虞公(允文)神道碑》记载不确此系参据《宋史·虞允文传、孝宗纪、宰辅表》撰写。2《宋史》卷34《孝宗纪》二。

    驾既兴难再御殿使人来旦随班上寿’金使惭而退”。会庆节这天金使只好随班入见。虞允文只是协助宋孝宗阻止了这一次不平等的礼仪。宋、金地位不平等使宋孝宗一直不能忘怀决心通过武力来达到地位平等并进而收复中原。同年虞允文以侍卫马军司的牧地原在都临安郊区“地狭不利刍牧请令就牧镇江缓急用骑过江便”先移牧地于镇江;又将侍卫马军司移于建康积极为北伐作准备。乾道八年二月更改宰相官称虞允文进为任左丞相仍兼任枢密使后在用人问题上与宋孝宗意见相左因而求辞相。但宋孝宗在抗金问题上仍想依虞允文曾对他说:“丙午(靖康元年1126)之耻当与丞相共雪之。”1九月虞允文罢相以少保、武安军节度使任四川宣抚使封雍国公。宋孝宗希望虞允文按照绍兴三十二年提出的进军陕西挥师东入河南的计划宋孝宗则督师北上预定某日会师河南。虞允文则吸收当年任川陕宣抚使时被迫从已攻占西北三路十四州退兵的教训提出:“异时戒内外不相应。”孝宗回答说:“若西师出而朕迟回即朕负卿;若朕已动而卿迟回即卿负朕。”1宋孝宗亲自到正殿赐酒赋诗送行并让虞允文在殿门乘马持节度使仪仗出京城的特殊礼遇。虞允文虽已年过花甲但仍怀着光复中原的信念立即上道于乾道九年初抵川设幕府于汉中。先适当增加军人的俸禄使能养家以提将士的士气;养马户免其赋役以增加养马数量;又听取大将秦琪的意见改变兵力分散的状况以使军势尾相应。选拔将校赏罚分明积极备战。宋孝宗则以急不可待的心情期望早日动对金战争。乾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