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通史- 第37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并拒绝移交山后的云州(今山西大同)地区。八月谭稹以处置不当被罢官重新起用童贯为领枢密院事、河北·河东·燕山府路宣抚使。童贯以与金交涉云州地区移交问题为名前往太原(今属山西)实际是准备迎接想向宋投降的辽朝末代皇帝天祚帝金以童贯准备接纳天祚帝是违约童贯即否认有此事后因金兵俘获天祚帝此事才未成为金军攻宋的借口。

    宣和七年六月宋徽宗以宋神宗遗意以童贯收复燕京地区之功封广阳郡王这是宋代除皇亲国戚以外第一个在世时被封王的大臣。正当童贯志得2《东都事略》卷121《童贯传》。

    3《三朝北盟会编》卷5、卷6。

    1《三朝北盟会编》卷11宣和四年十一月二十七日。

    2《东都事略》卷121《童贯传》。

    意满之际金将完颜宗翰(粘罕)也在积极准备攻宋。九月金派使臣至太原谎称要见童贯商议金朝向宋交割云州地区事。尽管有种种迹象表明金军即将大举南犯但宋徽宗仍很相信金将移交云州地区于是督促童贯前往太原。当童贯于十月间到达太原后派使臣前往宗翰军中进行交涉且打探金军有无南下意向宗翰即以宋收纳金叛将张觉是破坏金宋海上之盟为借口要宋割让土地给金。十二月初宗翰派使臣至太原告知童贯金已分兵两路大举攻宋要宋朝割河东、河北两路金、宋以黄河为界的要求童贯不作任何抗击金军的部署立即自太原逃到开封。这时宋徽宗也正准备退位南逃数日后退位为太上皇宋钦宗即位。

    靖康元年(1126)正月初金军迅南下太上皇宋徽宗以赴亳州(今属安徽)太清宫烧香为名半夜逃出开封童贯不仅拒绝了宋钦宗任命他为东京留守以抗金的诏旨而且正当开封急需援军以抗金之际他率数万精锐亲军追随宋徽宗南逃。正月末太学生陈东上书乞诛蔡京、童贯等“六贼”;二月童贯被降为左卫上将军致仕到池州(今安徽贵池)居住;四月贬为节度副使郴州(今属湖南)安置又改移广南英州(今广东英德)安置;七月再移往海南吉阳军(今海南三亚西北)安置随后又下诏斩;八月童贯在前往贬所途中的南雄州(今广东南雄)被斩;九月函至都枭于都市终年73岁。

    梁师成梁师成(?—1126)字守道开封(今属河南)人。初为入内侍省书艺局小宦官后领睿思殿文字外库专主出外传宣皇帝诏旨逐渐为宋徽宗所宠信。北宋末年科举腐败宦官梁师成得以中大观三年(11o9)进士甲科1。政和五年(1115)建“明堂”梁师成任都监政和七年建成因此升领节度使衔;宣和二年升领武阶官最高的太尉四年又升开府仪同三司为“使相”。宋徽宗的“御书、号令皆出其手”于是他挑选擅长书法的小吏模仿宋徽宗笔迹伪造宋徽宗的“御书”颁出外人莫辨真伪权势熏天。王黼投靠梁师成很快升为执政、宰相不仅宰相“王黼父事之虽蔡京父子亦谄附焉都人目为‘隐相’”2。梁师成与宰相王黼内外勾结共同控制朝政不仅促成宣和四年兴师联金攻辽的燕京之役在以“策勋”之功升为少保后又与王黼一起排挤童贯以谭稹代为宣抚使导致谭稹因容纳金朝叛将张觉而成为金攻宋的借口加了北宋的灭亡。

    宣和六年宋徽宗到宰相王黼府第现王黼与一墙之隔的大宦官梁师成府第之间开便门互相往来引起宋徽宗的不满。当王黼在朱■等人的攻击下被罢相后宋徽宗也从此不再信任梁师成。当初在宰相王黼为动摇太子赵桓而扶植郓王赵楷时据说梁师成曾竭力保护太子赵桓。宣和七年十二月宋钦宗即位以后太学生陈东等上书请诛蔡京、童贯、王黼、梁师成、李彦、朱■等“六贼”。当靖康元年(1126)正月初“六贼”中的朱■被夺官放归田里李彦被处死王黼被贬童贯已追随宋徽宗南逃蔡京亦已南逃以1《宋史》卷155《选举志》一、《文献通考》卷31《选举考》四。《宋史》卷468《梁师成传》作“政和间得君贵幸至窜名进士籍中”。叙事有误。

    2《宋史》卷468《梁师成传》。

    避金兵只有梁师成仍在钦宗左右。太学生陈东再次奏论梁师成“有异志攘定策功当正典刑”钦宗迫于公议准备贬逐梁师成。他也已有所察觉“寝食不离帝所虽奏厕亦侍于外”1。正月末因向金营奉献珠宝玉器钦宗命梁师成到宣和殿检查搬运的珠宝玉器乘机下诏贬梁师成为彰化军节度副使循州(今广东龙川西北)安置。当日南行至八角镇(时属祥符县今河南开封南)“缢杀之但以其自缢闻诏赠太师”2。可能遭到群臣的反对追赠太师之诏也许是始颁即废所以一般记载并无赠太师之说。而“籍梁师成家”时则已是靖康二年正月十五日。宋钦宗当时正被扣押在金军控制下开封城南郊的青城。

    朱■朱■(1o75—1126)苏州(今属江苏)人。父朱冲是药材富商广交官吏、士人和商人声誉日著。元符三年(11oo)末蔡京以宫观居杭州(今属浙江)途经苏州时想在佛寺建阁藏经以祈福“会费钜万僧言必欲集此缘非朱冲不可”1。于是蔡京通过地方官召见朱冲朱冲对曾任高官的蔡京竭力巴结表示愿意独力建造几天后邀请蔡京到寺内请他指定建阁地点蔡京见到已有数以千百计的木材堆积于寺内两个月后阁已建成朱冲的才能受到蔡京的重视。

    建中靖国元年(11o1)蔡京奉召回京朱冲“谒道左丐以(朱)■从行”希图从此飞黄腾达。朱■在蔡京的推荐下入仕。宋徽宗喜爱奇花怪石蔡京令朱■告知其父朱冲暗中取两浙的珍异花石进呈。最初只是进呈树形奇特的黄杨木三、四枝受到宋徽宗的称赞以后虽有增加一年也不过进贡二三次每次也只是六七种奇花异石。直至崇宁二年(11o3)后童贯掌握西北的兵权已是宰相的蔡京才让童贯将朱■列入军籍以便冒领开边军功以升阶官朱■进见童贯颇得童贯的欢心进奉奇花异石也逐渐增多。不久宋徽宗设苏州应奉局由朱■主持政和年间达到极盛时期朱■将东南地区奇花异石以运粮的纲船(每十船为一纲)装运经淮河、汴河运往京城号称“花石纲”。这不仅耗费巨额朝廷经费而且应奉局及各级地方官乘机进行敲祚勒索致使稍有奇花异石的民户倾家荡产东南地区民怨沸腾成为宣和二年(112o)方腊起义的导火线应奉局因而一度被废罢。但在起义被镇压以后复设的应奉司更是变本加厉无恶不作东南地区的监司官徐铸、王安道、王仲闳及州、府地方官无不奔走于朱■门下助纣为虐“有不附己即旋踵罢去时谓东南为‘小朝廷’”势焰熏灼前后达2o年。宣和五年收复燕京地区与此次战役毫无关系的朱■竟然被称为:“伐燕之役谓(朱)■有功自庆远军承宣使进宁远军节度使、醴泉观使”1官运达到了顶峰。

    不久金军南下宣和七年十二月宋徽宗以太上皇退位宋钦宗即位1《宋史》卷468《梁师成传》。

    2《三朝北盟会编》卷32靖康元年正月三十日。

    1《宋史》卷47o《朱■传》。

    1《东都事略》卷1o6《朱■传》。朱■早期的活动也主要参据《东都事略·朱■传》以其叙事较《宋史·朱■传》前后有序而更符合史实。

    当宋徽宗于靖康元年正月初南逃时朱■追随南逃而被宋钦宗罢官放归田里。由于朱■罪大而责轻三月改为籍没家产衡州(今属湖南)羁管;四月改移韶州(今广东韶关)羁管随即又移循州(今龙川西)九月下诏处斩。

    李彦李彦(?—1126)宦官为大宦官杨戬部属。政和年间杨戬立法开始在汝州(今属河南)追索田主的地契“自甲之乙乙之丙展转究寻至无可证则度所出增立赋租”实际是将田主降为佃户所有荒山废地、弃堰退滩强制民户租佃地租数额规定后田地虽经河流冲荡也不减租机构称“西城所”逐渐推广至京东、京西等地。宣和三年(1121)杨戬死后李彦继任其事设局于汝州凡良田美地李彦指使他人呈告为无主荒田(天荒)田主即使持有地契也不予理会以致属县鲁山(今属河南)全县都括为官田原业主按租佃官田纳租如有呈诉立即加刑许多业主因被刑而致死。当地原先负担官府的田税额则转嫁到其他州县民户负担地方官吏“皆助(李)彦为虐”。

    当朱■大兴“花石纲”时李彦“物供奉大抵类朱■”用牛车运输送往京城农户因而无法种田牛也不能耕田以致力竭饿死甚至自尽于途中“当时谓朱■结怨于东南李彦结怨于西北”1因而被时人列为“六贼”之一。宦官李彦是“六贼”中权位最低的积官至翊卫大夫(从五品阶官)、安德军承宣使(遥郡)。靖康元年(1126)正月初先被削官赐死、籍没家产。

    1《宋史》卷468《杨戬传》附《李彦传》。又李彦的安德军承宣使属“遥郡”本身无官品李彦的官品以武阶官翊卫大夫计品位。

    第四十七章宋高宗秦桧第一节宋高宗宋高宗(11o7—1187)名赵构字德基徽宗第九子。即位前为定武军节度使、检校太尉受封蜀国公、广平郡王。宣和三年(1121)进封康王。靖康元年(1126)赵构曾作为军前计议使出使金营议和。是年冬当金兵第二次南侵时他又作为使臣赴宗望营中求和。行至途中因军民劝阻留于河北。钦宗命他为河北天下兵马大元帅募兵勤王。靖康二年金兵攻陷京城北宋灭亡。五月赵构到南京(今河南商丘)即皇帝位时年21岁。改年号为建炎是为宋高宗。

    放弃中原偏安一隅南宋政权建立后因南北军民抗金热潮高涨赵构不得不标榜“中兴”起用主战派李纲为相宗泽为东京留守但同时又任命主和派黄潜善为中书侍郎参预政务汪伯彦为同知枢密院事执掌兵权。建炎元年(1127)六月李纲入朝上“十议”提出备战抗金恢复中原的主张。宗泽在开封修筑工事募集军队联络河北义兵请高宗回驾开封做收复失地的准备。然而高宗却听从黄、汪的意见手诏:“京师未可往当巡幸东南。”1一开始就暴露了他放弃中原偷安一隅的思想。以后他撤销李纲等职位废除各种抗金措施而把军政大权交给黄潜善、汪伯彦掌握。十月高宗退至扬州。金兵得知高宗南逃于是更加肆无忌惮连年挥兵南下侵扰中原追逐东南。从此高宗开始了十几年辗转流徙东躲西藏的动荡岁月。据《建炎以来朝野杂记》甲集卷五记载这一时期逃避的线路是:建炎元年“十月幸扬州。三年二月渡江幸杭州。四月进幸江宁。八月复幸临安。十二月自明州幸海。四年正月幸温州。四月进幸越州。绍兴二年正月又幸临安。四年十月又幸平江。五年二月还临安。六年九月又幸平江。七年四月进幸建康。八年三月复还临安。”

    宋高宗不相信军民抗战的力量只顾仓皇逃跑又不断派出使臣向金朝求和。建炎三年(1129)他逃到江宁(今南京)时就派洪皓为大金通问使金朝不许将洪皓扣留在北方。同年八月高宗又派杜时亮为奉使大金军前使到金军上书求和并在致金朝的信中卑躬膝屈地说:“今以守则无人奔则无地所以愢愢然惟冀阁下之见哀而赦己。”“愿削去旧号是天地之间皆大金之国而尊无二上。”2就在高宗如惊弓之鸟四处逃避又无耻求和的时候南北军民展开了英勇的抗金斗争。在北方地区出现了像太行山“八字军”、山西和陕西一带的红巾军、河北五马山军、山东梁山泊水军等义军他们奋起反抗金兵但是他们得不到南宋朝廷的支持却遭受高宗勒令解散的连连打击。在此期间以岳飞、韩世忠、吴玠等为代表的抗金将领也挥了他们的军事才能对南犯的金军给予沉重打击为宋高宗赢得了喘息的机会。正是由于前方军民的英勇抗击才于绍兴二年(1132)以后逐步形成1《宋史》卷24《高宗纪》一。

    2《续资治通鉴》卷1o5高宗建炎三年。
………………………………

40

    了南宋东起淮水西至秦岭的战线。绍兴八年(1138)高宗正式在临安(今杭州)建都维持着半壁江山的统治。

    猜忌将帅重用奸佞与逃跑、求和的政策密切相关的是宋高宗在朝内猜忌诸将重用奸佞而这种政策有其深刻的历史渊源和现实原因。先防范武将、守内虚外是北宋立国以来世传的“家法”。自宋太祖以来宋朝诸帝对于武将一直抱有猜忌心理他们惧怕武将在战争中展力量而最终造成对皇权的威胁。因此他们不敢放手让武将用兵要时时限制或者剥夺武将的兵权甚至在战争有利的情况下也宁愿赔款求和而不让武将在战争中挥更大作用。正如清代学者王夫之所说的:“宋之猜防其臣也甚矣鉴高桥之己事惩五代之前车有功者必抑有权者必夺即至高宗微弱已极犹畏其臣之强盛横加锓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