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通史- 第37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周邦彦很受柳永的影响的确像陈振孙指出的那样善于长调铺叙婉转曲折令人回味。如《兰陵王》(咏柳):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梨花榆木催寒食。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凄恻恨堆积!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沉思前事似梦里泪&1t;//pgn》暗滴。

    陈延焯的《白雨斋词话》分析这词说:“‘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二语是一篇之主。上有‘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之句暗伏倦客之根是其法密处。故下文接云:‘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久客淹留之感和盘托出。他手至此以下便直抒愤懑矣!美成则不然‘闲寻旧踪迹’二叠无一语不吞吐只就眼前景物约略点缀更不写淹留之故却无处非淹留之苦直至收笔云:‘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1《隐湖题跋·跋〈片玉词〉》。

    1见《艺蘅馆词选》转引自唐圭璋《宋词三百笺注》之《评笺》。

    遥遥挽合妙在才欲说破便自咽住其味正自无穷。”寓情于景含而不露这正是周邦彦词的魅力所在。这词直到南宋绍兴初年仍在都城临安甚为盛行“西楼南瓦皆歌之谓之‘渭城三叠’”1。

    周邦彦早年较为放荡不羁在汴京多与歌妓往来。宋人不少书如张端义《贵耳集》、周密《浩然斋雅谈》等都记载了他与当时名妓李师师的亲密关系虽不无牵强附会之处但大体应是可信的因为周邦彦有不少这方面的词作。如《少年游》: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指破新橙。锦幄初温兽香不断相对坐调笙。低声问向谁行宿?城上已三更。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

    张端义、周密等都附会这是周邦彦躲在李师师床下追记的李师师与宋徽宗相会的场景其实不如说这正是周邦彦与歌妓相会的写照更为合乎实际。《宋史》本传说他“疏隽少检”看来不是没有根据的。

    纵观周邦彦的词作从总体上说缺乏苏轼“大江东去”那样豪迈的气魄而多的只是类似柳永那样的“浅斟低唱”。周邦彦生活在神宗元丰至徽宗宣和年间这正是北宋的鼎盛时期宋孟元老在其所著《东京梦华录》的序中说:“太平日久人物繁阜垂髫之童但习鼓舞;班白之老不识干戈。”故在周邦彦的词中没有丝毫的金戈铁马之声有的只是他个人的长吁短叹。可以说周邦彦的词在内容上是苍白的但在艺术上却有较高的成就在词坛上占有一席之地。

    1毛■:《樵隐笔录》。

    第四十六章蔡京童贯第一节蔡京(附王黼)

    蔡京蔡京(1o47—1126)字元长兴化军仙游(今属福建)人。熙宁三年(1o7o)进士入仕为钱塘县(今浙江杭州)尉1。熙宁末入京历任流内铨、崇文院属官并开始进入“中书礼房”任学习公事元丰元年(1o78)后任权检正礼房公事、检正户房公事元丰三年任权提点开封府界诸县镇公事。元丰五年官制改革后任考功员外郎、起居郎次年八月任贺辽道宗生辰使同年回朝后任中书舍人。元丰七年末升为权知开封府2开始参与宰相、执政们争夺中央权力的活动。

    元丰八年三月初正当改革继续实行之际年仅38岁的宋神宗英年早逝。因为神宗正值年富力强所以当于正月初开始生病时宰相王珪、蔡确并没有与神宗商议继承人选之事。直到二月末宋神宗病危之时神宗生母高太后和宰相、执政们在确定皇位继承人选时就应立年仅1o岁的神宗子延安郡王赵佣还是立神宗的同母弟雍王赵颢或曹王赵頵展开了剧烈的斗争。后来在右相蔡确、席执政官(门下侍郎)章惇主张之下得到左相王珪的赞同但撇开了高太后和向皇后确定立赵佣为皇太子(改名赵煦)。这天据说蔡确、章惇命开封知府蔡京率领壮士(一说即是刽子手)在外庭准备杀持异议的大臣由于大臣们都赞成这天才平安度过。蔡京因而也立有“定策功”。但此次立储之事日后成为新旧党争的重大事件蔡京遂采取投靠司马光以求保官。

    元祐元年(1o86)二月席执政官(门下侍郎)司马光废免(募)役法恢复差役法限令五日内完成正当章惇、苏辙、吕公著等人讨论免役法与差役法优劣所在或缓行差役法之时开封知府蔡京却于五日内立即恢复了差役法以致得到司马光的夸奖:“使人人奉法如君何不可行之有。”1蔡京虽然投靠了司马光但由于他在担任开封知府期间徇私枉法此时被揭露同时一些旧党人员认为蔡京明知开封府旧差役法差人过多但根本不作调查、申报而是限令五日内改行差役法因而指出蔡京“身为民官若不知旧法(指差役法)人数之冗是不才;若知而不请(指申请实际需要人数)是不忠”。蔡京限期改行旧差役法是“故意扰民以坏成法”是“挟邪坏法”1虽然已升任相的司马光很欣赏蔡京但蔡京任开封知府时的徇私枉法也是不争的事实加上为了稳定旧党内部的团结不得不把蔡京调出京城改任河北重镇真定府(今河北正定)知府例兼真定府路安抚使。1《宋史·蔡京传》作“调钱塘尉、舒州推官”按前者为差遣实职后者为“选人”寄禄官称即后来的从事郎其原意为蔡京入仕以舒州团练推官的寄录官担任钱塘县尉。

    2按北宋末年以前制度都城开封府长官为开封尹例由皇弟或皇子担任但开封府长官主要由其他官员担任则称权知开封府通常只称为开封知府。

    1《宋史》卷472《蔡京传》。

    1《续资治通鉴长编》卷368元祐元年闰二月庚寅。

    蔡京此次奉调出京最多也只能算是“平调”甚至被一些旧党认为是“宰相(时司马光独相)特加奖助授以名藩”2。因此要求停止蔡京的新职待审理完他徇私枉法之事后再说但未被采纳。

    元祐年间当新党成员屡遭旧党打击之际蔡京却历任瀛州(今河北河间)、扬州(今属江苏)、郓州(今山东东平)、永兴军(今陕西西安)、成都府(今四川成都)等名藩大郡的长官及江淮运使等职。

    元祐八年九月执政八年的太皇太后高氏死哲宗亲政。次年(1o94)

    四月改元绍圣以示继承宋神宗改革事业新党领章惇任左相(独相)执政也由新党成员担任蔡京在此前后由成都知府奉调回朝廷任权户部尚书。不久宰相章惇想改革差役法设置机构讨论如何改革。元祐元年时附和司马光废罢免役法最积极的蔡京这时却对章惇说:“取熙丰旧法施行之尔何以讲为”3又成为最积极恢复免役法者因而受到宰相章惇的重视。绍圣二年十月其弟蔡卞升任执政(尚书右丞)时蔡京也升为翰林学士兼修国史。此后主持贬斥旧党刘挚、范祖禹等人的活动企图以此挤身执政的行列但受到曾布的排挤只升为翰林学士承旨。

    元符三年(11oo)正月年仅25岁的哲宗病死向太后(神宗皇后)不顾宰相章惇依礼律当立哲宗同母弟简王赵似或依年长立申王赵佖的正确主张而是在曾布、蔡卞等人支持下坚持立被章惇认为是“轻佻不可以君天下”的端王赵佶1即宋徽宗。同年三月在曾布与韩忠彦的排挤下蔡京出任太原(今属山西)知府兼河东路经略安抚使;其弟执政蔡卞上奏认为是宰相章惇打击蔡京向太后也认为蔡京不当出任外官遂命徽宗诏令蔡京留都继续修撰国史于是曾布再次攻击蔡卞党羽满布朝野蔡京不出自己就不能安位。执政蔡卞、宰相章悙先后被曾布党羽攻击后罢政出任地方官韩忠彦、曾布升任左右相后蔡京随即于同年冬先被出任知永兴军还未赴任就被改为江宁(今江苏南京)知府引起蔡京的不满而拖延不赴任被降为提举杭州洞霄宫的闲差遂居住于杭州。

    徽宗设明金局于杭州由宦官童贯主持收集古字画蔡京擅长书法2与宋徽宗的嗜好相同蔡京竭力巴结童贯并通过童贯不断进呈自己的书法作品甚至宫妃、宦官等也都得到了蔡京所写的条屏、扇面之类在童贯的竭力推荐下又得到宫妃、宦官的一致赞誉宋徽宗遂决定重新起用蔡京。建中靖国元年(11o1)末起为定州(今属河北)知州。崇宁元年(11o2)右相曾布与左相韩忠彦争权曾布为拉拢蔡京。这年二月蔡京升任北京大名(今大名东)知府兼北京留守三月即被召回朝任翰林学士承旨左相韩忠彦于五月被罢相出任地方官后蔡京即于六月升任执政(尚书左丞)。右相曾布在蔡京及其党羽的攻击下被罢相蔡京遂于七月升任右相次年二月又任左相从此开始了以宋徽宗、蔡京为的腐朽统治集团的黑暗统治。

    蔡京对于曾布在哲宗执政时期阻挡他升任执政并被放逐为地方官之事2《续资治通鉴长编》卷369元祐元年闰二月庚戌。又真定府为成德军节度使节镇所在地以此《宋史》、《东都事略》的《蔡京传》均作“知成德军”。

    3《东都事略》卷2o1《蔡京传》。

    1《宋史》卷22《徽宗纪·赞》。

    2一说宋代四大书法家原是苏轼、黄庭坚、米芾、蔡京后以蔡京为奸臣而改以北宋前期的蔡襄列入四大书法家。

    一直耿耿于怀;宋徽宗也已将曾布当初的拥立之功忘得一干二净。所以在蔡京即将升任右相之前曾布就受到贬逐以后又一再被贬逐其境遇甚至比反对立徽宗为帝的章惇更差。

    蔡京升任右相后立即打着“绍述”宋神宗改革事业为旗号于是仿照“熙宁置(制置三司)条例司体例于都省(尚书省)置讲议司”1由蔡京亲自兼任提举。并于崇宁三年六月初在显谟阁(神宗御书阁)为熙宁、元丰功臣绘像以王安石配享孔庙;政和三年(1113)又追封王安石为舒王以之标榜蔡京作为王安石改革事业的“继承人”是货真价实的“新党”而将收括民脂民膏的行为都称之为“新法”。正如北宋末年的程瑀所说蔡京的所作所为“无非蠹国害民”蔡“京名为遵用熙(宁)、(元)丰之典”然而“未有一事合熙丰者”2。

    打击与迫害以司马光为的反对派及排斥异己是蔡京当政以后的主要活动之一。就在他任右相的次月崇宁元年八月先下诏不许司马光等21人的子弟在都城任职。徽宗即位之初的元符三年三月曾经下诏求直言这是预测到四月初一将有日蚀为“消弥天灾”而在全国进行的活动1。当时正是向太后当政期间应诏上书的人非常多实际上成为新、旧党人对宋神宗、王安石改革事业及高太后、司马光废罢新法的一次大规模的辩论结果是旧党取得了相对的胜利。四月旧党韩忠彦升任右相与左相章惇共同执政。五月即追复旧党文彦博、司马光等33人的官爵而新党成员蔡卞罢政出任地方官蔡京也于十月间被授宫观而闲居杭州。对此蔡京耿耿于怀他任右相后随即在崇宁元年(11o2)九月将元符三年应诏上书人分为正、邪二等正等又分为上中下三级列入正等的有4o多人;而列入邪等的又分为邪上尤甚、邪上、邪中、邪下四级总数多达54o多人。列入正等的升官而列入邪等的都有不同程度的贬降。又选择元祐及元符末文彦博、司马光、苏轼、秦观、张士良、王献可等文武官员(包括一些宦官)12o人分别列入元祐党籍、元符党籍由徽宗亲自书写后刻石于宫城的正南门端礼门。崇宁三年六月又加上书邪等及“为臣不忠”通为3o9人作为重点打击对象其中包括著名的新党人士6佃、章惇等。

    蔡京又倡丰、亨、豫、大之说引导宋徽宗尽情享乐。于是大兴土木崇宁三年铸“九鼎”次年铸成后建九殿以安置随后修建工程浩大的“明堂”。又雕造八宝玉玺、修“方泽”2徽宗崇奉道教于是又大修道观。政和三年(1113)春宰相蔡京又令童贯等以原皇宫不够宽敞于是在宫城北门外修造规模略小于皇宫的延福宫。政和七年又在京城东北部修筑规模更大的“艮岳”也称阳华宫直至北宋灭亡的十年间不断修筑国库财富耗费似流水。在这期间又大兴“花石纲”东南的奇花异石用运粮的漕船以十船为一“纲”由苏、杭运往都城以供应皇家园林及达官贵人的府第致使东南地区许多人户倾家荡产加上其他的苛政终于导致宣和二年(112o)十月以诛朱■为号召的方腊起义爆。虽然蔡京早已在这年六月罢1《续资治通鉴长编拾补》卷2o崇宁元年七月甲午。

    2《三朝北盟会编》卷49靖康元年七月十一日。

    1《东都事略》卷1o《徽宗纪》一。

    2方泽是“古者祭地于泽中之方丘”(《宋史·礼志三》)宋代已改在都城北郊地上建方坛(三层)以祭地但仍称“方泽”即后代的地坛。

    相致仕但在他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