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高武亦仿此铜人铸男、女、小孩铜人各一具。可见王氏所铸铜人之影响及其实用价值。
王惟一的另一贡献为刻石碑。尽管宋代印刷术已有很大进步但由于印数有限保存不易等原因仍限制着针灸医学的普及与展。为广流传王惟一主持将《图经》3卷刻于石碑之上供针灸爱好者览诵抚拓故石碑对针灸术的流传有推广作用。其时石碑有四方《图经》3卷每卷一方;另一方刻“都数”1卷具有全书索引性质一并放置在当时开封府大相国寺仁济殿(原名针灸图石壁堂)内。元初迁往北京后因年代久远字迹模糊在明代被充作修筑京师城垣的材料而埋入土中。1965年至1972年石碑得重新出土受到文物考古工作者的重视经修复整理将五块残石置于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中中国通史展览展出1。
王惟一的杰出贡献使我国传统的针灸学术得以展、推广和普及并纠正了唐代王焘倡灸禁针的谬误。因而至今他的著作对我们研究针灸学术仍然有着文献学作用和参考价值。
3王惟一:《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明书林宗文堂绣梓本卷上明英宗御制序。1魏稼:《王惟一对针灸学的伟大贡献》《中医药学报》1982年第3期第11—14页。第四十五章柳永周邦彦第一节柳永仕途坎坷柳永(约98o—1o53)1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崇安(今属福建)人。因排行第七又曾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七、柳屯田。祖父柳崇以儒学闻名。父柳宜宋雍熙二年(985)进士官至工部侍郎。柳永受家庭影响自幼即勤奋学习致力于举业。年长与兄三复、三接皆以擅长文学著称世号“柳氏三绝”。天禧初赴京应试屡试不中乃流落京华沉溺于歌楼舞榭之中。他曾作《鹤冲天》词表达自己的失望之情:“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游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这词盛传一时以致为仁宗所知。据说仁宗初年柳永再次应试原已通过考试但临到放榜时仁宗却将他黜落并斥之曰:“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1受此挫折柳永更郁郁不得志遂“日与狷子纵游娼馆酒楼间无复检约自称云:‘奉旨填词柳三变”2过着风流放浪的生活。其间他创作了大量的词其中有为民间歌妓作的俗词有为教坊乐工作的雅词内容多为描绘男女恋情感慨身世遭遇和赞美城市繁华的。这一时期柳永还多次离京外出漫游行踪及于今江苏、浙江、湖北等地。旅途中他写下了不少吟咏各地风光抒羁旅行役之情的词作。
在浪迹江湖多年后柳永再次回到东京应试于景祐元年(1o34)考中进士。旋即被任为睦州(今浙江建德)团练使推官。任内柳永勤于职守办事干练知州吕蔚对他的才能颇为赏识并向朝廷破格推荐但因朝臣的非议而未有结果。其后柳永任昌国(今浙江定海)晓峰盐场盐监。他作《煮盐歌》一诗反映了盐民的痛苦生活对他们表示了深切的同情。此外他还出任过华阴县(今属陕西)知县3。后经活动他通过吏部磨勘升改为京官。皇祐中他的寄禄官升为屯田员外郎但不久即因作《醉蓬莱》词而触犯仁宗自是“不复进用”皇祐五年(1o53)前后客死于润州(今江苏镇江)4。著作有《乐章集》传世。现通行有《宋六十家词》、《彊村丛书》等本唐圭璋《全宋词》取其词作最为完备共312。
一代词宗1柳永生年因记载不详今人有多种推测此取李国庭之说详见《柳永生年及行踪考辨》(《福建论坛》1981年第5期)。此外唐圭璋考为987年6侃如考为99o年林新樵考为984年或更早一些时候。1吴曾:《能改斋漫录》卷16。
2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39引严有翼《艺苑雌黄》。
3据明代嘉靖《余杭县志》、万历《镇江府志》记载柳永曾任余杭令、泗州判官、著作郎、灵台令、太常博士等但都不可征信。
4柳永卒年取唐圭璋之说。其葬地有多种异说其中叶梦得《避暑录话》称其死于润州知州王安礼出钱葬之较为可信。
柳永是北宋前期最负盛名的词作家他在词史上的突出贡献是展了慢词的形式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
长调慢词的创作虽在唐代已有但自晚唐以迄宋初在词坛上占优势的仍是小令。为了以更大的容量反映复杂的社会生活和丰富的思想感情柳永或利用民间原有的曲调或增衍小令或改制旧曲或自创新调创作了大量的慢词。他使许多慢词的词调逐渐固定下来而慢词这一形式也因此得到极大的展并趋于定型化。慢词的兴起适应都市生活和市民娱乐的需要也与日益繁复的音律相合故自柳永后慢词创作遂蔚然成风。慢词的篇幅较大韵律和音节更复杂且富于变化这对作者的构思、布局和艺术表现力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柳永在丰富词作的艺术手法和提高其表现力方面也取得了杰出的成就。他博学多才精通音律长于铺叙工于点染善于以曲折委婉的白描手法写景、叙事和抒情给人以结构细密布局严整层次分明意赅情深的感受。他的《望海潮》写临安的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黄莺儿》写明媚的春光“黄鹏翩翩乍迁芳树。观露湿缕金衣叶映如簧语晓来枝上绵蛮似把芳心深意低诉”。皆属典范之作。他尤擅长抒写离人思妇和羁旅行役。如《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又如《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皆堪称不朽名篇。柳永填词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即较多地采用了民间的俚俗之语他善于运用浅显明白、生动形象的语言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表现了在此以前的文学作品中较少出现的市民情调而这正是他的词作能在社会上广为流传深受下层市民喜爱的重要原因。
柳永生活在一个社会生着剧烈变化的时代他力图在作品中有所反映因而对词的题材范围有所扩大。他流连市井与下层市民有较多接触于是从平民的真实感受出较为客观而真实地描写了繁华的都市、达的经济、高度展的文化和丰富多采的市民生活从他的作品中可以感受到一股强烈的时代气息。出身于仕宦之家的柳永原本怀有强烈的仕进欲望但屡试不第和仕途坎坷使他的人生观生了一定的变化。他既向往治国平天下又无法忘情青楼歌馆这种内心的矛盾导致他在一定程度上背离了传统的伦理规范他在感叹怀才不遇的同时又不时流露出对功名利禄的鄙视和对仕宦生活的厌倦而这类词作正是当时失意文人心态的典型写照。
北宋时柳词曾风靡一时“传播四方”为社会各阶层人士争相传诵叶梦得《避暑录话》援引西夏一归朝官语:“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当时直接学柳词的有沈唐、王观、晁端礼、万俟咏、曹组等人而黄庭坚、秦观、贺铸、周邦彦、辛弃疾、姜夔、吴文英、周密、张炎等名家也都受到一定的影响。
第二节周邦彦一赋得三朝之眷周邦彦(1o57—1121)字美成晚年自号清真居士盖取晋山涛推举阮咸的话:“清真寡欲万物不能移也”之意。1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周邦彦在《南浦·浅带一帆风》一词中曾说:“吾家旧有簪缨。”所谓簪缨即古代官吏的冠饰这说明他的先人中不乏作官的人但大概又多仕宦平平。在方志或史书中留下名字的只有他的叔父周邠。周邠“字开祖嘉祐八年(1o63)登进士第。熙宁间苏轼倅杭多与醻唱所谓周长官者是也”2。《宋史·周邦彦传》称他“疏隽少检不为州里推重”3。但他却喜好读书博涉百家之言。元丰二年(1o79)朝廷锐意改革广招人才将太学生从1ooo人增扩为24oo人周邦彦亦以其博学而被选录为太学外舍生。元丰六年(1o83)生了一件对周邦彦一生具有重大影响的事件这年七月年方28岁的周邦彦写了一篇《汴都赋》上奏大得神宗欣赏不仅命令侍臣在迩英殿宣读这篇赋其后还把周邦彦召到政事堂提拔他为太学正。这虽是一个正九品的低级小官但毕竟由皇上亲自提拔并从此开始了他的仕宦生涯。宋神宗之所以欣赏这篇赋是因为这篇赋中如“抑强贾之乘时摧素封之专利”等“颇颂新法”。1元丰八年(1o85)神宗去世哲宗继位。但由于哲宗年龄尚幼小由神宗的母亲宣仁太后高氏听政而这位太后向来反对新法《宋史》本传说周邦彦“居五岁不迁”其原因就不难理解了。此后他历任庐州教授、溧水知县等。元符元年(1o98)六月“哲宗召对使诵前赋除秘书省正字”2。宋徽宗也很喜欢这篇《汴都赋》曾召“赐对崇政殿上问《汴都赋》其辞云何?对以岁月久不能省忆用表进入。帝览表称善”3。周邦彦因之又得以提拔。所以楼钥在《清真先生文集序》中说:“钱塘周公少负庠校隽声未及三十作《汴都赋》七千言天子嗟异之哲宗始置之文馆徽宗又列之郎曹皆以受知先帝之故以一赋而得三朝之眷儒生之荣莫加焉。”周邦彦虽然在徽宗朝历任考功员外郎、卫尉卿又以直龙图阁出知河中府出知隆德府和明州同时还曾一度入为秘书监进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等但他一生的主要业绩仍是以词家名世。宣和三年(1121)卒于南京(今河南商丘南)终年66岁。
以词家名世宋代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著录周邦彦的著述凡四种:《清真集》24卷《清真杂著》3卷《操缦集》5卷《清真词》2卷后集1卷。诚如陈振孙在《清真集》解题中所说:“邦彦博学多能尤长于长短句自度曲其提举大晟府亦由此。既盛行于世而他文未传。”这种情况早在楼钥为周邦彦编文集时就已有同样的感慨他在《清真先生文集序》中说:“公之殁距今八十余载世之能诵公赋者盖寡而乐府之词盛行世莫知公为何等人也。”都可说明周邦彦乐府词的成就是他一生最辉煌的成就其他1《世说新语·赏誉第八》。
2《咸淳临安志》卷66《人物七·列传》。
3《宋史》卷444。
1王国维:《清真先生遗事·尚论三》。
2《宋史》卷444《周邦彦传》。
3《咸淳临安志》卷66《人物·列传·周邦彦》。
一切比起来都为之相形见绌。
明人毛晋致力于周邦彦词集的收集他说:“余家藏凡三本:一名《清真集》一名《美成长短句》皆不满百阕。最后得宋刻《片玉集》三卷计调百八十有奇晋阳强焕为叙。余见评注庞杂一一削去厘其讹谬。间有兹集不载错见清真诸本者附补遗一卷美成庶无遗憾云。若乃诸名家之甲乙久著人间无待余备述也。”1对于周邦彦词的成就前人多有评述比较起来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在著录《清真词》时所作的解题最为言简意赅。他说:其词“多用唐人诗语括入律浑然天成。长调尤善铺叙富艳精工词人之甲乙也。”周邦彦的确善于熔铸前人(主要是唐人)的诗情佳句入词而且运用得天衣无缝恰到好处。例如《西河·金陵怀古》:佳丽地南朝盛事谁记?山围故国绕清江髻鬟对起。怒涛寂寞打孤城风樯遥度天际。断崖树、犹倒倚莫愁艇子曾系?空余旧迹郁苍苍雾沈半垒。夜深月过女墙来赏心东望淮水。酒旗戏鼓甚处是?想依稀王谢邻里燕子不知何世向寻常巷陌人家相对如说兴亡斜阳里。&1t;//pgn》这里的第一句“佳丽地南朝盛事谁记”是巧用南朝谢脁《入朝曲》中的诗句:“金陵帝王州江南佳丽地。”而“怒涛寂寞打孤城”则是演绎的唐代诗人刘禹锡《石头城》七绝中的诗句:“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孤城寂寞回。”刘禹锡还有一七绝题《乌衣巷》写道:“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正是本词“想依稀王谢邻里燕子不知何世向寻常巷陌人家相对如说兴亡斜阳里”的所本。梁启说:“张玉田谓清真最长处在善融化古人诗句如自己出。读此词可见词中三昧。”1周邦彦娴熟地运用古人诗句的情况在他的词中随处可见的确称得上一大特点。如《夜游宫·业下斜阳照水》一词中的“桥上酸风射眸子”即袭用的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中的“东关酸风射眸子”句;而同一词中的“为萧娘书一纸”句亦本于杨巨源《崔娘诗》:“风流才子多春思肠断萧娘一纸书。”真是浑若天成没有一点斧凿痕迹这都是为后人颇为称道的。
周邦彦很受柳永的影响的确像陈振孙指出的那样善于长调铺叙婉转曲折令人回味。如《兰陵王》(咏柳):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