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盛时钱惟演附之通婚姻;钱惟演又是真宗身边刘皇后的姻亲。林特为三司使时催缴河北岁绢甚急寇準素来讨厌林特他帮助转运使李士衡与林特对立因此积下了深怨。这些人相互结交成为陷害寇準的政敌。
真宗得风疾刘皇后预朝政于后宫。寇準乘机向真宗进言要选择方正大臣来辅佐太子对丁谓、钱惟演这些佞人不可委以辅佐大事。真宗同意寇準密令杨亿草表请太子赵祯监国以杨忆代丁谓。寇準“性豪侈喜剧饮”。酒后失言泄露机密。寇準被罢为太子太傅封莱国公。
内侍周怀政在朝内权势尤盛以妖言惑众。在朝廷崇尚道教的氛围中他无所顾忌掠取国库钱财托神造符言国家休咎评品朝廷大臣附会者益众。朝中一些大臣不断告周怀政真宗却不忍加以斥逐只是逐渐疏远;寇準在朝时因其顺从自己也没有追究。寇準被罢周怀政更是惶恐不安以其弟周怀素召客省使杨崇勋、内殿承制杨怀吉等谋杀丁谓复相寇準奉真宗为太上皇罢皇后预政传位太子。事泄周怀政被诛寇準虽未预事但也被牵连。降太常卿、知相州;徙安州再贬道州司马。真宗不知寇準被贬出朝有一段时间没有见到寇準很奇怪问左右生了什么事情左右不敢告知实情。真宗在离世前还说只有寇準与李迪是可以托付国家大事的重臣。
乾兴元年(1o22)二月再贬雷州司马。仁宗天圣元年(1o23)寇準在贬所雷州(今广东海康境)病卒后归葬洛阳。仁宗朝追谥忠愍。著作有《寇莱公集》。
第三十章范仲淹第一节先天下之忧而忧范仲淹(989—1o52)字希文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父范墉始仕吴越国。太平兴国三年(918)吴越降宋范墉随钱镠归宋曾任武宁军(今徐州)等地的节度掌书记。
范仲淹幼年的生活十分贫困2岁丧父母亲带着他改嫁淄州长山(今山东邹平东)的朱文翰从此他改姓朱名说。长大后知道自己的身世他愤自强赴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书院求学。他昼夜苦学有的史书称他“冬月惫甚以水沃面;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1。
大中祥符八年(1o15)范仲淹考中进士出任广德军司理参军。两年后改任毫州(今属安徽)集庆军节度推官上表恢复姓范。
上书直谏范仲淹所生活的时代正处在宋朝由盛而衰的转折时期。吏治腐败财政危机农民与士兵不断揭竿而起。边境上契丹与党项结成犄角之势不断南扰东犯。
年轻的范仲淹深切了解当时官僚政治的腐败和下层百姓的疾苦多次上书议政希望革新政治、富国强兵。天圣三年(1o25)范仲淹于泰州监西溪盐仓上书指出武备废弛、官吏冗滥等时弊。天圣五年(1o27)他又写了洋洋万言的《上执政书》认为武备不坚内外奢侈国用不足缺乏贤能官员天下危机四伏形势十分严重必须进行变革。范仲淹的意见虽未被采纳但给宰相王曾等人留下深刻印象。
一年后范仲淹被调入京城任秘阁校理。他刚直不阿几次因忤逆权贵而被贬为地方官。仁宗登极后的前几年章献太后(刘太后)垂帘听政。天圣七年范仲淹上疏太后还政于仁宗被出为河中府通判移陈州。明道二年(1o33)刘太后死仁宗亲政范仲淹被召回京擢右司谏。时仁宗与皇后不和决意废后并得到宰相吕夷简的极力支持范仲淹和一些台谏官员至政事堂质问宰相并准备与他廷争被出为睦州(今浙江建德)知州。六月改任苏州知州。景祐二年(1o35)十月因在苏州兴修水利有功范仲淹被召回朝为天章阁待制判国子监随后改任权知开封府。次年因不满吕夷简擅权营私他将京官晋升情况绘成《百官图》进呈又写了《帝王好尚论》、《选任贤能论》、《近名论》、《推委臣下论》等四论1。吕夷简大怒在皇帝面前指责范仲淹“越职言事荐引朋党离间君臣”。同年五月出为饶州(今江西波阳)知州2。年轻官员余靖、尹洙、欧阳修愤而为范仲淹鸣不平也被出为地方官。时人誉范仲淹、余靖、尹洙、欧阳修等人为“四贤”。1《宋史》卷314《范仲淹传》。
1《范文正公集》卷3。
2《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18景祐三年五月丙戌。
兴修水利范仲淹先后任亳州、泰州、河中府、睦州、苏州、饶州、润州(今江苏镇江)、越州(今浙江绍兴)等处地方官同情百姓的困苦施政以养民为先将展生产放在位。
在泰州任盐官之时他目睹这一带海潮泛滥吞没大片良田庐舍对百姓生命和生产构成严重威胁遂上书朝廷极力主张修筑海堤。在江淮制置运副使张纶支持下范仲淹被任命为兴化县(今属江苏)县令主持修筑捍海堰。在范仲淹、张纶等人的努力下在天圣六年(1o28)修成一条总长15o里的捍海堰。从此泻卤之地化为良田。两千多外逃户6续还乡农业、煮盐业等稳步展。滨海人民为表达感激之情将捍海堰命名为“范公堤”。景祐元年(1o34)九月苏州大水农田积水难以排泄。知州范仲淹上书朝廷要求疏五河导太湖之水入海。他亲自主持了疏浚工程使苏州绝大多数地区排除了积水恢复了正常的生产。
抗击西夏景祐五年(1o38)十月党项族领元昊称帝建立大夏国史称西夏。
此后宋夏血战数年宋军每战必败处于挨打的局面。范仲淹改任知永兴军(今陕西西安)不久改命为陕西都转运使。康定元年(1o4o)五月夏竦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使范仲淹和韩琦为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延州(今陕西延安)北面三十六处堡寨全被西夏荡平形势相当危急。
八月范仲淹自请兼知延州。他先淘汰老弱将1。8万名士兵分为6将每将3ooo人指定专人负责训练军队战斗力大为提高。又修复城寨招还流民垦荒募商贾贸易将延州建成了战备充实的军事要塞。同时他上书朝廷提出以防御为主的战略方针认为宋军“武备废而不修;庙堂无谋臣边鄙无勇将将愚不识干戈兵骄不知战阵器械朽腐城郭隳颓”1。西夏军队人数虽少但战斗力较强尤其是骑兵。范仲淹反对轻率冒进主张坚壁清野进行持久的防御战但未被朝廷采纳。康定二年(1o41)二月好水川(今宁夏隆德东)之战次年闰九月的定川寨(今固原西北)之战宋军都战败各有数千将士战死。
庆历二年(1o42)十一月宋复置陕西四路都部署经略安抚兼缘边招讨使总四路之事由环庆路经略、安抚、缘边招讨使的范仲淹与秦凤路韩琦、鄜延路庞籍分任以协力加强西北边防。
范仲淹等人确定了以防守为主攻守结合的正确战略。一方面筑寨加固边城作为屏障另一方面选将练兵招募善于骑射的当地百姓以补充军队又招还流民兴垦营田作好了长期作战的准备。
宋夏交界处散居着不少骁勇强悍的羌族部落是宋夏双方都在积极争取的一股力量。范仲淹亲自巡视诸羌与之约法三章以共同对付西夏。蕃部纷纷归附宋朝西夏逐步陷于孤立。
范仲淹居边三年与士卒同甘共苦宋朝的防御力量大为加强。庆历四年(1o44)五月宋夏达成和议元昊削去帝号对宋称臣自号夏国主。由1《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o4治平二年正月癸酉。
此恢复贸易宋每年赐夏银7。2万两、绢帛15。3万匹、茶3万斤。
第二节庆历新政庆历年间内忧与外患交相侵迫。庆历三年(1o43)士兵王伦在沂州(今山东临沂)动起义陕西商州张海、郭邈山领导饥民起义。有识之士怀着强烈的忧患意识要求变革以挽救统治危机。仁宗开放言路擢用欧阳修、余靖为谏官;同年四月名扬边陲的范仲淹、韩琦任枢密副使;七月又任范仲淹为参知政事开始进行改革。
条陈十事宋仁宗敦促范仲淹等人拿出变革方案。庆历三年(1o43)九月范仲淹上《十事疏》作为系统改革的基本方案。十事包括: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官长、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减徭役、覃恩信、重命令1。仁宗悉用其说。范仲淹提出的十事绝大多数以诏令的形式颁行全国时称“新政”史称“庆历新政”。
政治上限制恩荫惩办贪官严格按政绩考核官员。改革科举考试选拔治理国家的人才。教育的内容除了经义外应传授一定的基本技能如算术、医药、军事等。立法要慎重法令必须严格执行取信于民。经济上减轻徭役、兴修水利、展生产以挽救财政危机。军事上在东京开封府地区招募民兵5万人且耕且战既可省养兵费用又可加强京师守卫力量。增强军队的战斗力从士兵中选拔人才。
改革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核心是整顿吏治。范仲淹希望通过官僚政治体制的改革挽救宋朝的危机。
整顿吏治庆历三年(1o43)十月诏中书、枢密院两府选诸路转运使张昷之、王素、沈邈分别被任命为河北、淮南、京东都转运按察使分行各路考究官吏。又诏两府同选提点刑狱官两府新定磨勘式即考课新法。十一月诏大臣不得为子弟、亲戚陈乞馆职又诏限公田。庆历四年诏天下州县立学更定科举法。诏降河南府(今洛阳)所属颍阳(今伊川东)等5县为镇以减少官员以及民户负担的差役。
择官长是这次改革的重点考核官吏裁削倖滥。在罢黜了一批贪浊不才的地方官后整个官僚集团受到很大震动“按察使多所举劾人心不自安任予恩薄磨勘法密侥幸者不便于是谤毁浸盛而朋党之论滋不可解”1。“新政”限制了权豪的特权侵犯了官僚阶层的利益招致了猛烈的攻击。夏竦等人欲置范仲淹于死地。他令女奴临摹石介的笔迹仿造了一封石介写给富弼的信和一份石介代富弼拟定的废皇帝的诏书。夏竦的阴谋虽未得逞但范仲淹等人感到政治形势险恶。恰好此时西北形势紧张范仲淹遂1《宋史》卷314《范仲淹传》。
1《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5o庆历四年六月壬子。
以宣抚陕西、河东离开朝廷。庆历五年(1o45)被罢参知政事职务出为邠州(今陕西彬县)知州富弼、韩琦也被罢枢密副使出任地方官改革失败。
第三节一世之师范仲淹一生在政治舞台上近四十年先后在许多地方任地方官业绩斐然。所到之处他兴办学校培育人才对宋代学术文化事业的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兴学育才通过教育培养经世济民的人才是范仲淹治国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范仲淹一生热心于教育足迹所至广为兴学。他曾在兴化、睦州、苏州、饶州等许多地方建立学宫多次聘请和荐举著名学者孙复、胡瑗等到中央和地方任教。庆历年间他将之作为新政的一项重要内容推广到全国兴学运动掀起了高潮。
作为一个学识渊博的学者范仲淹十分爱惜人才尽最大力量现、培养和保护人才。著名的政治家富弼、军事家狄青、教育家孙复、哲学家张载等都是他一手培养起来的。
孙复早先是一介穷儒周游求食。范仲淹现他的才华后一方面给他补一个学职以解决生活问题另一方面亲自指导其学习。孙复后来成为著名的学者和教育家。理学家张载年轻时爱谈兵事希望在疆场上有所作为身为陕西边帅的范仲淹与之面谈认为他真正的才能不在武功而在儒学。张载从此愤读书创立了自己的哲学体系。在御夏战争中小将狄青作战十分英勇范仲淹大为赞叹亲赠《春秋》、《汉书》狄青后来成为一代名将。范仲淹先后向朝廷推荐许多出类拔萃的人才都各有建树。
文以载道范仲淹不仅是一位很有思想的政治家、教育家而且是一位富有才华的文学家。他的诗文或写湖光山色优美而有情致;或叙事抒情寄寓远大抱负。范仲淹是北宋中期诗文革新的倡导者之一主张诗文创作要“文以载道”与社会现实密切联系。他十分推崇古越范蠡以天下为己任的胸怀但并无退隐之意诗文中充满了积极进取的奋斗精神。在词的创作上他将边塞风景引入词的领域描写北疆的风光和将士的豪情开阔了词的意境。
范仲淹有《范文正公集》传世其中多有寄寓深远、脍炙人口的佳作传世。庆历六年(1o46)他降知邓州时应友人滕宗谅之请撰写了一篇气势非凡的《岳阳楼记》表达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宽阔胸怀。其中有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之语。这一思想不仅反映了他对国家的高度责任感也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一时士大夫矫厉尚风节自范仲淹创之。
皇祐四年(1o52)五月范仲淹由青州前往颍州(今安徽阜阳)赴任途中病卒于徐州享年64岁。宋仁宗亲书其墓碑为“褒贤之碑”1谥文正。范仲淹不仅一生清廉刚正而且他和家人始终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