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通史- 第33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上然后议所进呈事盖坐而论道之义。艺祖(赵匡胤)即位之一日宰执范质等犹坐艺祖曰:‘吾目昏可自持文书来看。’质等起进呈罢欲复位已密令中使去其坐矣遂为故事。”1范质等人知道已到非坚辞相位不可的时候了当乾德二年(964)正月辞相对赵匡胤非但没有挽留而是匆忙地将留1王称:《东都事略》卷18《范质传》;《宋史》卷249《范质传》;苏辙:《龙川别志》卷上;司马光:《涑水记闻》卷1。

    1陈师道:《后山谈丛》卷3。

    2《宋史》卷249《范质传》王曾:《王文正公笔录》;《续资治通鉴长编》卷5乾德二年正月戊子。1邵博:《河南邵氏闻见后录》卷1。

    用的三位宰相范质、王溥、魏仁浦同日罢相。同年九月范质病死终年54岁。虽然“终(范)质之世(后周)太后、少主皆无恙”2但范质自感有愧于后周世宗遗命辅佐少主的重托《宋史》称范质临终“戒其后勿请谥立碑自悔深矣”3。

    子范旻开宝四年(971)任邕州(今广西南宁)知州兼水6转运使时南汉旧臣邓存忠率众反宋范旻守城达七十余日。太平兴国三年吴越“归地”后任为权知两浙诸州军事治理吴越国旧土。次年初宋太宗亲征北汉范旻改任三司副使、判行在三司事负责财政事务。太平兴国五年“坐受人请求擅市竹木入官”4事与宋太祖次子秦王赵德芳府有某种关系因而受到宋太宗的严惩被贬为房州(今湖北房县)司户改移唐州(今河南唐河)死于贬所。

    第二节王溥魏仁浦王溥王溥(922—982)字齐物并州祁县(今属山西)人。父王祚后晋时掌三司盐铁案后汉时任三司副使后周时历任州刺史、团练使宋初升州防御使乾德二年(964)以左领军卫上将军致仕。王溥后汉乾祐元年(948)举进士入仕为秘书郎;同年八月枢密使郭威奉诏西讨河中(今山西永济西)李守贞、永兴(今陕西西安)赵思绾、凤翔王景崇三镇叛乱辟王溥为从事。乾祐三年四月郭威以枢密使为邺都留守王溥任留守判官已成为郭威心腹。郭威建立后周广顺元年(951)正月王溥即改任枢密直学士。次年三月王溥改任中书舍人充翰林学士掌诏诰草拟之权显德元年(954)正月后周太祖郭威病危之际仍惦记着心腹王溥有的记载:“太祖将大渐促召学士草制以溥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已宣制太祖曰:吾无恨矣。”1显德二年四月后周世宗派兵攻取后蜀秦州、凤州时“上谋取秦、凤求可将者(宰相)王溥荐宣徽南院使、镇安节度使向训”。后周占领秦、凤地区后“百官入贺帝(世宗)举酒属王溥曰:边功之成卿择帅之力也”2。显德六年六月与相范质同时兼参知枢密院事共掌军政大权。世宗死子柴宗训(恭帝)即位王溥也是顾命大臣之一。但是当赵匡胤势力日益强大准备夺取后周政权之时“宰相王溥亦阴效诚款”并献奉宅园以取悦于赵匡胤1。当赵匡胤指使人谎报辽与北汉联军入侵准备动兵变时身为次相且预知赵匡胤阴谋的王溥实际上促成了相范质仓卒命赵匡胤率军北上。所以赵匡胤兵变返京后当范质自责时心里有鬼的王溥“口2苏辙:《龙川别志》卷上。

    3《宋史》卷249《范质传、传赞》。

    4《宋史》卷249《范质传附范旻传》参见《宋史》卷257《王仁赡传》。1《东都事略》卷18《王溥传》。

    2《资治通鉴》卷292后周显德二年四月、九月。

    1《五朝名臣言行录》卷1之3。

    禁不能对”。范质、王溥等同被押至殿前司公署时王溥“降阶先拜”2正是王溥的行为助长了赵匡胤动兵变的决心。

    宋朝建立后王溥任次相、监修国史并加“守司空”。建隆二年(961)上《唐会要》1oo卷后又上《五代会要》3o卷均传世。乾德二年(964)正月王溥与范质等同日罢相后封祁国公。太平兴国七年(982)四月相赵普诬陷宋太宗弟赵廷美与末相卢多逊谋反时王溥附和赵普陷害赵廷美、卢多逊同年八月病死终年61岁谥文献。孙王克明咸平六年(1oo3)取宋太宗之女郑国长公主改名贻永康定元年(1o4o)任同知枢密院事、枢密副使庆历五年(1o45)任枢密使。

    魏仁浦魏仁浦(911—969)字道济汲县(今河南卫辉)人。后晋末任枢密院刀笔吏晋亡随众北迁逃归后汉初补旧职时郭威任枢密使魏仁浦以干练闻升兵房主事成为郭威心腹。乾祐三年(95o)四月郭威以枢密使任邺都留守魏仁浦从行。同年十一月后汉隐帝密诏李弘义、郭崇杀王殷、郭威李弘义以密诏告王殷王殷与李弘义遣使将密诏给郭威郭威即“召枢密使院吏魏仁浦谋于卧内”“仁浦曰:公有大功于朝廷握强兵临重镇以谗见疑岂可坐而待死”“教威倒用留守司印”1重写诏书申言隐帝要郭威诛杀诸将校以激怒部属。后周建立魏仁浦任枢密副承旨随后又升为承旨。后周太祖郭威临死前对兵变时建功的魏仁浦特向柴荣嘱咐:“魏仁浦勿使离枢密院。”2显德元年正月柴荣即位魏仁浦升任枢密副使。同年三月世宗亲征抗击北汉魏仁浦从征高平之战后周军阵东已溃败魏“仁浦劝世宗出阵西殊死战”因而击败北汉军3。同年七月魏仁浦升任枢密使。显德六年六月魏仁浦升任宰相依前充枢密使“议者以仁浦不由科第不可为相”。世宗说:“自古用文武才略为辅佐岂尽由科第邪。”《资治通鉴》称魏仁浦“虽处权要而能谦谨”“虽起刀笔吏致位宰相时人不以为忝”4。

    入宋魏仁浦仍任宰相(集贤相、末相)但解除所兼枢密使一再以疾乞免相不许乾德二年(964)正月与相范质、次相王溥同日罢相守尚书右仆射。开宝二年(969)赵匡胤亲征北汉魏仁浦从行以疾回病死终年59岁后谥宣懿。开宝五年子魏咸信取宋太宗之女永庆公主。2《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建隆元年正月甲辰。

    1《新五代史》卷11《周太祖纪》;《东都事略》卷18《魏仁浦传》。

    2《资治通鉴》卷291后周显德元年正月。

    3《宋史》卷249《魏仁浦传》。

    4《资治通鉴》卷294后周显德六年六月。

    第二十五章石守信王审琦韩重赟李继勋刘廷让第一节石守信王审琦韩重赟义社十兄弟赵匡胤动兵变代周建宋的基本力量之一是以他为的所谓“太祖义社兄弟”1也称为“义社十兄弟”即赵匡胤、杨光义、石守信、李继勋、王审琦、刘庆义、刘守忠、刘廷让、韩重赟、王政忠。何时结成“义社兄弟”最初以何人为均已不详其中赵匡胤、石守信、李继勋、王审琦、韩重赟六人《宋史》和《东都事略》有纪、传他们都是后汉时投入枢密使郭威部下当时也都是低级军官地位大体相当。杨光义、刘庆义、刘守忠、王政忠的情况当亦近似结成“义社兄弟”的时间可能就在此时。因为到后周世宗初年各人展情况已有很大差异地位也已相当悬殊。此时“义社十兄弟”中地位最高的不是赵匡胤而是李继勋。赵匡胤主要是在世宗后期得到迅提拔成为殿前司的正长官。赵匡胤与其义社兄弟的关系显然有着亲疏远近的差异石守信、王审琦、韩重赟三人可能与赵匡胤的关系最为密切他们参与兵变成为开国功臣。而杨光义、刘庆义、刘守忠、王政忠升迁最慢与赵匡胤的关系也可能较为疏远。

    石守信石守信(928—984)开封浚仪(今河南开封)人。后汉时隶枢密使郭威帐下。后周广顺初年升任禁军亲卫都虞候。显德元年(954)后周抗击北汉的高平之战石守信以功升亲卫左第一军都指挥使;同年师还后又升任殿前司铁骑左、右厢都指挥使。显德三年从世宗征南唐石守信任先锋参与六合等地战役。显德五年三月南唐割淮南求和后石守信以功升铁骑、控鹤四厢都指挥使成为殿前司禁军主力的指挥官。显德六年三月后周攻辽以侍卫亲军马步军都虞候韩通为6路都部署已升任殿前都虞候的石守信任6路副都部署石守信已成为后周的主要将领之一。同年六月赵匡胤接替张永德任殿前都点检时石守信接替赵匡胤任殿前都指挥使。世宗死子柴宗训即位石守信以义成军(滑州今河南滑县东南)节度使仍兼任殿前都指挥使。石守信是以赵匡胤为的“义社十兄弟”中继李继勋、赵匡胤之后第三个建节的而且长期与赵匡胤同在殿前司共事是赵匡胤的部属、亲信后周末成为赵匡胤的副手关系最为密切。

    显德七年正月初赵匡胤指使人谎报军情暗中与赵匡胤勾结的次相王溥促使相范质仓促派赵匡胤率军北上石守信是殿前司留京的最高长官是赵匡胤事前安排的内应。赵匡胤于当天晚上准备兵变时派心腹小校郭延赟驰回京城向石守信报告石守信立即部署“将士环列待旦”1等待策应赵匡胤兵变部队回京。由于有石守信等指挥的殿前司禁军策应赵匡胤的兵变部队得以顺利进城。

    1李攸:《宋朝事实》卷9《勋臣·太祖义社兄弟》。

    1《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建隆元年正月癸卯。

    宋朝建立石守信列在六位主要开国元勋(翊戴功臣)之升任侍卫马步军副都指挥使并改兼归德军(宋州)节度使。建隆元年四月昭义军(潞州)节度使李筠反宋赵匡胤立即派石守信为主帅率前军进讨并先后于长平(关名今山西长子南)、泽州(今晋城)南击败李筠军赵匡胤亲往督战攻下泽州李筠自焚死泽、潞平石守信以功加同平章事为使相。同年九月淮南节度使、原后周侍卫马步军都指挥使李重进反赵匡胤又派石守信为扬州行营都部署、兼知扬州行府事为南征军主帅赵匡胤随后也亲征督战。十一月石守信率军攻占扬州李重进自焚死淮南平。建隆二年石守信升任侍卫马步军都指挥使但命其离京就镇。同年七月宋太祖解除宿将兵权石守信改任天平军(郓州今山东东平)节度使虽保留侍卫马步军都指挥使军职“其实兵权不在也”2。建隆三年九月已加同平章事为使相的石守信深知赵匡胤的心意自己上表解除兵权即请求免去侍卫马步军都指挥使的名义专任天平军节度使。开宝六年(973)石守信的使相衔升为侍中。

    宋太宗即位石守信使相衔升为中书令石守信自出任天平军节度使“凡十七年不徙专事聚敛积财巨万”3。太平兴国二年(977)罢天平军节度使改以中书令衔任西京(洛阳)留守。石守信崇奉佛教在西京建造崇德寺招募民夫运输建筑材料“驱迫甚急而佣直不给人多苦之”1。太平兴国四年宋太宗亲征灭北汉遂即移军进攻辽南京幽都府起用宿将石守信督前军高梁河(今北京西直门外)之战宋太宗亲自督战宋军大败宋太宗狼狈逃回。同年八月宋太宗将战败的责任推给诸将“守中书令、西京留守石守信从征范阳督前军失律”“责授崇信军节度使兼中书令”2但不久又进封石守信为卫国公。太平兴国七年(982)移为镇安军(陈州今河南淮阳)节度使。太平兴国九年(984)六月死终年57岁追封威武郡王谥武烈。

    石保兴石守信长子。太平兴国四年宋太宗亲征北汉时任御寨四面都巡检。至道二年(996)任延州(今陕西延安)都巡检使兼署州事又升任本路副都部署。真宗时在与西夏战争中立功后历任知州。石保兴子石元孙宝元二年(1o39)任殿前都虞候鄜延副都部署。康定元年(1o4o)西夏攻延州三川口(今延安西)之战石元孙战败被俘宋夏议和后放还。石保吉石守信子石守信任天平军节度使时任衙内都指挥使。开宝五年取宋太祖之女延庆公主历刺史、防御使、观察使、节度使雍熙四年(987)任大名知府兼兵马都部署。咸平二年(999)真宗将出巡河北石保吉任北面行营先锋都部署屯定州(今河北正定)后移屯大名以防辽。景德元年(1oo4)八月以武宁军节度使兼同平章事为使相。次年改镇安军(陈州今河南淮阳)节度使以使相就镇。大中祥符二年(1oo9)妻晋国大长公主病石保吉回京视公主疾。次年死谥庄武。

    王审琦2《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建隆二年七月庚午。

    3《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8太平兴国二年十一月己亥。

    1《宋史》卷25o《石守信传》。

    2《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o太平兴国四年八月壬子。

    王审琦(925—974)字仲宝河南(今河南洛阳)人。后汉末投枢密使郭威帐下后周太祖时任殿前司铁骑指挥使显德元年(955)从后周世宗抗击北汉入侵以功升铁骑都虞候改铁骑右厢第二军都指挥使。显德三年从世宗攻南唐王审琦攻占舒州(今安徽潜山)以功改任殿前司散员都指挥使。显德四年三月在紫金山寨(今凤台东南)战役中王审琦率军先登大败南唐军转殿前司控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