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通史- 第33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叛人阿疎为名。

    4辽乾统二年国舅萧海里叛辽逃入系籍女真遣使联络完颜部共同反辽遭到女真拒绝。此后完颜部贵族又受命助辽平定了海里。在平定海里的军事行动中辽军在女真人面前暴露了自己的无能女真人却因战胜海里而改善了自己的装备。

    1宁江州刺史萧兀纳上书说:“自海里亡入女真彼有轻朝廷心宜益兵以备不虞。”兀纳后调任知黄龙府、东北路统军使仍上书陈言:“臣治与女真接境观其所为其志非小。宜先其未举国图之。”参见《辽史》卷98《萧兀纳传》。

    2《辽史》卷27《天祚皇帝纪》一。

    萧海里势益张。我兵久不练若遇强敌稍有不利诸部离心不可制也。为今之计莫若大诸道兵以威压之庶可服也。”而萧奉先却认为:“如陶苏斡之谋徒示弱耳。但滑水以北兵足以拒之。”1天祚帝竟舍陶苏斡而信萧奉先以奉先弟嗣先领兵屯驻出河店结果又被女真击败。

    天祚帝认为宁江州、出河店两次失败是枢密使萧奉先不知兵所致。于是他改用汉人张琳、吴庸主东征事。辽朝的汉人官僚历来不主兵事二人更不知兵且庸碌不任事只得以广招兵丁分道进讨之策塞责不意又败。辽军三战三溃仍没能引起天祚帝重视他仍以上国自居认为只要遣一介之使便可谕令女真降服。于是又改军事进剿为遣使谕和。而对如何加强军队的训练提高其战斗力整肃军纪振作军威却不做任何部署。出河店败将萧嗣先本应受到严厉处治。而其兄枢密使萧奉先却想方设法为其开脱向天祚帝反映:“东征溃军逃罪所至劫掠若不肆赦将啸聚为盗”建议赦东征溃军。天祚帝居然接受了他的建议萧嗣先仅免官而已。诸将对此反映强烈他们议论说:“战则有死而无功退则有生而无罪。”2议和也绝无进展徒为自取其辱。东北军事重镇黄龙府又被女真攻陷从此辽军士气低落军心涣散战斗力急剧下降。

    第三节偏听偏信众叛亲离以天祚帝为的辽统治集团不图进取对各族人民的不满情绪漠然处之官僚将领中普遍存在麻痹轻敌思想而一切加强边备的建议都被斥之为怯懦。萧奉先兄弟“缘恩宫掖专尚谄谀朋结中人互为党羽”1专以球猎声色取悦于天祚帝却得到了绝对信任。天祚帝的无能与拒谏贻误了战机;对萧奉先兄弟的偏听偏信又令群臣失望部分将领萌生了废天祚帝另立新君的想法。

    天祚帝既不知彼也不知己。他对双方的形势和战斗力没有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不了解辽方军心不稳、将士离心的致命弱点。对女真人反辽情绪的日益高涨也一无所知。天庆五年九月在没有足够思想准备和周密战略部署的情况下贸然决定率军亲征并盲目相信辽军数量众多限定数月内翦除女真势力。结果战斗还没有打响就生了耶律章奴叛归另立新君的事件。亲征的部署被彻底打乱天祚帝仓卒回军讨叛又遭到女真轻骑的邀击。章奴谋废立是部分契丹贵族将领对天祚帝失去信心的反映。他的行动又进一步削弱了辽朝的军事力量造成了更大的混乱;使天祚帝与群臣的隔阂更深对萧奉先等更加信任不疑;萧奉先利用天祚帝的信任肆无忌惮地谋求私利导致了辽朝的又一场灾难——耶律余覩降金。

    余覩出身皇族有一定威望素为萧奉先所忌。余覩妻萧氏与天祚帝文妃为姊妹。文妃生子敖鲁斡有人望封晋王当天祚帝的表现日益引起群臣不满时他却因得人心而遭到疑忌。萧奉先妹为天祚帝元妃生秦王定、许王宁。奉先担心天祚帝以敖鲁斡为嗣而己甥不得立遂千方百计陷害敖鲁斡。保大元年(1121)他利用文妃与余覩妻姊妹曾相会于军中一事诬陷耶1《辽史》卷1o1《萧陶苏斡传》。

    2《辽史》卷27《天祚皇帝纪》一。

    1《契丹国志·萧奉先传》。

    律余覩谋废天祚帝立敖鲁斡。文妃善歌诗对天祚帝“游畋不恤忠臣多被疏斥”的现象曾有所规谏1因而也招致天祚帝的不满。刚刚经过章奴废立活动惊魂未定的天祚帝对废立事颇为敏感对萧奉先的谗言不作任何调查分析就将文妃赐死。耶律余覩无以自明遂率众降金。至此更无人愿为天祚帝效力2。余覩降金后任女真监军领兵追袭天祚帝又给萧奉先陷害敖鲁斡提供了口实3天祚又赐敖鲁斡死。至此“中外莫不流涕人心益解体”4。

    由于天祚帝与萧奉先不以国事为务在女真的连续进攻面前拿不出整军御敌的方略。东京、乾、显诸州失陷后他不做防御中京的部署却一路南下作逃亡的安排1。正因他“恶闻女真事”所以萧奉先连上京失陷的重大军情都不上报。后来天祚帝虽得知战败的消息仍然是既不追究战败责任也不做防守中京的准备却一路南逃至南京、中京、西京致使中京、西京相继失陷最后只好逃入与外界信息难通的夹山。此时他也只认识到一系列问题都与偏信萧奉先有关于是将他逐出朝廷2而对自己的所做所为仍无任何自责。自入夹山后数月间与外界信息不通于是南京蕃汉诸臣共立秦晋国王耶律淳为帝史称北辽贬天祚帝为湘阴王辽朝一分为二。保大二年底南京失陷。三年被金兵俘虏的林牙耶律大石带领部分兵力逃出到夹山见天祚帝。天祚帝又想出兵收复燕、云大石力谏不从3。四年大石率众北上后自立为王建立西辽。天祚帝遂率军出夹山攻克天德诸州后为金兵击溃。

    保大五年(1125)天祚帝在逃往西夏的途中被金兵俘虏。天祚帝即位于1《辽史》卷71《天祚文妃萧氏传》载:“妃作歌讽谏其词曰:‘勿嗟塞上兮暗红尘勿伤多难兮畏夷人;不如塞奸邪之路兮选取贤臣。直须卧薪尝胆兮激壮士之捐身;可以朝清漠北兮夕枕燕、云。’又歌曰:‘丞相来朝兮剑佩鸣千官侧目兮寂无声。养成外患兮嗟何及!祸尽忠臣兮罚不明。亲戚并居兮藩屏位私门潜蓄兮爪牙兵。可怜往代兮秦天子犹向宫中兮望太平。’”2余覩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降金引起了辽朝一些将领的同情。他们奉命追赶余覩在即将追及之际却再不肯向前。“诸将议曰:‘萧奉先恃宠蔑害官兵。余覩乃宗室雄才素不肯为其下。若擒之则他日吾辈皆余覩矣。不如纵之。’”

    3余覩兵至萧奉先对天祚帝说:“余覩乃王子班之苗裔此来实无亡辽心欲立晋王耳。若以社稷计不惜一子诛之可不战而退。”天祚帝竟下诏赐敖鲁斡死。《辽史》卷72《晋王敖鲁斡传》所记不同云:“余覩降金文妃伏诛敖鲁斡实不与谋免。二年(1122)耶律撒八等复谋立不克。上知敖鲁斡得人心不忍加诛令缢杀之。”

    4《辽史》卷1o2《萧奉先传》。

    1《契丹国志·天祚皇帝上》载:“天祚在中京闻燕王兵败女真入新州昼夜忧惧潜令内库三局官打包珠玉、珍玩五百余囊骏马二千匹夜入飞龙院为备。尝谓左右曰:‘若女真必来吾有日行三百五十里(一作三五百里)马若干又与宋朝为兄弟夏国舅甥皆可以归亦不失一生富贵。所忧者军民受祸耳。’识者闻之私相谓曰:‘辽今亡矣!自古人主岂有弃军民而自为谋身计者其能享国乎?’”2《辽史》卷29《天祚皇帝纪》三载天祚“闻金兵将近计不知所出乘轻骑入夹山方悟奉先之不忠。怒曰:‘汝父子误我至此今欲诛汝何益于事!恐军心忿怨尔曹避敌苟安祸必及我其勿从行。’”3“天祚既得林牙耶律大石兵归又得阴山室韦谟葛失兵自谓得天助再谋出兵复收燕、云。大石林牙力谏曰:‘自金人初陷长春、辽阳则车驾不幸广平淀而都中京;及陷上京则都燕山;及陷中京则都云中;自云中而播迁夹山。向以全师不谋战备使举国汉地皆为金有。国势至此而方求战非计也。当养兵待时而动不可轻举。’不从。”

    辽朝统治每况愈下之时本人缺少治国的雄心和能力只对名茶、古画、音乐、美姝兴趣浓厚;又信任非人处理军国大事失当其亡国甚至早已在宋朝有识之士的意料之中1。

    1宋人张舜民出使辽朝回国后曾预言:“他日必有如张义潮挈十三州以归当不四十年见之。”参见王称《东都事略》。

    第二十三章宋太祖第一节灭周建宋家世宋太祖赵匡胤(927—976)宋朝的开国皇帝。祖籍涿郡(今河北涿州)父亲赵弘殷后梁时在成德军节度使王镕部下为将奉命率5oo骑兵参加晋王李存勗的军队攻打后梁而被留用。后唐建立后任后唐禁军将领迁居都洛阳。后汉时仍任禁军将领。乾祐元年(948)王景崇以凤翔叛降于后蜀后蜀派兵进援王景崇并攻占宝鸡赵弘殷随赵晖征讨王景崇1大败蜀兵于陈仓(今陕西宝鸡南)以功升侍卫马军护圣军都指挥使。后周初侍卫亲军编制扩大赵弘殷改任铁骑第一军都指挥使。显德元年(954)升任侍卫马军龙捷军(护圣军改称)右厢都指挥使、加领岳州防御使。显德三年后周世宗攻打南唐出兵淮南赵弘殷随侍卫马军都指挥使韩令坤攻占扬州升任侍卫马军副都指挥使。同年七月病死。宋初追谥昭武皇帝庙号宣祖。赵弘殷娶杜氏杜氏生匡胤(宋太祖)、匡义(光义、炅宋太宗)。宋朝建国尊为太后建隆二年(961)死谥明宪改谥昭宪。妾耿氏原光义乳母生光美(廷美)后改嫁封陈国夫人太平兴国八年(983)死。

    十二年军旅生涯赵匡胤是赵弘殷的长子后唐天成二年(927)生于都洛阳。后汉乾祐元年枢密使郭威讨伐李守贞时年22岁的赵匡胤应募投郭威帐下从军。后周广顺元年(951)补为禁军近卫班直任东西班行。广顺三年三月郭威养子柴荣任都开封府尹赵匡胤改任开封府马直军使。显德元年正月柴荣即帝位是为后周世宗赵匡胤随后也调回禁军。同年三月后周与北汉的高平之战赵匡胤率军奋勇杀敌大败北汉军。赵匡胤的勇敢与军事才能受到世宗的赏识回京后升任殿前都虞候、领严州(今广西来宾东南时为南汉辖地)刺史虽是加衔但已属中高级将领。十月又升领永州(今属湖南时为楚国辖地)防御使。赵匡胤作为殿前司的副长官随后参与世宗整顿殿前司的工作组建新的殿前司所属诸班直及龙捷(马军)、虎捷(步军)、铁骑、控鹤等诸禁军殿前司所属禁军遂成为后周最精锐的军队殿前司地位虽低于统辖大部分禁军的侍卫亲军司但它所统辖的禁军是皇帝的亲卫军赵匡胤是世宗的亲信将领之一。显德三年春赵匡胤随世宗攻南唐进军淮南。赵匡胤在涡口(今安徽怀远东)、清流关(今滁州西北)战役中先后大败南唐军随即攻占滁州招降天长(今属安徽)再败南唐军于六合(今属江苏)不仅屡立战功而且显示了他的军事才能。十月赵匡胤升任殿前都指挥使、领匡(宋避讳改定)国军(同州今陕西大荔)节度使时年3o岁的赵匡胤只经过了八九年的时间就由“无名小卒”升为高级将领并获得了武官最高的节度使衔。虽然这次的节度使衔因“未于正衙宣制”而不算作正式任命但他的名望已随之迅升高。由于殿前司增设都点检、副1《宋史》卷1《太祖纪》一作王景误。

    都点检为最高长官都指挥使遂成为次长官。显德四年春赵匡胤随世宗再征淮南在占领寿州后班师。五月31岁的赵匡胤被正式授以义成军节度使。九月世宗又出兵淮南赵匡胤率骑兵攻占濠州(今安徽凤阳东北)东北十八里滩南唐军寨顺流而下攻占泗州城(今江苏盱眙北)。世宗自率军沿淮河北岸命赵匡胤率步骑沿淮河南岸水军乘船东下攻楚州(今淮安)大败南唐援军于清口(今淮阴西南)追奔数十里赵匡胤擒获南唐援军长官都应援使陈承昭。次年正月初赵匡胤率军攻下楚州北城后周军遂攻占楚州。世宗南下扬州赵匡胤又击败南唐水军于瓜步(今扬州南)南唐被迫求和割江北与后周世宗罢兵北归。赵匡胤在此次淮南战役中奋勇作战战功第一五月以功移领忠武军节度使仍任殿前都指挥使。

    显德六年(959)三月世宗北伐攻辽侍卫亲军副都指挥使韩通任6路都部署赵匡胤任水路都部署。后周军进至益津关(今河北霸州)辽守将降。四月赵匡胤率军先进抵瓦桥关(今雄县西南)辽守将又归降。辽莫州(今任丘)、瀛州(今河间)守将也相继向后周军投降。五月世宗因病班师回京。六月赵匡胤升任殿前司正长官殿前都点检数日后世宗病死。陈桥兵变建立宋朝五代时军中军官常有结义兄弟之类的组织一为互相结援再是培植帮派势力。赵匡胤从军后结成“义社兄弟”的组织即所谓“十兄弟”。除赵匡胤外还有杨光义、石守信、李继勋、王审琦、刘庆义、刘守忠、刘廷让、韩重斌、王政忠等九人史称“勋臣”1。从《宋史》有纪、传的赵匡胤、石守信、李继勋、王审琦、刘廷让、韩重斌(贇)六人看他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