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防御以疲其力。又设伏林莽绝其粮道。”
1《辽史》卷83《耶律休哥传》。
2《辽史》卷83《耶律休哥传》。
3《耶律休哥传》载:“休哥以燕民疲敝省赋役恤孤寡戒戍兵无犯宋境虽马牛逸于北者悉还之。远近向化边鄙以安。”
4挞凛的族属尚待研究。《辽史》卷85《萧挞凛传》载他是承天太后父萧思温的再从侄即承天太后的族兄弟应属国舅大翁帐或小翁帐即淳钦皇后母前夫之族。或为萧翰、萧幹之族?5《辽史》卷85《萧挞凛传》。
中、右监门卫大将军、检校太师。统和十二年(994)封兰陵郡王。二十二年1与圣宗、承天太后南伐宋误触宋军伏弩重伤致死。
萧挞凛一生行事以军事活动为主。统和四年(986)参加辽、宋燕云之战以诸军副部署身份从枢密使耶律斜轸战于山西俘获宋将杨继业于朔州。十一年与东京留守萧恒德伐高丽迫使其称臣纳贡。十二年与齐王妃率领西北乌古等部兵和永兴宫分军驻守西北胪朐河地区任西北路招讨使(又称阻卜都详稳)。“凡军中号令太妃并委挞凛”2。萧挞凛悉心镇边访求安边之策。时有仲父房耶律昭“博学善属文坐兄国留事流西北部”萧挞凛向他请教如何管理阻卜事务3。耶律昭建议他赈穷薄赋散畜牧以就便地;简练精兵去其难治者。挞凛采纳他的意见对诸属部镇之以威抚之以德。十五年敌烈部杀详稳而叛挞凛率军追剿并讨阻卜之未服者。于是“诸蕃岁贡方物充于国自后往来若一家”4。圣宗亲自作诗褒奖同时令耶律昭作赋以述其功。后因诸部叛服不常挞凛上表“乞建三城以绝后患”5。自统和十九年调任南京统军使6至二十二年死于弩伤四年来一直在伐宋前线。先后攻宋威虏、顺安诸军在望都康村擒宋将王继忠又连攻保、定、瀛等州率军直指澶渊给宋军造成极大威胁为澶渊之盟的签定创造了条件。
辽宋澶渊之盟是在辽朝大军压境的情况下由被俘的宋将王继忠先提出并分别说服承天太后、辽圣宗和宋真宗经过双方使臣往复多次交涉后签定的。挞凛之死严重地影响了辽军的士气给辽朝军事和谈判活动都带来了不利影响但辽方利用宋朝君臣的怯战心理通过和议仍然攫取了3o万两匹银绢的物质利益并取得了与宋为兄弟之国的平等地位辽宋双方也因此得以维持和平局面。
挞凛子排押(?—1o23)又作排亚字韩稳也多战功历官左皮室详稳南京统军使北、南宣徽使东京留守北府宰相政事令兼知西南面招讨使加同政事门下平章事等。尚景宗次女长寿公主拜驸马都尉。封兰陵郡王、豳王。曾参加征讨阻卜、辽宋燕云之战和澶渊之战以及征高丽等重要战役所在多有功。在宣徽使任上曾“条上时政得失及赋役法上嘉纳焉”“为政宽裕而善断诸部爱之民以殷富时议多之”1。
挞凛次子恒德(?—996)又作勤德、肯德、恳德字逊宁。统和元年(983)尚景宗幼女越国公主历官南面林牙、北面林牙、东京留守拜驸马1关于萧挞凛卒年《辽史·圣宗纪》和《续资治通鉴长编》载为统和二十二年即宋景德元年(1oo4)与本传有异本传误当从《圣宗纪》、《长编》。
2《辽史》卷85《萧挞凛传》。
3《辽史》卷1o4《耶律昭传》。
4《辽史》卷85《萧挞凛传》。
5《圣宗纪》载统和二十一年“修可敦城”;二十二年“以可敦城为镇州军曰建安”;《辽史·地理志》一载镇州“本古可敦城统和二十二年皇太妃奏置。选诸部族二万余骑充屯军专捍御室韦、羽厥等国渤海、女直、汉人流配七百余户分居镇、防、维三州。”此事当是因耶律昭的建议由萧挞凛上表请示至此得以实施。
6《辽史·圣宗纪》十四载统和二十年“南京统军使萧挞凛破宋军於泰州”知挞凛此时已为南京统军使。
1《辽史》卷88《萧排押传》。
都尉。“有胆略而善谋”参加征伐高丽、辽宋燕云之战和征讨兀惹赐启圣竭力功臣。因对公主照料不周赐死后追封兰陵郡王。
恒德子匹敌(?—1o31)字苏隐一名昌裔。尚圣宗弟秦晋国王耶律隆庆女韩国长公主拜驸马都尉官殿前副点检、北面林牙、殿前都点检、国舅详稳封兰陵郡王。太平十一年辽圣宗死钦哀后执政以匹敌为圣宗齐天皇后所爱遂与后父萧浞卜等同以谋反罪被害。
圣宗前期枢密使耶律斜轸与承天太后、韩德让等总全国军政事务韩德让在政事上建树较多斜轸常在军旅。边防事务南有休哥总兵御宋治理南京汉地;西北有萧挞凛驻军镇抚阻卜和乌古、敌烈;东京地区有萧恒德、萧排押先后为留守控扼女真和备御高丽。中外所任各尽职守共同创造了辽朝的鼎盛局面。
第二十章萧韩家奴耶律仁先王鼎第一节萧韩家奴萧韩家奴(975—1o46)字休坚契丹涅刺部人。通契丹、汉文字是受汉文化濡染颇深的契丹上层知识分子。统和十四年(996)始仕先后为右通进、典南京栗园、同知三司使事。重熙四年(1o35)迁天成军节度使、彰愍宫使后擢翰林都林牙兼修国史、归德军节度使等。
萧韩家奴立身清俭不妄取于人。《辽史》载他“家有一牛不任驱策其奴得善价鬻之。韩家奴曰:‘利己误人非吾所欲。’乃归值取牛”1。他善诗文明治道重史事以文才出众被兴宗命为诗友。常常借与兴宗接触的机会反映治国方面的问题并常于闲谈中论及国计民生。一次兴宗问及异闻他则以炒栗比喻治国说“臣惟知炒栗:小者熟则大者必生;大者熟则小者必焦。使小大均熟始为尽美。不知其他。”兴宗很欣赏这一讽谏方式。兴宗曾问他“我国家开创以来孰为贤主?”萧韩家奴竟以穆宗对。穆宗是辽朝诸帝中最无建树且残暴嗜杀者兴宗颇感奇怪说:“穆宗嗜酒喜怒不常视人犹草芥卿何谓贤?”答称:“穆宗虽暴虐省徭薄赋人乐其生。终穆宗之世无罪被诛未有过今日秋山伤死者。臣故以穆宗为贤。”显然萧韩家奴并不真正认为穆宗最贤只是为使兴宗节制游畋才以嗜杀成性的穆宗为参照以期引起兴宗的重视。这与他后来建议“节盘游”的思想是一致的。
兴宗下诏令群臣言治国之要萧韩家奴上书洋洋数千言多为当时要务。如赋繁役重民以贫困;宜倡节俭戒奢侈节盘游简驿传轻徭薄赋使民务农;防御重点应为南方之宋对西北诸属部则应各置酋长令其“岁修职贡”徙可敦城于近地等。并从历史经验教训中得出“寇盗多寡皆由衣食丰俭徭役重轻”的认识。
萧韩家奴以大儒为兴宗所器重命为翰林都林牙兼修国史和起居注官。“每入侍赐坐。遇胜日与帝饮酒赋诗以相酬酢君臣相得无比。韩家奴知无不言虽谐谑不忘规谏”1。
萧韩家奴也继承了中原历朝的史学传统是契丹人中兼具史德、史识和史才的杰出史学家。重熙十三年(1o44)上疏请按照“唐高祖创立先庙尊四世为帝”的先例追尊祖先名号为兴宗采纳于是辽朝“始行追册玄、德二祖之礼”2。在任起居注官时秉承奉笔直书的优良传统善恶无所隐。兴宗每畋猎萧韩家奴“未尝不谏”。一次兴宗于秋山射猎侍从中被熊虎伤死者数十人萧韩家奴书于简册。兴宗见到后命他删去他却坚持如实记录。兴宗不得不承认:“史笔当如是。”
有此史德和史才堪当修史重任故兴宗下诏让他与耶律古欲、耶律庶1《辽史》卷1o3《萧韩家奴传》。
1《辽史》卷1o3《萧韩家奴传》。
2奏疏内容参见《辽史》卷1o3《萧韩家奴传》。辽兴宗于重熙二十一年(1o52)“追尊太祖之祖为简献皇帝庙号玄祖祖妣为简献皇后;太祖之考为宣简皇帝庙号德祖妣为宣简皇后”。此后天祚帝于乾统三年(11o3)又“追尊太祖之高祖曰昭烈皇帝庙号肃祖妣曰昭烈皇后;曾祖曰庄敬皇帝庙号懿祖妣曰庄敬皇后”。于是辽太祖以上四世皆得以追尊帝号。此议始由萧韩家奴之。成等编辑上世以来事迹及诸帝实录。这是自圣宗朝室昉和邢抱朴编纂《统和实录》以来辽朝第二次组织力量编修国史、实录这次编纂的实录仍为2o卷称《遥辇至重熙以来事迹》又称《辽国上世事迹及诸帝实录》或《先朝事迹》。此后道宗朝耶律孟简又编录了耶律曷鲁、耶律屋质和耶律休哥《三人行事》天祚朝耶律俨编纂《皇朝实录》7o卷加上时人所作的《七贤传》等都是辽朝重要的国史资料直接或间接为后来《辽史》的编纂保留了部分宝贵的资料。
此外萧韩家奴又奉诏纂修《礼典》。他博考经籍自天子达于庶人以情文制度可行于世不谬于古者撰成3卷1。
萧韩家奴是一个蕃汉、经史兼通的大儒。兴宗还命他翻译汉文诸书。他希望契丹统治者能了解古今成败得失遂翻译了《通历》、《贞观政要》和《五代史》等为他们提供借鉴。
萧韩家奴有诗文集称《六义集》12卷行世惜今已不传。
第二节耶律仁先耶律仁先(1o13—1o72)契丹名仭冢ㄒ蛔鞑榇蹋┳忠坏靡墒吐持蠹ッ细阜俊P俗谥匚跞辏1o34)补宿卫与兴宗论政受到赏识。仁先以知遇之恩“言无所隐”1。历官宿直将军、崇德宫使、殿前副点检、鹤刺唐古部节度使、北面林牙;重熙十一年(1o42)升北枢密院副使迁燕京(南京)留守同知兼权析津府尹事;十三年为契丹行宫都部署;十六年迁北院大王;十八年知北院枢密使事迁东京留守封吴王。道宗清宁初为南院枢密使;为人所谮出为南京兵马副元帅守太尉改封隋王;复为北院大王拜南院枢密使封许王。以平耶律重元滦河之变有功为北院枢密使进封宋王。咸雍元年(1o65)加于越改封辽王。咸雍八年(1o72)四月以疾薨享年6o岁。
耶律仁先“魁伟爽秀有智略”2在辽朝政治生活和外交活动中都曾起过重要的关键性作用。辽兴宗统治地位巩固后自认为“天下太平户口繁息”3欲继其父之后再创伟业以军事讹诈和政治交涉手段向宋朝索要关南十县。重熙十一年(1o42)耶律仁先以北院枢密副使身份与汉人行宫副部署刘六符使宋。同意宋使富弼的意见双方罢兵约和宋朝在澶渊之盟所定岁币的基础上增加岁币银1o万两、绢1o万匹。并因争得岁币名目为“贡”、“纳”4授功臣名号加官中书门下平章事5。
在治民任上耶律仁先能体察下情减轻人民负担安抚百姓;当然为1《辽史》卷1o3《萧韩家奴传》载:“十五年复诏曰:‘古之治天下者明礼义正法度。我朝之兴世有明德虽中外向化然礼书未作无以示后世。卿可与庶成酌古准今制为礼典。事或有疑与北、南院同议。’”
1《辽史》卷96《耶律仁先传》。
2《辽史》卷96《耶律仁先传》。
3《辽史》卷87《萧孝穆传》。
4参见《辽史·兴宗纪》、《辽史·耶律仁先传》、《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37。但《长编》载最终所定岁币名目为“纳”《耶律仁先传》则记为“贡”。
5《耶律仁先墓志铭》见《全辽文》卷8。
加强辽朝的统治也曾镇压人民的反抗。任南京留守同知时“下车之后都邑肃清”1。武清生了李宜儿领导的反抗活动他侦捕宜儿送至阙下致使李宜儿被杀。他却因此受到褒奖封吴王。兴宗亲自宣读制书称他为“唐室之玄龄、如晦我朝之信你、室宁”2。为北院大王期间奏“两院户口殷庶乞免他部助役”;3在东京留守任上奏开山通道以控制女真恃险扰掠“边民安业”。因此当清宁年间再为北院大王时“民欢迎数百里如见父兄”。在南京留守任上“恤孤茕禁奸慝宋闻风震服。议者以为自于越休哥之后惟仁先一人而已”4。
耶律仁先的最大功绩是平定耶律重元和涅鲁古动的滦河之变。清宁九年道宗猎于太子山。敦睦宫使耶律良奏重元父子谋逆道宗尚不甚相信他召仁先了解情况。仁先素与参知政事姚景行关系密切景行曾多次提醒仁先注意重元父子的动向及时向道宗上奏。至此仁先“具言其事”5并说:“此曹凶狠臣固疑之久矣。”加之道宗按耶律良的建议派去考察涅鲁古的使者报告了重元父子的实情道宗才开始有所警觉并派仁先去搜捕重元父子而宫帐仍未作任何防范。重元、涅鲁古父子阴谋败露遂立即起事。仁先未及备马涅鲁古胁迫弩手军4oo人已至行宫情况异常危急。道宗欲到北、南院避敌仁先以情况不明又担心重元追击苦留不放1。仓卒间他“环车为营拆行马作兵仗率官属近侍三十余骑阵柢枑外”2。叛军因早有准备来势甚猛道宗被射伤臂乘马亦为所伤。而由于仁先率近侍拼死抵挡道宗终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