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通史- 第3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2《资治通鉴》卷276天成二年八月。

    3《资治通鉴》卷276天成三年三月。

    4《资治通鉴》卷274同光三年十二月。

    1《新五代史》卷66《楚世家·马殷传》。
………………………………

34

    后唐长兴元年(93o)十一月马殷病死年79岁谥武穆。子马希声袭位称遗命去建国之制复藩镇之旧。后以马希声为武安、静江节度使。周行逢周行逢朗州武陵(今湖南常德)人。出身农家年轻时贫贱无行“尝坐事黥隶辰州(今沅陵)铜阬”。后应募为静江军卒与王进逵、潘叔嗣、张文表等人结为“十兄弟”在十人中最有谋略成为马希萼部的军校。后周广顺元年(951)马希萼等降于南唐楚政权灭亡。周行逢随王进逵成为占据朗州的刘言部将。次年刘言命王进逵等攻南唐灭楚的大将边镐收复长沙等地;命周行逢率别部攻益阳(今属湖南)杀南唐兵2ooo余人擒其将李建期等。广顺三年后周升朗州为武平军以刘言为节度使以王进逵为武安军节度使(治长沙府)。周行逢被任命为集州(今四川南江)刺史担任王进逵的行军司马。当王进逵与刘言之间矛盾激化时周行逢为王进逵出谋划策袭杀了刘言。

    显德元年(954)后周太祖郭威即以王进逵为武平军节度使镇朗州;以周行逢为武清军节度使权知潭州事。“是岁湖南大饥民食草木实。武清节度使知潭州事周行逢开仓以赈之全活甚众”1。显德三年潘叔嗣杀王进逵自量不能服众便派人到潭州迎请周行逢入主武陵。“行逢入武陵或请以潭州与叔嗣行逢曰:‘叔嗣杀主帅罪当死以其迎我未忍杀尔。若与武安是吾使之杀王公也。’召以为行军司马。叔嗣怒称疾不至。行逢怒曰:‘是又欲杀我矣!’乃佯以武安与之召使至府受命至则杀之”2。周行逢在任武清节度使知潭州事期间因他“起于微贱知民间疾苦励精为治严而无私辟署僚属皆取廉介之士约束简要其自奉甚薄。或讥其太俭行逢曰:‘马氏父子穷奢极靡不恤百姓今子孙乞食于人又足效乎?’”3后周世宗于显德三年“秋七月辛卯朔以周行逢为武平军节度使制置武安、静江等军事。行逢既总湖湘乃矫前人之弊留心民事悉除马氏横赋。贪吏猾民为民害者皆去之。择廉平吏为刺史、县令。朗州民夷杂居刘言、王进逵旧将多骄横行逢一以法治之无所宽假众怨怼且惧。有大将与其党十余人谋作乱行逢知之大会诸将于座中擒之。数曰:‘吾恶衣粝食充实府库正为尔曹何负而反?今日之会与汝诀也。’立挝杀之。”4他“每遣人伺察郡县守宰有聚饮偶语者必逮捕下狱以谋反诛”5。他的妻子严氏6曾谏他用法太严于己不利他不纳。严氏就离开他回乡隐居再三劝谕也不肯返回。

    周行逢“为治严整不徇私党躬履俭约以率群下”1。他的女婿“唐1《资治通鉴》卷292显德元年十一月。

    2《新五代史》卷66《楚世家·周行逢传》。

    3《资治通鉴》卷292显德元年十一月。

    4《资治通鉴》卷293显德三年七月。

    5路振:《九国志》卷11《周行逢传》。

    6《资治通鉴》作邓氏今从《新五代史》。

    1路振:《九国志》卷11《周行逢传》。

    德求补吏行逢曰:‘汝才不堪为吏吾今私汝则可矣汝居官无状吾不敢以法贷汝。’与之农具而遣之”2。

    北宋建隆三年(962)十月周行逢病死其子周保权继立领军务。次年二月宋师平荆湖。

    第二节高季兴后梁荆南节度使高季兴(858—928)本名季昌避后唐庄宗祖父李国昌讳改名季兴字贻孙。陕州硖石(今河南三门峡东南)人。幼年时为汴梁商人李七郎家僮。朱温收李七郎为养子赐姓名为朱友让在其家见到高长相特别便令朱友让将其收为养子于是也改姓为朱。

    后来高季兴成为朱温的牙将由制胜军使升迁为毅勇指挥使。天复元年(9o1)唐昭宗被宦官韩全诲等劫持到凤翔(今属陕西)投靠李茂贞。次年朱温围攻凤翔李茂贞坚壁不出日久不能下。众将议论打算撤兵只有高季兴不同意。他分析形势提出破敌策略说:“天下豪杰窥此举者一岁矣今岐人已惫破在旦夕而大王之所虑者闭壁以老我师此可以诱致之也。”3朱温采纳了他的主张随即命他招募勇士马景实施诱敌出壁之计结果大败李茂贞迫使其交出唐昭宗求和高季兴从此知名。天复三年被任为宋州刺史。后又跟随朱温攻破青州(今山东益都)再立军功改任颍州(今安徽阜阳)防御使并且复姓高氏。

    唐末朱温攻下江陵(今湖北荆沙)以高季兴为荆南留后镇守江陵。“荆南旧统八州乾符(874—879)以来寇乱相继诸州皆为邻道所据独余江陵”1。高季兴到任时的江陵城“井邑不完季兴招葺离散流民归复梁祖嘉之”2。后梁开平元年(9o7)朱温任高季兴为荆南节度使。高季兴注意招致人才以倪可福、鲍唐为将梁震、司空薰、王保义、孙光宪为谋士。梁震为唐末进士归蜀途中为高季兴所留礼遇备至而梁震耻受高氏官职提出只“以白衣侍樽俎”的要求高季兴也即应允“以为谋主呼曰先辈”3。开平中高季兴攻破朗州(今湖南常德)击败雷彦恭有功加官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此时高季兴开始修筑江陵的内城外垒并且“厚敛于民招聚亡命”4进一步积蓄实力俟机扩张。

    朱温死后后梁国势日益衰弱。高季兴先是出兵攻归(今湖北秭归)、峡(今宜昌)二州结果为蜀将王宗寿所败;随后又以“助梁击晋”为名袭击襄州(今襄樊)结果为梁将孔勍所败他便断绝给后梁的贡赋。梁末帝当时忙于应付北方对他采取优容政策于贞明元年(915)封他为渤海王并赐给衮冕剑佩而他直到贞明三年才恢复贡赋。

    2《十国春秋》卷7o《周行逢传》。

    3《新五代史》卷69《南平世家·高季兴传》。

    1《资治通鉴》卷266开平元年五月。

    2《旧五代史》卷133《高季兴传》。

    3《资治通鉴》卷267开平二年十月。

    4《旧五代史》卷133《高季兴传》。

    后唐南平王同光元年(923)后梁灭亡。后唐庄宗进入洛阳下诏慰谕高季兴促其表明态度。司空薰等都劝高季兴入朝梁震认为梁、唐世为仇敌作为梁室故臣的高氏朝见后唐新主有被扣的危险劝他取消此行。高季兴不听入朝于洛阳结果李存勗果然想要扣留他幸得郭崇韬劝李存勗应推信义于华夏高“季兴以身述职为诸侯率宜加恩礼以讽动来者”。李存勗才“厚礼而遣之”1。过后李存勗又反悔密诏襄州的刘训在中途将其截留结果由于高季兴提前离开襄州而侥幸逃出虎口。

    这次入朝高季兴亲身探知后唐朝廷的虚实断定李存勗不可能有大作为。他对近属说李存勗“百战以取河南对功臣夸手抄《春秋》又曰:‘我于手指上得天下。’其自矜伐如此而荒于游畋政事多废吾可无忧矣!”2在洛阳期间李存勗待之甚厚从容问曰:‘朕欲用兵于吴蜀二国何先?’季兴以蜀道险难取乃对曰:‘吴地薄民贫克之无益不如先伐蜀。蜀土富饶又主荒民怨伐之必克。克蜀之后顺流而下取吴如反掌耳’。”3高季兴的本意是想把后唐这个强大的威胁力量引向易守难攻的蜀地去消耗时日和兵力不想前蜀政权不堪一击被郭崇韬一举消灭。“高季兴闻蜀亡方食失匕箸曰:‘是老夫之过也。’”梁震曰:‘不足忧也。唐主得蜀益骄亡无日矣安不知其不为吾福!’”4同光三年后唐封高季兴为南平王从此他的这一割据政权就以南平为正式称号。

    称臣于吴同光三年后唐出兵伐蜀时高季兴表请以本道兵自取夔(今重庆奉节东)、忠(今重庆忠县)、万(今重庆万县)、归、峡等州于是后唐就任他为峡路东南面招讨使可是他并不出兵。等到后唐灭了前蜀“得蜀金帛四十余万自峡而下而庄宗之难作。季兴闻京师有变乃悉邀留蜀物而杀其使者韩珙等十余人”1。

    后唐明宗李嗣源入立后高季兴请求将夔、忠等州为属郡遭拒后又屡请才勉强答应但刺史仍要由后唐朝廷派员委任。高季兴得寸进尺“请朝廷不除刺史自以子弟为之”2。朝廷不许。他就乘夔州刺史潘炕罢官之机派兵突袭占领州城。后唐派西方邺去接任刺史高季兴拒而不纳双方关系紧张加之李嗣源查问4o余万蜀物下落时高季兴答称:“(韩)珙等舟行下峡涉数千里欲知覆溺之故自宜按问水神。”李嗣源大怒“制削夺季兴官爵以山南东道节度使刘训为南面招讨使知荆南行府事忠武节度使夏鲁奇为副招讨使将步骑四万讨之;东川节度使董璋充东南面招讨使1《新五代史》卷69《南平世家·高季兴传》。

    2《新五代史》卷69《南平世家·高季兴传》。

    3《资治通鉴》卷272同光元年十一月。

    1《新五代史》卷69《南平世家·高季兴传》。

    2《资治通鉴》卷275天成二年二月。

    新夔州刺史西方邺副之将蜀兵下峡仍会湖南军三面进攻。”“高季兴坚壁不战求救于吴吴人遣水军援之”。后来由于“江陵卑湿复值久雨粮道不继将士疾疫刘训亦寝疾”。另派孔循攻江陵又不克李嗣源才下令撤军。高季兴则“请举镇自附于吴”吴的权臣徐温不务远略“受其贡物辞其称臣”1。到徐温死后的天成三年(928)“高季兴复请藩于吴吴进季兴爵秦王”2。李嗣源诏令楚王马殷进讨马殷派许德勋将兵攻荆南高季兴战败被迫求和。这年十二月高季兴病死终年71岁后唐谥曰武信。吴主以其子高从诲为荆南节度使。

    1《资治通鉴》卷275天成二年二月、三月、四月、五月。

    2《资治通鉴》卷276天成三年六月。

    第十二章王建孟知祥第一节王建节度永平军王建(847—918)字光图许州舞阳(今属河南)人1。年轻时是个无赖以屠牛、盗驴、贩私盐为业因排行第八乡人称他为“贼王八”。唐朝末年投军成为忠武军(镇许州今许昌)的士兵后逐渐升为队将。黄巢攻破长安时唐僖宗逃到蜀地。忠武军将鹿晏弘以8ooo兵马随杨复光镇压起义击败黄巢后杨复光把部众分为八都每都1ooo人王建和鹿晏弘都被任为都将。杨复光死后鹿晏弘率这八都人马前往成都迎驾沿途扩充兵力进至兴元(今陕西汉中)赶走山南西道节度使(镇兴元)牛丛自称留后让王建等挂上属州刺史的头衔。唐僖宗得悉后即任鹿晏弘为山南西道节度使。不久鹿晏弘与王建分道扬镳。鹿晏弘率部东向王建则与韩建率3ooo人西奔唐僖宗所在的成都。唐僖宗非常高兴重赏之后将这些人分为五都由王建、韩建、晋晖、张造、李师泰统领称之为“随驾五都”。观军容使、宦官田令孜把王建等五名将领全都收为义子。僖宗返回长安后王建等都分别统领神策军并且遥领刺史。

    光启元年(885)与田令孜有矛盾的河中节度使(镇河中府今山西永济西)王重荣进犯长安僖宗出逃到凤翔(今属陕西)次年又辗转到兴元一路上以王建为清道使。王建尽心竭力保驾有功。而田令孜因这次事件与其有关担心僖宗加罪主动请求到成都出任他的同母弟、西川节度使(镇四川成都)陈敬瑄的监军。于是观军容使改由杨复恭担任王建不受信任被外放为壁州(今通江)刺史1。僖宗回长安后杨复恭以亲信杨守亮镇守兴元以防王建。王建招兵扩军后攻取了阆州(今阆中)、利州(今广元)接近了西川地界。陈敬瑄担心他继续西进田令孜说王建为其义子不难罗致麾下就派人前去。王建得知非常高兴把家属托给故交东川节度使(镇梓州今三台)顾彦朗后率2ooo精兵赶赴成都。可是陈敬瑄反悔派人在鹿头关(今德阳东北)阻止。王建大怒攻破鹿头关占领汉州(今广汉)顾彦朗也派兵相助相继击败陈敬瑄的部将句惟立、山行章后王建兵势更盛开始进攻成都。唐昭宗即位后派李洵为两川宣谕和协使下诏令顾彦朗等罢兵顾彦朗则要求朝廷另派大臣镇守蜀地并且为王建请求旌节。昭宗表示同意于文德元年(888)六月派宰韦昭度为西川节度使同时将西川西部的邛(今邛崃)、蜀(今崇州)、黎(今汉源北)、雅(今雅安)四州划出另立永平军任命王建为永平军节度使。

    建立前蜀韦昭度入蜀以王建为招讨牙内都指挥使。由于陈敬瑄拒绝调动不让韦昭度接任昭宗令顾彦朗等部征讨可是久攻不下。王建又不愿受韦昭度1《旧五代史》作“陈州项城”(今河南沈丘)。今据《新五代史》。

    1《资治通鉴》作利州刺史今从新旧《五代史》。

    约束就以劝他回朝定中原为借口将其逼走。韦昭度刚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