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通史- 第3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长治)的具体事务廉洁干练颇有口碑。李克修死后他任李克用主管联络事务的典谒办事很得力应对机敏升任河东教练使。

    李存勗继位为晋王后郭崇韬更受器重由中门副使升为中门使参管机要艰难战伐无所不从。天祐十八年(后梁龙德元年921)他跟随李存勗讨伐镇州(今河北正定)的张文礼久攻不下。这时定州(今属河北)的王都为救张文礼勾引契丹进到新乐(今新乐东北)晋军动摇打算撤围李存勗犹豫未决。郭崇韬认为契丹只为王都利诱而来并不是真心来救张文礼其前锋稍一受挫必定逃跑无疑。正可乘新近打败后梁军心大振之机威震塞北!李存勗采纳了他的意见果然打败了契丹。

    李存勗称帝后郭崇韬被任为兵部尚书、枢密使权宰相。

    梁将王彦章攻破德胜(今河南濮阳)南北城后进围杨刘(今山东东阿东北)李存勗判断有误引兵出战打了败仗。向郭崇韬问计他指出王彦章围杨刘的目的在于夺回郓州(今东平西北)如果在下游以呼应郓州为名建立堡垒那么他必来争夺这样就可以分散其兵力后战而胜之。李存勗依计而行果然大败王彦章。

    梁将康延孝降唐郭崇韬随即与之密谈探知了梁的虚实和用兵意图。

    他力排诸将放弃郓州与梁以河为界罢兵的议论坚决主张直捣大梁(今河南开封)。他对李存勗说:“愿陛下分兵守魏固杨刘而自郓长驱捣其巢穴不出半月天下定矣!”1李存勗照此办理结果只用了8天功夫就灭了后梁。郭崇韬获赐铁券拜侍中、成德军节度使(治镇州今正定)为使相继续担任枢密使进封赵郡公。

    位兼将相郭崇韬以谋议居佐命第一之功而位兼将相处理事务又无所回避这就与李存勗所信任的宦官和伶人产生了矛盾。他与宦官李绍宏之间关系紧张想要功成身退他的部属指出他已处于骑虎难下的局面一旦失势就难以自安。于是他听从部属的意见请立李存勗的宠妃刘氏为皇后以求中宫之助然后又请求罢去所任枢密使职恢复唐朝由宦官担任此职的制度。可是李存勗坚决不准他辞职他只好留任。他提出的有关“天下利害”的25条措施李存勗也都予以照办。后来李存勗调李嗣源任成德军节度使让郭崇韬移镇忠武军(治同州今陕西大荔)他再三辞让获准后留在朝中任侍中、枢密使。

    李存勗禁不住宦官的怂恿打算建造高楼避暑郭崇韬切谏他以天下为1《新五代史》卷24《郭崇韬传》。

    心毋忘创业之难希望取消造楼计划。李存勗不听宦官又从中挑拨君臣间的关系也紧张起来。河南县令罗贯为人正身奉法不受权豪请托因而得罪了宦官、伶人以及河南尹张全义。张全义派人在刘皇后处诋毁罗贯宦官又在李存勗面前落井下石。郭崇韬素知罗贯正直竭力为其辩护李存勗竟至自关殿门把郭崇韬拒之门外罗贯终于被杀。

    西平前蜀后被害同光三年(925)李存勗决定伐蜀选择带兵将领时郭崇韬想藉此立大功来稳定自己被宦官等动摇的地位就建议由李存勗年幼的长子魏王李继岌出任元帅。李存勗明白其用意就决定以李继岌为西南面行营都统以郭崇韬为招讨使作为李继岌的副手而实际处理伐蜀的军政事务。这次军事行动郭崇韬以《孙子兵法》“取用于国因粮于敌”的原则制订了先取凤州(今陕西凤县)、三泉(今四川广元东北)等地的作战计划进展顺利6万唐军所到之处蜀将望风迎降前后7o天就兵临成都前蜀后主王衍出降。

    郭崇韬素来痛恨宦官伐蜀过程中曾对李继岌说将来李继岌继位为帝后“当尽去宦官至于扇马亦不可骑”1。引起随营的监军宦官李从袭、李廷安、吕知柔等的切齿愤恨。当李存勗派宦官向延嗣到成都慰劳伐蜀大军时郭崇韬没有按照当时的礼仪到郊外迎接。向延嗣大怒就和李从袭等一起构陷郭崇韬罗织的罪名是贪污和有异志。

    有异志问题的依据只是蜀人曾列状向李继岌请求把郭崇韬留在当地为帅所以纯属诬陷;贪污问题则郭崇韬确有失检点之处:本来他很有清廉的声誉进入洛阳后开始接受各地的赂遗有人提醒他他说自己位兼将相禄赐巨万并不希罕这些礼品。又说送礼的都是后梁旧将如果拒收反而会使这些人于心不安说不定会重新反叛为敌。这样的辩解显得强辞夺理而又苍白无力至于他说“藏余私室无异公帑”1则更是荒唐。尽管后来当李存勗举行郊祀大典时他把所藏礼品全都献了出来但这种做法终究不能说是稳妥的。在平定前蜀过程中他又接受降将的赂遗其子郭廷诲也广收馈赠将珍宝运回洛阳府第。宦官们指他贪污也就并非平白无故了。李存勗本来就对他心存芥蒂现在听说他打算留蜀不归和占有了蜀之妓乐珍玩便怒形于色立即派宦官马彦珪前往蜀地查看实情如郭崇韬听命回师则罢否则就与李继岌商量处置。马彦珪认为这个命令不够明确就去向刘皇后请示。刘皇后对郭崇韬当年请求册立她为皇后并不感恩相反在宦官和张全义等人的影响下对他并无好感就下教令给李继岌让他在蜀地处死郭崇韬。李继岌虽然觉得没有皇帝的诏书只以皇后教令不便擅杀但在宦官们的挑拨下终于答应同光四年(926)正月郭崇韬在奉命前去议事时被杀。他的五个儿子也在各地先后被诛家产被籍没。直到后唐明宗李嗣源即位时才诏令归葬赐还其太原(今山西太原西南)旧宅给他的两个孙子。

    第二节周德威1《新五代史》卷24《郭崇韬传》。

    1《旧五代史》卷57《郭崇韬传》。

    后周良将周德威字镇远小字阳五朔州马邑(今山西朔州)人。身长面黑状貌魁伟笑不改容凛然有肃杀之气。为人勇而多智能远望烟尘料知兵势敌数。唐末为李克用骑将渐升至铁林军使。跟随李克用击败王行瑜后升任检校左仆射、衙内指挥使。当梁、晋对垒之时周阳五之勇闻名天下。光化二年(899)三月朱温派氏叔琮进逼太原一直打到榆次(今属山西)、洞涡驿(今清徐东)等地梁军中传令道:“能生得周阳五者为刺史。”外号陈夜叉的梁将陈章口出狂言打算活捉周德威以邀功李克用要周德威当心此人。因陈章经常骑白马穿朱甲周德威便要部下见到白马朱甲的敌将就假装败退他自己则化装成士兵夹杂在行伍之中。等到陈章出来挑战部下依约退走陈章中计急追周德威从后挥锤击中陈章将其活捉。

    天祐三年(9o6)朱温派兵攻刘仁恭的沧州(今河北沧州东南)时晋王李克用为援燕而派周德威率5万大军攻取潞州(今山西长治)进行牵制。得手后周德威被任命为代州刺史、内外蕃汉马步军都指挥使。这时攻燕的梁军转而争夺潞州建夹城围之。晋军守将李嗣昭坚守围城周德威率军救潞州在夹城外与后梁军对峙经年。李克用临终前向李存勗表示担心周德威与李嗣昭两人之间的矛盾会影响相互配合。李存勗继位并杀李克宁之后从前线召回手握重兵的周德威。周德威表示对故主的高度忠诚后跟随李存勗南攻梁军破夹城解了潞州之围与李嗣昭欢好如初。周德威因功升任振武节度使(治朔州今朔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使相。

    天祐七年(后梁开平四年91o)秋朱温派王景仁率众7万击赵王王镕王镕向李存勗求援。李存勗命周德威率部先屯赵州(今河北赵县)然后他自率一部出赞皇(今属河北)与之相会后在柏乡(今属河北)附近与后梁军对垒。后梁军人多势众装备豪华精良。晋军兵少望之颇有怯意。周德威一面对部众鼓舞士气说:“此汴、宋佣贩儿徒饰其外耳其中不足惧也!其一甲直数十千擒之适足为吾资无徒望而爱之当勉以往取之。”另一面他对李存勗说:“梁兵甚锐未可与争宜少退以待之。”李存勗认为己方千里奔袭利在战等到对方知我虚实仗就难打了。周德威指出战场地形不利骑兵作战不能用己之长击彼之短。李存勗听后很不高兴周德威又通过宦官去作说明终于使李存勗同意退兵至鄗邑(今高邑)选择有利于骑兵作战的平原浅草地带与梁军展开决战。周德威又分析后梁军轻装远袭即使带粮也不可能多决定在后梁军人马俱饥的下午未申之时起冲击结果晋军大获全胜从鄗邑一直追到柏乡梁军闻风丧胆横尸数十里王景仁仅率十余骑逃生。这一仗周德威很好地坚持了以己之长击敌之短和避其锐气击其惰归的用兵原则取得了梁晋争战以来最为重要的一次胜利。1捐躯胡柳柏乡大捷之后周德威又曾奉命攻破刘守光的幽州(今北京)亲手活捉刘守光的骁将单廷珪并俘获了刘氏父子他升为检校侍中、幽州卢龙等军节度使。

    天祐十二年(梁贞明元年915)当李存勗与后梁将刘在魏州(今河北大名东北)对峙时刘乘虚长途奔袭太原(今山西太原西南)周德威闻讯从幽州率千骑西救。军至土门(今河北鹿泉)得知刘到乐平(今山西昔阳)后改变计划率军东进他料得刘必去占领临清(今河北临西)断晋军粮道。于是率军急追到南宫(今属河北)“遣骑擒其斥候者数十人断腕而纵之使言曰‘周侍中已据临清矣!’”1刘正惊疑其用兵之放慢了行军度。周德威乘机于第二天抢先进入临清保住了晋军的生命线保证了李存勗最终击败刘。

    天祐十四年(917)三月契丹入侵新州(今涿鹿)周德威率军迎战不利退保范阳城(今北京)。契丹攻城达2oo天之久周德威昼夜督军防御终于未被攻破取得了保卫战的胜利。次年周德威率燕兵3万南下与镇(今正定)、定(今属河北)等州军队随李存勗渡河进军临濮(今山东鄄城西)打算直趋汴梁(今河南开封)。十二月二十三日驻军于胡柳陂(今濮阳东)。次日晨谍报梁军到李存勗问周德威如何打法周德威“常务持重以挫人之锋故其用兵常伺敌之隙以取胜”1他分析战场形势因为地近汴梁梁军必然决一死战力量不可低估必须利用己方先到而敌军后至的条件以逸待劳。他主张大部队可暂按兵不动先派骑兵骚扰使梁军难以安营扎寨待其疲劳时再动进攻就可战而胜之。这本是十分正确的战术安排可是“勇而好战”的李存勗不听率领亲军立即迎战。周德威无奈只好跟随出战对他的儿子说:“吾不知其死所矣!”结果这一仗李存勗开头取得小胜可不久后梁军就攻击晋军辎重辎重兵败奔入周德威军中造成混乱被后梁军所乘周德威父子力战阵亡。李存勗后悔痛哭道:“丧我良将吾之咎也。”2李存勗称帝时追赠周德威太师;李嗣源继位后加赠他太尉;石敬瑭建晋称帝时又追封他为燕王。

    1《资治通鉴》卷269贞明元年七月。

    1《新五代史》卷25《周德威传》。

    2《旧五代史》卷56《周德威传》。

    第五章后晋高祖后汉高祖第一节后晋高祖石敬瑭佐李嗣源夺权石敬瑭(892—942)唐沙陀部人父名臬捩鸡。欧阳修称“其姓石氏不知得其姓之始也”1。薛居正则说石敬瑭是太原(今山西太原西南)人而且是春秋时卫国大夫石碏、汉景帝时丞相石奋的后裔因汉末内乱流落到沙陀的。

    臬捩鸡善骑射有经远大略在李克用和李存勗时累立战功官至洺州(今河北邯郸东北)刺史。石敬瑭是其第二子唐景福元年(892)二月二十八日生于太原汾阳里。为人沈厚寡言爱读兵法推崇战国赵名将李牧、汉名将周亚夫用兵之术。李嗣源任代州刺史时很器重他妻以爱女。从此他隶属于李嗣源帐下统领号称“左射军”2的亲军成为心腹爱将。

    天祐十三年(后梁贞明二年916)二月后梁将刘带兵突至清平(今山东高唐西南)李存勗部还未列阵就遭到袭击情况危急。石敬瑭率十余骑深入敌阵左冲右突无人敢当终于把整个部队解救回来。李存勗对他大加奖掖他也因此而知名。

    天祐十五年十一月晋军攻占杨刘镇(今东阿东北)李嗣源中了梁将贺瓌的埋伏很是狼狈。石敬瑭作为殿后击败梁军骑兵从容退回。十二月李存勗与梁军大战于胡柳陂大将周德威战死。石敬瑭指挥左射军跟随李嗣源再次打败梁军。此后李嗣源多次遇险均赖石敬瑭力战得以解脱。赵在礼魏博兵变时李嗣源被派去镇压到了魏州(今河北大名北)所部又生兵变李嗣源打算独自返回表示自己并无反意。石敬瑭说:“岂有军变于外上将独无事者乎?且犹豫者兵家大忌不如行。愿得骑兵三百先攻汴州夷门天下之要害也得之可以成事。”李嗣源同意了他的意见很快占领汴梁。李存勗从洛阳赶来为时已晚兵众溃散只好西返。李嗣源就以石敬瑭为前锋西攻。不久李存勗在洛阳被杀李嗣源继位为帝石敬瑭佐命夺权有功被任为保义军节度使(镇陕州今三门峡市)赐号“竭忠建策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