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通史- 第30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死嘁玻〕奠毙栌眉杏芰酒窨晌 俗笥以唬骸泻未俊笥沂藪垩浴宋奠薄呦て松敝!1朱温的荒淫行同禽兽即使在封建帝王中也罕有其匹。朱温为黄巢同州刺史时娶砀山富室女张氏为妻。张氏“贤明有礼”朱温“深加礼异”“每军谋国计必先延访。或已出师中途有所不可张氏一介请旋如期而至其信重如此”2。天祐元年张氏病死后朱温开始“纵意声色诸子虽在外常征其妇入侍帝往往乱之”3。乾化二年“太祖兵败蓨县道病还洛幸全义会节园避暑留旬日全义妻女皆迫淫之”4。张全义之子愤极要手刃朱温为张全义苦苦劝止。至于朱温的儿子们对朱温的**不仅毫无羞耻竟然利用妻子争宠博取欢心争夺储位真是旷古丑闻!养子“朱友文妇王氏色美帝(朱温)尤宠之虽未以友文为太子帝意常属之”5。朱温病重时打算把朱友文从东都召来洛阳付以后事。其亲子“友珪妇亦朝夕侍帝侧知之密告友珪曰:‘大家(指朱温)以传国宝付王氏怀往东都吾属死无日矣!’”6朱友珪随即利用他掌握的宫廷宿卫侍从及其亲信韩勍所部牙兵动宫廷政变“中夜斩关入”“友珪仆夫冯廷谔刺帝腹刃出于背。友珪自以败毡裹之瘗于寝殿”7。这样朱温最后于乾化二年(912)1《资治通鉴》卷268后梁乾化二年闰五月。

    2《旧五代史》卷1《梁太祖纪》一。

    3《旧五代史》卷12《朱友宁传》。

    4《五代史补》。

    1《资治通鉴》卷265天祐二年六月。

    2孙光宪:《北梦琐言》。

    3《资治通鉴》卷268乾化二年闰五月。

    4《新五代史》卷45《张全义传》。

    5《资治通鉴》卷268乾化二年闰五月。

    6《资治通鉴》卷268乾化二年闰五月。

    7《资治通鉴》卷268乾化二年六月。

    六月被亲子友珪所害终年61岁。

    朱温建立的后梁是五代中历年最长的一个朝代存在了17个年头于923年被后唐取代。

    第二章敬翔张全义王彦章第一节敬翔朱温谋士敬翔字子振同州冯翊(今陕西大荔)人。自称是唐平阳郡王敬晖之后。曾祖敬琬官至绥州(今绥德)刺史。祖父敬忻做过同州掾。父敬衮曾任集州(今四川南江)刺史。

    敬翔年轻时“好读书尤长刀笔应用敏捷”1。唐僖宗乾符年间(874—879)参加进士考试未能及第抑郁不得志。黄巢攻占长安时他到汴州(今河南开封)投靠同乡王。王是刚上任的宣武节度使朱温的部下一时找不到荐引的途径。敬翔为摆脱窘境就替人写些笺奏之类的文章往往有警句在军中传播。朱温很喜欢他的浅近俚俗的文风就要王带他来见。朱温问他现今能否仿效《春秋》之法打仗敬翔回答说:“兵者应变出奇以取胜《春秋》古法不可用于今。”2朱温听了大喜立即让他担任军职。敬翔不喜欢做武官要求改任。于是就任命他以“馆驿巡官”的名义专掌檄文奏章的起草工作成为朱温身边的高级幕僚。

    敬翔为人深沉有大略追随朱温3o年运筹帷幄谋画多奇计朱温十分欣赏。《通鉴考异》引高若拙《后史补》说:“梁太祖皇帝到梁园深有大志然兵力不足常欲外掠又虞四境之难每有郁然之状。时有荐敬秀才于门下乃白梁祖曰:‘明公方欲图大事辎重必为四境所侵但令麾下将士诈为叛者而逃即明公奏于主上及告四邻以自袭叛徒为名。’梁祖曰:‘天降奇人以佐于吾。’初从其议一出而致众十倍。”1由此可以看出敬翔兵不厌诈的谋略。朱温当年背信弃义进攻朱瑄兄弟时正是“诬瑄招诱宣武军士”2为借口难的。

    天祐二年(9o5)十月朱温在打败山南东道节度使赵匡凝后“部署将士将归大梁。忽变计欲乘胜击淮南。敬翔谏曰:‘今出师未逾月平两大镇辟地数千里远近闻之莫不震慑此威望可惜不若且归息兵俟衅而动。’”3可是朱温不听结果遭到惨败后悔没有听取敬翔的忠告。朱温是个暴戾难近的枭雄“多权数将佐莫测其所为惟敬翔能逆知之往往助其所不及全忠大悦自恨得翔晚凡军机民政悉以咨之。”4因朱温的关系敬翔在唐末官至检校右仆射、太府卿并赐号“迎銮叶赞功臣”。

    后梁重臣1《旧五代史》卷18《敬翔传》。

    2《新五代史》卷21《敬翔传》。

    1《旧五代史》卷1《梁太祖纪》一。

    2《资治通鉴》卷257光启三年八月。

    3《资治通鉴》卷265天祐二年十月。

    4《资治通鉴》卷257光启三年十一月。

    由于在朱温灭唐建梁的“禅代之际翔谋居多”1因而朱温称帝后敬翔格外受到重用。朱温把唐代向来由宦官掌权的枢密院改名为崇政院任命敬翔知院事。这是一个甚至比宰相更为重要的职务可以“参谋议于禁中承上旨宣宰相而行之。宰相非进对时有所奏请及已受旨应复请者皆具记事因崇政院以闻得旨则复宣于宰相”。敬翔因而“尽心勤劳昼夜不寐自言惟马上得休息”2。乾化元年(911)进位光禄大夫、行兵部尚书、金鸾殿大学士封平阳郡侯。

    乾化二年六月朱温病重把敬翔召到病榻前受顾托命。“命敬翔出友珪为莱州刺史即令之官。已宣旨未行敕”3。此事由于朱友珪动政变杀父自立而罢。

    朱氏老奴朱友珪上台后对敬翔有戒心便以李振取代他为知崇政院事任命敬翔为宰相。敬翔则称病不参与政事。

    梁末帝朱友贞即位后赵岩等人用事敬翔受到排挤更加郁郁不得志。朱友贞昏庸无能对内未能处理好魏博问题引起魏州(今河北大名北)兵变;对外在与李存勗争战中深处宫禁盲目指挥强使刘浔战而兵败几乎尽失河北各地。贞明三年(917)十二月赵岩不顾环境紧迫劝朱友贞行郊天之礼。敬翔谏曰:“国家自刘浔失律以来府藏殚竭箕敛百姓供军不暇郊祀之礼颁行赏赉所谓取虚名而受实弊也。况晋人压境车驾未可轻动。”1可是朱友贞不予采纳。龙德三年(923)李存勗攻占郓州后梁情势更加危急敬翔上书批评朱友贞“委蛇守文以儒雅自喜而遣贺瓌为将岂足当彼之余锋乎?”2并且自请上前线效力。赵岩等认为他是在牢骚不用其谋。

    后来后梁名将王彦章受挫于杨刘(今山东东阿东北)前线朱友贞听谗言以“智勇俱无”的段凝取代了王彦章前线统帅地位。李存勗长驱奔袭汴梁朱友贞急召段凝回师援汴可是段凝有异志顾望不来。在此危急关头朱友贞急请敬翔出主意。敬翔说:“臣受国恩仅将三纪从微至著皆先朝所遇虽名宰相实朱氏老奴耳!事陛下如事郎君以臣愚诚敢有所隐!”3接着说当初曾经极谏陛下慎于用人而不纳现在纵张良、陈平复生也难以转祸为福了表示只好以死相殉。

    李存勗攻陷梁都开封招降梁臣。李振前去投降敬翔得悉后说:“李振谬为丈夫耳!朱氏与晋仇雠我等始同谋画致君无状今少主伏剑于国门纵新朝赦罪何面目入建国门也。”4随即自经而卒。数日后其族被诛。1《资治通鉴》卷266开平元年四月。

    2《资治通鉴》卷266开平元年四月。

    3《资治通鉴》卷268乾化二年六月。

    1《旧五代史》卷9《梁末帝纪》中。

    2《新五代史》卷21《敬翔传》。

    3《旧五代史》卷18《敬翔传》。

    4《旧五代史》卷18《敬翔传》。

    第二节张全义恢复洛阳经济张全义(852—926)字国维濮州临濮(今山东鄄城西南)人。初名言又作居言。降唐后唐昭宗赐名全义。唐亡后在后梁做官主动请求改名朱温赐名宗姡А:罅好鹜龊蠊榻岛筇莆趾眯鲁ズ罅核兔胱蓟指丛濉H绱饲鞲饺ㄊ贫锤锤拿凡欢嗉

    张全义出生在“世为田农”的家庭1。祖父张琏、父张诚都是农民。他自己曾在县里做小吏多次受到县令的困辱于是就逃亡加入了黄巢的起义军。黄巢攻入长安建立大齐政权时任命他为吏部尚书、充水运使主管大齐的水运事务。黄巢失败时他到河阳(今河南孟县)投降唐将诸葛爽屡立战功诸葛爽表请唐廷任他为泽州(今山西晋城)刺史。

    光启二年(886)十月诸葛爽病死大将刘经与张全义立诸葛爽之子诸葛仲方为留后。刘经与诸葛爽另一大将李罕之争夺洛阳渑池(今属河南)一战刘经为李罕之所败退守河阳。诸葛仲方年幼刘经派张全义前去抵敌张全义竟与李罕之结为同盟调转矛头进攻刘经结果被刘经打败。他与李罕之退保怀州(今沁阳)并向李克用求援。在李克用所派援军的联合进攻下刘经和诸葛仲方被迫逃往汴州投靠朱温。于是李罕之自领河阳节度使以张全义为河南尹治理洛阳。

    当时的洛阳经过多年战乱仅存断壁残垣破败不堪。张全义初到时那里“白骨蔽地荆棘弥望居民不满百户。全义麾下才百余人相与保中州城。四野俱无耕者”。张全义从他的部下中选出18人为屯将每人给一面旗一张榜到周围18县的残存墟落树旗张榜招抚流散逃亡的民众劝耕农桑恢复生产。张全义为政宽简除杀人者要偿命处死以外其余都从轻处罚。“无严刑无租税民归之者如市又选壮者教以战阵以御寇盗。数年之后都城坊曲渐复旧制。诸县户口率皆归复桑麻蔚然野无旷土。”洛阳周围3o里内有蚕麦丰收的农家他一定亲自到访召来全家老幼赏给酒食衣料表示慰劳。“民间言张公不喜声伎见之未尝笑独见良麦佳茧则笑耳”。对于有田荒芜的他就召集民众查问原因有因为缺牛耕地的便要求有牛的邻里负责助耕。“由是邻里有无相助故比户皆有蓄积凶年不饥遂成富庶焉”1。

    李罕之是张全义的“刻臂为盟永同休戚”2的患难之交又是张的上级因军中乏食而经常向张全义求取军粮及缣帛次数多了张全义不满。文德元年(888)张全义于李罕之出兵攻打河东的晋(今山西临汾)、绛(今新绛)二州时乘其后方无备派兵袭取了河阳自任河阳节度使。李罕之无奈投奔李克用讨得援兵3万回攻河阳围困日久城中食尽张全义部“啖木屑以度朝夕”3向朱温求救朱温派兵救援才得解围。朱温安排大将丁会守河阳令张全义依旧担任河南尹。张全义感谢这一次救命之恩从此听命于朱温。

    1《旧五代史》卷63《张全义传》。

    1《资治通鉴》卷257光启三年六月。

    2《旧五代史》卷15《李罕之传》。

    3《五代史阙文》引自《旧五代史》卷63《张全义传》注。

    后梁封魏王朱温挟唐昭宗东迁洛阳前令张全义修缮洛阳宫殿他十分卖力。朱温打算篡唐时他担心朱温对他不放心就主动避让权位。朱温就调他为天平军节度使、守中书令封为东平王。昭宗被杀后又将他调回仍任河南尹兼忠武军节度使、判六军诸卫事。

    朱温建梁称帝后又令张全义兼河阳节度使进封魏王赐名宗姡胧侵煳乱缘蹦旮ㄥ鲋芴熳拥恼俟裱ξ罅盒Ю汀U湃逶蛞恢毙⌒慕魃鞑坏呔∪ψ龊弥煳碌暮笄诠┯Χ胰倘璧搅顺H四岩越邮艿某潭龋呵辏912)“太祖兵败蓨县道病还洛幸全义会节园避暑留旬日全义妻女皆迫淫之。其子继祚愤耻不自胜欲剚刃太祖全义止之曰:‘吾为李罕之兵围河阳啖木屑以为食惟有一马欲杀以饷军死在朝夕而梁兵出之得至今日此恩不可忘也!继祚乃止。”1由此可见张全义在梁尽管位极人臣进爵封王可还是靠卑身曲事以求保全。

    后唐封齐王后梁末帝朱友贞时张全义未受信任曾经请求到河北指挥作战未被采纳。后唐李存勗攻占梁都开封他从洛阳赶去觐见“泥待罪”。由于在后梁时他常通过其弟张全武秘密与太原方面交往所以李存勗待他很客气“抚慰久之”1。张全义一方面表示自己“曾栖恶木曾饮盗泉实有瑕疵”2改去朱温所赐宗之名并请李存勗到洛阳行郊天之礼公开表示效忠新朝;另一方面又通过关系“厚赂”李存勗的皇后刘氏竟至使刘皇后认他为义父真可以说是费尽心机。因此张全义在后唐也受到尊崇先被封为魏王后改封为齐王任命为守太尉、中书令、河南尹并兼领河阳。可是他处理政务很马虎“凡百姓词讼以先诉者为得理以是人多枉滥为时所非”。另外他与河南的一个县令罗贯有私愤便通过刘皇后在李存勗面前说罗贯的坏话结果罗贯被杀“冤枉之声闻之远近”3。

    后唐同光四年(926)二月赵在礼据魏州动兵变李存勗打算亲自征讨大臣们则主张派李嗣源前往李存勗本不答应最后在张全义的力荐下才同意。可是李嗣源到魏州后便与变兵合流。张全义闻变后忧惧不食而死终年75岁谥忠肃。

    第三节王彦章后梁勇将王彦章(863—923)字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