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73绍兴二十六年六月乙酉。
1员兴宗:《苏氏、王氏、程氏三家之学是非策》《九华集》卷9。员兴宗死年不详《九华集》附录祭员兴宗文数篇最早的撰于乾道六年八月。
2《皇宋中兴两朝圣政》卷56淳熙五年三月。
1《朱文公文集》卷69《学校贡举私议》。
2《宋史》卷4o1《刘爚传》卷437《真德秀传》、《魏了翁传》。
端平元年(1234)重用理学家真德秀、魏了翁等十多位“名士”。次年诏议胡瑗、孙明复、邵雍、欧阳修、周敦颐、司马光、苏轼、张载、程颢、程颐十人从祀孔子。李■称这十人“卓然为学者所宗宜在从祀之列”3意在取得与早已从祀孔子的王安石同等的地位但是此次“诏议”未能使其中的任何一人列入从祀。嘉熙元年(1237)三月刘汉弼“为校书郎转对举苏轼所言结人心厚风俗存纪纲”1。结合理学派肆意攻击王安石以及后来新学派被称为“邪党”可见此时宋学的三大学派仍然并存。
淳祐元年(1241)正月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和朱熹从祀孔庙而将王安石排挤出从祀的行列以及推崇理学的其他措施正式确定了理学为南宋官方的统治思想。有识之士对于理宗在面对蒙古军南侵的南宋存亡之际不是愤图强而是热中于扶持宋学的理学派并打击其他学派深为不满。理学人士刘克庄在淳祐六年的《召对札子》中说:“薄物细故纷挐不已;急政要务谦逊未遑未免有‘不言防秋而言《春秋》不言炮石而言(王)安石’之讥。夫废《春秋》用安石致祸之本也于时(指北宋末)尚以为不急况今之不急有甚于此者乎。今庙谟睽异邪党(指新学派等)揶揄臣实未知其所终。”2南宋皇朝在宋理宗致力于“不急之甚”的扶持理学派打击其他学派而不思救亡图存的“急政要务”下走上灭亡之途。3《宋会要辑稿》选举6之4o。
1《宋史》卷41《理宗纪》一。
2《宋史》卷42《理宗纪》二;《宋史全文》卷32。
第四节辽代文化的展及其特点辽朝的创建者耶律阿保机是一个有雄才大略的少数民族政治家他通晓汉语也吸收了一部分燕蓟地区的上层人物参与国家治理积极借鉴中原封建政权的统治经验吸收汉地的封建文化同时也重视继承和展游牧民族的传统文化。与政治、经济制度胡汉分治相适应辽朝的文化也表现出了游牧文化与高度展的汉文化互相影响、互相吸收、共同展、相得益彰的特点。境内契丹、汉族和其他各族人民共同创造和展了以汉文化为核心又带有草原游牧文化特点和时代特色的辽文化。它不但促进了契丹民族的展而且丰富和展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
契丹人的语言文字契丹语为与乌桓、鲜卑一脉相承的东胡语的一个分支属阿尔泰语系。
与古蒙古语同源关系密切某些契丹语词汇与古蒙古语相同或相近。
建国前契丹无文字。神册五年(92o)阿保机命耶律突吕不和耶律鲁不古创制文字。他们在汉人的协助下以汉字隶书减少笔画或直接借用汉字创制了契丹大字即所谓“汉人教之以隶书之半增损之作文字数千以代刻木之约”3。契丹大字笔画较汉字为简但字数仍有3ooo之多不便掌握。并且用以记录契丹语效果不理想。后来皇弟迭剌参照回鹘字对大字加以改造创制了契丹小字。小字为拼音文字有3oo多个表音符号称原字。将若干原字拼在一起以记录契丹语“数少而该贯”1比大字使用方便它的拼音方法受了回鹘字的启和汉字反切注音的影响。
契丹小字的研究现在已取得突破性进展国内外学者已释出语词4oo余条构拟出1oo多个原字的音值1。
辽朝境内契丹语和汉语都是官方和民间的通用语言。两种契丹字和汉字也同样被官民使用和在境内外通行。契丹字除用来书写官方文书、碑碣、牌符、书状、印信等外也翻译了大量儒家经典和文学、史学、医学著作有些契丹文人也用契丹文字进行文学创作。
大量汉文书籍的翻译将中原封建地主阶级的思想和统治经验中原人民的科学技术、文学、史学成就等介绍到了草原地区带动和促进了游牧民族草原文化的展。辽朝的皇帝和契丹上层人物多仰慕汉文化很多人有较高的汉文化修养汉人上层也多通晓契丹语连出使辽朝的宋朝人有些也能用契丹语作诗对沟通契丹人与汉人的思想感情加强辽宋间的兄弟友好关系起了重要作用。
文学契丹人在语言运用上有其独特的技巧他们善于运用比喻的手法评论事3《宋史》卷4o6《刘汉弼传》;《南宋馆阁续录》卷8《官联》二。
1《后村先生大全集》卷52《召对札子》“揶揄”原文作“挪揄”。参见《庚申召对》。1《新五代史·四裔附录》。
物和品评人物。辽朝文人既用契丹语言文字创作也大量用汉语文写作。他们的作品有诗、词、歌、赋、文、章奏、书简等各种体裁有述怀、戒喻、讽谏、叙事等各种题材。作者包括帝后、宗室、群臣、诸部人和著帐郎君子弟。
辽圣宗1o岁能诗一生作诗5oo余常自出题目召宰相以下赋诗并亲自审阅。兴宗也善为诗文他不但与诗友唱和还亲自出题以诗赋试进士于廷。
在辽朝诸帝中道宗洪基文学修养最高善为诗赋作品清新雅丽意境深远。其诗《题李俨黄菊赋》:“昨日得卿黄菊赋碎剪金英添作句。袖中犹觉有余香冷落西风吹不去。”至今仍为人们所称道2。有诗文集《清宁集》。
宗室东丹王耶律倍有《乐田园诗》、《海上诗》。耶律国留、资忠、昭兄弟三人皆善属文工辞章国留有《兔赋》、《寤寐歌》;资忠出使高丽被留期间“每怀君亲辄有著述”后编为《西亭集》;昭因事被流放西北部致书招讨使萧挞凛陈安边之策词旨皆可称。
道宗皇后萧观音的《谏猎疏》、《回心院》和应制诗《君臣同志华夷同风》天祚文妃的讽谏歌太师适鲁之妹耶律常哥的述时政文等不但反映了她们的文学修养而且表达了她们关心社稷安危、致主泽民的政治理想。诗文中每引前代帝王行事为典更体现了她们的经学、史学造诣。此外平王耶律隆先有《阆苑集》枢密使萧孝穆有《宝老集》北女直详稳萧柳有《岁寒集》萧韩家奴有《六义集》敦睦宫使耶律良有《庆会集》等诗文集。耶律庶箴有《戒喻诗》耶律韩留有《述怀诗》等但辽朝书禁甚严不许传入宋境故皆不传。现在已无从知道他们是用哪种语言文字创作的。辽朝境内的汉人如杨佶、李瀚等也分别有诗文集《登瀛集》、《丁年集》。流传至今的辽人作品除王鼎的《焚椒录》外还有寺公大师的《醉义歌》。《醉义歌》系用契丹语创作曾有金人耶律履的译文契丹文原作和耶律履译文已失传今有履子耶律楚材的汉译本传世。
辽人颇喜宋人诗文对三苏的作品多能道其详。有的诗文集在宋朝境内尚未广泛流传却已为辽人所得。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间契丹使人至宋“言本国喜诵魏野诗但得上帙愿求全部真宗始知其名。将召之死已数年。搜其诗果得《草堂集》十卷诏赐之”3。
辽代私家著述传世极少现存者有王鼎的《焚椒录》、耶律淳的《星命总括》和释希麟的《续一切经音义》、行均的《龙龛手镜》等。
儒学辽朝统治者尊崇孔子以儒家学说作为治国的主导思想。建国初阿保机将择历史上有大功德者奉祀太子倍认为:“孔子大圣万世所尊宜先。”1于是神册三年建孔子庙于上京(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次年阿保机亲谒2《辽史·皇子表》。
3参见清格尔泰等:《契丹小字研究》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
1苏辙《北使还论北边事札子五道》记载南京副留守邢希古通过殿侍元辛传语称辽境内已有苏轼《眉山集》并建议苏辙印行文集;中京度支使郑颛对苏洵“文字中事迹颇能尽其委曲”;至上京馆伴王祭祀。契丹上层在用人行政和品德修养上也多自觉地以儒家的道德标准为准则。连作述时政文的耶律常哥也懂得“四端五典为治教之本六府三事实生民之命”。金元之际杰出的契丹政治家耶律楚材在其《怀古一百韵》中更恰如其分地指出了“辽家尊汉制孔教祖宣尼”这一历史事实。
仕辽的汉官利用一切机会向契丹统治者介绍儒家思想和封建帝王的统治经验对契丹上层接受儒家思想起了推动作用。辽圣宗继位之初枢密使、监修国史室昉进《尚书·无逸》篇太后“闻而嘉奖”。侍读学士马得臣录唐高祖、太宗、玄宗行事可法者进与圣宗又上书谏止频繁击鞠皆得到圣宗的赞许。兴宗时枢密使马保忠见皇帝“溺于浮屠”“朝政不纲”尝从容进谏他说:“强天下者儒道;弱天下者吏道。今之授官大率吏而不儒。崇儒道则乡党之行修;修德行则冠冕之绪崇。自今其有非圣帝明王孔孟圣贤之教者望下明诏痛禁绝之。”1道宗对儒家经典更是“神领心解”他不但学习和熟悉儒家经典而且有自己的独到认识和深刻理解。认为自身的文化素养和辽朝的典章文物并不亚于中原皇帝和中原王朝。自圣宗至道宗、在法律和礼仪制度制定中更不断加进儒家思想中维护封建统治和封建秩序的内容使之成为人们的行为准则。
契丹上层虽崇佛、尊儒但佛、儒在辽朝的地位却并不一致。佛教不过是他们的一种宗教信仰而儒术却是他们治国的主导思想和统治者极力提倡的行为标准。
绘画与雕塑契丹画家善画草原风光和骑射人物他们创作了大量优秀的绘画作品。
著名画家胡瑰、胡虔父子和东丹王耶律倍所画多入宋内府被誉为“神品”。耶律倍“多写贵人酋长至于袖戈挟弹牵黄臂苍服用皆缦胡之缨鞍勒率皆瑰奇不作中国衣冠”2;画马“骨法劲快不良不驽自得穷荒步骤之态”1。他的作品甚为五代人所喜甚至争相购买。流传至今者有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的《射骑图》和流传到美国的《人骑图》、《射鹿图》。胡瑰所画“穹庐部落、帐幕旗旆、弧矢鞍鞯或随水草放牧或驰逐弋猎而又胡天惨冽沙碛平远能曲尽塞外不毛之景趣信当时之神巧绝代之精技欤”2。他画契丹人马“用狼毫制笔疏渲鬃尾细密有力。至于穹庐什物各尽其妙”3。他的作品流传至今者有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卓歇图》流传到海外的《出猎图》、《回猎图》也有人列为他的画作。其子胡虔“丹青之学有父风”与其父的画品“殆未可分真赝也”1。
辽兴宗“工画善丹青尝以所画鹅、雁送诸宋朝点缀精妙宛乎逼师儒知苏辙有《服茯苓赋》因求其方。
1《玉壶清话》;《宋史·魏野传》。
2《辽史·宗室·义宗倍》。
1《契丹国志·马保忠传》。
2《宣和画谱》卷8。
3刘道醇:《五代名画补遗·走兽门第三·神品》。
1《五代名画补遗》。
真仁宗作飞白书答之”2。外戚萧瀜“慕唐裴宽、边鸾之迹凡奉使入宋者必命购求。凡遇名迹不惜重价。装潢即就而后携归本国建小楼以贮之。风和日丽焚香展卷临摹所至咸有法则”3。
此外契丹人耶律褭履(耶律防)、耶律题子、秦晋国妃萧氏汉人陈升、常思言、吴九州等也皆以善画称。常思言“善山水林木求之者甚众”。求画者必与之志趣相投乃可得“既不可以利诱复不可以势动”4。
除上述见于记载的画家外辽朝还有大量湮没无闻的丹青手。一些保存至今的辽代所建寺庙、塔刹和辽墓出土的画幅、壁画同样反映了辽代的绘画水平和技巧。如辽宁义县奉国寺大雄宝殿彩画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珍藏的挂幅《神农采药图》、《南无释迦牟尼佛像》立轴《药师琉璃光佛说法图》、《炽盛光九曜图》这些画品虽无作者名款却同样能反映辽代不同时期的绘画水平。1974年辽宁法库叶茂台辽墓出土的绢本辽代山水画《山弈候约图》(山水楼阁图)和花鸟画《竹雀双兔图》为传世屈指可数的辽代卷轴画增添了新的内容。花鸟画构图取对称形式装饰气味尚存当出自契丹画师之手。
今天我们所能见到的辽代绘画作品中数量最多内容最丰富的当属辽墓中保存的大量壁画它们不但题材丰富而且有的也有相当高的艺术水平。早期被毁的辽圣宗陵墓永庆陵墓内和墓道两侧均绘有丰富的彩画有建筑装饰、人物像、四季山水和牡丹、卷草、飞凤、双龙、彩蝶、祥云等饰纹。其中有人物71个大小略与真人相等包括蕃汉官僚、侍卫和奴仆。中室四壁所绘《四季山水图》分春、夏、秋、冬四幅描绘了北方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