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多关心国事民情诗作或反映农村生活富有生活气息;或寄怀江山流溢着爱国思想。南宋末民族英雄文天祥的诗或激昂或悲壮《正气歌》更是传世绝唱。
宋诗继承唐诗而有所创新题材广泛描写农事的诗篇较多反映农民的生活和民间疾苦有助于了解宋代社会。爱国诗篇之多更是一大特色1《廿二史札记》卷21《薛史全采各朝实录》。
2《五代会要》卷18《前代史》。
1《小畜集》卷18《答张扶书》。
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词是宋代最具特色的文学体裁北宋前期以晏殊、晏幾道、范仲淹、张先、欧阳修为代表的婉约派承袭五代词风委婉典丽。内容大多依然是樽前酒后、花前月下。范仲淹词作虽不多但扩大了词的表达范围词风也较遒劲。柳永精通韵律开始创作慢曲长调新体裁长于铺叙用语俚俗情景交融深受下层平民的欢迎以致“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2其作有“俚词”之称柳永的词风对秦观、周邦彦等影响很大。高才逸气的苏轼冲破词专写男女恋情、离愁别绪的境界清新豪放开创了豪放词派。南宋著名爱国词人辛弃疾在苏轼豪放派词风基础上高度展抒情、写景、叙事、议论无往不宜气势磅礴充溢着爱国主义的漏*点。陈亮、刘克庄、刘辰翁、文天祥均受辛弃疾影响都属豪放派爱国词人。而岳飞的《满江红》粗犷激昂充满爱国主义英雄气概激励着千古爱国志士。
北宋婉约派词人秦观展了词的技巧词语典雅流畅形象生动鲜明。周邦彦精于词法、音律格律、艺术技巧冠极当世。两宋之际的著名女词人李清照号“易安居士”认为词与诗不同词“别是一家”3。词作讲究音律词语平淡而精巧婉约中带豪放独树一帜时称“易安体”。南宋后期的姜夔精通音乐讲究格律追求艺术美是南宋最著名的词家。著名的婉约派词人还有史达祖、吴文英、张炎等。
绘画、书法和雕塑李成为五代入宋的山水画名家师法五代荆浩、关仝善画平远寒林时称“古今第一”1。范宽重视自然山水的写生画风雄健自成一家。李成、范宽、关仝形成北方山水画的三个主要流派。宋神宗时的郭熙师法李成其画秀美明净与李成齐名世称“李郭”。郭熙与子郭思合著《林泉高致》认为应观察山水分别四季画出朝暮等景色要求赋予山水画以生活气象。南唐入宋的南方山水画派名家巨然学习董源水墨画风并称“董巨”淡墨轻岚自成一体。南宋初李唐以画牛著称兼工人物尤擅山水画创“大斧劈”皴法并为刘松年、马远、夏圭所师法合称为南宋四大画家。五代后蜀黄筌、南唐徐熙善画花鸟风格不同有“黄家富贵徐熙野逸”之说。黄筌子居寀等入北宋画院风格工丽细致为“院画体”的标准画格。其后两派逐渐合流。宋神宗时的崔白所画花鸟清淡生动。宋徽宗绘画造诣很深尤工花鸟画风工整神形俱妙。南宋花鸟画传世作品不少作者大都佚名画面鲜明生动。
北宋前期的武宗元专长佛道人物画行笔流畅。北宋中期的李公麟以画马驰名又是宋代最有影响的宗教人物画家所画人物性格突出形神俱妙。南宋四大画家都兼工人物刘松年的《中兴四将图》为著名人物画卷。李公麟、苏汉臣、梁楷、龚开亦有名作传世。
反映当时社会生活风习的风俗画宋代也有较大的展。北宋末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风俗画的代表作所绘开封景况是当时社会生活的2《欧阳文忠公文集》卷66《与张秀才第二书》卷47《答吴充秀才书》。3《临川先生文集》卷77《上人书》。
1叶梦得:《避暑录话》。
忠实写照具有极大的史料价值。李唐的《村医图》绘一乡村医生在田边为患者治病救护及围观者紧张的神态跃然纸上。李嵩的《货郎图》描绘了一群妇女儿童被货郎担所吸引的生动情景。
文人画亦称“士人画”不求形似讲求神韵、情趣作者都是文人自称为“艺画”。轻视严整细致的画作称之为“术画”称其作者为“匠人”。文人画为文同所创经文坛领袖苏轼倡导遂盛行于当代及后世。苏轼喜作枯木怪石画竹学文同。米芾画山水不求工细多用水墨点染“意似便已”;子友仁继承父风世称“米派”。南宋扬补之(无咎)“笔法清淡闲野为世一绝”1此外还有赵孟坚的水墨花卉倪涛的水墨草虫等。
宋代书法亦有很大成就。淳化三年(992)宋太宗出秘阁所藏历代书法家珍品命王著编次标明为《法帖》称为《淳化阁帖》此后重辑、翻摹的很多。北宋时潭州(今湖南长沙)据《阁帖》又增补部分作品;绛州(今山西新绛)亦据《阁帖》而有所增损皆摹勒上石十分精美世称《潭帖》和《绛帖》对传布书法艺术都很有贡献。史称:“国(宋)初称能书者惟李建中与(宋)绶二人”李建中“字淳厚不飘逸”;而宋绶“书富于法度”2仍都是唐代“尚法”派书法。宋代书法家以苏轼、黄庭坚、米芾和蔡襄最为著名。蔡襄是北宋前期最著名的书法家当时“推为本朝第一”1承上启下为尚意派先驱正楷端重行书婉媚草书参用飞白法。苏轼居四大书法家之是宋代“尚意”派书法的创导者认为“退笔成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称自己的书法“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2擅长行、楷刻意创新用笔丰润而以韵胜。黄庭坚为“苏(轼)门四学士”之一擅行、草以侧险取势而挺秀亦以韵重。北宋末米芾亦擅行、草得王献之笔意书法为当时第一。宋徽宗赵佶是四大书法家之外最有成就的书法家正楷学唐薛曜而略变其体称为“瘦金体”亦善狂草。此外北宋的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文同苏轼之子苏过、米芾之子米友仁亦以书法著称。南宋6游、朱熹、姜夔、张孝祥、文天祥等书法造诣也都很高。
山西太原晋祠北宋元祐时塑造的42尊侍女彩塑富丽浓艳各具神态栩栩如生。山东长清灵岩寺北宋末所塑46尊罗汉彩塑色彩素雅形象各异生动逼真。四川大足石刻多数是宋代作品铭记中载有元丰至绍兴时雕刻匠师元俊、文惟一等21人为代表的民间艺术家创造了无数生动的石刻造像佛和菩萨形态端庄而具有世人气息供养人、力士夸张有度各有特征。经变故事造像中大多是现实生活的片断与劳动生产场景朴实健康微妙入神。
宋代的织锦以苏州、建康、成都的最为著名。纹样通常是龟背纹、云以及“百吉”等图案、文字绚丽多彩。缂丝也称“刻丝”主要产地为定州(今属河北)、苏州。织法称为“通经断纬”可以将山水、花鸟、人物、1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33《晁无咎》。
2《宣和画谱》卷11《李成》。
1夏文彦:《图绘宝鉴》卷4《杨补之》。
2《宣和书谱》卷6《宋绶》卷12《李建中》。
楼台等照样织制成为绝妙的工艺品。传世的沈子蕃缂丝花鸟图像逼真。刺绣有平绣、辫绣、扣绣和打籽绣等多种绣法针线细密配色精妙所绣山水、花鸟、昆虫、祥云等宛如图画。1967年浙江瑞安仙岩塔中现宋庆历以前的三方经袱在杏红色素罗地上用白、黄等色平绣的对飞翔鸾团花双面图案花纹两面一样是传世的双面绣品中有明确年代的最早艺术品。雕漆即“剔红”以金属或木作胎涂上多层朱红色漆乘未干透时镂雕人物、花鸟、山水、楼台等金属作胎的常露出胎底金属本色。用黄漆作底再涂朱红漆刻成黄地红花称为“腊地”。也有以朱漆作底而涂黑漆刻成锦地压花。或以各色漆重叠涂抹雕刻时所刻花纹深浅不同现出各种色彩的图案如黄蕊、红花、绿叶、黑石等十分美观。产地主要是两浙路尤以温州最为著名北宋都开封有专卖温州漆器的店铺。
戏曲、曲艺与“话本”
宋代城市经济的展促使各种新的曲艺、戏曲形式迅兴起以适应新的市民阶层的文化需要。在北宋都东京开封、南宋都“行在所”临安等大城市中有着数十座称为“瓦舍”或“瓦子”的综合性游艺场每座瓦舍中又有若干座“勾栏”(戏院)所上演的主要有诸宫调、宋杂剧、南戏和“说话”等。宋神宗时孔三传以不同宫调的不同曲子说唱情节曲折的长篇故事称为诸宫调。南戏《张协状元》前面有一段诸宫调可从中看到宋代诸宫调的某种格式诸宫调对宋杂剧、南戏、金院本和元杂剧都有较大的影响。宋杂剧是继承唐代参军戏又吸收“大曲”(歌舞)、诸宫调等形成的早期戏剧。北宋时杂剧有时还指傀儡戏、“角抵”等。南宋的杂剧专指有滑稽讽刺的表演并以曲子演唱的短剧角色通常是四、五人。传世的无名氏《宋杂剧图》描绘了演出时的生动场面。南戏北宋末兴起于永嘉形成于南宋中叶亦称“永嘉杂剧”、“温州杂剧”。南戏起自民间歌舞小戏后吸收杂剧及其他民间伎艺词语通俗流行于两浙、福建路。“说话”通常又分为小说、讲史、说经、合生等小说又称“银字儿”专讲短篇故事题材几乎无所不包。讲史专说历史故事。说经包括“说参请”、“说诨经”专讲宗教故事。合生也作“合笙”滑稽而含讥讽的称“乔合生”可能是两人演出一人指物为题一人应命说咏形式灵活似乎并无故事情节近似现代的相声。此外还有“说诨话”(近似现代单口相声)、“商谜”(猜谜)。合生、说诨话和商谜等演出形式与内容已无从确知。
话本是“说话”(说书)人的底本多数经过文人加工。“小说”家所用的话本都是短篇故事通常即称为“小说”如《新编小说快嘴李翠莲记》等现存不过二三十篇散见于《京本通俗小说》、《清平山堂话本》诸书。长篇的讲史话本一般称为“平话”(“评话”)传世的有《新编五代史评话》、《大宋宣和遗事》、《全相评话五种》等。话本以白话为主融合部分文言穿插一些古典诗词语言生动作品的主角多为手工业者、妇女、市井商人等为市民阶层所喜闻乐见。对后代的小说、戏剧、曲艺等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史学宋代是中国封建时期史学的鼎盛期新史体先后创设长篇巨著之多史学家成就之大各种地理志的纂修以及把史学领域扩大至金石学等足以凌驾汉唐睥睨明清。
宋初薛居正等编成《五代史》(《旧五代史》)15o卷。宋仁宗时欧阳修受命重修唐史成《唐书》(《新唐书》)225卷欧阳修又私撰《五代史记》(《新五代史》)74卷。宋代编修的前代史传世的还有王溥《唐会要》、《五代会要》徐天麟《西汉会要》、《东汉会要》以及路振《九国志》6游《南唐书》等。
司马光主编的《资治通鉴》294卷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这种经过改进的编年史体称为《通鉴》体成为后来编年史的通用体裁。南宋袁枢自出新意将《通鉴》中的重要事件分门别类每事详备始终并列出标题撰成《通鉴纪事本末》开创了纪事本末体。
宋人私人修史之风很盛有题曾巩所修《隆平集》孙逢吉《职官分纪》李焘编撰《续资治通鉴长编》杨仲良仿《通鉴纪事本末》编撰《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建炎以来朝野杂记》王称《东都事略》佚名《宋史全文》佚名《两朝纲目备要》佚名《宋季三朝政要》等。此外名著还有郑樵《通志》马端临《文献通考》与唐杜佑《通典》并称“三通”。
宋廷重视编修本朝史设国史院、实录院等机构由宰相兼任“监修”
或“提举”编纂日历、实录、会要、国史等常受政治斗争影响而改编。宋代官修史籍记述之详篇幅之大居汉、唐、明、清各朝之冠。宋孝宗在位27年的编年体官史《日历》竟有2ooo卷。现行《宋会要辑稿》仅为宋代官修《会要》的残本材料已十分丰富。宋《国史》原创设有《老释志》是记载佛、道二教的专志元修《宋史》时删除十分可惜。
宋代方志的著述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体例已臻完备。地理总志记载宋朝统治区域概貌北宋乐史《太平寰宇记》新设风俗、人物、土产等门;王存《元丰九域志》分路记载州县户口、乡镇、土贡额数等;欧阳忞《舆地广记》详于沿革地理。南宋王象之《舆地纪胜》多记山川名胜;祝穆《方舆胜览》详于名胜、诗赋、序记。宋代编撰有大量州、县、镇志传世的尚有2o多种。北宋宋敏求《长安志》记述还比较简略而南宋梁克家《淳熙三山志》、范成大《吴郡志》、陈耆卿《嘉定赤城志》、周应合《景定建康志》、潜说友《咸淳临安志》等内容丰富体例完备。南宋常棠《澉水志》为澉浦镇镇志镇志的出现反映了宋代乡村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