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通史- 第30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即随之而去及生子女回到娘家“拜门”父母并不干预。每逢订婚之时男方及其亲属携带着酒馔到女家妇家不分大小坐在炕上婿党罗拜其下俗为“男下女”。拜礼完毕男方牵马百匹少者十匹供女方的家长选择女方不过只留其十之二三或皆不中选。女家给一定的回礼。在女真婚俗中仍保有赘婿和指腹为婚的习惯。葬礼金代丧俗有土葬、火葬或土葬与火葬结合。女真早期人死后则埋之但土葬多行之于汉人中。火葬是一种简便、经济、卫生的丧葬方式在北方各族中久为流行。火葬在金代女真族中流行而在北方汉人中也受其影响习以为俗。火葬在传统的儒家观念中被认为是不合葬礼的因此遭到反对。元好问《续夷坚志》卷3记载吕忠嗣通经学每以古人自期其临终对诸子说:“我死无火葬火葬是为戮尸;无斋僧作佛事斋僧佛事是不以尧、舜、文、武、周、孔之教待我。有违我言者非吕氏子孙。诸子从教无一敢违者。”土葬和火葬结合的葬俗即将火化后的骨灰及随葬品装入木棺下葬再在墓穴内把木棺、骨灰和随葬品一同焚烧。

    《三朝北盟会编》卷3记载女真有殉葬、剺面、烧饭之俗。女真人死后“贵者生焚所宠奴婢、所乘鞍马以殉之”。“其死亡则刃剺额血泪交下谓之送血泪”。“所有祭祀饮食之物尽焚之谓之烧饭”。长期流行于北方的烧纸钱和以纸作房屋、侍从、车马等仪物之俗在金及金元间也颇流行。文体活动女真人俗尚骑射把打猎看作最快乐的事。通常在重午拜天后进行射柳、击球的游戏击球有时也在其他日子进行并曾把击球列为策论进士的考试科目。角抵(即相扑)在金朝也为皇帝所乐见宫廷角抵则“百姓纵观”。汉族的双6、围棋、象棋等也在女真族中广为流行。投壶和纸鸢也是金朝常见的游戏3。

    宗教女真人信仰萨满教它是一种包括自然崇拜、图腾、万物有灵、祖先崇拜、巫术等信仰在内的原始宗教。萨满是沟通人与神之间的中介在重大典礼、事件和节日的祭祀时都有巫师参加或由他们司仪。消灾治病、为人求生子女、诅咒他人遭灾致祸等几乎都成为萨满的活动内容。

    早在女真函普时就已好佛事灭辽及北宋后由于中原佛教的影响对于佛教的信仰更加展对金代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习俗都有重要影响。

    3《宋史》卷486《夏国传》下。

    道教在金代主要有全真教、大道教和太一教。全真教创始人是王喆别号重阳子于大定七年间(1167)创建全真教。先后化度马从义(马钰丹阳子)、谭处端(长真子)、丘处机(长春子)、刘处玄(长生子)、王处一(玉阳子)和郝大通(广宁子)、孙不二(清静散人)等入道。马、谭、丘、刘、王、郝、孙合称为七真人。

    大道教创始人是金初刘德仁大约于皇统二年(1142)开始传道。太一教始祖萧抱珍创教于天眷(1138—114o)年间。

    金代道教的共同特点是都主张顺从和忍耐是在金朝女真族统治下北方地主阶级妥协的产物。无论是金代的佛教还是道教都主张以本教义为主的佛、道、儒的三者合一如在佛教的理论展中有很高造诣的万松行秀和李纯甫。全真教创始人王喆凡立会也必以三教名之完颜■《全真教祖碑》:“足见其冲虚明妙寂静圆融不独居一教也。”王喆从三教合一的主张出劝人们诵《道德清静经》、《般若心经》及《孝经》等道、佛、儒三家经典4。

    4《辽史》卷115《西夏外记》。

    第十三章学术、文化第一节五代十国的文化诗、文、词五代诗、文沿袭晚唐遗风崇尚词藻华丽大多内容空洞。时当乱世士人大多竞以科举入仕正如冯道所说:“中朝士子止看文场秀句便为举业皆窃取公卿何浅狭之甚耶!”1五代初著名文士李袭吉任河东节度掌书记为晋王李克用撰“羽檄军书”“为文精意练实”“辞理宏健”而“动据典故无所放纵”1可说是代表一代文风。但罗隐《谗书》的小品文讽刺现实一针见血在五代文坛中放出异彩鲁迅曾给予高度评价:“唐末诗风衰落而小品文放了光辉。但罗隐的《谗书》几乎全部是抗争和愤激之谈。”1后梁杜荀鹤、闽韩偓、吴越罗隐、前蜀韦庄和僧贯休、后蜀僧可朋、荆南僧齐己等人皆以诗名大多是唐末、五代初年人不少诗作反映了唐末战乱与民间疾苦的现实如韦庄的名作《秦妇吟》、杜荀鹤的《山中寡妇》等诗它们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五代现实的写照。

    唐代中叶兴起了一种新的诗体“词”。五代时期战乱较少社会经济相对繁荣达的前、后蜀和南唐君臣们寄情声色歌舞升平为词的展提供了适宜的条件。晚唐诗人、著名词人温庭筠香软华艳的词风对前、后蜀的词风产生了重大影响后蜀赵崇祚将晚唐、五代以温庭筠为的词人主要是前、后蜀的词人共十八家凡五百词编为《花间集》不仅是集温派词之大成也是最早的一部词总集温派词人因而被称为“花间词派”花间派词人中韦庄、李珣的词风则比较清丽素淡。

    五代中另一个“词乡”是南唐以中主李璟、后主李煜、宰相冯延巳为代表的南唐词派内容虽也是宫廷生活、花前月下但词风大多比较清丽委婉艺术风格上有所创新尤其是李煜在被俘往北宋都开封以后创作了不少名作如《虞美人》、《浪淘沙令》等不仅将词从“花间派”狭窄的领域中扩展开来也提高了词的表现力有很强的感染力对宋词的展有着重大影响词作为一种文体开始取得和诗同样重要的地位。李煜不仅是五代、宋初最杰出的文学家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而冯延巳的词清丽典雅以景见情对宋初词风很有影响。

    绘画、书法五代的绘画在唐代绘画的基础上继续得到展尤其是山水画与花鸟画成绩更为突出。后梁荆浩的山水画气势磅礴笔墨并重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关仝师法荆浩“智妙入神”他们都强调师法自然并称“荆关”山1以上有关社会风俗的内容参见宋德金《金代的社会生活》陕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1金代宗教参见张博全:《金史简编》第九章第六节辽宁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1《旧五代史》卷126《冯道传》。

    水属北派山水画;南唐董源擅长水墨、淡着色山水画“水墨类王维着色如李思训”属南派山水画两派对宋代山水画派都有重大影响2。

    花鸟画取得突出成就的是南唐徐熙及前、后蜀黄筌。徐熙一生未做官善画江湖鱼鸟花木蔬果创花卉画“没骨法”水墨淡彩。黄筌则在前、后蜀时待诏宫廷长于画鸟淡墨勾画施以浓彩。时“谚云:黄家富贵徐熙野逸”3反映了两派不同的画风也都对宋代花鸟画派产生巨大影响。人物画的杰出画家中原有张图、赵嵒南唐有周文矩、顾闳中前、后蜀有贯休、黄筌吴越有王道求、李群等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更是传世名作。

    后蜀后主孟昶创设画院这是设立宫廷“画院”之始。其后南唐中主李璟也设画院。后蜀、南唐画院聚集了许多绘画人才对绘画的展产生了积极作用。

    五代的书法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帝王中如后梁末帝朱瑱史称“喜弄翰墨多作行书”“笔势结密有王氏羲、献帖法”。南唐中主李璟、后主李煜不但是著名词人也是著名书法家李璟的楷书“乃积学所致”有名于当世。李煜的行书“落笔瘦硬而风神溢出”1成就仅次于杨凝式。中原杨凝式的行、草纵逸雄强独步五代深受苏轼、米芾的赞许。吴越诗人罗隐、前蜀诗人韦庄亦皆以行书名世。

    史学虽然战乱不断中原五代皇朝仍沿唐制设史馆史称:“五代(史馆)

    官局因循(唐制)无改。”后梁修撰《太祖实录》因“叙述非工事多漏略”2敬翔又奉诏撰《大梁编遗》与《实录》并行。后唐则修撰《庄宗实录》、《明庄宗录》、《(后)唐功臣列传》还有庄宗曾祖(朱耶)李尽忠、祖李国昌、父李克用的《懿祖、显祖、太祖纪年录》;后汉修撰《高祖实录》后周修撰《太祖实录》。

    后代为前代修撰实录是五代史学的特色。后汉宰相窦贞固提出:“近见史臣修《高祖实录》述汉之兴由晋而起安可遗落朝代废缺编修。更若日月滋深耳目不接恐成湮没”并请“敕史官纂集《晋朝实录》”3。实际修成后晋《高祖实录》、《少帝实录》已是后周初年。后周世宗时又修成后唐愍帝、废帝及后汉隐帝《实录》“又梁末主之上有郢王友珪篡弑居位未有纪录其末帝请依古义书曰《后梁实录》”1。而后周《世宗实录》的完成也已是北宋初年。正是由于五代时后汉、后周的补修前代实录五代的各朝实录总数达36o卷之多为北宋初年薛居正等修撰《五代史》(《旧五代史》)提供了基础。正如清代史学家赵翼所说:“五代之2《旧五代史》卷6o《李袭吉传》。

    3《小品文的危机》《鲁迅全集》第5卷《南腔北调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年版。1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卷1《论三家山水》卷3《董源》。本节及下节绘画参考王伯敏《中国绘画史》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2年版。

    2《图画见闻志》卷1《论黄徐体异》。

    3《宣和书谱》卷1《梁末帝》卷5《李煜》卷12《李煜》。

    1《册府元龟》卷554《国史部(总序)》卷557《采撰》三。

    诸帝本各有实录薛居正即本之以成书。”2“十国”中修撰《实录》的有《南唐烈祖实录》、《后蜀高祖实录》和《后蜀主实录》等。

    后唐时又规定时政记、起居注以及各种行政措施包括法令变更、州县废置、中高级官员的任免、仪制礼乐等文件并送史馆存档当为晋、汉、周三代所沿袭。不仅成为历代修撰本朝或前朝实录的素材也是北宋初年修撰《五代会要》、《旧五代史》各志的依据。

    五代史学中最重要的著作当属后晋天福六年(941)宰相赵莹奉诏监修的《唐史》“至开运二年(945)六月史馆上新修前朝李氏书”(《唐书》史称《旧唐书》)。其时赵莹已罢相而以时相刘昫署名3。

    2《册府元龟》卷557《采撰》三。

    3《五代会要》卷18《修国史》。

    第二节宋代的文化在漫长的中国封建时代宋代是文化高度繁荣的时期无论在科学技术、哲学思想、教育、文学、艺术、史学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文学宋代文学艺术继唐代之后有了进一步的展而且丰富多采。各种文艺形式诸如散文、诗、词、绘画、书法、雕塑、“说话”、诸宫调、宋杂剧、南戏等的兴起、革新与展使宋代的文学艺术呈现出一派繁荣瑰丽的景象。

    宋初骈体文占统治地位柳开、王禹偁以继承韩愈、柳宗元的古文(散文)传统为己任王禹偁主张“近师吏部(韩愈)使句之易道义之易晓”1。穆修、苏舜钦等相继而起。宋仁宗时欧阳修倡导流丽畅达骈、散结合的散文新风主张“其道易知而可法其言甚明而可行”“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2。奖引王安石、苏洵;主持科举考试苏轼、苏辙、曾巩同年举进士欧阳修成为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王安石长于政论文认为文章应“务为有补于世而已”1;苏轼很重视文采继主文坛古文运动终于取得全胜。他们的文章大多风格清新自然流畅。欧阳、王、曾、三苏与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后世合称为“唐宋八大家”。

    宋初王禹偁倡继承杜甫、白居易诗风。但不久即出现杨亿、刘筠为代表的西昆诗体崇尚词藻华丽重形式、轻内容风靡一时。文坛主将欧阳修以及梅尧臣、苏舜钦等相继而起诗作大多平淡清新间或粗犷奔放诗风始为之一变。才华横溢的苏轼诗备众格洒脱豪放。王安石的诗如《河北民》、《兼并》、《感事》、《省兵》等反映社会生活、要求变法改革。黄庭坚创江西诗派提倡以故为新而后继者只注重文字技巧、声韵格律。江西诗派的陈与义南渡后诗风转向悲壮。杨万里(号诚斋)、范成大、6游、尤袤号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其中最杰出的是爱国诗人6游才气豪迈诗作悲壮奔放晓畅自然。杨万里、范成大也是爱国诗人杨万里诗名仅次于6游师法自然诗作清新活泼意境新颖称为“诚斋体”。范成大反映人民生活的诗篇如田园诗清新妩媚而使金时所作诗篇反映了他的爱国思想。后期的徐照(灵辉)、徐玑(灵渊)、翁舒(灵舒)、赵师秀(灵秀)都是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合称“永嘉四灵”诗作注重技巧清新可读。“江湖派”刘克庄、戴复古、方岳等诗人大多关心国事民情诗作或反映农村生活富有生活气息;或寄怀江山流溢着爱国思想。南宋末民族英雄文天祥的诗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