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通史- 第25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⑷说撞牟簧投把Ф谎峤潭痪搿S谑嵌酥绷泻醯弁マ袷率┙痰仄教斐伞H缓蠼魈枚啾儆汉桶罟迷度嘶魅缛障掠θ缟窈核渚砂钇湔┬隆

    髣无子这一段话真正打动了无为先生的心“而先生乃翻然回面曰:‘君1本节主要取材于《后汉书·张衡传》凡引此传文字不另作注。

    1《全后汉文》卷五十三。

    子一言于是观智先民有言谈何容易!予虽蒙蔽不敏指趣敬授教命敢不是务。’”1这是一篇赋体的寓言。张衡借髣无子的口倾吐了自己的理想“汉虽旧邦其政惟新”他把现实想象得这样完美中兴的汉室将达到圣人之治的神化境界。但现实距此境界又如此遥远他也不敢期其必然所以他在兴奋之余还只能表示“敬授教命”努力以赴将来究将如何不敢多言了。

    南阳时期《二京赋》和《南都赋》的创作京都洛阳是不能久居的。张衡回到了家乡南阳。在这里他做了南阳太守鲍德的主簿。鲍德是西汉末年鲍永的孙子。永初从更始后归刘秀。有子名昱昱子德。在《后汉书·鲍昱传》末有一段关于鲍德的记载:子德修志节有名称累官为南阳太守。时岁多灾荒唯南阳丰穰吏人爱悦号为神父。时郡学久废德乃修起横舍备俎豆黻冕行礼奏乐。又尊飨国老宴会诸儒百姓观者莫不劝服。在职九年徵拜大司农卒于官。

    鲍德是哪年为南阳太守的这里没有说。张衡为南阳太守主簿有他的《绶笥铭·序言》1为证。但从哪年开始的也没有讲清楚。据近人孙文青《张衡年谱》张衡从二十三岁(永元十二年公元1oo年)开始为南阳太守主簿大致是可信的。张衡和太守鲍德相处很好他为太守做文书工作。除本职工作之外时间还是不少的他有可能继续进行文学创作。他写了一篇与《定情赋》有关的《同声歌》:邂逅承际会得充君后房。情好新交接恐栗若探汤。不才勉自谒贱妾职所当。绸缪主中馈奉礼助烝尝。思为苑蒻席在下蔽匡床。愿为罗衾帱在上卫风霜。洒扫清枕席鞮芳以狄香。重户结金扃高下华灯光。衣解巾粉御列图陈枕张。素女为我师仪态盈万方。众夫所希见天老教轩皇。乐莫斯夜乐没齿焉可忘2。

    这写新婚夫妇的喜悦以新妇的口吻自述尽妇道供妇职求得白不忘的幸福。这是一合乐可歌的文人乐府。这种五言诗体在张衡时还在创造的途中。它说的是直接的抒情叙事呢还是借新婚夫妇的相得心情而有所比喻呢?这是不易肯定的。但如果以之比喻和鲍德的官属友谊关系似乎也是说得通的。

    在南阳的官邸里张衡完成了蓄志已久、酝酿约有十年的《二京赋》。

    这两篇与著名文章家班固的《两都赋》相仿。它们的形式相似寓意也无异都是说一个故事以铺陈西都的奢侈为鉴戒而盛赞东都的节俭以进行讽谕对统治者都是有益的。但班张的时代已不同张衡所处的后汉社会危机已逐渐地加剧了所以他在《东京赋》里所表示的讽喻比班固讲的深刻多了。这不是“劝百而讽一”的小讽而是站在皇朝危亡的高度大声疾呼了。

    今公子苟好剿民以媮乐忘民怨之为仇也;好殚物以穷宠忽下叛而生忧也。夫水所以载舟亦所以覆舟。坚冰作于履霜寻木起于蘖栽。昧旦丕显后世犹怠。况初制于甚泰服者焉能改裁?故相如壮上林之观扬雄骋羽猎之辞虽系以聩墙填堑乱以收置解罘卒无补于风规祇以昭其愆尤。臣济奓以陵君忘经国之长基。故函谷击柝于东西朝颠覆而莫持。凡人心是所1《全后汉文》卷五十五。

    1《全后汉文》卷五十五。

    2逯钦立:《汉诗》六。

    学体安所习鲍肆不知其臰翫其所以先入;咸池不齐度于■咬而众听或疑:能不惑者其唯子野乎!这一段的讽谏之辞决不是纵横家那样的危言耸听而是从人民能否承受的观点以阐明统治者不知不觉的奢侈所带来的严重的以致于亡国的后果。它的高度的思想性决不是班固所能想象的。

    张衡在南阳除完成了《二京赋》还写了一篇《南都赋》这当是对光武皇帝的歌颂也是对自己家乡一隅之地快意的描绘和赞美。就大赋说这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创作。但其结构则比较简单弘富亦逊于前者。

    鲍德为南阳太守在职九年。调为大司农病卒。张衡在鲍德调离南阳后没有跟着他走。这时朝廷上是邓太后临朝邓氏兄弟秉权做出招举士人的模样张衡不为所动。但张衡还是有书信和邓骘保持联系。

    两任太史令。《思玄赋》、《四愁诗》和《归田赋》安帝早知张衡“善术学”就于永初五年(公元111年)以公车特请他到京都来给以亲近的郎中职位。这时(前一年)朝廷刚成立一个校订典籍的组织“诏谒者刘珍及《五经》博士校定东观《五经》、诸子、传记、百家艺术整齐脱误是正文字”1。东观在洛阳南宫是皇家的藏书处。当时有名的学者如马融、窦章等都在这里为校书郎。张衡没有在东观校书他由郎中迁为尚书郎再迁为尚书侍郎。元初二年(公元115年)又迁为太史令这年他三十八岁。这个职官主管天文、历法等等对他是合适的他在这方面早有修养新任职守又给他创造了进一步钻研的条件。这样从理论到实践他就不断地有所贡献了。张衡第一次为太史令共六年。经过公车司马令五年的转折从顺帝永建元年(公元126年)再为太史令又七年。前后十三年的专业职守使他的科学事业日益巨大而显著。顺帝阳嘉元年(公元132年)即复为太史令的最后一年他明了“候风地动仪”即地震仪。这是世界上地震仪的鼻祖。此事载之《后汉书·安帝纪》可见当时受到的重视。

    作为科学家和文学家的张衡并不是不关心政治的。顺帝时尚书令黄琼上疏言事颇致力于腐朽内政的改革。张衡在这种朝气复萌的形势下亦自陈其思想政治上的主张。自光武帝以来图谶成为统治者欺骗人民的工具。张衡愤其虚妄先上疏论其言而无征实为少数妄人欺世愚民捏造出来的把戏。他以秦至西汉末的历史事实证明本无图谶则知图谶成于哀平之际。后来有些人所言某些灾异亦无事实效验。因此他主张“宜收藏图谶一禁绝之则朱紫无所眩典籍无瑕玷矣”。这些议论在当时是很大胆的没有多少人敢说而且儒者们一直在“争学图谶”。这时朝政大权已由外戚转移于宦官集团。张衡复上疏言事。但张衡作为太史令不在公卿之位他的几篇奏章虽都言之成理一律是无效的。这样他对政事就愈来愈没有兴趣了。

    顺帝即位后张衡再转为太史令。这职务在他为专业对口但也说明了他长久官升不上去总不能没有一点感慨。于是他仍用与客谈话的形式作《应间》赋表达了他的仕途不得意的情绪。

    1《后汉书·安帝纪》。

    阳嘉元年张衡明地震仪。次年迁为侍中。他接近了皇帝进言的机会多了。而宦官们则怕张衡告他们的状揭他们的丑恶常以凶恶的目光威胁他。因此当顺帝问他事时张衡就情不自禁地简单说了几句不明不白的事。但宦官们始终不放心张衡在顺帝身边共同诬陷一意要驱逐他离去。本来张衡就受老庄思想影响以为人的吉凶祸福幽微深藏于无形之中说不定哪一天要得祸因此又作了一篇《思玄赋》开始说:仰先哲之玄训兮虽弥高其弗违。匪仁里其焉宅兮匪义迹其焉追?潜服膺以永靓兮绵日月而不衰。伊中情之信脩兮慕古人之贞节。竦余身而顺止兮遵绳墨而不跌。志团团以应悬兮诚心固其如结。旌性行以制佩兮佩夜光与琼枝。镌幽兰之秋华兮又缀之以江蘺。美襞积以酷烈兮允尘邈而难亏。既姱丽而鲜双兮非是时之攸珍。奋余荣而莫见兮播余香而莫闻。幽独守此仄陋兮敢怠遑而舍勤。幸二八之撸葙饧未抵螅簧星傲贾欧缳舛埠蟪蕉藜啊:喂滦兄滠滟怄莶蝗憾榱ⅲ扛叙禁p之特栖兮悲淑人之稀合。这是一骚体赋学屈原《离骚》坚持自己的理想而不可得则云游上下四方以至于天上。

    据开阳而畋_兮临旧乡之暗蔼。悲离居之劳心兮情悁悁而思归。魂眷眷而屡顾兮马倚辀而徘徊。虽遨游以媮乐兮岂愁慕之可怀。出阊阖兮降天涂乘飚忽兮驰虚无。云霏霏兮绕余轮风眇眇兮震余旟。缤联翩兮纷暗暧倏眩眩兮反常闾。从天上又回人间。收畴昔之逸豫兮卷淫放之遐心。脩初服之娑娑兮长余珮之参参。文章焕以粲烂兮美纷纭以从风。御六艺之珍驾兮游道德之平林。结典籍而为罟兮欧儒、墨而为禽。玩阴阳之变化兮咏雅、颂之徽音。嘉曾氏之《归耕》兮幕历陵之钦崟。共夙昔而不2兮固终始之所服。夕惕若厉以省諐兮惧余身之未■也。苟中情之端直兮莫吾知而不恧。默无为以凝志兮与仁义乎消遥。不出户而知天下兮何必历远以劬劳?

    驱除幻想一切还是照常不求人知自我努力而已。不出户可以知天下何必远游自求劳苦。这是儒道思想的诗化从苦闷中解脱出来自得其乐。张衡另有《髑髅赋》则是道家思想的游戏之作。

    在为侍中的时候张衡曾“上疏请得专事东观收检遗文毕力补缀。

    又条上司马迁、班固所叙与典籍不合者十余事。又以为王莽本传但应载篡事而已至于编年月纪灾祥宜为元后本纪。又更始居位人无异望光武初为其将然后即真宜以更始之号建于光武之初。”他几次上书俱被排斥不为顺帝所接受他觉得事已一无可为了。于是张衡于顺帝永和元年(公元136年)被调为河间(河北献县)相。在这里他努力作一些切实的事如打击豪强整齐法度使地方安定上下肃然政事耳目一新一切有条规地得到治理。但张衡心中始终去不掉愁思安静不下来不得不寄情于诗而有《四愁诗》之作。

    一思曰:我所思兮在太山欲往从之梁父艰侧身东望涕霑翰。美人赠我金错刀何以报之英琼瑶。路远莫致倚逍遥何为怀忧心烦劳。

    二思曰:我所思兮在桂林欲往从之湘水深侧身南望涕霑襟。美人赠我金琅我员ㄖ衽獭B吩赌乱楞扳旰挝秤切姆成恕

    三思曰:我所思兮在汉阳欲往从之陇阪长侧身西望涕旟裳。美人赠我貂襜褕何以报之明月珠。路远莫致倚踟蹰何为怀忧心烦纡。

    四思曰:我所思兮在雁门欲往从之雪芬芬侧身北望涕旟巾。美人赠我锦绣段何以报之青玉案。路远莫致倚增叹何为怀忧心烦惋。

    这是从骚体赋变化来的诗篇而有歌谣色彩。全诗四章章七句。所思东南西北四地为理想所在美人则是理想的化身。最高理想在太山、桂林二地它们是古代圣王封禅、巡狩的地方属于立德事业;其次是雁门、汉阳二地它们是西北边疆要地属于立功事业。由此可见他的理想与现实处境的矛盾是很大的所有理想都为现实困难所阻挠而莫能如愿与美人赠答之事都是幻梦只有愁思怅望涕泪霑襟。张衡为人正直博学多能而始终为下级官吏。他虽有许多贡献但不能行其志愁苦不得解决遂有“怀土”之思作归居田园以善终其身的打算因作《归田赋》以见志:游都邑以永久无明略以佐时。徒临川以羡鱼俟河清乎未期。感蔡子之慷慨从唐生以决疑。谅天道之微昧追渔父以同嬉。埃尘以遐逝与世事乎长辞。于是仲春令月时和气清原郁茂百草滋荣。王雎鼓翼仓庚哀鸣交颈颉颃关关嘤嘤于焉逍遥聊以娱情。尔乃龙吟方泽虎啸山丘仰飞纤缴俯钓长流触矢而毙贪饵吞钩。落云间之逸禽悬渊沈之魦鰡。于时曜灵俄景系以望舒极般游之至乐虽日夕而忘劬。感老氏之遗诫将回驾乎蓬庐。弹五弦之妙指咏周孔之图书。挥翰墨以奋藻陈三皇之轨模。苟纵心于物外安知荣辱之所如!1以老庄思想和儒家经典为精神支柱以田园游乐为生活旨趣这样张衡便抛弃了人世间的荣辱而放荡于复杂矛盾的世界之外。然而这只能是最后的一个幻想。在河间三年张衡上书求退顺帝徵为尚书。他没有归田。永和四年(公元139年)卒年六十四。

    张衡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伟大的科学家和文学家。他的文学创作反映了他在仕途生活中遭受的曲折和坎坷他在辞赋、诗歌和散文等方面都有优秀的业绩表现了独创性。辞赋是汉代文学的主要形式之一张衡所作各体大赋、骚体赋、咏物小赋、抒情小赋表现了不同程度的继承和展后者则是他的创新和开拓对后世有影响。诗作不多对五言诗的成长有贡献。散文则以上书言事的政论为主而上书驳斥图谶的虚妄则比“疾虚妄”的王充还彻底些。

    1《全后汉文》卷五十三。

    第四节张衡在科学上的贡献《灵宪》。浑天说张衡第一次任太史令共六年。在这时期内他作了几件重大的科学工作明了浑天仪著《灵宪》和《算罔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