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通史- 第22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白石、硬玉、自然铜、瓷土、高岭土等37种加上旧石器时代的13种总共是5o种1。这就是说在石器时代我国人民就初步认识了12种矿物32种岩石6种土。他们在利用这些矿物和岩石时对它们的硬度、颜色、透明性、手感粗细程度、比重等物理特征也有所认识并用这些知识去辨别或寻找这些矿物和岩石。

    新石器时代农业的出现反映了当时的人对植物与环境特别是植物与土壤的关系已有某些认识。浙江省余姚县河姆渡遗址现有人工栽培的水稻。古文献也记载禹“尽力乎沟洫”2禹“卑宫室致费于沟淢”“令益予众庶稻可种卑湿”3。这些说明当时的人已认识到哪些地方可以种植水稻并积累了开沟引水种稻的知识。从西安半坡新石器时代房屋建筑遗址来看门多向南那时已有方向的概念知道门向南开进光量多冬季阳光可射进屋内使房屋更暖和《尚书·尧典》中已有东、南、西、北四个方位的记载。

    自有文字以后地学知识得到更迅的积累和传播。甲骨文中有土方征我东鄙鬼方牧我西鄙的记载4说明商朝四周有许多方国已有国境线的观念。有的甲骨文记有东、西、南、北四个方位5。《尚书·禹贡》和《周易》则记载了八个方位。这说明从夏朝到周朝方位观念的展6。

    1宋兆麟等:《中国原始社会史》第17页文物出版社1983年。

    2宋兆麟等:《中国原始社会史》第31页文物出版社1983年。

    1李仲钧、王概之《我国史前人类对于矿物岩石认识的历史》《科学通报》1975年第五期。周仁等《我国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和殷周时代制陶工艺的科学总结》《考古学报》1964年第1期。2《论语·泰伯》。

    3《史记·夏本纪》。

    4原文为:“土方征于我东鄙二邑■方亦■我西鄙田”见《殷虚书契菁华》。5见《缀口》二四o。

    6见《周易正义》卷九“震东方也。巽东南也。离南方之卦也。”《禹贡》:“东原底平”“至现存古籍中最早提到地图的是《尚书·洛诰》:“召公既相宅周公往营成周使来告卜作洛诰。周公拜手稽曰:予惟乙卯朝至于洛师。我卜河朔黎水我乃卜涧水东瀍水西惟洛食。我又卜瀍水东亦惟洛食。伻来以图及献卜”。这里所说的“伻来以图”的“图”是为选建洛阳城址而特别绘制的地图1。它说明周初不仅有地图而且已经在生产建设中应用地图了。

    由于政治、军事、生产的需要地图的展非常迅。根据《周礼》的记载周朝已有数种专用地图。如行政区划图从图上能“辨其邦国、都鄙、四夷之人民与其财用、九谷、六畜之数”。农业地图由土训官掌管“以诏地事”。地形图从图上能“周知九州之地域广轮之数辨其山、林、川、泽、丘、陵、坟衍、原、湿之名物”。矿产图由矿人掌管对“金、玉、锡石之地”矿人要“厉禁以守之。若以时取之则物其地图而授之”。交通图从图上能“周知其山林川泽之阻而达其道路”。q i s u w a n g 。  c o m '奇 书 网'还有用地图打官司的“凡民讼以地比正之地讼以图正之”。可见地图的应用范围已相当广泛。在《管子》一书中还有专门论述地图的重要性地图的内容地图在军事上的作用的《地图篇》写道:“凡兵主者必先审知地图。轘辕之险滥车之水名山通谷径川陵陵丘阜之所在苴草林木蒲苇之所茂道里之远近城郭之大小名邑废邑困殖之地必尽知之地形之出入相错者尽藏之然后可以行军袭邑举错知先后不失地利此地图之常也。”可见春秋战国时的地图已是画着符号的山川城郭图从图上可以看出山川险阻各种地物地形从草木到城郭大小从道路远近到名邑废邑都有数理的概念可以审知地域大小地图的绘制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战国策·赵策》讲述苏秦以合纵说赵王:“臣窃以天下之地图案之诸侯之地五倍于秦”。这意味着战国时的地图有了分率(即比例尺)从图上可以量测地域面积大小。战国时代各国都有天下之图。而各国亦自备详细而保密的本国地图所以荆轲刺秦王“献督亢地图于秦”以此诱见秦王。献地图就等于把江山献出去。这种观念在韩非的著作中表现很明显。他说:“献图则地削效玺则名单;地削则国削名卑则政乱矣”1。

    早期描述区域地理的专著有《山经》和《禹贡》。

    《山经》是现存《山海经》里写作时间最早、地理价值最大的部分2。它以山为纲领对黄河和长江流域以及两大流域之外的广大地区进行综合性的记述。

    《山经》的作者以今河南省西部作为“中山经”的主要部分自此以南为“南山经”以西为“西山经”以北为“北山经”以东为“东山经”。这五个部分就是五个地区每个地区之内作者以山岭为纲分列次第按照一定的方向和道里依次描述各个山的地形、水文、气候、天然动、植物以及矿产资源等。

    《山经》一共描述了四百五十一座山三百条水二十七个湖泽一百于南河”“弱水既西”“东北会于■”。

    1侯仁之主编:《中国古代地理学简史》第三页科学出版社1962年。1《韩非·五蠹》。

    2《山海经》是由山经海经和大荒经组成海经和大荒经是后人增补的现存这种形式的《山海经》可能是汉代形成的。

    六十种植物二百七十多种动物八十九种岩石和矿物。

    《山经》对山的描述包括山的形态高度宽度坡度积雪情况分水岭等。比如太华山(今华山)它说是“削成而四方高千仞广十里鸟兽莫居”。今天由渭河平原南望华山正是如此1。

    《山经》对水的描述力求讲明河流的来龙去脉水的季节变化地表径流和地下水河床地貌等。

    《山经》对岩石矿物的描述是很出色的是我国第一部比较详细地记载岩石矿物的著作。所记岩石矿物种数达89种产地三百多处。描述的矿物性状有硬度颜色光泽透明度磁性感觉性质(粗糙或滑腻)敲击声音医药性能集合体的状态——土状、块状、卵状、米粒状共生关系可熔性等。矿物的名称体现了矿物的特征如磁石采石瓀石丹粟茈石白玉青■等。矿物的共生现象有赤铜—砺石铁—文石银一砥砺铁—美玉—青黄金—银白金—铁金—银—铁金玉—赭石等2。以前曾有人把希腊学者乔菲司蒂斯(公元前371—前286theophrastus)的著作《石头志》(书中记载了十六种矿物分成金、石、土三类)说成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矿物学文献其实在《石头志》问世前二百年《山经》已问世了而且内容比它丰富得多。

    《山经》记载了一百六十多种植物对某些植物的形态作了简要的描述。其中有四十九种是药用植物这是后世本草著作的肇端。更值得注意的是它的记载反映了地区差异。比如热带、亚热带地区多桂、橘、柚、楠木等而温带干旱区多松、柏、白果树等。

    《山经》中记载的动物名称约二百六十多种也体现了地区差异。比如热带地区多象、蛇;寒冷干旱区多马、骆驼、旄牛等。其中药用动物六十四种1。

    《山经》又是一部药物书一共记载了一百一十七种药物。除动、植物外用无机物作药的四种。这117种药物中给人治病的1o3种给牲畜治病的2种毒鼠、毒鱼的6种。

    上述事例表明《山经》不仅是一部古代地理著作而且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是我国最早的类书”2。

    《禹贡》全书只有近一千二百字由“九州”、“导山”、“导水”和“五服”四部分组成。“九州”主要依据河流、山脉、海洋等自然分界线来划分这种自然分区很富有地理意义带有自然区划思想的萌芽。各州就山川、湖泽、土壤、植被、田赋、特产和运输路线等特点进行了区域对比是早期区域地理的杰出著作。“导山”部分专列山岳2o余座并归纳成几条自西向东的脉络。“导水”部分专写河流共9条水系。这是我国地理学专就山岳和水系进行研究的开始。“五服”部分反映了作者的大一统思想把广大地区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在当时诸侯割据的形势下这种大一统思想具有进步意义。

    1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所地学史组主编:《中国古代地理学史》第43页科学出版社1984年。2张贻侠:《山海经》——世界上最古老的矿产地质文献《光明日报》1962年8月28日。1曹婉如:《〈五藏山经〉和〈禹贡〉中的地理知识》《科学史集刊》1958年第1期。2吕子方:《读〈山海经〉杂记》载《中国科学技术史论文集》下册第1页四川人民出版社1984年。

    除了《山经》、《禹贡》之外还有一些著作也含有丰富的地理知识内容。比如《周易》、《诗经》、《周礼》、《大戴礼》、《国语》、《管子》等。

    《周易》谦卦象辞说:“地道变盈而流谦”。唐代孔颖达解释说:“丘陵川谷之属高者渐下下者益高是改变盈者流布谦者也”。显然这是对流水侵蚀作用和沉积作用的概括。所谓“地道”就是指上述流水的侵蚀与沉积作用不是偶然现象而是地表一种有规律的活动。

    据统计《诗经》中记载了三十多条河流主要是黄河、长江、淮河三大水系及其支流;记载了二十多座山如泰山、嵩山、阳山、终南山、蒙山、岐山等。叙述的地貌形态名称至少有六十多个如山、冈、丘陵、原、隰、洲、渚等。河岸地貌又分岸、干、浒、涘、溽、鞫、将、湄、■、浦、濆、麋、频等。对于山还注意植被覆盖情况把有草木的称为“屺”没有草木的称为“岵”;土山戴石的称“崔嵬”石山戴土的称“砠”。对于丘又根据形状不同而有多种名称。如“宛丘”是四周高中央低;“顿丘”是单独的一个丘;“阿丘”是偏高的丘;“京”是高丘等。可见当时对于地形已有了比较细致的观察。所记植物名称多达137种;动物名称11o种;气象名称16个如风、雪、雨、霾、雷、霆、霜、冰、云、霰、霡霂、危У取7缬址种辗纭⒖纭⒐确纭⒈狈纭⑵绲取F蚍矫嬗写骸⑾摹⑶铩⒍募镜拿朴胁簧傥锖蚣窃亍L乇鹗恰夺俜纭て咴隆房梢运凳且晃锖蚋琛H纭八脑滦闵@”“五月鸣蜩”“六月莎鸡振羽”“十月蟋蟀入我床下”。方位名称六个矿物三种。此外还对一些地学现象进行了描述。如“高岸为谷深谷为陵”是对地表生剧烈变化的描述。

    《大戴礼》中的《夏小正》是我国现存最早记载物候的专著。它成书的年代虽然在奴隶社会后期但其中的某些认识很可能是夏代流传下来的。全书只有四百多字但内容相当丰富。在植物物候方面对木本和草本植物都有观察记录。如正月的物候是柳树长出了花序梅、杏、山桃相继开花。七月的物候是芦苇长出了芦花。在动物物候方面对鸟、兽、虫、鱼都有所注意。如正月的物候是大地回春田鼠出来活动。野鸡鸣叫雌雄交配。鱼儿由水底上升到近冰层的地方。农田害虫蝼蛄也叫了。《夏小正》采用的是夏历和现在民间常用的农历月份相当。其中的正月即阳历二月。书中记载梅、杏和山桃在正月开花又提到淮、海和(扬子鳄)等说明所观察的可能是淮河至长江沿海一带的物候1。

    《周礼·考工记》中有“橘逾淮而北为积鹆不逾济貉逾汶则死此地气然也”。这是关于天然动植物的地理分布有某个界线的最早记录。橘子多分布在长江以南淮河以北橘子很难生长。鹆俗名八哥多留居我国中部、南部各省平原和山林间。济就是济水古四渎之一地理位置由泺口以下至海与今小清河河道略同。“鹆不逾济”就是指鹆一般只能留居在济水以南而貉是生活在北方的毛皮兽。汶是汶水今名大汶水在山东西部古汶水西流经东平县南至梁山东南入济水。貉如果越过汶河往南就会由于不适应较暖的生活环境而死亡。二千四百多年前《周礼·考工记》就提出天然动植物有地理分布界线的思想是非常可贵的。

    《管子·地员》是秦以前讲土壤分类最详细的著作。它将一般地区的土1杜石然等六人编著:《中国科学技术史稿》上册第74页科学出版社1982年。壤分作18个类型9o种。然后分别叙述它们的性状和所宜生长的植物。又按上、中、下三等顺序评价它们的生产性能。它用来分类的依据是:土壤的颜色、质地、结构、孔隙、有机质、酸碱性和肥力并密切结合地形、水文、植被等自然条件。它的缺点是由于受阴阳五行学说的影响土壤分类表现得很机械每类都是五种有的甚至还和角、商、宫、羽、徵五音配合以合五行。这种作法脱离实际不是客观情况的真实反映。

    在《管子·地数》中还记载了通过矿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