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通史- 第17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1李祉川、陈歆文:《祖国·事业·科学·人才》见《化工先导范旭东》中国文史出版社1987年版第11页。

    1张高峰:《苦海盐边创业纪实》见《化工先导范旭东》第16页。“事业的真正基础是人才”1这是范旭东的名言。范旭东一向待人至诚求贤心切为了摆脱困境1921年他派陈调甫赴美考察并委托他在美国物色人才以高薪先后聘请了留美化工专家侯德榜和美国工程师李佐华经过多年的技术钻研终于解决了大现模制碱的一系列技术难题使得永利于1924年8月开工生产。回忆当时的情景范旭东无限感慨地说:“侯先生奋不顾身寝馈于工厂从事死拼先后四五年。。煞费苦心这工作不比重新明有什么不同。”2但6年的设计安装耗资16o万元出的碱竟是红、黑相间像锅锈一般碱厂被迫停工。范旭东临危不惧做出了派人出国学习、借用久大资金、裁减人员三项决定。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英国卜内门公司见永利公司受挫千方百计企图吞并都被范旭东采取措施击破。1925年8月又生了范旭东被绑票事件反动政客郝鹏为了筹集军费策划绑架讹诈久大13万元之多。范旭东被救出后竟失声痛哭感叹在中国办工业之艰难。侯德榜在美国几经周折终于查明新制碱失败的原因是干燥锅品质太差并买得新的干燥锅回国。1926年6月永利厂重新开工每日生产优质纯碱达3o吨以上1926年8月“红三角”牌纯碱参加在费城举行的万国博览会一举获得金质奖。卜内门公司不甘心它在中国被永利所取代又使出了降价抛售的手法但永利也以更大幅度的降价出售迫使卜内门公司请求谈判卜内门公司妄图扼杀永利的阴谋破产了。

    “红三角”牌纯碱获奖后永利碱厂的产品销路大开产量不断增加。

    1926年纯碱产量为45o4吨1931年为23442吨1936年为5541o吨。范旭东热情提倡科学救国对科研工作极其重视。1922年8月创办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由于当时资金困难范旭东拿出办久大和永利的酬劳金来创办黄海他坚决地说:“我当了裤子也要办黄海。”1范旭东形象地把近代工业比作长城把科学研究比作长城的地基以说明科研对近代工业的重要性。黄海初期的目标是协助永利和久大解决技术问题后来又选择了最切合国计民生的项目。

    1928年9月范旭东在塘沽又创办了《海王》旬刊。为何要办《海王》范说:“他是团体最重要的分子是团结这个团体的胶着力我们有了错处受他的潜移默化自然改悔误入了迷途他像暗夜的灯塔般指点方向。”2《海王》是久大、永利和黄海的共同喉舌。该刊以(1)“绝对相信科学”;(2)“积极展实业”;(3)“宁愿牺牲个人顾全团体”;(4)“以服务社会为最大光荣”1等为信条时常登载科学消息与新知识深受科技界重视。

    追求是不懈的永利办起来之后范旭东又开始着手创办制酸工业。1929年1月范旭东给实业部打报告提出了以2ooo万元展纯碱、硫酸、合成氨、硝酸等工业的计划。1933年11月克服了重重阻力范旭东正式呈文1陈竞生:《中国近代经济史上一个引进技术的范例——永利化学工业公司引进技术展的成就》《光明日报》1981年3月3日。

    2徐盈:《范旭东及“永久黄”工业团体展小史》《天津文史资料选辑》第23辑天津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44页。

    1《创设海洋研究室缘起》《海王》旬刊第十六年第31期。

    2《海王》旬刊第十九年第2期。

    1《海王》旬刊第七年第1期1934年9月2o日。

    政府备案承办硫酸铔厂。1934年4月范派侯德榜等人赴美考察引进硫酸铔厂技术设备。经过两年筹建1936年被批准为特许公司。1937年2月南京硫酸铔厂竣工次试车成功日产硫酸铔25o吨硝酸4o吨。范旭东兴奋地说:“中国基本化工的另一支翅膀生长出来从此海阔天空听凭中国化工翱翔!”2九一八事变后民族危机日益严重。1933年5月范旭东严辞拒绝丧权辱国的《塘沽协定》在黄海化学研究社新建的图书大楼内签字。抗日战争爆前夕日方通过各种渠道谋求与范旭东合作但范坚决表示:“宁举丧不受奠仪。”3七七事变后不久天津、塘沽沦陷永利碱厂等被日军占领。八一三事变日军进攻上海在淞沪会战中范旭东组织南京硫酸铔厂全体职员赶制军需炸药支援抗战。日军曾三次轰炸南京硫酸铔厂。范旭东与侯德榜有组织地把部分人员、主要机械设备迁往内地有的笨重设备不便转移则拆下投入长江不为敌用。范旭东决心为中国再创立一个化工中心碱厂厂址选定在四川省犍为县岷江畔五通桥的老龙坝为纪念“永久黄”团体在塘沽的事业将老龙坝改名为“新塘沽”。1五通桥的盐源比不上塘沽塘沽的制碱方法必须改进。为了提高食盐的利用率和减少污染1938年8月范旭东派侯德榜等人到欧美考察临行前范旭东鼓励说:“难道黄头、绿眼珠的人能够做出来我们黑头、黑眼珠的人就办不到吗?”2侯德榜不负厚望经过五百次试验新法制碱终于宣告成功1941年3月范旭东集会宣布将新的制碱方法命名为“侯氏制碱法”。为了购买技术设备与器材194o年1o月范旭东踏上赴美的路程。他克服了旅途的坎坷、身体的不适终于使满载着机器设备的2oo辆运货卡车胜利而归。不料日军进攻香港范被困香港至1942年3月才得以脱险回到重庆。他在庆祝会上说:“我马上开始工作希望同仁各守各的岗位少谈方法多做实事向前努力把我们的事业做一颗民族复兴的种子。”3范旭东自1938年担任国民参政会参政员以来连任了四届。其间国民政府以援助为名用贷款为诱饵企图控制永利都被范旭东拒绝。永利虽坚持了企业的独立性却深受官僚资本的重压由此战时范旭东的企业始终在不死不活的状态中惨淡经营。范旭东在抗战后期已开始认识到国民党政权的腐败无能他曾对永利公司的章执中说:“中国的未来要靠中国共产党才有希望。”1抗战胜利前夕范旭东结识了中共重庆地下组织负责人龚饮冰经周恩来批准1945年6月两人在重庆创办建业银行从此范旭东与中国共产党有了联系。

    1944年11月范旭东赴美出席在东美太平洋城举行的战后工商国际开会议对于战后事业的展范旭东早已拟定了《十厂计划》。1945年初范旭东与美国华盛顿进出口银行商约借款美方因钦佩范旭东与侯德榜的人2徐盈:《范旭东及“永久黄”工业团体展小史》《天津文史资料选辑》第23辑第46页。3熊尚厚:《范旭东》《中华民国史资料丛稿人物传记》第15辑第62页。1郭炳瑜:《我在永利碱厂五十年的见闻回忆》《天津文史资料选辑》第23辑第9o页。2张能远:《范旭东和中国近代化学工业》《江苏近现代历史人物》第1集江苏文史资料编辑部第89页。

    3徐盈:《范旭东及“永久黄”工业团体展小史》《天津文史资料选辑》第23辑第42页。1熊尚厚:《范旭东》《中华民国史资料丛稿人物传记》第15辑第64页。格与事业的成就破例以优惠的条件借款16oo万美元只要中国政府担保即可履行放款手续。范旭东兴奋之余提笔写道:“真是千载良机值得重视。。。”2不料行政院副院长孔祥熙和中国银行董事长宋子文互相推诿迟迟不给答复。同年范旭东以参政员的身份向政府建议设置经济参谋部制定战后建设计划纲领这封建议书反映了他严谨的经济思想和管理才能无奈国民党正忙于抢夺抗战胜利果实借款一事最终以“未予批准”告吹。范旭东的一腔爱国热血付之东流。

    1945年9月毛泽东在重庆桂园招待产业界人士高度赞扬了范旭东等人为化学工业所作出的贡献并表示欢迎他到解放区开办工厂。1945年1o月1日范旭东突然病倒。1o月4日下午3时病逝于重庆沙坪坝南园寓所享年62岁。

    2胡迅雷:《中国工业巨子范旭东》中国青年出版社1991年2月第1版第291页。第三十九章蔡元培蔡元培字鹤卿改字仲申;号鹤庼后改号孑民。曾用名有蔡振、周子余、锷青、会稽山人等。1868年(清同治七年)1月11日出生于浙江省绍兴府山阴县。父亲宝煜是当地一家钱庄的经理在蔡元培11岁时病逝。蔡元培6岁入家塾读《百家姓》、《千字文》和《神童诗》等书。1877年起因家境困难改到别处附读。13至16岁在叔父蔡铭恩和秀才王燓修指导下阅读四书、五经、《史记》、《汉书》、《困学纪闻》、《文史通义》等书学作八股文。17岁考中秀才开始自由阅读有关考据和词章的书。18至19岁在家乡做私塾教师。2o至22岁为同乡举人、藏书家徐树兰校订图书得以博览群书学问有很大长进。23岁赴杭州参加乡试中举人。翌年去北京会试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28岁授职翰林院编修。这时的蔡元培已是一个才华出众“声闻当代朝野争相结纳”1的士大夫了。

    正当蔡元培在科举的道路上一帆风顺的时候1894年中国在中日甲午战争中失败清廷同日本签订了屈辱的《中日马关条约》。蔡元培极为悲愤痛感这是中华民族的奇耻大辱。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他涉猎翻译西方书籍思想眼界渐开开始走出传统思想的牢宠感到遵循祖宗成法不能找到国家和个人的出路。读了严复译的《天演论》他认为“西政善者皆暗合中国古制”虽然这种认识是肤浅的但毕竟迈出了向西方探求真理的第一步。

    1898年戊戌政变后蔡元培指出:变法失败的原因在于“不先培养革新之人才”而仅靠下几道上谕来从事改革以图扭转腐败局面这是不可能的。他看透了清廷的昏暗腐朽“无可希望”于是在这年9月毅然弃官南下在家乡兴办教育。这是他委身教育服务于新式学校的起点。

    同年冬蔡元培就任绍兴中西学堂监督(校长)。这个学堂依学生程度分三斋大体上分别相当于后来的高小、初中、高中一年级的水平。教员中有新旧两派新派笃信进化论提倡民权女权思想对尊君、卑民、重男、轻女的旧观念经常予以批评。旧派对新派异常忌恨怂恿堂董妄加干预。蔡元培对此不能接受愤而辞职。

    19o1年夏蔡元培到上海就任南洋公学特班总教习。他的教学很有特色规定学生自己读书。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每天写札记每月作文一次都由他亲自批改。他还鼓励学生练习演说以便用演说去唤醒民众。他注意向学生灌输爱国思想特班学生黄炎培后来在追思蔡元培的教诲时认为他“所诏示千言万法一归之爱国”1。

    19o2年4月蔡元培等在上海起成立中国教育会蔡被推举为会长。

    同年11月南洋公学因学校当局欲惩戒无辜学生引了退学风潮。蔡元培同情并支持学生亦辞职离去。经他提议由中国教育会资助百多名退学学生组成爱国学社公推蔡元培为总理。爱国学社以教育为手段对学生进行爱国和革命教育。蔡元培“公言革命无所忌”认为革命乃治病之良方革命精神所在无论其为男为女均应提倡。

    1罗家伦:《逝者如斯集》台北传记文学出版社1967年版第8o页。1蔡建国:《蔡元培先生纪念集》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54页。

    19o3年4月抗俄拒法运动高涨蔡元培主张成立团体声援广西人民的拒法运动。并针对俄军在东北的侵略行径出版《俄事警闻》(后改称《警钟》)号召抗俄救国。19o4年2月蔡元培在该报表白话小说《新年梦》描写自称“中国一民”的人在梦游中的见闻表达了他想改变社会经济制度“造个新中国”的愿望。

    19o4年7月蔡元培接任爱国女校总理。当时他认为革命只有二途:一是暴动一是暗杀。在爱国学社注重军事训练播下了暴动的种子;在爱国女校则播下了暗杀的种子。同年冬光复会在上海成立他被选为会长。19o5年8月中国同盟会在东京成立经介绍他加入了同盟会。接着孙中山指派他为上海分部负责人。他又展黄炎培等人入会为辛亥革命培养了一批骨干力量。

    19o7年6月蔡元培赴德国留学。先在柏林学习德语兼作家庭中文教师翌年进莱比锡大学。留德四年半编写了《中学修身教科书》、《中国伦理学史》翻译了《伦理学原理》等书。《伦理学原理》出版后被国内一些学校作为伦理学教科中的某些唯物主义观点对思想界产生过一定影响。毛泽东后来回忆他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读到这本书的情景时说:“我们当时学的尽是一派唯心论偶然看到像这本书上唯物论的说法虽然还不纯粹还是心物二元论的哲学已经感到很深的趣味得了很大的启示真使我心向往之了!”1。

    1911年12月蔡元培由德国回到上海。1912年1月出任南京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