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我们一天天地学会更加正确地理解自然规律学会认识我们对自然界的惯常行程的干涉所引起的比较近或比较远的影响。特别从本世纪自然科学大踏步前进以来我们就愈来愈能够认识到因而也学会支配至少是我们最普通的生产行为所引起的比较远的自然影响。但是这种事情生愈多人们愈会重新地不仅感觉到而且也认识到自身和自然界的一致而那种把精神和物质、人类和自然、灵魂和肉体对立起来的、反自然的观点也就愈不可能存在了这种观点是从古典古代崩溃以后在欧洲生并在基督教中得到最大展的。”1人类对于因自身活动而改变自然界所带来的积极结果与消极结果的自觉认识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这不仅是因为“需要经过几千年的劳动才稍微学会估计我们生产行动的比较远的自然影响”2更重要的是因为这种认识的获得对于人类重新审查、调整自身活动与自然界的关系具有直接的现实意义即正确运用自然规律。恩格斯所说的“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的现象在中国历史上是大量地存在着的。恩格斯的这些话写于一百年前然而一个世纪以来不论在中国还是在世界各地人们都还没有能够免除自然界的这种“报复”可见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个需要人们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不断提出新的认识的问题。
总之马克思主义认为地理条件是经济关系的一部分因而也是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之一。一八九四年一月恩格斯在致瓦·博尔吉乌斯的信中讲到“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的经济关系”时明确指出:“。。包括在经济关系中的还有这些关系赖以展的地理基础和事实上由过去沿袭下来的先前各经济展阶段的残余(这些残余往往只是由于传统或惰力才继续保存下来)当然还有围绕着这一社会形式的外部环境。”1恩格斯把经济关系“赖以展的地理基础”也作为经济关系的一部分看待这就把地理条件与生产的关系以及由此产生的它和生产关系的关系都全面概括了。后来斯大林也指出:“‘社会物质生活条件’这一概念所包括的先是社会所处的自然环境即地理环境因为地理环境是社会物质生活必要的和经常的条件之一它当然影响到社会的展。”1斯大林说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跟上文所引恩格斯说的“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的经济关系”是一致的。他们把地理条件作为“经济关系”体系或“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体系的一环来看待的论点对于我们认识地理条件和人类社会历史展的关系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最后我们认为有必要指出普列汉诺夫在关于地理条件和社会展关系之认识上的错误。普列汉诺夫的早期著作在阐释和传播马克思主义方面曾经起过积极的作用。关于地理条件对社会展的作用和意义他也作过一些精采的论述这主要见于他撰的《论一元论历史观之展》和《马克思主义的基本问题》两书。但是普列汉诺夫的有关论述却导致了下列一些错误的结论如:“总之地理环境的特性决定着生产力的展而生产力的展则决定着经济的、以及随着经济之后的其他一切社会关系的展。”“现在我们知道生产力的展归根到底决定着一切社会关系的展而决定生产力的展的则是地理环境的性质。”2“归根结底这个制度(指社会制度—1《自然辩证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第517—518页。
2《自然辩证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第518页。
1《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斯大林文选》(1934—1952)上册第193页人民出版社1962年第1版。
2《马克思主义的基本问题》第28、29页张仲实译三联书店1961年7月第1版。引文中的着重号是—引者)是由地理环境的属性决定的”3。这样的结论无疑是把地理环境看作是决定社会展的最终的决定因素了这显然是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相违背的。诚如斯大林所说:地理环境影响到社会的展表现在它能够“加或延缓社会展进程”但是这种影响“并不是决定的影响”;“地理环境不可能成为社会展的主要的原因决定的原因因为在几万年间几乎保持不变的现象决不能成为在几百年间就生根本变化的现象展的主要原因。”1斯大林的论点概括地说明了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在这个问题上的主要见解应当受到足够的重视。
马克思主义关于地理条件和社会展关系的理论是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同于任何唯心主义历史观和自然主义历史观在这个问题上的看法第一次科学地阐明了人类历史展的地理基础这个古老的、同时又具有现实意义的重大课题。这个理论是我们正确认识世界历史进程的指导方针之一也是我们正确认识中国历史进程的指导方针之一。第二节中国地理条件的特点及其与中国历史展的关系中国地理条件的概貌和特点中国幅员辽阔。国境北起漠河附近的黑龙江心南至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西起帕米尔高原东至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汇合的地方。总面积约九百六十多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之一。陆地边界长达二万余公里东邻朝鲜北邻蒙古人民共和国东北和西北邻苏联西和西南邻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锡金和不丹南邻缅甸、老挝和越南。大陆海岸线长达一万八千余公里隔海与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及文莱等国家和地区遥遥相望。
全国有很多山脉主要是在西部。其中由西向东延伸的山脉有阿尔泰山脉、天山山脉、昆仑山脉、祁连山脉、喀喇昆仑山脉、冈底斯山脉、喜马拉雅山脉、阴山山脉、秦岭山脉和南岭山脉;由北向南延伸的山脉有横断山脉是由大雪山、怒山和高黎贡山等东西并列的山构成的。在国境东部另有由东北向西南延伸的山脉。其西侧有大兴安岭山脉、太行山脉、巫山、武陵山、大娄山、雪峰山等。其东侧有长白山、辽东丘陵、山东丘陵和闽浙丘陵。以上这些山脉构成了全国地形的基本骨架。
就海拔高度的显著变化说由西向东全国地形可分为三级阶梯。青藏高原以昆仑山脉北支和祁连山脉为北缘以喀喇昆仑山脉、喜马拉雅山脉、横断山脉为西缘和南缘是世界上最高大的高原有“世界屋脊”之称平均海拔在四千米以上。喜马拉雅山的珠穆朗玛峰位于中国和尼泊尔边界线上海拔八千八百四十八点一三米是世界第一高峰。高原东北部的柴达木盆地稍为低平海拔也近三千米。这是最高的一级阶梯。青藏高原的北面和东面下降到海拔大多为一千米至二千米的高原和盆地。其中有云贵高原有的。
3《论一元论历史观之展》第195页博古译三联书店1961年6月第1版。1《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斯大林文选》(1934—1952)上册第191页人民出版社1962年8月第1版。
原有在甘肃中部东部、宁夏回族自治区东南部、陕西省北部、山西全省和河南省西部的黄土高原有内蒙古高原有四川盆地、有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这是第二级阶梯。在大兴安岭以至雪峰一线以东是海拔一千米以下的丘陵至二百米以下的平原。东北、华北、长江中下游三大平原都在这里。沿海平原多在海拔五十米以下。这是第三级阶梯。
全国的河流也多是由西向东最后流入太平洋。主要的河流如长江、黄河、黑龙江、珠江、松花江、辽河、海河和淮河大部都向东流。也有向南流的如雅鲁藏布江、怒江分别经由印度、孟加拉、缅甸流入印度洋;澜沧江、元江分别经由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和越南流入太平洋。有向北流的如额尔齐斯河是流入北冰洋。以上都是外流河。还有不能流入海洋的内陆河流有塔里木河、柴达木河、疏勒河等。
长江是我国最长的河流长达六千三百八十公里流域面积一百八十万平方公里。其次是黄河长达五千五百○一公里1流域面积七十五万多平方公里。再次是黑龙江流经国境内和中、苏边境的长度是二千九百六十五公里流域面积占东北的大部分地区。塔里木河流长二千一百七十九公里但由于支流不多流域面积只有一十九万八千平方公里。珠江以西江的上游南盘江为正源流长二千一百二十九公里流域面积四十二万五千七百平方公里。松花江流长一千八百四十公里而流域面积却有五十四万五千六百平方公里。雅鲁藏布江在国境内的流域面积和海河的流域面积都在二十万平方公里以上。
全国各地分布着大大小小的湖泊而以长江中下游平原和藏北高原分布最密。较大的湖泊有鄱阳湖面积有三千九百七十六平方公里;洞庭湖面积有三千九百一十五平方公里;洪泽湖面积有三千七百八十平方公里;太湖面积有二千二百多平方公里。这些都是有名的淡水湖。还有咸水湖主要有青海湖面积有四千四百多平方公里;罗布泊面积有二千五百多平方公里。它们的面积和形状都不稳定。在中、苏边界上的兴凯湖面积有四千三百八十平方公里分属于中、苏两国是一个淡水湖。
中国大陆的东面和南面都是大海。在东面最北的是渤海。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南北对峙成为渤海的天然门户。渤海之南是黄海长江口以南是东海台湾海峡以南是南海。渤海是中国的内海其他三个海都是太平洋的边缘海。在大海中罗列着五千多个岛屿总面积约八万平方公里其中有一半在东海。台湾是我国最大的岛面积三万五千七百平方公里。其次是海南岛面积三万四千多平方公里。再次是位于长江口的崇明岛面积一千零八十三平方公里。此外位于渤海门户的庙岛群岛、钱塘江口外的舟山群岛、台湾海峡的彭湖列岛都相当著名。南海中的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和南沙群岛是最南端的岛屿。南海诸群岛都是由数目不等的岛屿、沙洲、暗礁、暗沙所组成。在绵长曲折的中国海岸线上有不少地方可供营建成优良的海港。
由于大洋和大陆之间在热力上的差异而造成的季风气候的显著加上土地的辽阔、地形的复杂中国各地的气温和雨量相差很大而气候类型多种多样。在夏季全国气温普遍较高。七月份平均气温在黑龙江是二十摄氏11985年8月24日国家有关方面公布的测量长度见《人民日报·海外版》1986年5月24日。度以上在拉萨市是十五度在杭州市是二十八度。在冬季黑龙江最北平均气温在零下三十摄氏度左右而海南岛则高达十五摄氏度以上。正当北方千里冰封的时候南方却是气候温煦。同是一个盆地盆地内部的气温与边缘不同。同是一个山脉迎风坡的气温与背风坡也不同。在垂直自然带特别明显的高峻大山如喜马拉雅山的南麓随着海拔的升降气温和自然景象都有很大的差别低处是温暖湿润的常绿阔叶林林带而最高处则是终年积雪的冰雪带。
土地的辽阔地形的复杂气候的差异以及有关的地区各种不同的自然特点都使中国的自然资源极为丰富多样。肥沃的平原地区盛产小麦、水稻、玉米、粟、高粱等粮食作物和棉、麻、油料、糖料等经济作物。在广大山区除生产粮食外还出产茶叶、茶油、桐油、蚕丝、白蜡和药材。内蒙、新疆、青海和西藏等省和自治区有大面积的草原生长着丰茂的牧草畜牧着大量的牛羊马驼。森林主要集中在东北、西南及福建省和台湾省东部林型复杂树种繁多单是乔木就有二千八百多种有较高经济价值的用材树近一千种。全国各地的野生动物鸟类约有一千一百五十种兽类约四百多种爬行两栖类约四百二十余种其中有不少珍禽异兽。水力资源丰富据初步估计河流的年总流量达二万七千多亿立方米。各主要河流又都有通航之利。储量极为丰富的煤、石油、铁遍及全国各地。铜、铝、钨、锑、钼、锡、锰、铅、锌、汞等矿产以及油页岩、磷、硫磺、菱镁矿、盐、石膏等分布也很广泛。
中国的地域范围是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在这个地域范围内的地理条件及其变化对中国历史的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地理条件的复杂性和经济展的不平衡性中国地域辽阔经济文化展很不平衡造成这种情况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而地理条件的复杂性是主要原因之一。
在久远的年代黄河流域为我国历史谱写了丰富的、瑰丽的篇章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它在很长的历史时期里是我国经济、文化最达的地区。这些都和那时黄河流域的地理条件有密切的关系。考古资料表明我国远古时期文化达的地区是黄河流域西起陇山、东迄泰山这一广大平原地区它与渭河下游、黄河中下游之间以及济水的上中游相连的东西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