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通史- 第16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念专号。

    3陈嘉庚:《南侨回忆录》第19页。

    煌的成就。

    为了从人力、物力、财力上支援祖国抗战陈嘉庚先在侨胞中开展广泛的爱国宣传。他竭力支持各地组织讲演团、宣传队、歌咏队、话剧团等向广大侨胞宣传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道理动员广大侨胞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同时极力促成国内一些文艺团体来南洋参加爱国宣传。如由夏之秋率领的武汉合唱团在新加坡演唱了三个多月入场券收入达3万余元。其次是组织募捐活动通过南侨总会下面的分会和基层团体层层动、人人关心掀起了大规模的捐款爱国热潮。从1938年1o月到1941年底南洋华侨汇款到国内的总数是3o亿元(新加坡币)其中抗日义捐部分就有4亿元。陈嘉庚本人1938年春一次认购国债1o万元另外他还每月捐法币2ooo元直至抗战胜利。此外陈嘉庚还组织大批技工回国服务。广州沦陷后中国海上运输断绝滇缅公路成为一条重要的运输线。当时运输物资任务繁重迫切需要大批汽车司机和修车工人。侨胞在陈嘉庚的号召下纷纷响应组织了一支32oo人的机工回国服务队分批来到昆明。他们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坚持运输工作对于支援抗战前线起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陈嘉庚还领导爱国侨胞进行抵制日货、惩办亲日汉奸动捐赠衣物、药品、救护车等工作。不少华侨青年在他的感召下相继回国参加抗战队伍。

    1938年1o月广州、武汉相继陷落后身为国民党副总裁、国民参政会议长的汪精卫公然表对日和平谈话。陈嘉庚极感气愤立即出电报质问揭露其和平是假投降是真的卖国面目。时值重庆召开国民参政会第二次大会陈嘉庚以国民参政员的身份致电提出“敌人未退出我国以前公务员谈和平便是汉奸国贼”的议案。此案略作文字变动改为“敌未出国土前言和即汉奸”以大多数赞成获得通过。邹韬奋称这寥寥十一个大字是“古今中外最伟大的一个提案”。这个提案表现了陈嘉庚敢怒、敢骂、敢斗争、敢除恶务尽的民族气节。

    194o年3月陈嘉庚亲率南侨总会所组织的“南洋华侨回国慰劳考察团”回国。考察团先后在四川、山西、河南、云南、贵州、广西、湖南、广东、江西、福建等15个省份进行慰劳考察。这次考察是陈嘉庚一生的大转折思想认识出现了根本的变化。从1927年到194o年回重庆之前他是坚决的“拥蒋派”抗战义捐款项全部汇交国民政府行政院。然而他尊重事实明辨是非访问重庆与延安之后醒悟过来了分清了是非从而把民族的命运寄希望于中国共产党。194o年6月的延安之行给他留下极深的印象。他会见了毛泽东、朱德与他们进行了多次深入的交谈;参观女子大学和军校;与傅连暲以及财政、公安、司法等福建籍负责人交谈;广泛接触集美和厦大校友;出席延安各界的欢迎和欢送会等。他根据所见所闻断定中国的希望在延安。7月他在重庆国民外交协会表演说以亲自在延安看到的事实揭露国民党对共产党的种种诬蔑和造谣指出:“那里自抗战以后土地革命已经停止了一切抗日的人都很自由。民众生活也很好不痛苦说到教育也很好。”“他们进行了大规模的开荒运动一年之内开垦了百多万亩田地这些都是事实。”11942年2月新加坡沦陷陈嘉庚避难于印尼的爪哇。在3年的匿居生活中他几次险遭不测但都泰然处之置生死于度外。1945年8月抗战胜1陈嘉庚:《在西北的观感》。

    利1o月6日陈嘉庚回到新加坡受到5oo个社团的联合欢迎。11月8日重庆十团体举行“陈嘉庚安全庆祝大会”毛泽东送去条幅“华侨旗帜民族光辉”;周恩来和王若飞表祝词:“为民族解放尽最大努力为团结抗战受无限苦辛诽言不能伤威武不能屈庆安全健在再为民请命。”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反动派坚持独裁反共的方针撕毁“双十协定”和政协协议悍然动全面内战。在中国向何处去的关键时刻陈嘉庚代表海外爱国侨胞坚决站到人民革命和反蒋拥共的立场上。1946年9月他以南侨总会主席的名义代表南洋1ooo万华侨致电美国总统和参、众两院要求美国迅改变对华政策停止援蒋打内战。如果一意孤行不听忠告“中国将视美国为日本第二”。这个通电受到侨胞的热烈拥护。在内战期间陈嘉庚多次表谈话谴责国民党动罪恶战争拥护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战争并指出独裁必败民主必胜。他还组织了新加坡华侨各界促进祖国和平民主联合会积极募捐支援国统区人民的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运动。1948年5月4日陈嘉庚代表新加坡华侨致电毛泽东表示响应中国共产党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号召。

    1949年6月陈嘉庚应毛泽东的邀请到北平参加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议。9月3o日当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担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华侨事务委员会委员。195o年2月返新加坡刊行《新中国观感集》宣传新中国的新面貌、新气象。同时把未了的合营企业结束款项悉数汇回国内准备扩建集美学校和厦门大学。几个月后回国定居于家乡集美投身于新中国的建设事业。他历任第一、第二届全国人大常委第二、第三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主席。

    陈嘉庚回国后除参加政府工作外还把扩建、充实集美学校和厦门大学作为一项重要工作。195o年至1961年国家补助集美学校的经费约9oo万元陈嘉庚个人支出经费5oo万元。在这期间修建了大会堂、教学楼、图书馆、科学馆、游泳池等新的建筑在专业设置上增设了水产、商船、航海、财经、轻工以及华侨补习学校。196o年在校学生达1。1万多人成为建校以来学生人数最多的一年。集美学村以它较为齐全的设备、优美恬静的学习环境吸引着海外和内地的莘莘学子。

    解放后的厦门大学在陈嘉庚的关心和人民政府的支持下也有了进一步的展。先后建成了大会堂、图书馆、生物馆、医院、教工及学生宿舍等还修建了可容纳2万观众的上弦运动场。厦门大学位于海防最前线距离国民党军队占据的大担岛、二担岛只有3ooo多米扩建前有人担心在这样的地方修建高楼大厦是否合适陈嘉庚的回答十分干脆:“敌人一边炸我们一边建今天被炸了明天再建造起来!”他以老迈之躯手持拐杖不辞辛苦经常巡视建筑工地检查工程质量。

    陈嘉庚一生兴办教育事业的全部支出约合人民币1。5亿元(1981年折算)。这在近代的侨办教育事业中是绝无仅有的。而他自己却过着十分简朴的生活。他定居集美住在董事会二楼的房间既小且暗。陈旧的床、写字台和沙打着补丁的衣服和袜子每天五角钱的伙食却怡然自乐。他常说:“应该用的钱千万百万也不要吝惜不应该用的钱一分也不要浪费。”

    陈嘉庚对福建的建设十分关心提了许多建议为人民政府所采纳。他认为解放后福建最迫切的建设是修一条铁路“全省十二万余公里人民一千二百余万人竟没有一寸铁路这种落后状况应迅改变”。他不仅多次向毛泽东、周恩来、陈毅等领导人提出修建铁路的意见并且亲自设计铁路方案。后经中央批准开始修筑鹰厦铁路到1956年修成通车。他还倡议移山填海修建厦门集美海堤和集美杏林海堤得到陈云、陈毅、叶飞等领导人的大力支持海堤于1956年11月完工。

    1955年8月陈嘉庚开始了祖国万里行访问了东北、西北、西南、中南16个省市。他看到祖国在社会主义的轨道上迅猛前进面貌日新月异非常兴奋。途中不断给毛泽东、周恩来和有关领导写信反映情况提出建议。1956年元旦表《伟大祖国的伟大建设》一文结论说:“我的总观感是毛主席领导全国人民做我们前人没有做过的极其光荣伟大的事业已经取得重大成就。事实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使国家富强使人民幸福。”

    陈嘉庚对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侨务政策表示热烈拥护。他在1956年全国侨联成立大会的开幕词中强调:“应该广泛地团结和组织归侨、侨眷和华侨加强社会主义教育进一步鼓励他们参加祖国建设事业。爱国的侨胞对于推动和平解放台湾的事业应该和祖国人民一道担负起应负的责任”。他还倡议在厦门建立“华侨博物院”倡议在北京建立“华侨历史博物馆”

    1958年陈嘉庚患皮肤癌他以顽强的毅力同癌症搏斗了3年。1961年8月12日终因脑血管病变全身机能衰竭逝世于北京享年88岁。临终前他口授遗嘱表示对中国共产党的忠诚和热爱至死不渝对祖国实现统一充满信心并将在国内的存款3oo多万元全部捐给国家。

    第三十五章汪兆铭(精卫)

    汪兆铭字季新号精卫、季恂。祖籍浙江山阴(今绍兴)1883年5月4日(清光绪九年三月二十八日)生于广东三水。父入粤籍是为广东番禺人。19o4年9月赴日本留学入东京法政大学法政成科第2期19o6年4月毕业旋入法政大学。

    19o5年7月孙中山在日本东京召集中国同盟会筹备成立会议时汪为同盟会章程起草人之一。8月2o日同盟会成立任评议部评议长并为同盟会机关报《民报》主要撰稿人。汪以“精卫”之笔名先后在《民报》上表文章阐述孙中山民权、民生、民族的“三民主义”揭露和批判清皇朝的专制主义批驳立宪党人的改良主义主张。

    19o7年3月汪随孙中山赴南洋来往于新加坡、吉隆坡、苏门答腊等地进行革命宣传动华侨捐款协助孙中山动武装起义。武装起义失败后汪决心以谋杀清朝重臣的行动振奋天下人心于191o年1月潜往北京准备进行暗杀活动。4月16日汪因在银锭桥埋设炸弹事败被警察逮捕。在接受审讯时汪对暗杀之事供认不讳被判处永远监禁。1911年武昌起义爆后清廷于11月6日将汪释放。

    汪出狱后努力于促成南北停战议和的活动并作为南方军政府议和代表参加在上海举行的南北议和谈判促成清廷退位南北统一。随后汪奉临时大总统孙中山之命随专使蔡元培赴北京迎接袁世凯南下就任临时大总统。孙中山让位后汪随孙中山由上海往香港随即转赴南洋与陈璧君结婚。8月汪偕陈璧君前往法国与蔡元培、李石曾等开展留法勤工俭学活动。

    1913和1915年孙中山动二次革命和反袁斗争时汪精卫都应召回国。1916年12月汪离法国经英国和北欧往彼得格勒对欧洲各国情况进行实地考察然后沿西伯利亚铁路线乘车回国。随即往广州支持孙中山召开非常会议成立护法军政府进行护法斗争。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美、法、意、日等27个战胜国于1919年1月18日在巴黎召开和平会议。汪以个人资格于3月8日离上海经东京、檀香山、旧金山等地于4月28日抵法国巴黎出席和会。

    中国收回山东权益的交涉由于英、美各国袒护日本而失败因而激起旅法华侨和国人的强烈不满由此爆了伟大的五四爱国运动。汪目睹了中国外交失败的经过义愤填膺曾致函美国国会指责美国袒护日本。

    1922年6月陈炯明背叛孙中山之后汪随孙中山转赴上海筹谋反对陈炯明的种种事宜。孙中山重返广州出任大元帅前后汪不时往杭州、奉天、天津等地奔走南北代表孙中山与浙江军务善后督办卢永祥、奉系将领张作霖及皖系代表等共商建立孙、张、段(祺瑞)各派联合反对直系曹锟、吴佩孚的军事合作计划为孙中山的得力助手。

    1923年孙中山准备改组国民党成立改组委员会汪被指定为改组委员。1924年1月在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汪被指派为主席团主席并作为孙中山的言人。在一大会上和会后汪相继被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上海执行部常务委员、中央政治委员会委员兼宣传部长并担任了黄埔军校政治教官。

    1924年11月孙中山离广州北上时汪作为随行中文秘书为孙中山草拟《北上宣言》并先行北上安排各项事宜。孙中山卧病北京时汪作为孙中山的代言人不时表谈话处理各项事宜代拟了著名的《总理遗嘱》。

    1925年7月1日广州国民政府成立时汪被推为国民政府委员会委员、常务委员会常务委员、国民政府主席;7月3日军事委员会成立时被推为委员会委员和主席兼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此后又任国民革命军及黄埔军校党代表中央党部常务秘书处常务委员、代理中政会主席等职。在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出了接受总理遗嘱的决议继承扬了国民党一大纲领和政策维护了国共合作成为国民党左派领袖人物。

    1926年3月2o日蒋介石制造中山舰事件打击共产党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