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通史- 第15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仓拢灰桓龉矣τ忻裰飨芊ㄈ舷鹿餐袷丶匆还嗖坏靡宰晕乙庵颈涓伞K衔橙ㄓ牍ㄍ笔褂镁怪恋橙üɑ崾姑裰鞅涞妹媸低觥T谥泄峒词狈牌坏匙ㄕ崾持稳∠郴馑秸嬲裰髡伪阌涝段薮犹钙1。蒋介石看见这本小册子后“当面威胁他‘不要上共产党的当!’同时下令禁止行。但此书在秘密传播中不胫而走影响很大”2。延安《解放日报》在1944年2月22日以“参政员张澜著文抨击一党专政要求实行真正民主政治”为题对它作了详细介绍。

    1944年9月张澜到重庆主持召开民盟全国代表会议通过了民盟纲领草案。同时出席国民参政会三届三次会议。会上中共代表林伯渠提出召开国事会议、成立各抗日党派联合政府的建议。这一建议得到各民主党派的赞同。张澜认为这是一个“正当的要求”“民主政治的开步走就是联合政府”。1944年1o月1o日民盟在《对抗战最后阶段的政治主张》中明确提出了立即结束一党专政建立各党派之联合政权实行民主政治的主张。1945年1月15日针对蒋介石元旦文告中所说的不等战后就可召开国民大会问题民盟表《时局宣言》指出:“如仅仅将二十五六年所选出之一部分代表再就无法选举之若干省份指派若干以足一千四百四十名之额更益以数百名国民党中委及候补中委为当然代表以此而欲制定一部全1《张澜文集》第136—137页。

    1见《张澜文集》第185—196页。

    2史良:《与日俱进奋斗不息》(纪念张澜诞辰11o周年文章)《人民日报》1982年4月1日。国共遵之宪法以此而居然‘还政于民’并欲以此而成就全国的团结统一吾人认为必将适得其反。”13月1o日民盟言人对国内民主与团结问题表谈话提出“目前中国之迫切需要不仅须切实做到‘还政于民’更须切实做到‘还军于国’”2。

    随着抗日战争的结束中国建设什么国家的斗争突出起来了。民盟也形成了国共以外的第三个大政党的地位。1945年7月黄炎培等六参政员访问延安促成了国共两党的重庆会谈。中共正式向国民政府提出了由国共两党及民盟三方以同等数量的代表组成政治会议的建议。8月3日张澜对外国记者表谈话重申民盟的中心主张就是抗战、民主、团结三层民主一层又是中心的中心。并提出了战后立国的“两个根本原则”:“一、对社会各阶层都保障其应得权益力图阶级谐调防止阶级斗争而求社会的和平顺遂地展。二、切实推进国家的现代化普遍提高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准、教育水准、文化水准以打破今日中国各方面的落后状态。”18月15日民盟《在抗战胜利声中的紧急呼吁》中提出了“民主统一和平建国”的口号。8月28日至1o月1o日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在重庆同国民党谈判期间多次会见张澜等民盟领导人坦诚交换对时局的意见。8月3o日、9月2日、9月15日毛泽东三莅被誉为“民主之家”的上清寺特园同张澜面谈。张澜为毛泽东的安全担忧表示不相信蒋介石有和平民主的诚意是假戏。毛泽东说我们就来一个假戏真做让全国人民当观众看出真假分辨是非这场戏就大有价值了。当毛泽东向张澜介绍国共双方会谈情况时张澜建议将已谈拢的问题公之于众免得蒋介石将来不认账。还说如你们不便说我可以采取给两党写公开信的方式把问题摊开来。毛泽东赞同这个意见。9月18日张澜在《新民报》表了《给国共两党领袖的公开信》除要求商谈内容随时公诸国人外着重提出政治必须彻底民主和军队国家化问题批评了“民主必恃武力始能保障”和“统一必赖武力始能维持”两种观点。国共谈判临近结束时1o月1至12日民盟在特园召开了临时全国代表大会(1956年2月8日民盟中央将它定为民盟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政治报告、宣言、纲领和组织规程、组织展方针。政治报告阐述了民盟的政治理论。大会选举了以张澜为主席的领导机构为民盟投入战后争取和平、反对内战、争取民主反对独裁的斗争作了政治上、理论上和组织上的准备。1945年1o月1o日根据签字的《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决定召开有国、共、民盟、社会贤达参加的政治协商会议每方出9名代表。在中共的支持与帮助下民盟顶住了国民党假手青年党拆散民盟的压力组成了统一的以张澜为席代表的9人代表团1出席了1946年1月1o至31日在重庆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俗称旧政协)。

    会议前夕张澜致函国共双方要求1946年元旦双方停止武力冲突。在会议过程中张澜本着民盟“以民主来求得统一以和平来完成建国”与“政1《民主同盟文献》1945年12月出版。

    2《中华论坛》第9期1945年9月15日出版。

    1《中华论坛》第9期1945年9月15日出版。

    1旧政协由国民政府主席召集国、共、民盟、社会贤达四方各9名代表共36名。在国民党指使下青年党提出单独参加政协并要求9名代表。经国共妥协:共产党让出2名国民党让出1名会议再增加2名共给青年党5名。这样政协参加者变成五个方面38名代表。民盟与社会贤达名额不变。治民主化、军队国家化”的一贯主张先提出了《实现军队国家化并大量裁兵案》并在协商过程中坚持实行普选的议会制(两院制)、内阁制和省自治制的政治制度坚持各党派协商、制定共同纲领、成立联合政府、由联合政府从事制宪和整军的原则。民盟的主张在政协五项协议中得到了体现。

    在旧政协召开期间民盟代表团和中共代表团达成了一项谅解即双方在提出重大政治主张之前事先彼此协商。这一谅解开创了中共与民盟政治合作的先例。在1946年维护政协协议与坚持政协路线的过程中双方有成功的配合与合作。第一、在争取两项否决权问题上实行了合作:为了保证政协通过的宪法修改原则不致在国民大会上轻易被改变双方共同要求在国民大会代表名额上合占1/4强;为了保证和平建国纲领在国府委员会上不致被轻易改变双方共同要求在国府委员名额上合占1/3强。这两项要求国民党政府始终未予答应。第二、在抵制国民党违背政协协议召开的非法国大问题上实行了合作。按照政协协议国民大会必须在停止内战、政府改组、完成宪法草案的修改、各党一致参加的条件下召开。但国民党已经动了内战并在1946年1o月11日国民党军队侵占张家口的当天由蒋介石宣布当年11月12日召开国大。中共当然坚决反对。民盟亦早在9月3o日就致电蒋介石表示了反对国民党一党召开国大的立场。1o月14日张澜在重庆表谈话称:“国民党以一个‘战胜者’的姿态来召开国大是威胁!是利诱!我们民盟不能放弃自己的意见和立场不怕一切威胁和利诱绝不参加”。“我们一贯主张:和平、民主达到统一。和平不能打;民主即是要打破一党独裁实现联合政府”。“国共双方现在谁也打不倒谁。。武力不能解决问题还得必走政治协商的路。”111月12日民盟留京中委在蓝家庄民盟总部作出不参加国大的决议。当晚张澜从重庆打电话给民盟总部叮嘱“我们同盟必须在政协决议程序全部完成后才能参加国大否则就失去了同盟的政治立场希望大家要万分慎重绝不可稍有变动”2。11月14日张澜又同记者谈话表示“民盟立场是要调和国共关系争取和平、民主达到统一。。。民盟就是要保留第三方面调人态度实现和平、民主、统一所以民盟绝不参加一党国大”3。非法国大召开和制定了所谓宪法后民盟表声明予以谴责拒绝承认。在1947年1月民盟在上海召开的一届二中全会上张澜指责国民党凭藉“法律”的权力撕毁政协决议片面地制定所谓“宪法”是企图以“法治”之名来保“党治”之实。接着民盟又谴责了国民党的所谓“政府改组”。

    国民党对民盟一向采取软硬兼施的策略。随着内战的动加紧了对民主势力的镇压。1946年7月在昆明暗杀了李公朴、闻一多。8月18日在成都追悼李公朴、闻一多二烈士时打伤了张澜。1947年1o月7日在西安杀害了民盟西北总支部主委杜斌丞。5月31日至6月1日在重庆、成都大批逮捕盟员。7月间在桂林、南宁、八步等地又有百余人被捕。为此张澜三次致函行政院长张群要求停止一切非法压迫在野合法党派行为释放被捕盟员。1o月23日南京民盟总部开始被特务包围监视。1o月27日内1《新华日报》1946年1o月15日。

    2《民主报》1946年11月18日。

    3《新华日报》1946年11月15日。

    政部言人以所谓“勾结共匪参加叛乱”的罪名宣布民盟为“非法团体”。在上海的张澜即派黄炎培等赴南京同国民党交涉。结果国民党政府仍令民盟自行解散停止活动在宣布解散的前提下“各地盟员之登记手续可予免除并保障合法自由但今后如有假借名义作非法活动者各地治安机关仍当依法处理”。11月5日张澜等被迫作出“自行解散”的决定。11月6日公布了张澜署名的《中国民主同盟总部解散公告》宣布盟员“自即日起一律停止政治活动本盟总部同人即日起总辞职总部亦即日解散”1。公告出后张澜口述、叶笃义笔录了如下的书面谈话并公之报端:“余迫不得已忍痛于11月6日通告全体民主同盟盟员停止政治活动并宣布民盟总部解散。但我个人对国家之和平民主统一团结之信念及为此而努力之决心绝不变更。我希望以往之全体盟员站在忠诚国民之立场谨守法律范围继续为国家之和平民主统一团结而努力以求达到目的。”1民盟总部被迫解散了但民盟没有被压垮。从11月下旬起沈钧儒、章伯钧、周新民等秘密离沪抵香港于1948年1月5至19日和原在香港的中央委员一起召开了民盟一届三中全会恢复了领导机构制定了新的政治路线号召和领导盟员更坚强地站在革命阵线一边展开了为彻底摧毁南京反动政府、实现民主、和平、独立、统一的新中国而奋斗的新斗争。张澜虽未去香港但支持这一新的斗争并在上海抱病作了力所能及的工作。1949年4月他和罗隆基等被国民党软禁于虹桥疗养院。上海解放前夕经中共地下党营救而脱险。

    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5月28日张澜与罗隆基、史良等表声明祝贺上海解放。29日张澜致电毛泽东、朱德、周恩来、董必武表示愿去北平共同筹划未来建设。6月1日毛泽东等复电表示欢迎。6月24日张澜等由沪抵北平。9月张澜出席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并被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9月21日政协开幕会上他以年近八旬的高龄身着布衣长衫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说:中国人民政协的召开是中国新民主主义时代的开幕从今天起中国人民真正做了自己的主人有了一个新民主主义的民主集中制。“这个新的政治制度将不同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现有制度。我们的新制度当然放弃了旧民主主义中所谓的总统制、内阁制那一套陈腐的旧东西。同时我们亦不同于苏联及东欧各国的政权治权合一的制度。根据我们的民主集中制中国人民把政权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而人民又确确实实有了一个集中行使立法权和行政权的最高权力机关。这是理论和实际一致的一种制度。这个制度一定能够充分挥新民主主义的精神一定能够充分提高中国的行政效能。有了这样一个政治制度中国人民一定能够建立我们的新国家和新社会。”“我今天愿与在座的诸位代表相约我们全体代表更应与中国全体人民相约我们应立下宏愿抱定决心在毛主席领导之下共同起来担负实现这个纲领(指共同纲领)责任。”1这个讲话是他对数十年走过的曲折道路的深刻总结表达了他对新中国充满希望的心声。1o月1日张澜登上天安门参加了开国大典。

    1955年2月9日张澜病逝于北京终年83岁。

    1上海《申报》1947年11月6日。

    1上海《申报》1947年11月7日。

    1《张澜文集》第364、365页。

    第二十八章黄炎培黄炎培字任之别号抱一江苏省松江府川沙厅(今上海市川沙县)

    人生于1878年1o月1日(清光绪四年九月六日)卒于1965年12月21日享年87岁。

    黄炎培生在一个既无田地又无房产的塾师家庭。其父黄叔才本地庠生先在乡设塾授徒后到吴大澂(曾做广东、湖南巡抚东河道总督)幕府当秘书1894年病故。其母孟樾清南汇地主孟荫余之女1891年病故。黄炎培自幼随母认字9岁起到外祖父家读私塾常常利用姑父沈肖韵家丰富的藏书广读博览。1898年读了严复翻译的英国赫胥黎的《天演论》初步接触了西方文化了解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