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周恩来到中国驻沪办事处会见了上海文化界田汉、阳翰笙、夏衍等周信芳和越剧演员袁雪芬也参加了会见。1o月21日周恩来宴请了周信芳和白杨、黄佐临等。敌伪统治时在地下党领导下上海京剧界的一些进步青年组成了“艺友座谈会”经常在一起研究京剧改革问题周信芳对之十分支持。这个会一度被迫停止活动抗战胜利后又恢复活动周信芳参加并担任了主持人。这个组织后来改名为“伶界联合会艺友联谊会”但因与文化界其他七团体联合致电慰问在晋京请愿反对内战遭到国民党特务殴打的人民代表而被当局查禁。
抗战胜利后周信芳参加了不少政治斗争他参与了反内战、争自由宣言反对演员登记反对裁撤上海市立戏剧学校要求豁免娱乐捐和所得税等的签名活动因而受到了当局的传讯。
上海解放前夕国民党反动派准备裹胁周信芳到台湾地下组织闻讯让熊佛西与吕君樵及时通知他进行防范。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28日他就到广播电台广播表达了他对上海解放的喜悦心情。6月4日他出席了上海市长陈毅举行的文化界座谈会。7月2到19日周信芳与梅兰芳、吕君樵、袁雪芬等作为南方代表到北京出席第一届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会上周信芳当选为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华全国戏剧工作者协会常务委员、中华全国戏曲改进会筹备委员会常务委员。8月间周信芳又与梅兰芳一起出席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9月间周信芳又与梅兰芳、程砚秋、袁雪芬一起到北京出席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会上周信芳当选为政协委员。1o月1日他参加了建国大典登上了城楼。
195o年初成立上海市戏曲改进协会京剧分会周信芳任主任委员。紧接着又成立上海市人民政府文化局周信芳任戏曲改进处处长。7月中央文化部成立戏曲改进委员会周信芳任委员。8月上海市文化局戏曲改进处举办了上海市第二届戏曲研究班周信芳任班主任。同年11月中央文化部在北京召开全国戏曲工作会议周信芳代表华东地区出席会议担任大会主席团成员并在大会上谈了自己对戏曲改革的看法。
1951年2月4日上海市文化局举行了庆祝周信芳演剧五十周年暨戏曲界敬老大会有19个剧种的老艺人2o5人参加。他在会上激动地说:“五十多年来我第一次以最大的兴奋和骄傲做一个解放了的中国人民做一个为人民服务的艺术工作者。”
周信芳在担任了全国政协委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文联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常务理事、副主席上海市文联副主席中国戏曲研究院副院长华东戏曲研究院院长兼华东戏曲实验学校校长等众多职务的同时还坚持演出并且不断地排新戏有《秦香莲》、《信陵君》、《闯王进京》等。
1951年4月演《信陵君》周信芳在剧中扮演信陵君当时全国正掀起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这出戏叙述了暴秦侵略邻国魏公子信陵君窃符救赵的历史故事阐明了唇亡齿寒的道理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其后他又代表上海京剧界表示要义演捐献一架“京剧号”飞机他带头参加义演率领华东戏曲研究院演了三天《四进士》他与梅兰芳、盖叫天演了《龙凤呈祥》与盖叫天合演了《莲花湖》与杨宝森合演了《搜孤救孤》等剧目。1953年7月周信芳参加中国人民第二届赴朝慰问团担任副总团长随团长贺龙入朝鲜同行的有梅兰芳、程砚秋、马连良等。他们跋山涉水顶风冒雨在阵地上、坑道里、山洞里到处演出不畏辛苦慰问演出达3月之久。
1952年1o月6日中央文化部举办的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在北京开幕。周信芳在开幕式上讲话并演出了《徐策跑城》。文化部为了表彰他多年来对京剧事业的杰出贡献授予他荣誉奖(同时获奖者有梅兰芳、程砚秋、袁雪芬、常香玉、王瑶卿、盖叫天)。这次会演中有23个剧种的近百个剧目演出周信芳观后认为很多地方剧种表现生活更生动、更自由细腻逼真、感情充沛认为这是程式化比较严重的京剧艺术应该努力学习的。在这之后周把自己经常演出的传统老戏和自己的独家剧目进行反复加工、修改。比如在他多年演出的《琵琶记·描容上路》剧中他不仅充分挥了他擅长饰演各种老汉的本领并参考了地方戏的演出重新塑造了助人为乐的老人张广才“让这位父执辈的叮咛嘱咐倾吐出了千千万万观众的心声”。又如《乌龙院》“杀惜”原是以情杀为主要矛盾解放后周信芳感到有问题便停演了几年但他一直在考虑如何修改1953年对剧本进行了几次大修改。修改后的剧本突出了宋江被逼上梁山的情节特别是改写了“刘唐下书”一节点明他与梁山好汉的关系并以这封信为导火索将“杀惜”的矛盾集中在因这封信引出政治上的是非上来。这是改得比较成功的一个范例。在同一时间由华东戏曲研究院的吕仲、陈西汀、严朴、何慢等人协助整理了《四进士》、《清风亭》、《鸿门宴》、《打严嵩》、《追韩信》、《徐策跑城》、《赵五娘》、《凤凰山、独木关》、《投军别窑》及《文天祥》等剧本编成了《周信芳演出剧本集》。随后又将《打渔杀家》、《审头刺汤》、《金殿求计、单刀赴会》、《义责王魁》四个剧本编成《周信芳演出剧本新编》。并将其中《四进士》、《清风亭》、《乌龙院》、《追韩信》、《徐策跑城》、《打渔杀家》、《义责王魁》各剧的剧本及其演出时的唱念、表演、服装、道具等加以研究和总结由卫明、吕仲记录整理编成《周信芳舞台艺术》。其后又把这本书的内容与周信芳解放前后所写文章共约五十篇编成了《周信芳文集》。这几本书从剧本到表演较全面地反映了“麒派”艺术的特点。
“麒派”艺术被许多评论家认为具有朴实明快健康生动苍劲壮美气象浑雄富有生活气息充满进步的、革命的漏点从生活出从人物出谨慎的继承传统又经过大胆的革新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生活理想、道德观念和美学思想的艺术特点因而被人们称为是南派(“海派”)京剧的代表。
1955年3月在他6o岁那年华东大行政区撤销华东京剧团与上海京剧团合并成上海京剧院周信芳任院长。4月为了表彰周信芳与梅兰芳的艺术成就和他们对京剧事业的贡献中央文化部、全国文联、中国剧协联合在北京举办“梅兰芳、周信芳舞台生活五十年纪念活动”会上中国剧协主席田汉以《战斗的表演艺术家——周信芳》为题表了讲话。周信芳致了答词题为《衷心感谢党和的培养与领导》。
1956年1o月周信芳率上海京剧院访苏演出团到苏联访问演出。京剧团在莫斯科、列宁格勒等9个城市演出了53场历时64天上演了26个剧目。
周信芳在学习和借鉴其他剧种剧目方面也有显著的成绩。《十五贯》是周信芳向浙江省昆剧团学习的新排剧目是周恩来总理建议他们学演的。这出戏昆剧团演出时因改编成功受到群众欢迎曾被誉为“一出戏救活一个剧种”。周信芳演出时更突出了为民请命的况钟成功地塑造了京剧舞台上的一个新的清官形象。其后他又排演了《义责王魁》。这是以评弹艺人刘天韵、蒋月泉说唱的《义责》移植编成的故事是全本《焚香记》中的一段。改编时先动大家来讨论研究执笔者吕仲又三易其稿最后周信芳自己又加以删芟充实自编唱词。这出戏写家人王中仗义面责其主人王魁贪图富贵忘恩负义中了状元便休弃原配妻子敫桂英的故事。这出戏由周信芳亲自导演并饰剧中老仆王中。周信芳向来擅长演老生在饰演王中时特地采用了武生的表演来塑造这一人物的刚直、战斗的性格使这一形象更为丰满。
1959至1961年周信芳经历了两件大事。一是1959年5月他加入中国;另一件是1961年12月文化部和中国戏剧家协会联合举办了周信芳演剧生活六十年纪念活动田汉在纪念会上讲了《向周信芳同志的战斗精神学习》介绍了他6o年的活动历程。周信芳在答词中把自己从艺6o年分成了5个12年总结为探新、求新、创新、革新、更新五个时期。他在这次纪念活动中演出了《打渔杀家》、《乌龙院》、《四进士》还演了新戏《义责王魁》和《海瑞上疏》。这一出《海瑞上疏》是周信芳为庆祝国庆1o周年而编排的由许思言执笔写成初稿周信芳自己参加修改自己导演并自任主演。剧中塑造了一个为了国家兴盛、政治清明不畏权贵不顾个人生死上疏谏诤的刚正不阿、敢于直言的清官海瑞的形象。
1961年《周信芳的舞台艺术》影片(其中包括《徐策跑城》和《乌龙院》两剧)拍摄完成这是继前几年拍摄的《宋士杰》之后的又一部麒派艺术影片。其后年近7o的周信芳又编演了新戏《澶渊之盟》。这出戏写的是宋辽间的一场战争刻画了一个忠心为国、举足轻重的重臣寇准。剧本由陈西汀编写周信芳仍是亲自修改自任导演并主演寇准。
1964年6月全国京剧现代戏观摩演出大会在北京举行周恩来总理决定请周信芳为顾问。他在会上提出京剧演现代剧要从生活出向传统借鉴。在闭幕式上康生点了田汉、阳翰笙、孟的名说他们的作品是向党进攻。翌年1965年1o月姚文元写的《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一文表(《海瑞罢官》是吴晗编剧马连良主演的)文中点到了《海瑞上疏》。紧接着张春桥到上海京剧院当众指出周信芳搞的《海瑞上疏》是反党的大毒草。1966年2月《解放日报》表丁学雷的文章《〈海瑞上疏〉为谁效劳?》说《海瑞上疏》同《海瑞罢官》“是一根藤上结的两个瓜”。5月16日“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开始了;1o天之后5月26日《解放日报》又表了方泽生的《〈海瑞上疏〉必须继续批判》更进一步说:“《海瑞上疏》是一棵不折不扣的反党反社会主义的大毒草。”在这篇文章中公开点了周信芳和支持这出戏的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周扬的名字。
紧接着周信芳的家被抄人被押上高架线路修理车在全市游街示众批斗会更是一个接一个地开个不停。1968年11月周信芳被捕入狱到第二年才获释回家。1974年“四人帮”控制的上海市革命委员会作出了将周信芳开除党籍、定为反革命分子的处理决定因周信芳不予接受后才将结论改为:敌我矛盾作人民内部矛盾处理。
1975年3月8日周信芳被迫害致死。终年8o岁。
粉碎“四人帮”后1978年8月16日上海市各界人士7oo余人在上海龙华革命公墓举行“周信芳同志平反昭雪大会”并举行骨灰安放仪式。第五十五章数学五四运动之后中国知识界的爱国热情十分高涨“科学”“民主”的思想深入人心。在1919—1949年的三十年间尽管经历了十年内战和抗日战争中国数学仍然获得了重大的进步。如果说二十年代中国各地纷纷举办大学数学系已能够培养自己的数学专业的学士那么到了三十年代中国一些大学的数学系已达到培养数学硕士的水平。而在艰难的抗日战争时期西南联大、浙江大学等地的数学研究水平已能够培养数学博士。数学事业主要是智力竞赛较少依赖投资和添加设备。因而中国数学界通过自身的努力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努力创造国内外有利数学展的条件使中国数学较快地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第一节二三十年代的中国数学教育辛亥革命后的191o年代中小学的数学教育已渐趋成熟。到了二十年代实行和美国一样的六、三、三学制。数学教科书除国内名家编写的以外多采用美国和英国的教科书如温德华(entorth)的初等几何、初等代数范(fine)氏大代数郝奈(ha11andknight)二氏的高中代数等。这一时期中小教育的代表人物有傅种孙(1898—1962)他于192o年在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毕业并留校任教后接任系主任。由于长期在师范学校工作对初等数学亦有深入研究。他多次主持中学理科教员暑期讲习班对中学数学教育的影响非常深远。经过中学数学教师的不懈努力二三十年代中国的中小学数学教学水平已相当高“与欧美日本并驾齐驱并不逊色”1。
192o和193o年代中国各地的大学纷纷成立数学系并聘请一些留学国外的著名数学家前来主持。姜立夫于1919年到天津南开大学创立数学系。1921年熊庆来、何鲁先后来到南京的东南大学(后为中央大学)兴办数学系。哥伦比亚大学博士曾昭安(1892—1978)到武昌大学(后为武汉大学)任数学系系主任。1926年获德国哥廷根大学博士的魏嗣銮(1895—1992)应邀到成都大学(后为四川大学)任教授、数理系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