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通史- 第149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等地演出。

    1935年2月梅兰芳去苏联演出。因他表示不愿从6路经过日寇占领下的伪满洲国到苏联乃由苏联派来专轮接“梅兰芳剧团”从上海走水路到海参崴经西伯利亚到莫斯科。在莫斯科和列宁格勒共演出14场演出剧目有:《打渔杀家》、《汾河湾》、《贵妃醉酒》、《刺虎》、《宇宙锋》、《虹霓关》等。在苏联会见了文艺界、戏剧界的高尔基、阿·托尔斯泰、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丹钦科、梅耶荷德、爱森斯坦和德国戏剧家布莱希特等相互交流了有关戏剧艺术的意见。在苏联访问结束后梅兰芳与余上沅继续到波兰、德国、法国、比利时、意大利、英国各国参观访问。在英国他结识了戏剧家萧伯纳和美国黑人歌唱家罗伯逊。

    1936年梅兰芳在上海又排演了激励人们抗敌情绪的新戏《生死恨》并带到南京、北平、天津、济南、长沙、武汉等地演出。

    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后梅兰芳感到上海也不是可以安居的地方翌年初即率团去香港演出并定居香港避难。1941年12月日寇动太平洋战争香港沦陷。梅兰芳当即蓄起胡须谢绝舞台。以后日本军方常来骚扰他又返回上海隐居。南京汪伪政权的汉奸头子褚民谊和日寇几次来逼他演出均遭到拒绝。不演戏没有经济收入他宁可卖房、卖古玩、卖画以维持生活一直坚持到抗战胜利。

    抗日战争时期他虽迫不得已告别舞台但并没有放弃对艺术的追求。

    他时常请人吹笛子练唱;自己拉二胡琢磨唱腔;练拳、打球锻炼身体以保持自己的体型。这一时期他还先后收新艳秋、言慧珠、李玉茹、顾正秋、梁小鸾及汉剧演员陈伯华等为弟子教授剧艺。

    1945年8月抗战胜利梅兰芳当即高兴地剃须登台与俞振飞和仙霓社的昆曲演员合作演出昆曲庆祝胜利。此后又重组“梅剧团”到各地演出京剧。但不久蒋介石政府又悍然动内战。出于对现实政治的不满他拒绝赴日本为美国的麦克阿瑟元帅和在南京的美国特使马歇尔演出。

    1949年上海解放前夕夏衍与戏剧家熊佛西一起动员梅兰芳留在上海梅兰芳慨然允诺。

    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梅兰芳连演了三天戏热情慰问解放军。

    第一场演出结束陈毅市长亲自到后台向他致谢。随后他还出席了陈毅市长召开的“知名人士”座谈会。

    6月下旬梅兰芳随南方代表团第二团赴北平参加第一届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7月2日文代会开幕他当选为大会主席团成员。在大会言中他强调了戏曲改革问题。会上他当选为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华全国戏剧工作者协会常务委员、中华全国戏曲改进会筹备委员会常务委员。

    9月初他与京剧演员周信芳、程砚秋和越剧演员袁雪芬代表全国戏曲界出席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他在会上了言并当选为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不久他接受周恩来总理的安排迁回北京定居担任了京剧研究院院长。

    195o年7月文化部成立了戏曲改进委员会邀请梅兰芳为委员。195o年11月文化部举行了全国戏曲工作会议会议主席沈雁冰副主席周扬、田汉、梅兰芳主持了会议各地区、各省、各剧种的戏曲演员和戏曲工作者2oo多名代表出席会议。周恩来总理在文化部举行的宴会上与所有的代表一一握手并讲话。梅兰芳参加完会议后曾激动地说:“自我演戏以来这是第一次看到戏曲工作受到如此重视这不止我一个人在座的都十分感动。”在1952年举行的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上梅兰芳演出了修改过的《贵妃醉酒》赢得好评。文化部为表彰他多年的成就授予他荣誉奖。新中国成立后梅兰芳不仅出席了历次文代会、剧代会当选为全国文联副主席、中国剧协副主席;而且出席了历届全国政协会议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并在1951年任中国戏曲研究院院长;1955年任中国京剧院院长;1959年任中国戏曲学院院长。

    梅兰芳在新中国建立后一直坚持演出他不仅在北京、天津、上海三个大城市进行公演还到汉口、长沙、沈阳、长春、哈尔滨、济南、青岛、石家庄、太原、南京、扬州、无锡、合肥、济南、蚌埠、南昌和他的家乡泰州等地巡回演出。同时还到各地的工厂、矿山、农村中去演出。1953年由贺龙任总团长、梅兰芳任副总团长的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到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去作慰问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的演出回国后又在东北为归国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演出。其后他又到广东、福建前线去作慰问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演出。这期间他作了他从未有过的广场演出。他之所以这样深入到军队、工厂、农村演出是因为他学习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讲话》的结果懂得了文艺为人民服务先要为工农兵服务的道理。他说:“解放以后我的舞台生活起了显著的变化几年来我遵循着所指示的文艺为工农兵的道路在艺术实践上作了一些努力这不仅使我的观众比从前广阔得多观众的成分起了巨大的变化而且使我的艺术获得了新的生命。”

    1952年梅兰芳随以宋庆龄为团长、郭沫若为副团长的中国代表团到维也纳出席世界人民和平大会。同时到苏联参观并在莫斯科、列宁格勒参加联欢晚会演出。1956年以梅兰芳为团长、欧阳予倩为副团长兼艺术指导、马少波、刘佳、孙平化为副团长的中国京剧代表团到日本演出团员有姜妙香、李少春、袁世海、李和曾等在日本各地共演出了5o天受到广大的日本观众的欢迎对促进中日人民的友好起了很大的作用。

    1956年9月梅兰芳当选为全国先进工作者出席了全国群英会。翌年他又以中国劳动人民代表团团员身份随团到苏联参加十月革命4o周年庆祝活动。196o年2月他又为庆祝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签订1o周年第四次到苏联访问。1959年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

    解放后的十几年中梅兰芳的思想认识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他的艺术水平也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他在回顾自己那些年在各地的演出时说:“在这些演出活动中工农兵观众占了最大的比重。我接受了他们给我的永不能忘的启和帮助使我在表演方法上特别是在人物性格和阶级关系的刻画和分析上提高了一步加强了我为工农兵服务的决心。”

    梅兰芳对艺术精益求精愈到晚年愈加执着在他演出的众多的剧目中经过他反复筛选保留下来的一二十出戏都成了千锤百炼的精品。如《贵妃醉酒》、《宇宙锋》、《奇双会》、《游园惊梦》、《金山寺·断桥》、《穆柯寨·穆天王》、《凤还巢》、《霸王别姬》、《洛神》等。他的保留剧目大多是在解放以后进行加工整理的。如《宇宙锋》这出戏梅兰芳前后演了5o年是他功夫下得最深的一出。他喜欢演这出戏并且不断听取观众的反映来进行研究改进。他曾演出全本又曾删去后半并改动其中人物性格不统一之处以突出剧中赵艳容的斗争性。到了晚年他只演其中最精彩的《修本》、《金殿》两折经过反复加工丰富了表演将赵女对其邪恶阴险却又贪图富贵的父亲的斗争和对荒淫无道的皇帝的斗争鲜明地表现出来并以丰富的表演技巧表现了她的坚贞不屈她的机智和勇敢她的哀怨和痛苦。在《修本》一折中他逐字逐句分析人物的每一阶段不同的思想感情把唱腔与表演紧密结合特别是表现了她为了斗争不得已而装疯时的复杂的感情变化;在《金殿》一折里他为了更好地刻画人物加强了念白的节奏、气势并在表演中吸收了男子的动作。大幅度的表演动作不仅凸显了特殊的环境——高大广阔的金殿而且把斗争的难度充分体现出来从而加大了斗争的力度。从这出戏的修改加工中可以看到梅兰芳将表演的艺术性与剧本的思想性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古老的历史剧焕出新的生命力。

    作为一个优秀的京剧艺术家梅兰芳在京剧舞台上的一切艺术处理都是坚持以美为原则的。即便是戏里表现醉和疯也必须顾到姿态的美。戏里的每一个身段都必须做到美观无论是正身、侧身或是背过身去同样要注意到使观众看着美观。梅兰芳对艺术追求的锲而不舍力争他演的每一出戏都能达到完美的地步。

    他所创造的美的艺术为人们所肯定所赞颂。1955年4月文化部、中国文联、中国剧协联合举办了梅兰芳、周信芳舞台生活5o年纪念活动。大会向梅、周二位颁了文化部授予的荣誉奖状称赞梅兰芳“是中国人民杰出的艺术家在戏曲艺术上有卓越的贡献”。中国剧协副主席欧阳予倩在会上作了以《真正的演员——美的创造者》为题的报告对梅兰芳的艺术道路和艺术成就作了概括的介绍。报告中指出梅兰芳成功的秘诀“主要在于他真正热爱艺术力求进步把经过长期的、高度的劳动而获得的艺术成就为人民服务”。指出梅兰芳继承了中国戏曲艺术的优良传统并在这个基础上进行革新和展进行了美的创造;继承了中国艺人的道德传统和为正义而斗争的精神在许多革命者和进步人士的影响下进一步靠近了人民;他不断学习不断进取以谦逊的态度听取批评以经常保持与观众的交流。欧阳予倩对梅兰芳的戏德人品作了高度的评价指出这些高尚的品德是值得每一个演员学习的。梅兰芳在会上致了答词他说:“综合我五十年的艺术实践我能够告诉各位青年戏曲工作同志的只有下面这几句话:热爱你的工作老老实实地学习努力艺术实践不断地劳动不断地锻炼不断地创造不断地虚心接受群众意见严格地进行自我批评为着人民为着祖国美好的未来贡献出我们的一切。”

    1959年在新中国建立1o周年大庆的日子里梅兰芳新排演了献礼剧目《穆桂英挂帅》。这出戏由6静岩、袁韵宜根据豫剧马金凤演出本改编郑亦秋导演。献礼演出有李少春、袁世海、李和曾、李金泉、杨秋玲、夏永泉等参加梅兰芳饰剧中主角穆桂英。为了更好地塑造这个年已半百的爱国女英雄他精心设计在唱腔上换调创腔;在表演上不仅把青衣、刀马旦两个行当的表演有机地融会在这个女英雄身上而且吸收了老生、武生的动作非常恰当地表现了人物的思想感情的变化从而成功地完成了这个垂老请缨的英雄形象的创造。

    梅兰芳还与他多年合作的老搭档姜妙香、萧长华等一起把他拿手的《宇宙锋》、《断桥》、《洛神》、《贵妃醉酒》、《霸王别姬》五剧拍成了彩色舞台艺术纪录影片《梅兰芳的舞台艺术》上下集。其后又拍摄了彩色戏曲艺术片《游园惊梦》。

    梅兰芳把他的舞台生活经历和演出经验、心得写成《舞台生活四十年》一、二、三集(一二集由许姬传记录整理三集由许姬传、朱家溍记录整理)。还出版了《梅兰芳文集》、《梅兰芳演出剧本选集》、《东游记》、《我的电影生活》等书。

    1961年8月8日梅兰芳心脏病突逝世终年68岁。8月1o日在都剧场举行了梅兰芳追悼大会。其灵柩葬于北京西山碧云寺北麓万花山。梅兰芳的艺术博大精深影响着一代代京剧旦角艺术的展以至影响了全国各地方剧种旦角艺术的展。他的弟子不下百人其中程砚秋在学他的基础上创立了自己的流派“程派”。魏莲芳成为专教“梅派”剧目的优秀教师。李世芳、张君秋、6素娟、杨荣环、言慧珠、童芷苓、李玉茹、杜近芳、关肃霜、沈小梅、顾正秋、杨秋玲、李玉芙等均能传其艺。

    第五十四章周信芳周信芳原名士楚。原籍浙江慈溪(今宁波市慈城镇)1895年1月14日(清光绪二十年十二月十九日)生于江苏清江浦(今淮阴市)。父慰堂艺名金琴仙工京剧旦角。母许桂仙亦为京剧演员工青衣。当时社会上视戏曲行当为贱业曾是官宦之家的周氏家族因此将周慰堂逐出族门慰堂夫妇于是流浪江湖。周信芳自小随父母流徙各地。6岁在杭州开始学戏初拜文武老生陈长兴为师继拜老生王玉芳、邵寄舟为师这为他日后的艺术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第二年他便以“小童串”名义登台演《黄金台》中的田法章。小孟七到杭州演《铁莲花》时就邀他演娃娃生定生并用“七龄童”艺名。周信芳从此专应各班中所需的娃娃生。当时以演红生(关羽戏)及徽调衰派老生著称的三麻子(王鸿寿)和以演孙悟空著称的赛活猴(郑长泰)都曾对之有所指点。周信芳不断努力练功同时从与前辈名家合作演出和观摩他们演戏中悉心体会其中一招一式的细腻之处学习他们塑造人物的方法。

    19o6年他12岁时随父送其师陈长兴到上海。后陈去天津他则落户上海。三麻子带他去汉口演出他先演娃娃生后演老生戏、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