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9年齐白石以诗文画为见面礼到湘潭城中拜著名诗人王湘绮为师从而同铁匠张仲飏铜匠曾招吉一起成为湖南有名的“王门三匠”。19oo年齐白石的卖画收入已足以满足家用。他从星斗塘搬出租下了距白石铺不远的狮子口梅公祠的房屋号“借山吟馆”以示租借山景以助诗兴之意。齐白石并自盖了一间书房在里面读书吟作苦下功夫。由于周围均是梅花故号“百梅书屋”。齐白石在自述中说:“虽诗境扩益知作诗之难。多行路还须多读书。故造借山吟馆于南岳山下熟读唐宋诗不能一刻离手如渴不能离饮饥不能离食。”
4o岁的齐白石已在湘潭遐迩闻名但作为乡间画师他的足迹还只限于湘潭附近从未出过远门。这时他接到赴陕为官的朋友夏午诒寄的旅费和聘金决意前往教夏的夫人学画。这个决定成为齐白石艺术生涯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从19o2年1o月他动身北上到19o9年1o月在7年之中他五出五归走了半个中国。眼界的开阔学养的丰富使他从画匠变成了画家。
在次离家的路上齐白石每见到奇妙景色便用笔记录下来。在路经浩渺洞庭时他画了《洞庭看日图》在临近古都西安时又作了《灞桥风雪图》都是捕捉特殊气氛的精采之作。过年之后夏午诒入京齐白石又与之同行经黄河、华山、嵩山。齐白石体会到吞吐大荒的雄伟气势作了《华山图》、《嵩山图》。到北京后夏午诒想要推荐他为慈禧作画又提议为他捐个县丞均被他毫不犹豫地谢绝了。他离京后乘海轮到上海再转江轮至武汉于6月到家。
19o4年他随老师王湘绮赴南昌、九江游庐山以诗唱答多次到膝王阁领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诗境。
19o5年他赴广西观赏秀甲天下的桂林美景令人目不暇接的奇峰峻岭使他感慨不已自谓画山水到了广西才算开了眼界。翌年8月他由桂林赴广东到钦州兵备道郭葆生处找到随军南下的弟弟、儿子并留下教画还时常为郭代笔作画。郭藏有八大山人、徐渭、金农等名家真迹齐白石皆细心临摹获益良深。在与郭订了续约之后他返回故乡在余霞峰下茶恩寺茹家冲买了一所房屋翻盖一新取名“寄萍堂”书房名“八砚楼”屋内放置着旅行途中购得的八方佳砚。
19o7年齐白石再赴钦州教画游肇庆、端溪并到越南一侧在芒市见蕉林胜景作《绿天过客图》。在钦州他看到荔枝树果实累累极其入画从此将它作为自己最喜爱的题材之一。
19o8年齐白石再赴广州以卖画刻印谋生。他帮助革命党人曾在画件内夹带秘密文件。新年以后他再至钦州过完夏天又去广州、香港、上海游苏州、南京。在经过江西小姑山时他在轮船上第三次作《小姑山图》。1o月返回湘潭。
在与各地名士的交往切磋之中齐白石更加感到必须从根本上再下功夫因此回到家乡后每日读古文诗词并与旧诗友分韵斗诗刻烛联吟经常为一字一句而反复推敲。在北京时齐白石得到李筠庵的指导书法由爨龙颜入手走魏碑一路变得雄朴稳重刻印则因得见赵广谦的印谱而由细密变得峻奇。他在画风上的变化尤其剧烈由工笔茂密而转向了自由奔放的大写意。更重要的是齐白石通过对真山实水的悉心观察和刻划得出了“山外楼台天外峰匠家千古此雷同”的结论决心“胸中山气奇天下删去临摹手一双”。在五出五归之中他三次路经小孤山有意识地从三个不同角度去审视和记忆其特点把握住从侧面、正面、背面看时的不同感受“不用人间偷窃法”。
在借山吟馆齐白石把游历南北名山大川所得图稿整理重画于画面的布局构图上反复经营。《滕王阁》使我们看到画家精益求精的苦心。齐白石先去掉传统山水画的重峦叠嶂和因此而施的层层皴染以大块落墨直抵佳境。画的底部以粗细均匀之线画出楼阁中景以淡墨扫出沙滩加上几株秋树画的上部则被一座高峰遮掩只留一小角天空以示远山无限。画上无一多余之笔甚至连水的波纹都不画以空白体现山水一色。尽管已经如此概括齐白石再画时仍然要求自己更加简赅。这次他取横幅构图将那一小角天空也索性去掉使画的顶部是一片远山之底用几块石头体现出山的质感中间沙丘上的树用几个墨点来代替近景的一片楼阁也只剩下一个阁尖画上十分之九为空白更显得水面广阔无垠。画家用笔潇洒自如简洁生动看去似不经意实则独具匠心。“雨后云山图”、“米氏山水图”的手法又恰恰与此相反为了表现雨后的特殊氛围画家把天空全部用墨染黑造成乌云压顶之势就连土地、河水也都着墨似被云影笼罩全画上只有几间小屋的墙上有些许空白淋漓的笔墨使人感到大雨刚过空气中尚有水气在流动。“米点山水”虽是汲取米芾的以点造型的技巧却能加以展运用不规则的墨块代替“米点”造成山峦起伏雨雾迷濛的奇境把水墨洇化的形式美感推进到一个新的领域。全纸的着墨、大块留白都表现出画家一扫陈法勇于创造的精神。
情景交融是齐白石山水画的主要特色。而画家笔下故乡老屋的景致尤为引人入胜动人心弦。在屋旁树下以竹竿当马夹在腿间的儿童在追逐玩耍老迈的耕牛卧在阴凉处休息大鸡带着小鸡在园中啄食翠柳摇曳微风和煦。有时画中没有人物却在河塘之中游来几只渔鹰或嬉戏的鸭群更是平添几分恬静宜人的情趣。《携杖图》是这类题材的代表画中那位携子过桥的老人无疑是画家的自写。幼儿一手持书一手提着酒篓正扭头招呼一只不仅不被惊飞反而尾随而来的鸥鸟。画家让画面上下的松树夹着中间清波涟漪的河水正是“如斯好景君休去更有松声学水声”。
7年的游历经整理成为52幅精品齐白石将它们编在一起名为《借山图卷》。又应朋友之邀费时3月数易其稿完成了《石门二十四景》。这76幅画的意境较前有了巨大扩展在创作方法上以“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强烈的感受和自创的技巧取代了对四王陈法的重复。对于自己所刻的印章他也经三次整理编成一本印谱《白石草衣全石刻画》。这样在5o岁前齐白石对自己的艺术作了一次全面总结他已从自学入门的民间画匠成长为一位具有全面修养和晚清风格富于创造精神的文人画家了。
1917年被兵乱、土匪扰得无法安生的齐白石决定离开湘潭到北京定居在琉璃厂南纸铺挂牌以卖画为生。到京后他先居法源寺、龙泉寺、石镫庵、观音寺等庙宇192o年后方得安定。对齐白石刻印十分赞赏但从未谋面的陈师曾此时担任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导师他拜访了齐白石在看了画之后建议他进行绘画的变法。与这位优秀的文人画家的交往切磋使齐白石进一步了解到中国古代文人画的精华和陈陈相因而造成的死板僵化促使他毅然决定在近6o岁的年纪实行“衰年变法”。他宣布“余作画数十年未称己意从此决定大变”并且顶住冷落和压力以“饿死京华公等勿怜”的气概开始了这一革新。
这次齐白石是从花卉入手的以他最熟悉的梅花为突破口改工笔画梅为写意进而寻求将浓郁的墨色结合于鲜红的花朵达到既艳丽又沉着的效果。他使用大红、深红画牡丹、牵牛花、荷花以浓墨的叶片和焦墨的蔓茎予以烘托一反中国花卉以往的淡雅、清秀色呈现出空前的热烈墨则尽现其层次的丰富从而在中国花卉的表现上独辟蹊径闯出了一条“红花墨叶”的新路。这种新型美是民间艺术中色彩美的升华与文人画的梅兰竹菊表现的孤寂清冷截然相反它是生机勃、自由奔放的情感宣泄。这种朴素美的语言一旦形成便立刻自然而然地扩展到画家其他的非花卉题材上散着郁烈的乡土气息如用大白盘盛的红樱桃装满藤篮的红荔枝与菜蔬形成鲜明对比的红辣椒带着墨叶的红柿子熟到极点的红寿桃爬在黄葫芦上的红瓢虫。画家的笔因此伸向了生活的更广泛的领域:被蒸熟了的红蟹切开下酒的鸭蛋黄象征大吉利的红桔子在缸中游动的红金鱼油灯燃起的红火苗甚至逢年过节用的红灯笼、红鞭炮红与墨便这样带着民间百姓的吉利喜庆融会着画家炽热的感情把中国绘画独特手段的魅力展到极致。
在使用水墨画的语言来表现新题材时齐白石在笔墨的运用上凡入圣他以浅墨画水中的虾、蟹、青蛙亦独标新格自成一派。他的用笔准确而凝练能够在一笔之中将质量感、体积感、空间感尽数写出以一当十。他画的青蛙只寥寥数笔四肢均一笔出之而形体圆润有可以触及的逼真感。他画虾一节一笔虾皮坚硬而透明使人仿佛看到在清澈的水中运动的躯体。在画蟹时他极尽用笔急缓、干枯之能事把不同质感的盖、钳、足画得栩栩如生。
越是生活中熟悉的物品在齐白石的笔下就越是奇美动人。芋头、南瓜、香菇、白菜都是他最爱画的题材。正由于文人画不敢画或不屑画无古法可循也无任何古时的参照他便画得格外自然。他以横卧的大笔在纸上滚动画出随风倾斜的芋叶;用干笔淡墨顺纹路勾出菜帮再以极富变化的酣墨使帮边长上菜叶;以焦墨线勾出菌株再用浓墨洇出菌盖。运用从笔头到笔根的墨色变化一笔接一笔地画出南瓜上一块块鼓起的部分在笔触相交之处自然现出瓜上的硬棱。院角的草堆捕鱼的网耕地的犁墙边吊的丝瓜桌上放的扇子、剪刀甚至于向盘中剩菜爬去的昆虫张网捕捉苍蝇的蜘蛛都经神奇之手而给人以独特美感可谓点石成金展示了中国画可以驰骋的广阔天地令这一艺术别开生面。
墨线、墨点、墨块是齐白石的主要造型手段它们组成的节奏韵律便是令人赏心悦目的源泉。算盘方正的形状平行的算珠是任何其他画家绝不会画的但齐白石不然他利用浓墨点出算珠使这些墨点巧妙地形成各种组合然后在算盘周围的空间里以记事文字和署名形成墨块与墨点互相呼应一下便使画面丰富起来。《柴筢》是齐白石脍炙人口的杰作。画家用焦墨像写字一样地画出硬直的把和呈放射形向前、顶尖向回弯曲的头。走笔时产生的自然飞白鬼斧神工一般表现出筢子的质感用笔缓涩一些的细线条正是那捆头的麻绳。
齐白石从来不作单纯的笔墨游戏而是满怀感情地进行创作七齿柴筢是他小时花七文钱买的劳动工具也是他与小朋友们做“打柴叉”、“骑竹马”游戏时的玩具画家对这种不花钱而能玩上大半天的物品充满眷爱在画它时回味着为一捆柴的输赢而欢呼雀跃的童年真挚之情溢于画外。
经过变法的齐白石艺术走向了它的高峰。它是诗书画印的统一体渗透着综合的美感。齐白石刻的印是“我行我道我有我法不为摹、作、削三字虚掷精神”。它蕴精美于朴实之中大刀阔斧直来直往劲健雄浑。雕花多年的过人手劲使旁人需来去纵横的回刀变成只需横直各一刀而且不用先描字影直接刻去一刀下去决不回刀。齐白石的画与诗相互配合密不可分。他画头戴乌纱帽、身穿大红袍、手摇白纸扇的不倒翁生动幽默上面题诗曰:“乌纱白扇俨然官不倒原来泥半团忽然将汝来打破通身何处有心肝。”借象征和隐喻的手法对官场进行辛辣嘲讽令人叫绝。《酒醉网干图》也是最具诗情画意之作。画上三分之二是水三笔赭色出河岸两笔花青现远山画家用几笔干墨擦出两座茅屋勾出停泊岸边的两只小船和架在几株垂杨柳旁的渔网。左上角的一抹红色交待出日暮的时刻。画上一句游行自在的诗令人回味无穷:“酒醉网干洗足上床休管他门外有斜阳。”画上虽没有人但我们却好像看到了这位打鱼为生自得其乐而又愤世嫉俗的劳动者。齐白石在这幅画上使用了“本人”的印章它与晚霞的颜色遥相呼应同时把画家的出身、情操乃至喜怒哀乐放入画中人奇想引人遐思。
齐白石的作品经常给观众这种联想美《蛙声十里出山泉》只使用了最简单的笔墨在大块浓墨之中留出一缕空白表现乱石间的一道溪流。几个逗号一般的墨点扭动着顺流而下的几只蝌蚪活灵活现。画上没有一根线条只有黑白灰的对比然而它却使人联想到震耳欲聋的蛙鸣感受到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墨块在出声音而幼小的开始正在预示着蓬勃展的未来。在另一幅只有三个逗号几条水纹的画上作者写了七个大字让观众和他一起从这几个蝌蚪生出无穷联想:“画君不忘学书时”。
通过数十年的创作实践齐白石总结出了绘画艺术的真谛:展示于人的形象应在“似与不似之间”画家应自然落笔表达心中追求的形象它与自然中原来的物象是不似的因为它经过了从感受到感动、捕捉本质到概括集中夸张和理想化的过程然而在具体绘画时又要“在不求似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