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共同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
李四光很早就关注原子能科学研究工作归国到职后即关注钱三强的工作安排。积极支持近代物理所的建立多次由钱三强陪同到所视察并与科学家座谈并和当时院党组书记张稼夫多次讨论原子能研究工作的安排问题。
195o年9月中国地质工作计划指导委员会成立统一部署全国地质调查研究与勘探工作。1952年9月在地质工作计划指导委员会的基础上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部李四光任部长何长工、刘杰、宋应任副部长。为了适应国民经济建设迅展的需要根据中央指示地质部一开始就采取了大转变、大展的方针。在全国高校院系调整的基础上建立了北京、长春等地质院校开始大规模培训新生力量。中国地质工作出现了空前未有的蓬勃展的形势。1953年夏末李四光在北戴河休养期间正值朱德委员长、李富春副总理也在此休养。李四光到朱德住所向朱德作了放射性探测演示随后两人进行了较长时间的交谈。1954年地质部着手放射性矿产资源的调查在地质部普查委员会内成立第二办公室专管铀矿地质工作。不久二办扩大成为地质部三局(以后改属二机部、三机部和核工业部)。1955年1月15日李四光、刘杰、钱三强参加了主席主持召开的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汇报了铀矿地质工作的进展再次演示了铀矿石标本的探测反应。当与会领导听到了探测器“嘎嘎”的声响大家都很高兴。当场作了重要的讲话指出:“我们只要有人又有资源什么奇迹都可以创造出来。”1由此我国拉开了原子能事业的序幕。李四光在中国科学院院务常务会议上提出了加强原子能研究推广同位素应用的建议。经科学院党组与二机部党组联合报请中央政治局批准成立“中国科学院原子核科学委员会(简称核委)李四光为主任委员张劲夫、刘杰、钱三强为副主任委员。钱三强负责核委的经常工作。
此时的李四光作为地质学家急国家之所急一手抓铀矿地质一手抓天然油气地质。以往他多侧重基础性研究工作积累了丰实的科学知识与经验为适应新中国展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他又积极开拓应用地质领域的工作。
1954年3月1日李四光应邀到燃料工业部石油管理总局作了《从大地构造看我国石油勘探远景》的报告。当时参加报告会的有苏联石油访问团和在华工作的石油专家。他用地质力学理论详细地论证了我国地质构造特征和可能含油的远景地区着重指出从东北平原通过渤海湾、华北平原往南到两湖地区是有重要意义的地区应组织力量进行摸底。以后他又指出新华夏构造体系最东边的一条沉降带黄海、东海乃至南海地区的海域含油远景并不亚于6地。李四光全局性、战略性的预测在后来的区域普查和开勘探中基本上一步一步得到了证实。李四光在寻找祖国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方面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并因地球科学对现大庆油田的突出贡献而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他的地质力学理论也因此受到了特别的重视。1956年地质部成立了地质力学研究室1958年改成研究所李四光亲自兼任所长。当时李四光还担任着全国石油地质委员会的主任委员。这年李四光还被苏联科学院全体大会推选为苏联科学院院士。第二年苏联科学院主席团又授予他卡尔宾斯基金质奖章。他在国际上享有崇高的荣誉和威望。
1959年李四光开始撰写《地质力学概论》1962年内部行。这部著作系统总结了李四光和他的学生们几十年的研究成果是地质力学文库中的经典性著作它标志着地质力学的完善与成熟。地质力学研究所用这部书做教材一连办了三期地质力学进修班向1oo多名地质研究骨干介绍了地质力学理论与方法并使地质力学得到了进一步的应用、普及和验证。196o年李四光在北京西山地质力学研究所召开了中国第四纪冰川遗迹研究工作座谈会并带领与会人员察看了北京西山地区新现的第四纪冰川遗迹。会上成立了中国第四纪冰川遗迹研究中心联络组李四光任组长指导全国第四纪冰川遗迹的调查研究工作。
1962年广东新丰江水库建成后连续生诱性地震李四光十分关心他组织力量着手研究测试地应力的活动规律。1966年邢台生强震之后李四光对地震预测研究更加感到紧迫他亲自到现场亲自作地应力测试试验。他认为作为地壳能量集中释放的地震是有脉络可寻的是有前兆出现的只要深入工作是可以预报的。他为解决地震预报问题进行深入的试验研究。早在1953年中国科学院就成立了地震工作委员会李四光兼任主任委员做过一些工作但大多是跟在地震的后面跑。李四光认为没有提前1o年、15年在战略性地区开展地震预报的研究工作是犯了一个错误。李四光认为要预测地震就要划分危险区建立地震预测试验站研究地震应力作用的过程。要进行地应力测量就应该仔细研究构造应力场。了1《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史》复印本第61页地质矿产部编印。
解了应力场的特点才好追索构造运动的起源。但这仅仅是一个方面另外一方面还应注重岩石性质问题岩石的机械性质和化学性质是很重要的决定因素。把这两种因素即矛盾的双方同时加以考虑和分析才能对地震生的时间、地点、频度和强度作出科学的判断。李四光认为这是对地震预报的一条有效的探索途径。1971年4月在他病危期间还曾问大夫他还有多少时间?他说:“如果还能给我半年时间地震预报的解决是有希望的。”1可惜4月29日他就溘然长逝了。李四光的去世对于我国地震预报工作是难以弥补的一个损失。
李四光在生命最后的一二年中还为主席等中央领导编写了一本《天文、地质、古生物资料摘要(初稿)》。这本书可以说是他一生攻研地球科学思想路线的总结与表达。他把天、地、生三者视为一个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整体再把有关数、理、化的部分知识要点精炼出来熔于一炉表达了李四光在从事自然科学研究的长期科学实践中所形成的思路、观点与认识。这种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系统整体论思想及其方法论是十分可贵的。1972年这本书正式出版全书15万多字附有6o多幅照片和插图。书的最后一部分“地壳构造和地壳运动”是全书的一个重点。在这里李四光再次强调了构造体系的观点提出解决大6构造问题应该立足于确实可靠的构造现象即构造体系的研究。这一点也是李四光在地质学上最重要的贡献。
李四光在生命的最后几年中还特别关心地下热能资源的开与利用逝世前一年他不顾身患危症一定要到天津视察地下热水的开与利用的情况。打开地下热能宝库减轻煤炭资源的消耗是他多年在能源利用方面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他逝世前最为关心的重大问题之一。
李四光在科学实践的道路上毕生研究地质力学应用地质力学的理论与方法在矿产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石油地质、铀矿地质、煤田地质、地热地质、地震地质以及第四纪地质等方面开拓了广阔的新的领域作出了创造性的贡献。他对古生物学、岩石学、地球化学、地球物理以及模拟实验、地应力测量等方面的研究都有出色的成就。李四光的学术成就和科学业绩他的科学著作、科学思想和创造性的科学方法都是我国科学文化宝库中的重要财富。
1958年他加入了中国。周恩来总理曾说:“李四光是一面旗帜对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很大贡献。”1在1971年5月2日李四光的追悼会上周总理又号召大家:“要继承李四光的事业学习和展李四光创立的地质学说要把李四光生前的遗著整理出来公开表广泛流传。”21许淑彬、李林:《石迹耿千秋——回忆李四光》上海文艺出版社1978年版第117—118页。1转引自陈群等:《李四光传》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342页。
2《第四纪研究》第3期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199页。
第四十八章华罗庚华罗庚191o年生于江苏金坛。父亲华瑞栋人称华老祥原是江苏丹阳访仙桥人后来搬迁到金坛定居。华老祥13岁时开始做学徒学做生意后来自己筹资开了一个小店赚得钱后又开了一个中等规模的店最后则开了一家大店。有了钱之后华老祥逐渐放松了对生意的经营。一场大火把大店烧个精光中店也倒闭了只剩下一个小店。
华老祥在4o岁时生了一个儿子这就是华罗庚。华罗庚在金坛念小学的时候金坛还没有初级中学。金坛初中创办那年华罗庚小学毕业他幸运地进了这个初中。1925年他以全班第二名初中毕业。
由于家境贫寒华老祥无力让华罗庚继续升高中。经过努力华罗庚考取了由黄炎培等主办的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商科。华老祥除需维持一家四口人的生活外家里还住有几个侄儿与侄女一直帮助他们到结婚成家为止因此家境愈益困窘。仅仅为了家里拿不出5o元的学费华罗庚不得不放弃还差一学期就毕业的机会弃学回金坛帮助其父经营“乾生泰”小店。
这时华罗庚已对数学产生了强烈的兴趣。那时有一个留法学物理的青年叫王维克回到金坛执教于金坛初中。他欣赏华罗庚的数学才能并借书给华罗庚看有一本大代数一本解析几何一本5o页的微积分。华罗庚边站柜台边用零散的时间学习数学。家里人都说他在看“天书”。为了怕他百~万小!说影响做生意华老祥多次要撕掉他的“天书”。
1927年华罗庚与吴筱元女士结婚。次年生女名华顺以后他们又有了三个儿子华俊东、华陵与华光和两个女儿华苏与华密。
1929年金坛生了流行瘟疫(大概是伤寒)华罗庚染病卧床6个月曾高烧昏迷不醒6个月未翻身病虽痊愈但左腿留下残疾走路时要左腿先划一个大圆圈右腿跨一小步。有人嘻称他按“圆与直线”行走。华罗庚病愈后家境更贫寒。幸得王维克帮忙让他在金坛初中补习班教书。刚教了一个月王维克校长就被人告了一状说他任用不合格教员华罗庚王维克一怒之下拂袖而去。继任校长韩大受委任华罗庚为会计总算没有让他失业。
1926年上海《学艺》杂志(1o卷1o期)上载有一篇苏家驹的文章《代数的五次方程式的解法》。。阿贝尔(abe1)于1826年证明。苏家驹当时是知道这件事的。由于他自以为得到了一个可解的“证明”又未现错误而表该文。华罗庚当时也已知道阿贝尔定理他找到了苏家驹文章的错误。他于193o年在上海《科学》(15卷2期)上表《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之理由》指出苏文中有一个12阶的行列式计算错了。。f。施图姆(sturm)定理的刊于1929年《科学》14卷上。
华罗庚的论文引起当时的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的注意他认为华罗庚有天才有培养前途。使熊庆来纳闷的是从未听说过数学界中有一个华罗庚。后来熊庆来从系里一个教员金坛人唐培经那里打听到华罗庚的情况。经熊庆来推荐华罗庚于1931年来清华大学任算学系助理管理图书、公文也兼办杂事。在清华大学华罗庚如鱼得水拼命学习数学。至1933年华罗庚的水平与能力已为大家所认识。系里欲聘任他为助教但又碰到同样的资格问题。为华罗庚的问题理学院开会讨论不少教授如郑桐荪、杨武之、叶企荪等认为清华大学出了个华罗庚是一件好事不应该因资格问题而限制人才使用。由此他被破格提升为助教授微积分课。1934年他又任“中华文化教育基金会董事会”乙种研究员1935年他被提升为教员。
华罗庚在清华大学期间除对高等数学基础知识全面认真学习外特别致力于数论的学习例如d。希尔伯特(hi1bert)的《数论报告》(berichtuberdietheoriede1927)等名著他都已融会贯通。那时他致力于华林(aring)问题及其有关问题的研究。他的工作曾得到清华大学数学系教授杨武之的指点与帮助。
1936年左右法国著名数学家j。阿达马(hadamard)与美国著名数学家n。维纳(iener)来清华大学系统讲学。华罗庚的好学和勤奋深深地感动了他们二人他们非常器重华罗庚。华罗庚从他们的讲学中深受教益。。维诺格拉多夫对华林问题的研究非常出色是这方面研究的主要方向从此华罗庚进入了研究堆垒数论的主流。在以后相当长的时间中华罗庚的工作受到维诺格拉多夫的影响。华罗庚从维纳那里学到大量傅里叶(fourier)分析的知识与技能这与他以后的工作有着密切的关联。华罗庚在清华大学时算学系有陈省身、许宝騄、柯召、吴大任等物理系有王竹溪、赵九章等。华罗庚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