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通史- 第145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政治会议之性质:公开、平等、自由、一致、有权。(3)政治会议应议之事项:一、关于民主改革的紧急措施;二、关于结束一党专政与建立民主的联合政府;三、关于民主的施政纲领;四、关于将来国民大会的召集。(4)政治会议召开以前释放政治犯。(5)为使政治会议顺利进行起见在政治会议召开前应由各方面先作预备性质的协商以便商定上述四点及其具体内容。17月7日黄炎培见蒋介石面告在延安商谈结果并将《会谈纪要》交王世杰。在延安黄炎培同畅谈了中国历代兴亡的经验教训。他说:“有一次问我感想怎样?我答:我生六十多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看到的真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单位都没有能跳出这周期律的支配力。大凡初时聚精会神1《黄炎培年谱》第136页。

    1金城:《六参政员的五日来去》《人民政协报》1985年1月25日。没有一事不用心没有一人不卖力也许那时艰难困苦只有从万死中觅取一生。既而环境渐渐好转了精神也就渐渐放下了。有的因为历时长久自然地惰性作由少数演为多数到风气养成虽有大力无法扭转并且无法补救。也有为了区域一步步扩大了它的扩大有的出于自然展有的为功业欲所驱使强求展到干部人才渐见竭蹶艰于应付的时候环境倒越加复杂起来了。控制力不免趋于薄弱了。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总之没有能跳出这周期律。诸君从过去到现在我略略了解的了。就是希望找出一条新路来跳出这周期律的支配。答: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律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我想:这话是对的。只有大政方针决之于公众个人功业欲才不会生。只有把每一地方的事公之于每一地方的人才能使地地得人人人得事。把民主来打破这周期律怕是有效的。”1回到重庆后黄炎培将在延安的活动与见闻写成《延安归来》一书8月7日由《国讯》书店出版行成了大后方轰动一时的畅销书。黄炎培还以此书的出版在重庆掀起了一个不再将原稿送交政府审查的“拒检”运动。迫于形势压力国民党中央中常会通过了从1o月1日起撤销对新闻和图书杂志检查的决议。

    黄炎培回重庆不久日本投降。国内和平希望与内战危险并存。黄炎培积极投入了反内战、争民主的活动中。他推动民盟并联合重庆各界人士于1945年11月19日在西南实业大厦礼堂召开反内战大会成立了陪都各界反内战联合会。他主持大会并漏点地朗诵了他的长诗《一线希望在那里?》。从1945年8月21日起黄炎培就同杨卫玉、胡厥文、章乃器、施复亮等人商讨组织工商界新的政治团体问题。9月29日定名为中国民主建国会。12月16日正式宣告成立。黄炎培等11人当选为常务理事。从此在中国政治协商会议前夕中国政治舞台上又出现了一个以民族工商业资本家为主体包括一部分与之有联系的知识分子在内的新政党。它以1946年1月8日宣布的《向政治协商会议提供初步意见》和1月12日《平民》周刊的创刊为标志登上了战后的政治舞台。

    1946年1月1o日至31日中国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召开。黄炎培作为民盟9名代表之一出席会议参加了施政纲领组的讨论。他主张将施政纲领称为和平建国纲领并批驳了国民党有人把政协会议说成“分赃会议”的谬论。他推动民主建国会倡议组织了“政协陪都各界协进会”并到协进会组织的报告会上讲演。1月26日黄炎培的住宅“菁园”被非法搜查。经、民盟及各界人士抗议国民政府不得不向黄道歉。政协闭幕会上黄要求政府制定侵害人权治罪法并起成立人民自由保障委员会。

    政协会议后黄炎培往来沪宁间协助国共两党南京和谈维护政协五项协议抵制国民党一党召集非法国民大会。1946年7月27日陈立夫派杜月笙劝黄脱离民盟黄当即拒绝说:“(一)我不能同意于不统一、不团结之下通过宪法;(二)此路不能通我不能助朋友走不通之路;(三)欲我脱离民盟我不能自毁人格。”111月11日黄炎培为民盟中央起草了1《八十年来》第148—149页。

    1《黄炎培年谱》第19o页。

    《民盟对参加国大问题之态度》:“民盟历次宣言维护政协决议一切行动以此为唯一依据。同人当竭尽最后一切努力以求政协决议关于国大开会以前各项手续之完成。完成以后即一致参加国大未完成以前暂不参加。”12日民盟留南京中央委员以此为决议拒绝参加国大。接着民盟及黄炎培又谴责了非法国大及其通过的《中华民国宪法》。

    1947年下半年蒋介石在布“戡平共匪叛乱总动员令”的同时加紧了对民主势力的镇压。1o月27日国民党政府内政部言人以所谓“勾结共匪参加叛乱”的罪名宣布民盟为非法团体次日又明令“严加取缔”。在此困难条件下黄炎培同叶笃义由沪到南京代表民盟临时中常会同张群等交涉。最后黄炎培拟出民盟总部解散的“善后办法”经张群认可后于11月4日返沪。11月5日张澜召集非正式常委会作出决定11月6日公布了《中国民主同盟解散公告》宣布自即日起盟员一律停止活动总部同人总辞职总部解散。黄炎培思想矛盾心情沉重11月15日表《我与民盟》一文说:“民盟已矣自我之自我收之知我罪我其惟春秋。”1民盟总部解散公告表后以沈钧儒等为的一批中委到香港召开一届三中全会宣布恢复活动展开了新的反蒋斗争。黄炎培在上海亦领导民主建国会转入地下斗争。到1948年黄亦被列入国民党的黑名单。年底中央邀请他赴解放区共筹新政协会议。1949年2月15日经地下党安排避开国民党特务跟踪黄乘船离沪19日抵香港。3月14日又乘船离香港北上抵天津转乘火车于3月25日抵达北平。当日下午即去西郊机场欢迎从西柏坡抵北平的中央人员和。

    1949年6月黄炎培作为民建代表出席新政协筹备会被推为负责草拟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小组副组长(组长董必武)。8月组织民建成员批判美国公布的《美国与中国的关系》白皮书。9月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政协全国委员会委员(1o月9日当选为常务委员)。1o月19日被中央人民政府任命为政务院副总理兼轻工业部部长兼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委员。在1954年9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届一次会议上当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副委员长。1959、1964年继续任此职。1954年至1965年任二、三、四届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1949年至1962年任民盟中央常务委员、委员。他又是中国民主建国会主要负责人。随着民建中央机构的演变先后任全国会务推进委员会召集人、总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央委员会主任委员。

    任职期间黄炎培勤政廉洁努力为人民服务。他和主席等国家领导人坦诚相见时有书信往还。对国家的大政方针亦时有建议。如关于土地改革的实行他主张先试点后推广195o年6月与李济深、陈叔通、沈钧儒联名提出“请先就各大行政区各择若干县或乡实行土地改革案”;1954年讨论宪法草案时提出了国家元仍称主席不称总统、以中央人民政府为最高执行机关、中央以下各级一律称人民政府的建议;1958年1月提出“提倡平地深葬避免可耕地的浪费案”;1959年12月22日在人大常委会谈话会上提出“国歌”(义勇军进行曲)不要变动的意见等等。1965年12月21日病逝于北京。著作有《黄炎培考察教育日记》、《中国教育史要》、1《国讯》第439期。

    《八十年来》及诗集《断肠集》、《苞桑集初稿》、《红桑》等。

    第二十九章沈钧儒沈钧儒字秉甫号衡山原籍浙江嘉兴1875年1月2日(清同治十三年十一月二十五日)生于江苏苏州的一个“书香门第官宦世家”。曾祖父沈濂进士曾任刑部江苏司主事、镇江府知府等职。祖父沈玮宝曾任江苏海防同知、苏州府知府等职。父亲沈翰任江苏候补知县。叔父沈卫以甲午翰林简放陕西学政使。沈钧儒3岁由母课读识字5岁延师来家授学受了系统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15岁考取秀才。戊戌维新运动前后他开始留心时务阅读了郑观应的《盛世危言》、薛福成的《筹洋刍议》和梁启主办的《时务报》等书刊并接受了康有为、梁启改良主义思想主张变法图强。19oo年父亲病故后他离开苏州前往西安在叔父任所当文书。19o3年赴顺天乡试中了举人。次年参加会试得中进士被签分刑部贵州司主事。继之在当时留日中前往日本留学于19o5年1o月入东京私立法政大学成科学习。

    在留日期间沈钧儒虽然与在日的浙江革命党人章太炎、陶成章等有交往但其主要政治倾向还是改良主义的并参加了杨度、熊范舆等君主立宪派的活动。19o7年1o月5日沈钧儒和熊范舆、雷光宇、恒钧四人领衔写了一份《民选议院请愿书》恳求朝廷颁诏旨“布选举制度确定召集日期于一二年即行开设民选议院”1。这份请愿书成为日后国内兴起的国会请愿运动的先导。沈钧儒于此时回国从事立宪运动曾与杨度等一道在北京设立宪政公会。

    清廷鉴于各省立宪派都活动起来遂于19o8年8月颁布《钦定宪法大纲》同时开始筹备立宪在各省开办咨议局。9月沈钧儒被浙江巡抚增韫委派为浙江咨议局总参议。19o9年夏浙江咨议局举行选举他当选为嘉兴府咨议员1o月被选为浙江咨议局副议长。立宪派随后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国会请愿运动要求清廷一年之内召集国会。沈钧儒是浙江赴京请愿代表之一。朝廷以筹备不及国民知识程度不齐为由坚持依原定9年的期限后被迫改为3年声称这是最后的“确定年限”“万不能再议更张”。三次国会请愿运动均遭失败使立宪党人看清了清政府是假立宪之名行之实深感失望。沈钧儒从实践中认识到清政府预备立宪不过是一个骗局便离京回浙江开始转向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爆光复会在杭州动新军起义11月5日浙江宣布独立成立都督府沈被任命为警察局长。1912年5月由褚辅成介绍参加同盟会。同年8月参加柳亚子等人创办的南社。辛亥革命后沈钧儒曾在浙江任教育司长。任内对全省教育进行了整顿和革新淘汰了一些无能的校长并对学生品行和成绩进行考核颇具成效。同时在国会议员选举中沈钧儒在浙江被选为参议院候补议员(1918年递补为参议员)。1913年孙中山举行的反袁“二次革命”失败。同年1o月沈钧儒和国民党中的一部分温和派张耀曾、谷钟秀等联合进步党的丁世峄、李国珍等共同组织了民宪党。其宗旨是“贯彻民主精神厉行立宪政治”。为了实行宪政沈钧儒曾参与《天坛宪法草案》的起草工作。在袁世凯的高压下民宪党无法进行活动很快便解体。袁世凯复辟帝制时沈钧儒在南方和张耀曾等一些欧事研究会的人士从事反袁活动。袁死后黎元洪继任大1《沈钧儒文集》人民出版社1994年12月版第31页。

    总统张耀曾出任段祺瑞内阁的司法总长。1916年冬沈钧儒应张函召到北京任司法部秘书参加了张耀曾等欧事研究会人士所组织的政学会的活动。1917年孙中山到广州召开国会非常会议组织护法军政府沈钧儒随同国民党国会议员南下到了广州曾任军政府总检察厅检察长。1921年他由广州到上海担任政学会的《中华新报》主笔。沈钧儒在该报上写了3o余篇社论呼唤法治反对人治要求废督裁兵主张联省自治救国。他还写了《家庭新论》一篇长文在《中华新报》上连载。该文主张对旧时家庭习惯及现时一般社会家庭的恶俗进行“根本改革”认为家庭应以儿童为主体因为儿童代表未来;要提倡优生优育对儿童实行学校家庭共育。文章还提出在家庭和社会中应彻底改变妇女的从属地位而要做到这点只有实现妇女的经济独立。妇女应和男人一样有财产继承权社会对于各种事业必须不分男女一律开放。《家庭新论》于1923年出版了单行本(1927年重印)蔡元培、张季鸾、朱希祖等名家为之作序。

    1922年夏经过第一次直奉战争直系军阀控制了北京政权。曹锟、吴佩孚为笼络人心恢复了旧国会沈钧儒到北京曾一度任参议院秘书长。1923年1o月曹锟贿选总统沈钧儒出京到上海与旅沪拒贿议员百余人联名表宣言反对贿选。随后参加浙江省自治法会议推动自治运动。1926年7月广东国民政府举行北伐沈钧儒与褚辅成等将全浙自治会扩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