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通史- 第144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1928年2月阎就任国民革命军第三集团军总司令北上参加对奉系军阀的战争。6月阎军攻占京、津。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任命阎为政治会议太原分会主席和北平分会代理主席并兼任平津卫戍总司令阎控制了晋、冀、察、绥4个省区及平津两大城市。1928年1o月国民党政府任命阎锡山为行政院内政部长。

    国民党军队驱逐奉军出关后蒋介石为了削弱异己部队而召开的“编遣”会议激起各派新军阀特别是阎锡山的不满。1929年唐生智联阎反蒋阎先是同意后又改变主意拥蒋反唐。193o年1月他亲赴郑州自任讨唐总司令蒋委任阎为6海空军副司令但又怕阎乘机扩大实力和地盘遂授意韩复榘在郑州秘密捉阎。阎得知后仓皇逃回太原。

    以后阎继续扩军兵力达2o多万并以讨论“国是”为名表示反对蒋介石。一时国民党内反蒋各派麇集太原组成反蒋联合战线。193o年4月1日阎宣誓就任中华民国6海空军总司令冯玉祥、李宗仁为副总司令联名通电反蒋。南京“国民政府”于4月5日下令免去阎本兼各职国民党中常会决议永远开除阎的党籍。蒋介石调集大军讨伐“叛军”。这样以阎为的中原倒蒋战争全面爆。

    战争进行期间8月7日国民党反蒋各派在北平召开“中国国民党中央党部扩大会议”表宣言组织与南京对抗的“国民政府”推定阎锡山、汪精卫、冯玉祥、李宗仁等7人为“国民政府”委员阎为主席。9月9日阎宣布就职。18日张学良突然通电拥蒋出兵山海关阎、冯军败退。阎遂宣布下野随后逃居大连托庇于日本但仍通过其亲信遥控山西的军政大权。

    1931年8月5日阎潜回山西。九一八事变后太原学生举行抗日示威游行阎出于对蒋介石政府的忌恨表示“支持”学生运动并勒令解散国民党山西省党部派兵逮捕党部负责人。1932年3月阎任太原绥靖公署主任重新掌握山西的军政。蒋为了争取阎恢复了其国民政府委员、军事委员会委员等职务阎被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蒋、阎重新合流阎再度统治晋绥两省。

    阎重新掌权后继续集中力量展本省的经济建设积极扩充山西的实力。制订《山西省政十年建设计划案》成立了“山西人民公营事业董事会”将各项工矿企业统归西北实业公司经营管理。另外他还修建同蒲铁路(窄轨)整顿山西银行成立山西实物准备库和山西营业公社。为了展官营资本他拒绝给私营工业提供贷款;为了展本地工业又成立土货商场抵制外货成立“经济统制处”垄断全省经济。由于阎采取的一系列经济措施使山西的工业建设有了一定的展。

    面对日益高涨的民众运动特别是力量的展阎提出“以组织对组织”的口号。他指使亲信建立了“建设救国会”、“文山读书会”、“民众监政会”、“植社”等社会团体企图以这些组织来对付和民主力量。他从马列主义学说中窃取某些词句杜撰成所谓的“物劳主张”出版了《物产证券与按劳分配》一书吹嘘其主张是越马列、胜于孙中山的。1935年又成立“主张公道团”自任总团长。各县则设立“防共保卫团”。他亲自编写《防共应先知共》、《的错误》等反动书籍强迫人民唱《防共歌》以实现他“思想防共”、“经济防共”和“民众防共”的目的。1936年又提出“土地村公有”作为防共的根本办法。

    1935年华北事变后日军进窥绥东为维护其政治地位和官僚资产他提出“守土抗战”的口号。又担忧力量久留山西妨碍自己的手脚1935年冬拒绝红军通过山西开赴抗日前线的要求。

    1936年6月又将所谓的社会团体合并为“自强救国同志会”自任会长。当时在阎面前有三种力量:日本侵略者要占领山西;要一致抗日;蒋介石要吃掉他。阎遂采取抗日和日、联共、拥蒋拒蒋的两面策略周旋于三种力量之间。后迫于日寇进逼在的积极争取下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采取“拥蒋联共抗日”的路线。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影响下1936年9月18日他支持进步青年学生组织“牺牲救国同盟会”自任会长后邀员薄一波回省参与“牺盟会”的领导。随后他主持绥远抗战在傅作义等将士的努力下取得了红格尔图保卫战的胜利收复了百灵庙给日伪军以有力的回击。接着他掀起了广泛的援绥运动振奋了晋军的抗战意志。

    七七事变后阎与在一省之内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8月2日赴南京参加国防会议。国民政府任命其为第二战区司令长官。在阎的同意下“牺盟会”组建了“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四个纵队、一个工卫旅、三个政卫旅另外还组建了暂一师统称新军。

    日军占领北平后于1937年9月中旬侵入山西境内阎赴代县太和岭口指挥作战。平型关战役后为阻止日军南下阎组织忻口会战。此战中队给日军以重大杀伤打乱了日军的作战部署。后日军从娘子关入晋阎军腹背受敌放弃忻口令傅作义退守太原。11月8日太原沦陷。由于阎和实行了进一步的合作进行了比较积极的抗战他领导的第二战区在抗战初期一度被誉为“模范战区”。

    1937年11月24日阎锡山退守临汾在丧师失地的情况下他的抗日信心有所动摇。军队溃不成军原有组织名存实亡。为了继续控制战区1938年2月16日他在襄陵县温泉村成立新的组织——“民族革命同志会”自任会长。在丧失抗战信心的同时他又对八路军等抗日武装心怀疑惧。在日军的政治诱降下阎逐步采取“避日、、拥蒋”的路线1939年3月25日至4月22日在陕西省宜川县秋林镇召开的“第二战区军政民高级干部会议”1把矛头集中指向八路军、牺盟会和决死队。接着解散了第二战区战地总动员委员会恢复国民党在山西的公开活动。1939年12月初阎破坏统一战线充当的急先锋宣布决死二纵队为“叛军”下令“讨伐”挑起山西新军与旧军的冲突并下令进攻在晋东南的决死一纵队制造了的十二月事变。这是阎锡山改变“拥蒋、联共、抗日”路线为“避日、、拥蒋”路线的转折点。194o年7月阎与代表谈判答应不再进攻新军双方确定在同蒲路以西以汾(阳)离(石)公路为界晋西南为旧军活动区域晋西北为新军和八路军活动区域。从此阎锡山在山西只控制着晋西南的十几个县。

    十二月事变后阎锡山在“存在就是真理需要就是合法”思想指导下为保全自身公然与日勾搭于194o夏在吉县克难坡与日本特务大矢晤商确定“双方在山西境内进入停战状态”。同年11月阎锡山派赵承绶到孝义县白壁关与日军“山西派遣军”参谋长楠山秀吉谈判双方达成日军为阎军装备3o个团的协议。1941年3月阎又派赵承绶到白壁关与日军驻汾阳若松旅团的宫内参谋会商双方口头协议“消除敌对行为、互相提携、共同防共”1;离(石)军(渡)公路以北之“防御进剿”由日军负责以南由阎军负责必要时双方实行“会剿”。

    在加强对山西军事、政治控制的同时他也加强了对各级干部的控制。

    1941年在吉县克难坡举办“干部暑期进步讨论会”后改称“洪炉训练”对手下各级干部进行严格的集训灌输思想统一内部认识以配合他的对日妥协活动。

    1941年8月11日阎锡山指使赵承绶在汾阳城内与日本“华北派遣军”参谋长田边盛武、“山西派遣军”参谋长楠山秀吉签订了《汾阳协定》。其主要内容是:日、阎取消敌对行动共同防共;阎通电脱离国民政府;日将山西政权交阎并为阎军提供装备等。1o月双方进一步达成履行《汾阳协定》的细则。太平洋战争爆后阎现国际形势对中国抗战有利加之与日勾搭本属互相利用关系于是妥协活动有所收敛。但日军却急于要求阎履行《汾阳协定》。1942年5月6日阎锡山与日本“华北派遣军”参谋长安达二十三“山西派遣军”司令官岩松义雄、参谋长花谷正等人在吉县安平村谈判阎鉴于国际形势的变化没有答应任何条件。后日本对阎施加各种压力逼其就范阎一直采取拖延对策。期间阎锡山虽然口头上对外声称要防御日军的进攻但实际上仍与日军保持了有间隙的联系。

    1943年偏安晋西南的阎锡山为解决粮食和兵源问题在其统治区内推行“兵农合一”政策。他将17岁到45岁的役龄壮丁每3人编成一个互助兵农小组一人当常备兵入营打仗两人各领一份“份地”耕种。当时阎统区完整县仅7个但阎利用这一政策2年时间内募集常备兵7万多人。抗日战争接近胜利时阎锡山打出“开展政权”的旗帜又加紧与日本勾搭开始向抢夺抗战胜利果实。他暗中派遣人员担任伪山西省公署职员和县长等职。1945年他又对日伪县区行政官员按现职给委任状保证将来不以汉奸论处。日本宣布投降后阎锡山派赵承绶火赶往太原与日军商谈“接收太原”问题。1945年8月17日赵承绶与日达成协议:日军听1也叫秋林会议。

    1赵承绶:《我参预阎锡山勾结日寇的活动情况》《文史资料选辑》第54辑第218页。候阎锡山接收;八路军如攻太原日阎双方共同阻击。

    8月3o日阎锡山回到太原。他委任一批汉奸为高级顾问改编伪军4万人为省防军实行所谓“残留运动”改编留用日俘3千人积极准备进行反人民的内战。

    日本投降后1945年8月中旬阎锡山派其十九军军长史泽波率部向上党解放区进犯结果被歼3万余人史泽波被生俘。1946年上半年阎锡山又多方阻挠和破坏各地的军调小组的调处活动反对和平穷兵黩武在太原、大同、临汾等地修筑钢筋水泥碉堡7千余个。

    1946年6月下旬蒋介石动全面内战阎锡山遂向山西各解放区动疯狂的进攻但在人民解放军的沉重打击下阎锡山动的全面进攻彻底失败阎军只能控制铁路两侧的少数县市。此时他继续推行其敲骨吸髓的“兵农合一”暴政大肆抢粮抓兵又在城市进行编组抽兵同时加强特务统治。1946年4月他成立特种警宪指挥处1o月22日又成立太原绥靖公署谍报参谋训练队。阎锡山在太原和晋中各县组成严密的特务网任意残害员和进步人士。在军队中由“政卫组”派遣特务深入连队进行所谓的“肃伪”。

    1947年至1948年阎锡山在晋中各县和太原市推行“三自传训”1目标为“十除一一变九”即在十个人中要除掉一个员或革命群众把十个人中原有一个拥阎的人变为九个。“三自传训”的结果导致杀人极多从1947年9月至1948年7月晋中各县在一年期间前后被害的人共达3万之多。阎锡山将解放军遣返释放回的俘虏组成“返干团”和“雪耻奋斗团”让他们继续为其反动统治卖命。

    1948年5至7月临汾和晋中相继解放阎锡山为困守太原在太原城外组织“百里防线”决心负隅顽抗9月下令成立“山西总体战行动委员会”并亲手制定和颁布了保卫太原的“十二条行动纲领”和“十二种方向”组织“民卫军”驱赶市民为他卖命。面对人民解放军的和平谈判倡议阎坚决拒绝还将密谋起义的三十军军长黄樵松和解放军某部参谋处长晋夫押送南京枪杀。当阎看到大势已去时遂于1949年3月29日乘机逃往南京。4月24日人民解放军攻克太原宣告了阎锡山在山西的38年反动统治结束。

    阎锡山逃到南京时南京国民党政权已处于风雨飘摇之中。1949年1月21日蒋介石被迫宣告“引退”由副总统李宗仁代理总统职权但国民党的军政实权仍操诸蒋介石手中。在蒋、李的明争暗斗中阎锡山表面上以“调处”身份出现实际上站在蒋介石一边。

    4月22日阎锡山在南京解放前一天乘飞机逃到上海26日又从上海飞抵广州。为调和蒋、李矛盾阎曾二次飞台谒蒋又两度飞桂见李。5月2o日何应钦辞去行政院长职李宗仁在推荐居正出任遭到立法院反对后不得不提名阎锡山出任。6月2日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通过阎任行政院长兼国防部长。

    阎锡山组阁后立即拟定了《扭转时局方案》、《救国案》提出成立“敌后工作委员会”指令各省成立救总司令部派人潜入解放区组织地下武装。此外还拟定了《加大地方职权案》、《收支适合的临时1“三自”即自清、自卫、自治。

    预算案》、《保卫华南西北大6作战方略》、《改善部队及公务人员待遇案》、《保卫台湾海南岛案》等。

    广州解放前李宗仁下令国民党政府迁渝。11月11日阎锡山再赴台湾谒蒋15日返渝18日在出席重庆各界举行的“庆祝政府迁渝”大会上他提出“确定以寸土必争为目标”“走民众路线”“实行总动员”“完成总体战”。

    12月26日在解放军的强大攻势下阎被迫率国民党政府由重庆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