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通史- 第14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建知识分子的“正途”任广州《岭海报》记者决心投身于改造社会的洪流之中。19oo年好友史坚如的殉难对胡产生了很大的刺激他以为“非游学无以与革命党人谋即个人学业亦皆不足充所怀之志愿”3。这前后胡的人生观生了重大转变从“消极厌世观”变化为“积极的救世观”。19o2年胡与吴稚晖等人东渡日本。由于他当时认为“从教育着手使学界丕变为达到目的之唯一法门”4于是入东京宏文学院成师范科。不久吴稚晖因保送自费留学生入成城学校一事与清公使闹翻被日本警察驱逐出境。胡亦愤而退学回国。回国后胡积极实现其教育救国的初衷先后担任广西梧州中学总教习及梧州师范讲习所所长和香山隆都地方私立学校校长。但由于地方守旧势力的阻挠他两次从教育入手进行救国活动的尝试都失败了。这使他深刻地体悟到:“淫威之下无教育可言即散布革命种子其收效亦至微薄”进行救国最重要应从政治入手“革命应破坏旧有政治之势力而重新建设之”5。于是19o4年冬胡再度赴日留学入法政大学成法政科系统地研读政治学。

    19o5年9月1日胡汉民在孙中山主盟下加入同盟会。初任评议部评议员后任书记部书记。11月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在东京创刊胡被推为编辑主编《民报》1至5期。19o5至19o7年在《民报》上表文章近3o篇在宣传三民主义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奠定了在国民党中“三民主义1蒋永敬:《胡汉民先生年谱》第12页。

    23蒋永敬:《胡汉民先生年谱》第23、18页。

    1《胡汉民自传》台湾传记文学出版社1969年版第2页。

    2《胡汉民自传》台湾传记文学出版社1969年版第2页。

    3《胡汉民自传》第5、9页。

    4《胡汉民自传》第5、9页。

    5《胡汉民自传》第11页。

    理论中坚”地位的基础。在此期间他还针对革命实际积极参加与保皇派《新民丛报》的论战先后写了《告非难民生主义者》、《驳新民丛报之谬妄》等文章解释民生主义斥责梁启。19o7年3月孙中山被日本政府驱逐出境胡随同孙中山到达越南河内。孙中山化名高达生胡化名陈同租用河内甘必达街61号策划起义。其后孙中山和黄兴在西南边境动多次武装起义胡的主要任务是往返于河内、香港之间任筹饷运械等工作。云南河口起义失败后革命党人的武装起义暂时告一段落。胡又把注意力转向南洋在华侨中宣传革命思想。在新加坡胡以《中兴日报》为阵地向保皇派的《南洋总汇报》展开论战。从19o8年8月至19o9年5月共撰写了2o余篇文章斥责保皇派。驳斥保皇党人的“革命召瓜分说”指出革命后“民族奋兴中国以振则列强之窥伺为之寝灭故曰革命可以弭瓜分之祸”1。胡还连续写了《驳总汇报论国会之趋势》、《呜呼!满清所谓宪法大纲》等文揭露清政府立宪的实质为“葆其之实”其结果必然“使吾民如水益深如火益热而已”2。经过新加坡论战后革命思想在南洋华侨中迅传播同盟会组织也得到迅展各埠分会已有2o余处同志达3ooo余人。为了便于联络19o8年秋在新加坡设立了同盟会南洋支部胡任支部长。19o9年1o月同盟会南方支部在香港成立胡任支部长与黄兴、赵声等策划在广州新军中动起义。191o年春新军起义失败。同年11月孙中山在庇能(槟榔屿)召开军事会议决定以新军为主力在广州再动一次大规模的武装起义。会后胡抱着“誓死必得款相助”1的决心全力以赴地投入筹款工作。这次筹款历时3个多月奔波于马来亚、越南、泰国之间倍受辛劳。1911年2月初回到香港参加统筹部工作负责秘书科工作。4月27日黄兴在广州动起义。次日晨胡和赵声等人由香港赶到广州起义已失败胡立即返回香港后往南洋、西贡等地活动。此间胡情绪十分低落并开始极力赞成从前曾坚决反对过的暗杀之举认为:“此不止为复仇计亦为寒敌之胆而张吾军。”2武昌起义的消息传到西贡后胡汉民的低落情绪为之一振立即率领一批要求从军的青年华侨急赴香港。11月9日广东宣布独立胡被推为都督。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任总统府秘书长。在就任秘书长期间胡一丝不苟兢兢业业地工作办事作风果断明快对分子“不稍宽假”3。但在“让位”袁世凯问题上胡力主“让位”且“力挽先生之意于内”4对孙中山的决策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后胡回广州复任广东都督。8月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后胡任广东支部长。1913年3月的“宋教仁被刺案”是袁世凯向国民党人进攻的信号。孙中山倡议起兵讨袁胡表示反对主张法律解决。孙中山电促广东独立胡“以时机未至拒之”1。6月14日袁世凯免去胡广东都督兼民政总长职1《胡汉民先生文集》第1册第4o2、487—488页。

    2《胡汉民先生文集》第1册第4o2、487—488页。

    1蒋永敬:《胡汉民先生年谱》第113页。

    2《胡汉民自传》第45页。

    3蒋永敬:《胡汉民先生年谱》第135页。

    4《胡汉民自传》第69页。

    1黄远庸:《远生遗著》第3卷第121页。

    调为西藏宣抚使。不久胡通电辞职。胡政治上受挫后意志很消沉声称从今以后将“与叶夏声组织报馆决不再入政界以受此无价值之毁誉也”2。“二次革命”失败后胡和孙中山从上海乘船流亡日本。

    1913年9月孙中山开始在日本筹组中华革命党。对入党必须附从孙先生及每人加按指模等问题国民党内意见分歧很大胡则处于反对和赞成之间持一种调和态度。他于1914年5月1日亲书誓约加入中华革命党在党内编号是45o号。不久《民国》杂志在东京创刊胡任总编辑。在刊词中提出了“改造国民性”的问题。指出中国近代一般国民的心理弱点是“保守而具惰性”于是易为野心家所利用。为了救济国民的惰性“必须急图民智、民德、民力的进步务使国民对于锢蔽民智、败坏民德、摧毁民力者知有所择而不致惘从”。3此外胡还以“去非”为笔名表《亡国之外债》、《强有力之政府辩》等文揭袁世凯窃取民国名位实质欲建帝制的野心。7月中华革命党正式成立后胡任政治部长致力于反袁的宣传工作。1916年4月胡化名陈同荣从日本回到上海协助陈其美领导上海的反袁斗争。袁世凯死后胡与廖仲恺往来于京沪间代表孙中山与黎元洪、段祺瑞进行政治谈判并谋划扩充北方党务会议和联络国会议员。1917年9月护法军政府在广州成立胡任交通总长协调与桂系的关系。后因受西南军阀和政学会政客的排斥孙中山于1918年5月辞去大元帅职胡也随孙离开广东前往上海。1919年2月胡代表孙中山参加了在上海召开的“南北和会”。在和会上胡秉承孙中山的旨意坚持恢复旧国会和北京政府必须取消中日间一切密约。五四运动爆后胡按孙中山的指示辞去代表职务。7月致电南北议和代表指出所谓“南北一致”不啻为“一致卖国”所谓“南北分治”实等于“武力分赃”1。此后胡专心在上海创办《建设》杂志。1919年9月至192o年7月胡在《建设》杂志上共表了1o篇文章致力于对唯物史观的研究和宣传。为了帮助读者了解唯物史观的基本内容他从马克思、恩格斯著作中摘译出有关论述写成了《唯物史观批评之批评》。胡在该文中对唯物史观的意义和阶级属性作了正确的论述。胡称赞唯物史观道:“因为这个学说出而社会学、经济学、历史学、社会主义同时有绝大的改革差不多划一个新纪元。”2胡在介绍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时还驳斥了西方资产阶级文人及伯恩施坦等修正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的种种非难。胡不仅停留在宣传唯物史观的层面上而且用它作为基本方法对中国的哲学史、道德伦理、家庭婚姻进行分析和批判得出了许多精辟的见解在当时产生了积极的社会意义。

    192o年11月孙中山回到广州恢复护法军政府次年5月在广州就任非常大总统胡任非常大总统府总参议。12月孙中山到桂林组织大本营督师北伐胡任文官长及政务处长协助孙中山策划北伐具体事宜。陈炯明叛变后胡闻变由韶关赶赴江西赣州与许崇智等开会决定率北伐军回师广州救难。北伐军与叛军在韶关一带作战失利退往福州。此时胡方得知孙中山已脱险到上海自己亦由福州前往上海。1923年1月滇桂军将陈炯明2蒋永敬:《胡汉民先生年谱》第162页。

    3蒋永敬:《胡汉民先生年谱》第177页。

    1蒋永敬:《胡汉民先生年谱》第237页。

    2《建设》第1卷第5号第945—946页。

    逐出广州胡被任命为广东省省长。不久孙中山到广州续行大元帅职权改任胡为大本营总参议。

    孙中山经历多次失败后开始接受苏联和中国的帮助决定改组国民党。1922年9月胡等人组成国民党改进方略起草委员会。11月该委员会推举汪精卫、胡汉民共同起草《中国国民党改进宣言》。次年1o月孙中山又委派胡等9人组成国民党临时中央委员会具体负责上海执行部的改组工作。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胡为大会五人主席团成员之一和宣言审查委员会九人委员之一。在讨论党章时国民党右派方瑞麟提出“加入本党党员不得加入他党”的条文引起了较大争议。作为当天会议主席的胡汉民在最后总结时说:“此种顾虑只要在纪律上规定即可。现在纪律上已订有专章似不必再在章程上用明文规定何种取缔条文惟申明纪律可也。”1胡的意见获得多数代表的赞成使党章得以顺利通过。国民党改组后右派仍不断造谣并借机作乱。对此胡表了《国民党批评之批评》一文以平息党内反对国共合作的论调。胡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论证国共合作及员保持双重身份的合理性。胡指出:在同盟会时代李石曾、吴稚晖、诸民谊几位同志曾在巴黎加入过无政府主义政党无政府主义离民生主义比较更要远些几位同志和无政府主义生关系尚且不必怕员和不断关系又有什么可怕呢?1由此可见在国共合作初期胡是基本拥护国共合作的。

    9月初孙中山决定出师北伐由胡留守广州代行大元帅职权并兼广东省长承担巩固后方重任。1924年秋广州生商团叛乱当胡接手处理该事变时向孙中山提出的唯一条件是“要总理不听鲍罗廷的话听了他的话一定要坏事的”2。胡主张“委曲迁就”还了被扣留的商团的一部分枪械。胡的妥协助长了商团的反动气焰。就在还枪械的当天下午商团制造了双十惨案枪杀徒手群众数十人。孙中山在韶关获得可靠消息后屡次电令胡“收缴商团枪支”“不可一误再误”“以免后患”3。至此胡才转为坚决镇压以代理革命委员会会长名义下总攻击令迅平定了叛乱。11月孙中山北上任命胡代行大元帅职权。孙中山在北京逝世后广东的滇桂军益加骄横谋划颠覆革命政府。1925年6月5日胡以代理大元帅兼广东省长名义下令免去杨希闵、刘震寰各职令各军讨伐逆军。不久逆军全部被平定广州局势基本安定。7月1日“大元帅府”改为国民政府后胡汉民任国民政府外交部长兼国民政府常务委员、军事委员会委员及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主席。

    1925年8月2o日廖仲恺被暗杀。胡因与“廖案”重大嫌疑犯胡毅生、林直勉等人关系密切被排除在最高领导层之外。案后根据鲍罗廷提议由汪精卫、蒋介石、许崇智三人组成一个特别委员会节制党、政、军大权胡根据国民党中央的决定离粤赴苏考察。在苏期间他试图让中国国民党取代中国加入共产国际。为达此目的胡在苏表许多“过激”言论撰文、演讲都对马克思主义极尽赞扬之能事。后由于斯大林的干涉胡的提1《胡汉民先生年谱》第3o3页。

    1《中国国民党批评之批评》《胡汉民先生文集》第2集第156页。2蒋永敬:《胡汉民先生年谱》第3o9—31o页。

    3《历史档案》1982年第1期。

    议被搁置。通过旅苏期间的耳闻目睹胡现苏联的政治体制与自己的政治思想格格不入从而坚定了他反苏的决心。1926年5月初胡在广州中央报告考察苏俄经过时说:“不特俄之联我只视我为工具不能相见以诚;即其中国netbsp;一面寄生我党一面不断地阴谋捣乱也是无可转移的政策”。1此后胡提出了“党外无党党内无派”的八字主张。至此在思想上由容共转变到并很快在行动上成了的急先锋。

    1926年9月初胡主动写信给蒋介石祝贺攻克武汉其中掺杂不少阿谀之词露出欲与蒋勾结的端倪。1927年4月初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吴稚晖、李石曾等来访约胡去南京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