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通史- 第142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国民党有很多缺陷再不加以整顿就会“趋于消灭”因此要唤醒党员的三民主义意识扬“四维八德”以巩固国民党的基础。对于蒋提出“现在对它要严1《作战指导计划》(1937年8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档案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1《国民参政会纪实》上卷重庆出版社1985年版第46页。

    1等:《我们对于国民参政会的意见》《六大以来》(上)第965页。正——管束——教训——保育现在要溶共——不是容共”2。根据蒋的指示全会制定了防共、限共、溶共的方针。1939年3月蒋开始搞“国民精神总动员”宣传“国家至上、民族至上”“军事第一、胜利第一”“意志集中、力量集中”3。同时下令实行“新县制”控制地方权力城乡街镇都实行“保甲制”。1941年1月下令袭击奉命北移的新四军制造了震惊全国的“皖南事变”。1943年3月表反映其主要思想和政策的《中国之命运》。蒋在书中再次宣传自己的“力行哲学”强调“‘诚’是行的原动力”力行就是革命。对于和民主主义蒋则进行了抨击说二者“不外英美思想与苏俄思想的抄袭和附会”是“为帝国主义作粉饰为侵略主义作爪牙”。提出要开展“革命建国”活动进行5项建设:心理建设即信服“力行哲学”“扬民族固有的精神”;伦理建设主要是恢复以忠孝为主的中国固有伦理以培养民众救国的道德;社会建设一是强化保甲制度二是继续推行新生活运动;政治建设主要是继续实行“训政”加强集权统治;经济建设主要内容为实现“工业化”保障国民生活。蒋的《中国之命运》受到及民主党派的批判。

    1943年8月林森去世蒋再次出任国民政府主席马上修改了《国民政府组织法》规定国府主席为国家元三军统帅五院院长需由主席提请选任并对主席负责。蒋的权力得到进一步加强。

    在这一阶段蒋介石仍努力抵抗日本在军事上不断起的进攻对于汪精卫集团的主和及随后的投敌卖国则进行了斗争。1938年11月他主持召开南岳军事会议对第一阶段的抗战进行了总结和检讨并重新划分了战区。会后制定了《第二期作战指导方针》。从194o至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在蒋介石直接或间接指挥下正面战场的中队又与日军打了几次较大的战役。

    在苦撑待变联英美制日方面随着太平洋战争的爆蒋介石达到了目的。作为反法西斯阵营的重要成员中国所作的贡献有目共睹国际地位日益提高。英美等国放弃了过去强迫中国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这是中国外交的一大胜利。1942年1月蒋介石被任命为盟军中国战区统帅。1943年11月赴埃及出席中美英三国开罗会议会议签署的《开罗宣言》向全世界庄严宣告:日本在中国窃取的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列岛等必须归还中国。对于1945年2月苏、美、英三国秘密签订的有损中国领土与主权的《雅尔塔协定》蒋虽感到气愤但为了战后与斗争的需要他在取得苏联支持国民政府、不干涉中国内政、战胜日本3个月后从东北撤退全部军队等承诺后还是接受了该协定。

    1945年8月15日在中、美、苏的联合打击下无力支撑的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从1945年9月至1949年底蒋介石面对力量、地位日益增长且人心所向的处心积虑地想维护国民党一党专政的极权统治但事与愿违。这一时期他在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均遭到重大失败以至退居台湾。在政治上蒋一直在逆民主进步的时代潮流而动顽固维持旧秩序。

    抗战一结束蒋为了抢夺胜利果实不惜容纳、利用汉奸等腐恶力量“维2《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会议纪录》(1939年1月)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3《国民精神总动员纲领》《中央日报》1939年3月12日。

    持秩序”并坐视政府接收官员贪污鱼肉沦陷区百姓很快失去了老百姓的拥护。这种典型的体制性的行为国民党是无法制止的。

    1945年1o月1o日蒋介石与经过直接谈判签订了《双十协定》。规定国共双方“共同努力以和平、民主、团结为基础并在蒋主席领导之下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1。但蒋并没有和平民主的诚意13日即对国民党军队出进占解放区的密电。其内战企图遭到了各阶层人士的反对。1946年1月1o日国共经过反复谈判签署了停战协议但双方争夺战略要地的斗争并未真正停息。1月1o至31日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召开国民党、、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经过协商通过了军事、宪法草案、和平建国纲领、政府组织和国民大会五项协议再一次确认了和平民主建国的方针。对这一结果蒋介石在会后很快就反悔了。3月他主持召开的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通过了《对政协报告之决议案》否定了政协会议的协议。6月蒋动了全面内战。11月不顾各阶层人士的反对召开国民大会制订“被当作袁世凯天坛宪法和曹锟贿选宪法一样看待”的“伪宪法”。对于拒绝参加国民大会并声明不承认“伪宪法”的民盟等民主党派蒋还进行迫害。1o月授意国民政府内政部宣布民盟为“非法团体”加以取缔。这样就在政治上把民主党派逼入绝境使他们不得不放弃中间立场而日益赞成并与之联合奋斗。

    1948年春蒋不顾政治军事经济已陷入困境一意孤行举行“行宪国大”选举任“伪总统”。

    在军事上蒋不顾多数国民党官兵厌恶内战、军无斗志的状况自认为军队的数量、装备、作战技术及经验、财政支持乃至外援都强于悍然动空前规模的大内战。

    1946年6月蒋对动全面军事进攻虽然在8个月里占领了1o5座城市但折损了71万人。1947年3月被迫改为重点进攻蒋的计划是集中兵力进攻山东、陕北。国民党军队虽然一度占领延安但并未消灭西北解放军的主力反而不断遭到袭击。在山东战场更遭到了惨重损失。蒋介石不得不于7月转入全面防御并在全国范围内实行“戡乱总动员”。从1947年6月底开始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1948年秋冬蒋与进行了事关自己命运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决战结果均遭惨败。蒋不得不于1949年1月下野由李宗仁任代总统但蒋仍暗中操纵实权。1949年4月至195o年3月解放军相继起了渡江和解放全中国的战役国民党在大6的军队被消灭殆尽。

    在经济上蒋介石政权虽然一开始接受了敌伪62oo亿元以上的资产1但把其中的多数转化成了“国营”、“党营”的国家垄断资本和官僚资本民族产业及普通民众并未从中受益。国民政府还在实际上提高法币兑换伪币的比率来掠夺沦陷区的人民。加上滥纸币、公债和从美国获得大量援助抗战胜利后蒋政权的资产已达2oo亿美元。内战爆后由于军费开支庞大生产停滞国统区经济很快走上全面崩溃的绝路。

    195o年3月蒋介石在台湾宣布“复职”重任“总统”且仍为国民党总裁此后他担任这两大要职一直到病逝始终大权独揽。

    1《政府与代表会谈纪要》重庆《新华日报》1945年1o月12日。1《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决议案》(1946年3月)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败退台湾初期痛心疾的蒋介石一方面对大6的失败进行检讨认为根本原因是军队“主义不明”、“心志不坚”;因则在于国民党一些党员“变党卖节”以至“民心涣散士气坠丧形成分崩离析的局面”。此外国民党的组织纪律、对民众和青年的宣传教育也都存在很大的问题。1他要以台湾为反攻大6的基地一年准备二年进攻三年扫荡五年成功。另一方面面对的积极攻台准备和美国的有意抛弃他也很现实地认识到自己“真已到了最后的生死关头没有地方可以再退了”2遂尽最后的努力做“死里求生”的应战准备。恰在此时朝鲜战争于6月25日爆美国认为“军队的占领台湾将直接威胁到太平洋区域的安全并威胁到在该区域履行合法而必要之活动的美国部队”3遂派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阻止解放军攻台“把已经患了癌症的国民党政权从病榻上起死回生”4。蒋把他的注意力转移到内部的统治结构调整方面。他在政治上打着“反攻大6”、“复国”等旗号利用特务系统继续维持其极权统治不断迫害民主进步人士。但他也吸取了一些在大6失败的教训意识到要巩固统治“惟一可循的途径就是摆脱派系倾轧的旋涡涤除人事纠纷的积习以重新做起的决心改造本党”5。到1952年1o月国民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蒋宣布党的改造完成国民党的组织系统和各级党部得以重建并强化领导层得以更新。对于蒋经国蒋介石进行了不遗余力的扶植以其为内定的接班人。

    据台期间蒋虽然在外交、军事等方面紧紧依靠美国得以偏安但仍明确反对美国等国的“国际托管”或“两个中国”政策。对于“”更是坚决反对并予以镇压始终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朝鲜战争爆初期面对美国制造的“台湾地位未定论”蒋授意“外交部长”叶公表声明:台湾已经国际公认属于中国中华民国政府对其拥有主权。1955年解放军对毗邻大6的金门、马祖两岛国民党军队施加了强大的压力美国一方面根据与蒋介石签订的《共同防御条约》派军舰协防另一方面鼓动其他国家在联合国散布台湾由联合国托管由中立国代管或“台湾独立”等舆论想把台湾从中国分割出去。蒋介石接连表声明强调大6、台湾都是中国领土“两个中国”的主张是荒谬绝伦的。1958年又拒绝从金门、马祖撤军抵制美国等西方国家把两岛中立化进而割断台湾与大6联系的企图。1967年9月蒋表谈话“绝对反对”在日本出现的“台湾独立”谬论。

    在经济上蒋先支持陈诚实行土地改革经过“三七五减租”、“公地放领”等阶段于1953年实行了“耕者有其田”。有166o49户的地主土地被赎买征收分给194823户佃农1。蒋介石此举不仅使他巩固了政权而且促进了农业生产并在农村建立起了新型的经济结构为台湾以后经济的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其次改变了扶植官僚资本的做法而是推行市场经济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和工商业特别是出口产业的展使台湾经济由以1蒋介石:《复行视事文告》张其昀主编《先总统蒋公全集》台湾中国文化大学1984年版。2蒋介石:《军人魂》《先总统蒋公全集》第1984页。

    3台北《中央日报》195o年6月28日。

    4江南:《蒋经国传》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93年1o月第2版第249页。5蒋介石:《关于实施本党改造之说明》《先总统蒋公全集》第2o41页。1沈宗瀚:《农村展与政策》台湾商务印书馆1975年版第73页。农业为主的内向型转变为以工商业为主的外向型并持续高度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也逐步提高。

    七十年代以后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影响日益增大台湾的国际地位很快下降。1971年1o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入联合国蒋的代表则遭到驱逐。蒋甚感恼怒痛骂联合国“已向暴力屈服已成众恶之源”1。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的访华使蒋反攻大6的梦想最终破灭了。

    1975年4月5日蒋介石病死于台北终年88岁。

    1蒋介石:《为联合国通过非法决议告全国同胞书》《先总统蒋公全集》第3757页。第十三章胡汉民胡汉民原名衍鹳后改名衍鸿字展堂。晚年别号不匮室主。汉民是他在《民报》上表文章时所用的笔名。1879年12月9日(清光绪五年十月二十六日)生于广东番禺县(今属广州)祖籍江西庐陵县(今吉安)延福乡青山村人累世务农。

    胡汉民天资聪颖十一二岁时就已读过《十三经》、《史记》等古籍且“文俱斐然可观”1。然而天有不测风云11岁时其父去世两年后其母也病逝。之后一个哥哥及两弟一妹也因疾病无钱就医而早逝。这接连而至的不幸使年幼的胡汉民倍感忧伤以致成年后一直体弱多病。这一时期胡的人生观生很大变化“从友爱的家庭中心的人生观一变而为冷酷的厌世观”2。为了维持生计胡汉民16岁便开始教书生涯。胡边教书边自修先后肄业于学海堂、菊坡、越华、粤秀等书院。此时的胡在学识上大有长进“能治经史诗章性理之学”3更结交了史坚如等一批新朋友。通过他们胡闻知了孙中山的名字和为人。他对当时由“公车上书”引起的知识界的变法呼声认为“皆无要领于余心未餍”1而对被当时视为大逆不道的孙中山领导的武装起义却盛赞为“空前奇举”2。1898年2o岁的胡摒弃了“学而优则仕”的封建知识分子的“正途”任广州《岭海报》记者决心投身于改造社会的洪流之中。19oo年好友史坚如的殉难对胡产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